伊利:乳製品龍頭企業,怎樣築就綠色發展之路?

2020-12-11 標準排名官號

作者:郭桐

伊利集團(600887.SH)成立於1993年,並於1996年成功上市,逐漸發展成為中國規模較大、產品品類較全的乳製品企業,位於全球乳業第一陣營。

主營業務處於乳業領先地位

伊利集團專注於乳製品的生產,並以極大的優勢佔據國內乳製品市場,根據凱度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伊利集團常溫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為84.3%,在國內液態奶市場中佔據主要地位。截至2020年8月11日,伊利集團以每股36元的股價收盤,總市值達到2189.96億元,2019年伊利集團資產總值達到604.61億元,在乳製品行業處於「佼佼者」。

本年度內,荷蘭合作銀行(RABO BANK NEDERL-ANDS)公布了2019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伊利位於全球第八,以絕對的優勢佔領中國乳製品第一的位置。其2019年年報顯示,伊利全年營業總收入達到902.23億元,同比增長13.41%,較上年營業總收入795.53億元增長淨值為106.7億元。而與伊利齊頭並進的乳製品企業蒙牛,2019年取得營業收入790.30億元,與伊利相比,在近幾年,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利潤總額均有一定的差距。2019年伊利利潤總額為81.94億元,同比增長8.14%。數據顯示,近幾年伊利集團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歸母淨利潤均以不同的速度增長,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與此同時,企業營業總成本也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2019年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比分別增長43.80%和113.28%,這主要是因為年度內公司業務規模擴大、收購子公司、員工薪資調整以及利息支出增加等使得企業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均有所上升。

伊利主營產品有液體乳、冷飲系列、奶粉及奶製品、混合飼料等,根據2019年營業收入情況來看,伊利集團液體乳、冷飲系列、奶粉及奶製品、混合飼料的營業收入分別是737.61億元、56.31億元、100.55億元、0.62億元,液體奶收入在公司整體的營業收入中佔比最大,達到83%,而混合飼料等產品僅佔很小比例。其獲取的毛利分別是259.63億元、26.19億元、48.38億元、0.22億元,其中冷飲系列的毛利率最高,同比增長16.31%。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毛利潤,液體奶都是伊利集團主打產品。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伊利集團有機常溫液態奶產品零售份額為45.7%,在對應的細分市場中位居首位。

通過對比行業數據可以發現,佔據乳製品行業最主要的產品仍為液體乳系列產品,除了伊利主打產品是液體乳之外,2019年蒙牛液體乳銷售收入678.778億元,佔總收入的85.9%,也是蒙牛的主要收入來源,並且數據顯示鮮奶的增長速度較快。與伊利銷售產品有所不同的是,蒙牛低溫酸奶方面連續15年穩居行業第一。

在伊利集團主營的三大主要產品中,伊利奶粉及奶製品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99%,逐漸成為伊利傾斜主要的產品。資料顯示,專門從事奶粉生產的中國飛鶴2019年營業收入僅為137.22億元,相比伊利集團的奶粉產品收入並無絕對的優勢。雖然伊利奶粉及奶製品增長速度較快,但毛利同比增長僅為9.8%。根據其2019年年報顯示,伊利集團營業成本相比去年上漲了14.84%,其中奶粉及奶製品的營業成本為52.16億元,同比增長43.38%,增長幅度最大。調研發現,伊利奶粉及奶製品因材料價格變動以及產品結構調整增加成本 5.45億元,所屬的直接材料、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均有所增長。原因在於:一是本期合併Westland Co-Operative Dairy Company Limited,產量增加所致;二是企業成本控制壓力較大,國內奶源供給相對趨緊,原料奶收購價格呈上漲趨勢,同時,進口乳清粉、脫脂奶粉等原輔料採購價格上漲。此外,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進出口貿易政策及匯率的波動,造成乳製品進出口貿易流向、價格的變動;三是伊利專注母乳研究,探究奶粉成分,研發支出較多,導致成本增加,出現收入、利潤增長幅度不同的情況。

