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焦點|中國成美國最大勁敵?賴嶽謙:全面應戰修昔底德陷阱!

2020-12-21 臺海新觀察

編輯:葉風

校對:陳城

修昔底德陷阱首次提出是在古希臘時代,當時雅典與新興大國斯巴達爆發了戰爭,修昔底德推論,一個大國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兩國之間勢必會發生衝突。這些年中國迅速崛起,中美的修昔底德陷阱成為熱門話題,我們多次向美國闡述,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發展,但是美國卻不是這麼想的。

中國成美國最大勁敵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就從多個地區強國並立的局面,變成了美國和蘇聯兩個國家爭霸的現實情況。但是隨著蘇聯解體後,美國獨大,沒有與之相互抗衡的敵人,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將中國作為最大勁敵,美國的一些政客確認中國是一個新興大國,中國實質的購買力已經超過美國,中國的經濟體已經大於美國。

目前中國的智慧財產權在聯合國的申報裡面,已經超過美國,預估會等比基數的增加,中國擁有大量頂尖的科研人員,而美國加上歐盟和日本也比不過中國。所以美國估計,再過十幾二十年,中國在各個領域都會全方面的超過美國,這樣一來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勢必會受影響,所以美國將中國當成自己的假想敵。

美國抹黑中國製造仇恨

在美國的眼中,中國是自己的敵對國家,所以要想盡辦法遏制中國的發展,但中國卻不是這麼想,中國旨在讓人民脫離貧窮,過上好日子。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有千萬人的貧窮線,現在中國的目的是讓中國脫離貧窮,變得富裕起來,行有餘力去幫助其他的國家。中國對於其他國家沒有野心,但是在美國的眼中卻不是這麼想的。

在美國政客心中,中國的這些行為將撼動自己的霸權地位,為此他們不斷妖魔化中國,加上美國主流媒體的醜化,成功地塑造了美國人對中國的仇恨。賴嶽謙認為,面對這中情況,中國應當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和平共存是我們的目的,但是這個目的不能用妥協、退讓、挨打、屈辱來實現,必須要用鬥爭,中國應直接告訴美國,我們必將全面應戰修昔底德陷阱!

一直以來,我國秉承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在軍事上,中國沒有攻打美國領土的企圖心,中國也決不允許自己的任何一寸土地被美國人的炮彈所襲擊。所以美國如果對中國領土發動了攻擊,中國勢必會讓美國的領土也承受炮火的襲擊。

