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蟹粉為蟹肉、蟹膏、蟹黃的合稱,鮮味濃鬱,是一款百搭原料。每一家本幫菜館的菜譜上必定有十數款蟹粉菜,但最經典的還屬這款蟹粉豆腐,資深老饕、尋常百姓都愛它。
要做好這道菜,必須掌握三個度:一是豆腐的溫度,二是蟹粉的鮮度,三是蟹油的亮度。
1、俗話說:「一燙抵三鮮」,這句話用在豆腐身上就更加貼切了。此菜必須現點現做迅速上桌,而且要帶火走菜,確保豆腐的溫度達到「燙口」的標準,這樣也能把熱量傳遞給蟹粉,避免蟹粉變涼發腥。
2、新鮮的蟹粉要求當天現拆,拆好後不能放入冰箱。判斷蟹粉是否新鮮,就看它的顏色,如果呈橙黃色,多半就是新鮮的手拆蟹粉,如果沒有橙亮的色澤,只有暗黃色,說明這蟹粉是拆自死蟹,或者是進過冰箱,鮮味已經大打折扣。
3、拆出蟹粉後,蟹殼可以拿來熬蟹油。講究的廚師一般只用蟹蓋熬蟹油,因為蟹蓋裡殘留了少量蟹黃、蟹膏,然出的蟹油橙紅、油亮,鮮香味醇,而其他部位的蟹殼含有骨渣等雜質,熬好的蟹油容易出現小黑點,導致色澤不純。
選料:
廣東人喜歡拆海蟹的蟹粉,江南一帶則流行拆河蟹和湖蟹的蟹粉,而本幫廚師則獨愛大閘蟹,三兩以下的大閘蟹個頭小,賣不上價,酒店通常大批量購進,買來後蒸熟,手工拆出蟹粉;質地細嫩的絹豆腐豆味清新,不會搶了蟹粉的鮮味,是此菜首選原料。
熬蟹油:
鍋入色拉油3000克燒至八成熱,下薑末90克炸至焦黃無水汽時撈出,改小火,將油溫降至三成熱,下入蟹蓋1500克,輕輕攪動防止粘鍋糊底,烹入紹酒15克,繼續熬10分鐘至蟹蓋水汽全無即成。
初加工:
絹豆腐250克切1.5釐米見方的小塊,入鹽水中略燙一下,撈出浸入冷水過涼。通過「冰火洗禮」,豆腐不易碎,能用筷子夾起來。
炒蟹粉:
蟹粉有腥味,炒制時要下薑末、白胡椒粉,烹紹酒和香醋去腥。四種調料的用量及入菜順序很關鍵,用對了,能有效去腥提鮮,若是錯了,去腥的同時鮮味也揮發了。正確的入菜方法是:
先下薑末和白胡椒粉,薑末的用量要多、白胡椒粉要少,防止蟹粉產生糊辣味,然後依次烹入紹酒和香醋。紹酒要選江浙一帶出產的,酒精度在70左右,香醋要沿著鍋邊淋下去,不要直接淋在原料上,否則蟹粉會變酸。具體流程:
鍋入底油,下薑末20克爆香,下蟹粉100克、白胡椒粉1克炒散,烹紹酒3克,沿鍋邊淋人香醋2克炒勻。
成菜:
豆腐質地很嫩,含水量大,煨制過程中容易出水,所以要用芡汁包裹,幫助豆腐鎖水。通常,豆腐類菜餚要勻兩三次芡,因為第一遍勾芡後豆腐在繼續加熱中還會微微吐水,此時再勾第二遍、第三遍芡汁,就能牢牢地鎖住豆腐的水分。具體流程:
蟹粉炒好後,倒入高湯350克,旺火燒開,下入豆腐塊,改小火煨5分鐘,下鹽5克調味,改大火,沿鍋邊淋入薄芡,同時輕輕晃鍋,燒約30秒鐘,讓豆腐裹勻芡汁,然後二次勾薄芡,再燒30秒,起鍋淋一層燒熱的蟹油(大約15克)即成。
廚藝探討:
燒本幫菜蟹粉豆腐以及川菜麻婆豆腐都要勻兩到三次薄芡,目的是鎖住水分,封存熱量。我習慣在每次勾芡後淋明油,這樣操作,芡包著油、油包著芡,保證豆腐始終燙口。
— END —
菜師傅ID:jzmt100中國特色餐飲技術線上線下的交流圈子!每天分享特色餐飲技術、運營幹貨!
如果您在餐飲領域有好的技術,或者您想學習和了解更多的特色餐飲技術,或者您在創業途中正在尋找特色餐飲技術。。。。
那麼請加菜師傅個人QQ/微信號:42440236(長按複製)
或關注我的微信公眾平臺:jzmt100(長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