伊利集團的乳製品雖然屬於生活必需品,但不同產品還是會受不同季節的影響,使得銷售量有所變化,但好在伊利集團生產的產品品類較多,可保障各個季節的營業收入。一般來說,冷飲系列產品會在夏季暢銷,而冬天則銷售則會下降;液體乳系列產品全年銷售均可保持較好的水平,但在春節期間,由於走親訪友的需要,銷售量會有所增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使得伊利集團營業收入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伊利集團營業收入206.53億元,同比下降10.71%。利潤總額13.32億元,同比下降51.20%。

此外,根據伊利的淨資產收益率來看,2015-2019年伊利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3.99%、26.29%、24.91%、24.29%、25.66%,這一指標保持穩定且近5年均在20%以上,高於其他企業,說明企業盈利能力強。企業毛利率為37.35%,雖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處於行業較高水平。

在償債能力方面,2019年伊利資產負債率為56.54 %,資產負債率較高,且較去年有所增長,流動比率為0.82,速動比率為0.44,較上年有所下降。2019年負債有所增加主要是因為本年度公司發行債券以及短期借款增加,加之合併了其他公司,使得整體負債增加,從這幾個指標來看,伊利集團短期償債能力有所下降,企業面對的風險有所增加。

另外,2019年度伊利集團存貨周轉率為8.53,近幾年此項指標在8左右,遠高於食品企業的平均水平,處於行業較高位置。其應收帳款周轉率為66.27,相較之前幾年這一指標有所下降,處於行業中間水平,說明公司銷售回款的速度較快。同時,根據資料顯示,蒙牛2019年應收帳款周轉率24.4,存貨周轉率為10.53,與伊利在運營方面不分上下。

注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伊利把食品安全、食品品質作為重點管控對象,致力於生產安全、健康的乳製品。2019年公司進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防控體系,藉助大數據技術,構築了基於消費者需求的品質評價體系,持續強化品質自主管理,進一步推動了食品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同時,持續升級全球質量管理體系,將嚴苛的質量管控標準貫穿於全球產業鏈。

在乳製品質量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奶源保障,各大乳製品企業紛紛加入奶源爭奪戰。為保證產品質量,伊利首先保證奶源質量,在全球範圍內建立優質奶源基地,並且所有原料奶合作供應商已經全部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在產品質量方面,先從源頭抓起,控制奶源質量,保障奶源充分。伊利是掌控國內西北、內蒙古和東北等三大黃金奶源基地的乳品企業,擁有優質奶源基地和優質牧場,為原奶長期穩定的質量和產量提供了強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伊利積極在海外找尋優質奶源,在歐洲、大洋洲、美洲等地均積極整合全球優質奶源資源,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乳品。2019年,伊利旗下優然牧業以22.78億元購買新三板畜牧業企業賽科星58.36%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控股股東,擁有了賽科星的奶源。還收購紐西蘭第二大乳業合作社Westland Co-Operative Dairy Company Limited(「威士蘭」),通過收購獲得紐西蘭本土4%的原奶供應量。

其次,伊利建立完善的產品追溯程序,並利用網際網路使得產品信息全面、透明。伊利為奶源基地的每頭奶牛自出生就建立養殖檔案。在原奶運輸過程中,實現全程可視化GPS跟蹤,原奶入廠後採用條碼掃描,隨機編號檢測,這樣使得奶源安全更有保障,有源可溯。同時,在生產等過程中建立電子信息記錄系統,實現產品信息的全流程監管,每個環節均有記錄。