(版權說明:本文由臺海新觀察發布,轉載前請取得授權,轉載後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修昔底德陷阱」對中國是個偽命題
    絕不能把雅典與斯巴達的關係同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進行簡單的比較,更不能將「修昔底德陷阱」附在中國身上,這種做法顯然是犯了嚴重的知識性錯誤。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和美國實力的相對衰落,西方人士對中美關係出現的變化表達出不安和憂慮:中國是否會取代美國成為國際體系的主導者?中國是否會用武力的方式顛覆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
  • 「修昔底德陷阱」:認識誤區與戰略應對
    從政治戰略的視角回到「修昔底德陷阱」的歷史起點,格雷厄姆·艾利森等西方學者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對雅典和斯巴達以及中國和美國之間關係的認識和類比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誤區:實力決定論、戰爭獲益論和雙邊關係論。這三個誤區分別涉及「修昔底德陷阱」形成的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和範疇因素。
  • 「修昔底德陷阱」之破解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於2012年在《金融時報》發表《修昔底德陷阱已經在太平洋地區凸顯》一文,文中首次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這一概念的內涵是: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之間的關係,即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身陷結構性矛盾,衝突極易發生。
  • 陳康令:「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話語陷阱
    近年來,一些西方學者出於對中國發展壯大的憂慮,不斷散布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說,並將其誇大為國際關係的鐵律。「修昔底德陷阱」是精心包裝的話語陷阱,中國思想界應跳出這一話語限定,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
  • 正確認識「修昔底德陷阱」(人民觀察·本期主題)
    新華社發   2014年1月,美國《赫芬頓郵報》旗下《世界郵報》創刊號刊登了對習近平主席的專訪。針對一些人對中國迅速崛起後必將與美國發生衝突的擔憂,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 美國軍人: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不存在,西方該研究《左傳》!
    從大國競爭這個名字開始在媒體上炒作,有關中美兩國與「修昔底德陷阱」的說法,早已經不脛而走。但我們要知道,「修昔底德陷阱」來自於古希臘和斯巴達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這個描述古希臘歷史的大國對抗模式,是不是適應中美兩國這個文化歷史截然不同的國家呢?其實就連美國人都覺得不合適。
  • 中美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了?深讀修昔底德原意後,才發現這是偽命題
    它是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教授、美國政府顧問、智囊團——艾利森,在2012年提出的概念。他借用2000多年前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對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論述,提出了解釋國際格局變化的一條規律:新興大國在挑戰守成大國時,戰爭不可避免。 而在2017年,他在新書《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
  • 【專稿】鄒鐳:世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
    本文將針對艾利森先生的觀點,從數據採樣問題、因果關係、時代和文化問題等多個維度探討和分析,以駁斥「修昔底德陷阱」在當今世界格局下的真實性和可信性。最近,「修昔底德陷阱」這一說法不斷地衝擊著我的耳膜和視網膜,多位老師在講中美關係這一熱門話題時,都會引用「修昔底德陷阱」,令我對其產生了興趣。
  • 【慶斌夜語】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鄭永年教授的態度...
    6月30日 星期二天氣:22/13℃ 多雲明日:28/14℃ 晴正在看鄭永年教授的書,《不確定的未來--如何將改革進行下去》,其中一篇文章「中國需要對中美關係進行哲學思考」,就談到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問題。該書寫於2014年。
  • 中美策|「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中美關係需破傳統、填空白
    格雷厄姆·艾利森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他還曾於1993到1994年之間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特別顧問,專門負責制定針對前蘇聯國家的外交國防政策。去年5月,艾利森出版了他的新書——《註定開戰:美國和中國能否逃脫修昔底德陷阱?》
  • 如何看待修昔底德陷阱
    來源:經濟觀察報如何看待修昔底德陷阱韓滿春  以伯羅奔尼撒戰爭為代表的古代戰爭在修昔底德寫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之前,人類歷史上已經發生過無數的戰爭讓修昔底德及其著作脫穎而出的是他意識到戰爭的背後有其普遍的原因,修昔底德開宗明義地講,他之所以記述這場戰爭,不只是因為這是一場他所知的希臘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而且是因為這場戰爭具有普遍意義,在這之前已有類似的戰爭,和這之後也將發生類似的戰爭。
  • 2021甘肅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經濟:淺析修昔底德陷阱
    2018年美國發布禁令限制中興購買「敏感產品」,2019年美國再次提高中國商品進口關稅並命令美企退出中國,2020年美國命令臺積電斷供華為等經濟戰無不體現出美國對於中國這一新的崛起的重視程度。今天的中國,又面臨著似曾相識的境況,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需要做出怎樣的歷史抉擇呢?且以史為鑑,看看過去的修昔底德陷阱吧。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上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期間中美論壇線上會議相關專家討論了「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的話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中美關係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但中美之間仍會陷入
  • 陳村富:古希臘有過「修昔底德陷阱」嗎?說說艾利森教授的「圈套」
    三 、「陷阱」與「圈套」,「出口」與「入口」 艾利森教授的敘述很巧妙,使人們誤以為真如他所說:「修昔底德的主要議題就是修昔底德陷阱。」其實,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第1卷第23節那句話。
  • "修昔底德陷阱"扭曲了當前中美關係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教授講了很多,也寫了很多關於修昔底德陷阱的文章,認為一個衰落的大國和一個崛起的大國之間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很大。公正世界教育董事會裡我的同事,理察·福克(Richard Falk),談到了一個「克勞塞維茨的差距」,即美國幾十年來主要是通過軍事手段在全球投射力量,而中國主要是通過經濟和軟實力的手段來投射力量。
  • 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淺析修昔底德陷阱
    為大家準備了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淺析修昔底德陷阱,以幫助大家備考。2018年美國發布禁令限制中興購買「敏感產品」,2019年美國再次提高中國商品進口關稅並命令美企退出中國,2020年美國命令臺積電斷供華為等經濟戰無不體現出美國對於中國這一新的崛起的重視程度。今天的中國,又面臨著似曾相識的境況,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需要做出怎樣的歷史抉擇呢?且以史為鑑,看看過去的修昔底德陷阱吧。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尋找拜登對...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須防新冠危機「點燃」中美衝突
    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一書作者、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進行了專訪。現將採訪內容摘編如下:《費加羅報》記者問:新冠病毒危機是怎樣牽涉到重要的地緣政治平衡呢?它將會加劇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戰嗎?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答:除了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種種威脅,還要加上我們必須面對的結構性現實。
  • 美日為何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實現成功崛起
    研究美國、日本分別在獨立和冷戰後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和平崛起」的案例,對眼下的中美關係具有重大現實啟發意義。按照修昔底德陷阱理論,崛起大國必然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必然對此作出回應,導致雙方必然以戰爭作為解決之道。但美國和戰後日本並未遵循這一規律。英國是首個建立世界秩序和全球霸權的國家。美國除了在兩次「獨立戰爭」中被迫與英國兵戎相見,並未主動嘗試挑戰英國的霸權。自建國以來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在19世紀末,它已上升為世界第一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