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日使用塑膠袋30億個?我國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新材料
據統計,我國每日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同時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北京地鐵研究安檢檢票「二合一」
通過研發安檢-檢票一體化新型快速安檢設備,乘客在通過安檢時就可以完成刷卡掃碼,無需再次過閘機,可提高通行效率。此外,基於乘客信用體系的安全認證技術,未來攜帶小包的乘客或可無需進行安檢即可進站乘車。
中國最新「鋼鐵俠」外骨骼:背個沙袋還能跑跳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我國科研團隊已經成功研發並於不久前交付了首批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該型外骨骼可以助力在高海拔與山地地區進行的巡檢與物資搬運等工作,讓使用者節省體力。
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有望駛入高速
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在開放道路上已累計測試200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赤道跑了50圈,且實現零事故。下一步,北京還將開放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測試。
中國首個飛行滑板亮相:航程20公裡,最高可飛1000米
11月10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火箭院14所系統研發部研製出國內首個會飛的滑板車。該滑板車可載重160斤,最高能飛1000米高度,主要用在100米以下低空飛行,航程達20公裡,可用於交通擁堵、高空作業、災害快速救援等場景。
西湖大學實現國內最高精度3D列印制晶片
這是目前國內最高精度的電子3D列印技術,以新材料作為突破3D列印精度極限的核心,設計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這一做法較現有的加工方式,在精度上提升了1個到2個數量級,從而讓3D列印技術得以應用到毫米波技術、光通訊、微型機器人、柔性電子等領域。
天貓雙11數據中心斷網斷電88秒修復
近日,阿里巴巴CTO程立向外界披露了一條秘密突襲行動的視頻,視頻顯示,阿里巴巴內部曾先後發起了斷網、斷電的突襲。發現斷網後,阿里工程師快速發現定位到故障,並完成了主備切換,僅僅88秒鐘後,一切恢復正常。據悉,此次突襲沒有任何提前預警或通知,而最終所有業務沒有受到影響,用戶也毫無察覺。
國際新聞
Google AI算法助力降低糖尿病患者失明風險
Google AI的研究人員們利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開發了一種能夠通過眼部掃描圖像判斷患者的視網膜是否發生了病變的深度學習算法。Google與印度和美國的醫生們密切合作,創建了一個包含12.8萬張眼底掃描圖像的數據集,裡面的每張照片都經過了由54名眼科醫生組成的小組中的3-7位醫生的專業評估。基於這個數據集,Google訓練出了一個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深度神經網絡。
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空中計程車」在韓國試飛
據悉,韓國首爾市政府近日在首爾汝矣島上空開展了「空中計程車」無人試飛活動,一款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參加試飛。這款自動駕駛飛行器最大載荷220千克,滿載最大航程35公裡,主要用於載人交通,具有電動環保、安全係數高、噪音小、垂直起降等特點。
SpaceX今日首次正式發射載人飛船,送四名太空人進空間站
美國東部時間周日19:27分(北京時間周一8:2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計劃執行「龍」飛船的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Crew-1。此次任務計劃使用獵鷹9號火箭,搭載3名美國太空人和1名日本太空人,預計27小時後抵達國際空間站。此次任務原計劃在周六執行,但因天氣原因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