最後,伊利集團注重乳製品質量,逐步提升產品質量。資料顯示,伊利集團產品高於國家規定的標準。同時,伊利建立自己的標準,嚴格管控產品質量,制定企業標準線和內控標準線。以生鮮牛乳質量控制來說,伊利比國家標準多了5個指標,也按照季節進行不同的標準調節。伊利集團生鮮乳蛋白質含量從2015年的3.18%增長至2020年3.28%,遠高於歐盟2.90%的標準,脂肪含量從2015年的3.88%增長至3.92%,高於歐盟標準的3.50%,生鮮體細胞水平和微生物水平也大幅下降,遠低於歐盟標準,保障了伊利集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口感。同時,伊利與SGS(瑞士通用公證行)、LRQA(英國勞氏質量認證有限公司)和Intertek(英國天祥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持續升級伊利全球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強化食品質量安全風險控制的能力。

「綠色」伊利的探索和實踐

伊利集團在發展過程中,注重產品研發。在標準排名統計的國內8家大型乳製品生產企業中,伊利的研發費用總額最高,但佔營業收入比處於行業中間水平。2019年伊利研發費用達5.42億元,同比增長16.98%,佔營業收入的0.6%。相比伊利,妙可藍多、莊園牧業、中國飛鶴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均在1%以上。截至2019年12月底,伊利累計獲得專利授權270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量為 515 件,並有4件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

伊利還為研發建立多個食品、乳業研發合作平臺。其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乳品深加工技術國家和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國冷凍飲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國家乳製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國家乳肉檢測中心的乳品檢測研究室等都屬於國家級別的研發創新平臺。伊利創立了「母嬰營養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母乳研究白皮書》,引領中國乳品行業在針對中國人群特別是中國母嬰營養研究工作上進入了系統化、規範化的發展時代。

另外,伊利結合海外研發資源,開展全產業鏈創新合作,通過整合全球創新資源,伊利先後研發和推出了眾多廣受歡迎的品牌,也為伊利打開海外市場奠定了基礎。

伊利集團在環保方面積極履行職責,嚴格把控排放。2019年伊利及其子(分)公司按照所執行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及排放總量限定要求排放,每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未發生環境汙染事故,未受到環保部門處罰。2019 年伊利投入約1.7億元用於環保設備改造,對廢氣、廢水等排放進一步管控,通過升級環保設備,將燃煤鍋爐升級為天然氣鍋爐或改為外購蒸氣的形式,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對汙水系統進行改擴建,加裝除磷、除氮、除臭系統;新增汙水總氮、總磷等在線監測設備,加強監測能力,提高防治汙染設施的處理能力,減少汙染物排放量,保障了汙染物的排放符合國家標準。

伊利通過源頭管控、過程控制、終端追蹤,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產業鏈發展之路,建立全流程的環保體系,從生產、排放到監測均建立相應機制,制定自行監測方案和突發環境應急預案,打造綠色企業。連續10 年持續開展溫室氣體盤查工作,通過強化能源、環保管理,不斷降低單噸產品能耗、削減汙染物產生量,逐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履行社會責任。

