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動態|日使用塑膠袋30億個 我國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新材料

2020-12-23 卓源科技

國內新聞

日使用塑膠袋30億個?我國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新材料

據統計,我國每日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同時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北京地鐵研究安檢檢票「二合一」

通過研發安檢-檢票一體化新型快速安檢設備,乘客在通過安檢時就可以完成刷卡掃碼,無需再次過閘機,可提高通行效率。此外,基於乘客信用體系的安全認證技術,未來攜帶小包的乘客或可無需進行安檢即可進站乘車。

中國最新「鋼鐵俠」外骨骼:背個沙袋還能跑跳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我國科研團隊已經成功研發並於不久前交付了首批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該型外骨骼可以助力在高海拔與山地地區進行的巡檢與物資搬運等工作,讓使用者節省體力。

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有望駛入高速

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在開放道路上已累計測試200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赤道跑了50圈,且實現零事故。下一步,北京還將開放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測試。

中國首個飛行滑板亮相:航程20公裡,最高可飛1000米

11月10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火箭院14所系統研發部研製出國內首個會飛的滑板車。該滑板車可載重160斤,最高能飛1000米高度,主要用在100米以下低空飛行,航程達20公裡,可用於交通擁堵、高空作業、災害快速救援等場景。

西湖大學實現國內最高精度3D列印制晶片

這是目前國內最高精度的電子3D列印技術,以新材料作為突破3D列印精度極限的核心,設計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這一做法較現有的加工方式,在精度上提升了1個到2個數量級,從而讓3D列印技術得以應用到毫米波技術、光通訊、微型機器人、柔性電子等領域。

天貓雙11數據中心斷網斷電88秒修復

近日,阿里巴巴CTO程立向外界披露了一條秘密突襲行動的視頻,視頻顯示,阿里巴巴內部曾先後發起了斷網、斷電的突襲。發現斷網後,阿里工程師快速發現定位到故障,並完成了主備切換,僅僅88秒鐘後,一切恢復正常。據悉,此次突襲沒有任何提前預警或通知,而最終所有業務沒有受到影響,用戶也毫無察覺。

國際新聞

Google AI算法助力降低糖尿病患者失明風險

Google AI的研究人員們利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開發了一種能夠通過眼部掃描圖像判斷患者的視網膜是否發生了病變的深度學習算法。Google與印度和美國的醫生們密切合作,創建了一個包含12.8萬張眼底掃描圖像的數據集,裡面的每張照片都經過了由54名眼科醫生組成的小組中的3-7位醫生的專業評估。基於這個數據集,Google訓練出了一個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深度神經網絡。

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空中計程車」在韓國試飛

據悉,韓國首爾市政府近日在首爾汝矣島上空開展了「空中計程車」無人試飛活動,一款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參加試飛。這款自動駕駛飛行器最大載荷220千克,滿載最大航程35公裡,主要用於載人交通,具有電動環保、安全係數高、噪音小、垂直起降等特點。

SpaceX今日首次正式發射載人飛船,送四名太空人進空間站

美國東部時間周日19:27分(北京時間周一8:2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計劃執行「龍」飛船的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Crew-1。此次任務計劃使用獵鷹9號火箭,搭載3名美國太空人和1名日本太空人,預計27小時後抵達國際空間站。此次任務原計劃在周六執行,但因天氣原因推遲。