相關焦點

  • 伊利上榜「2020中國企業500強」 引領行業發展盡顯大企擔當
    發布的系「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乳品品牌10強」榜單上強勢登頂,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乳製品品牌…………這一系列成績的背後,是伊利通過產業鏈建設,堅持高品質發展,持續創新驅動的紮實行動。   擔當使命,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2020中國企業500強」上榜企業各具實力,在行業發展中起到重要領頭羊作用,也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乳業產業鏈的龍頭企業,伊利一直秉承董事長潘剛提出的「行業繁榮勝於個體輝煌」的理念,幫助、帶動產業鏈合作夥伴共同成長,實現互利共贏,助力奶業振興。
  • 伊利蓄勢前行:健康飲品企業再崛起 乳業龍頭全球織網
    這意味著,近五年來伊利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還稱,未來伊利將堅持「以人為核心」。做消費者的「真愛粉絲」,做員工的「堅強後盾」,做合作夥伴的「最佳拍檔」。未來的伊利更加令人期待,也必將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回報!乳業龍頭規模持續擴張:連續五年位列品牌榜首,營收邁向千億時代當下,伊利集團歷經多年發展已成為亞洲最大的乳製品企業。
  • 伊利的產業振興之路
    而這其中,少不了中國乳業龍頭伊利集團的運籌帷幄。打造產業集群,夯實奶業發展基礎1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京召開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新聞發布會。會上,伊利集團介紹了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的系列行動,引起各方矚目。
  • 乳製品行業真正贏家:一罐牛奶拿走75%利潤,伊利蒙牛都為其打工
    在過去的幾年裡,乳酸菌飲料已經成為最熱門的品種,國內品牌數量曾經達到100多個,但大多數都只是市場的經營者,只有那些龍頭品牌才能真正在這個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說到牛奶,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伊利和蒙牛。如今,在中國乳業,伊利和蒙牛是競爭對手。2018年,伊利作為行業龍頭,年營收790億元,緊隨其後的蒙牛年營收近700億元。
  • 2020年乳製品行業深度報告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乳製品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呈穩定的雙寡頭格局,行業 CR2 自 2012 年的 34.4%提升至 2020年的 48%。根據乳製品企業的經營範圍、渠道覆蓋程度及規模,可將我國乳製品企業分為三大梯隊: (1) 全國性乳企: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全國性乳製品企業市佔率皆為 20%以上,銷售網點遍布全國。
  • 伊利股份:多元優勢鑄造乳企龍頭,未來戰略目標平穩推進
    萬和證券12月8日發布對伊利股份(600887)的研報,摘要如下:公司情況:歷經風雨,成就龍頭企業。公司自1993年創立起至今,經過20多年的歷練發展,成功發展為集液態奶、奶粉、冷飲、奶酪等綜合型乳製品龍頭企業。
  • 乳製品企業談如何擁抱新的營銷模式
    為了交流疫情下乳製品營銷新經驗,促進市場銷售、引導並提高乳品消費,4月1日,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召開了主題為"創新營銷思路 保障市場供應"的中國乳業營銷創新經驗線上交流會。伊利、蒙牛、光明、飛鶴、貝因美、北京三元、新希望乳業等乳製品行業領軍企業紛紛分享疫情影響下,企業如何擁抱新的營銷模式。會議由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主持。
  • 【食品】低溫密匙,解鎖乳製品行業結構升級的平衡發展
    常溫奶競爭勝負已分,低溫行業競爭將精彩紛呈  低溫奶的營養價值更高當前已逐漸形成共識,健康意識的崛起以及冷鏈的發展為低溫奶的騰飛奠定堅實基礎。從膳食結構上看,優質乳蛋白的革命將持續優化乳製品產品結構,低溫奶、奶酪等品類增長潛力大。
  • 中國乳製品行業幕後「王者」,掌控70%市場,伊利蒙牛都為其打工
    如今,在我國乳製品行業中,伊利和蒙牛這兩大巨頭,可以說是互為對手,2018年,作為行業領頭羊的伊利年營收為790億元,而緊隨其後的蒙牛年營收總額也將近700億元,然而,在這兩大乳業巨頭背後,卻有著一個大贏家。 在如今的乳製品行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了紙質包裝。也許在很多人眼裡,牛奶包裝不值一提,並且也沒有技術含量。
  • 駐馬店市政府與伊利集團籤署投資合作協議 高端智能化乳製品加工...
    駐馬店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是西,伊利集團副總裁劉剛出席籤約儀式並講話。駐馬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金冬江,副市長何晞,伊利集團總裁助理包智勇、投資管理部總經理楊慧成等出席儀式。根據協議,伊利集團將在遂平縣、西平縣投資近30億元,建設規模化示範牧場和高端智能化乳製品加工基地。
  • 踐行「健康中國」,看乳製品企業如何助力中國乳品結構升級?
    「綱要」實施以來,據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年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已從二十年前的不足6公斤,提高到36公斤,喝奶已逐漸融入日常飲食習慣。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乳製品企業的發展。中國乳品企業的強勁發展中國乳品企業的發展,讓乳製品從過去的奢侈食品,到現在成為人們餐前飯後的必需品,為國人的體質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推動健康產業建設的過程中,乳製品行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功不可沒。
  • 伊利2019年收入破900億,常溫奶滲透率達84.3%,疫情影響短暫!
    伊利股份方面在公告中指出,報告期,公司積極把握市場發展機遇,在堅守「伊利即品質」信條、執行「品質領先」戰略的同時,繼續以創新發展和拓展國際業務為突破,深入貫徹「精準營銷、精益運營和精確管理」策略,不斷提升運營效率,推動業務穩步增長。「疫情讓世界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機。
  • 伊利"暢輕"酸奶獲IDF功能乳製品創新金獎
    伊利「暢輕」酸奶產品從全球29個國家150家公司的170種參選產品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國際乳品聯合會頒發的「2010年IDF功能乳製品創新金獎」。據悉,2010年IDF乳業創新獎為全球乳品工業提供了展示產品創新和市場營銷創新的機會,由多個團體的專家組成的評委會對參賽的乳業創新產品和創新營銷進行了評比。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全國布局,競爭激烈 在無菌包裝以及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的成熟運用前提下,蒙牛、伊利把產品的銷售半徑擴大,加速全國建廠的步伐。 伊利以華北為大本營,北起東北、華北,經過華東、華中,最終到華南,從而貫穿南北。東至上海,西至四川、新疆,形成了以南北方向為主線,向東西方向延伸的布局。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圖片來源:伊利所謂的專業乳品,指向的是黃油、奶油、奶酪這些深加工的奶製品原料,通常是乳企面向企業客戶提供這些原料以及配方方案。在這些深加工奶製品原料中,奶酪是主角。按照計劃,伊利將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城市投建客戶體驗中心,明年將在北京先落地。
  • 伊利憑什麼?
    而就在此前的8月27日,伊利股份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及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下,伊利股份二季度業績強勁復甦、增長遠超行業,實現營收268.8億,同比增幅高達22.49%,扣非淨利潤23.97億,同比增幅高達79.28%。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25期:蒙牛打造「中國乳都」升級版,伊利...
    這標誌著中國乳業產業園項目從規劃設計向建設落實走出了關鍵一步,將加快推動呼和浩特千億級奶產業發展、提檔升級,極大增強呼和浩特奶業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全力打造「中國乳都」升級版。伊利市值突破2000億 預計2019全年營收將突破900億2020年1月15日,伊利股份股價持續上漲,總市值突破2000億大關,達2028.27億元。
  • 武威伊利綠色生產及智能製造示範應用項目正式投產見聞
    當日上午,記者走進武威伊利乳業有限公司,一座現代化的高標準乳製品工廠令人眼前一亮。透過玻璃牆,記者看到在加工車間,三三兩兩的工人各守崗位,流水線上都是自動化操作,灌裝機準確無誤地把一罐罐牛奶裝進包裝盒,一盒盒牛奶被機器自動粘貼吸管,就連裝箱封口都是機器自動操作,整個生產過程無不展示著高科技的魅力。
  • 進博會|波蘭乳製品企業:「一帶一路,牛奶之路」
    來源標題:波蘭乳製品企業:「一帶一路,牛奶之路」 「一帶一路,牛奶之路」,本屆進博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一座不大的展臺內,這樣一句標語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53期:乳業國標遠低於歐美?伊利:爭議指標...
    伊利:爭議指標高於日本,且執行更嚴近日,關於乳製品行業標準事件再次引發業內熱議。有媒體指責部分乳企幹涉甚至操控乳業國標的制定,導致我國乳業國標要求遠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對此,伊利集團總裁助理雲戰友在採訪中表示,「行業標準中,從最關鍵的審評階段開始,所有企業是不允許參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