相關焦點

  • 我國外賣、快遞每日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今年雙十一期間,快遞企業就處理了快件39.65億件。其中紙質的包裝材料80%能夠被回收利用,而由於回收價值低,99%塑料類的快遞包裝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我國外賣、快遞每日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塑膠袋如果埋在地下大約200年才能腐爛,並且嚴重汙染土壤。
  • 每日使用塑膠袋超30億個,限塑令究竟難在哪?
    現在10多年過去,提高大眾環保意識為初衷的「限塑令」似乎並沒有得到貫徹,市場上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塑膠袋也並沒有減少。1根據最新消息,中國塑協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截止到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了400萬噸,外賣和快遞正在加劇這一問題。據統計中國快遞塑料包裝每年消耗量約為180萬噸,外賣塑料包裝約為50萬噸。每日塑膠袋使用量30億個,人均使用兩個以上,也就是說限塑令並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更直接地反映出了塑膠袋需求量很大,通過價格降低需求的辦法效果不明顯。
  • 目前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截至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外賣和快遞使塑膠袋使用量不斷上升,據統計,中國的快遞塑料包裝每年消耗量約為180萬噸,外賣塑料包裝為50多萬噸。
  • 「限塑令」前夜 替代材料升溫 塑料重塑
    當前,有部分品牌已開始使用符合政策要求的替代材料,未來你將會用可降解材料、紙製品喝奶茶、裝外賣、包快遞,然而隨著替代材料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更多的問題也陸續暴露出來。  「最強限塑令」倒計時,多種塑料製品將成歷史。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 中國仿生新材料問世 有望替代塑料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仿生新材料問世據新華社電 (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也汙染了環境。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俞書宏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材料製造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快遞外賣每年消耗200億個塑膠袋,新限塑令下誰來替代成新問題
    以一份外賣為例,它一般會包含兩到三個塑料餐盒、一到兩層塑膠袋,還有一次性筷子、塑料湯匙、塑料湯杯等。這樣,我們整個社會一年的外賣訂單所產生的塑料垃圾就超過146億份(4000萬x 365)。就快遞而言,2017年中國人均快遞約為29件、2018年中國人均快遞約36件,2019 年中國人均使用快遞約45 件.....僅2018年一年,全國快遞業消耗編織袋約53億條、塑膠袋約245億個、封套約57億個、包裝箱約143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國內使用的包裝膠帶一年可以纏繞地球1077圈。
  • 我國研製出輕質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其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而比強度、比韌性均超過傳統合金材料、陶瓷和工程塑料。這種新型全生物質仿生結構材料有望替代現有的工程塑料,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
  • 消除塑料製品"白色汙染" 我國再次明確時間表
    近日,北京市場監管局重點在農貿市場、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場所,開展為期3個月的塑膠袋專項整治行動,對銷售、使用超薄塑膠袋,及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等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查處。 無獨有偶。海南省計劃從4月1日起,花8個月的時間,分步驟、分階段組織重點行業和場所率先開展「禁塑」試點工作,為12月1日全省正式全面「禁塑」打好基礎。
  • 全網沸點 | 天津年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塑料製品;今年我國...
    「十四五」期間,天津要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行動,研製《天津市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量表》,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南開大學「探路者」助力珠峰測量。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各派出測量隊進行考察。其中,對測高隊員們至關重要、與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攀登服,是由南開大學校友陳百順帶領團隊研製的探路者HIMEX高海拔攀登連體羽絨服。
  • 傳統塑料製品禁用在即,可降解塑膠袋準備好了嗎?
    不過,由于禁塑限塑的年底最後期限未到,以及使用成本上漲明顯,這種替代還不普遍。記者近日在福州市的永輝超市黎明店看到,這裡提供的購物袋以不可降解的傳統塑膠袋為主,可降解塑膠袋只用於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於限塑令對超市內用於分包裝的連卷袋並未有要求,而且超市都是免費提供,不少顧客大量使用這種小塑膠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
  • 我國科學家仿貝殼研製出「超強韌」綠色材料
    新華社合肥10月3日電(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但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會對生態形成不利影響。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受天然貝殼啟發研製出一種新型薄膜材料,在強度、韌性、透光性等方面表現出遠超傳統塑料的力學與光學性能,埋進土壤中約兩個月即可無汙染降解,有望成為柔性電子器件等領域的理想材料。貝殼是一種性能優良的天然材料,由「磚—泥」結構一層層「砌牆」而成。
  • 禁塑限塑倒計時 可降解塑膠袋使用情況如何
    不過,由于禁塑限塑的年底最後期限未到,以及使用成本上漲明顯,這種替代還不普遍。記者近日在福州市的永輝超市黎明店看到,這裡提供的購物袋以不可降解的傳統塑膠袋為主,可降解塑膠袋只用於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於限塑令對超市內用於分包裝的連卷袋並未有要求,而且超市都是免費提供,不少顧客大量使用這種小塑膠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
  • 新限塑令實施倒計時,可降解塑膠袋準備好了嗎?
    不過,由于禁塑限塑的年底最後期限未到,以及使用成本上漲明顯,這種替代還不普遍。記者近日在福州市的永輝超市黎明店看到,這裡提供的購物袋以不可降解的傳統塑膠袋為主,可降解塑膠袋只用於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於限塑令對超市內用於分包裝的連卷袋並未有要求,而且超市都是免費提供,不少顧客大量使用這種小塑膠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
  • 快遞外賣「減塑」差哪兒了:今年800億件快遞約20%為塑膠袋包裝
    「現在快遞堆得像山一樣,其中一半的包裝是塑料。」11月12日,北京豐臺的快遞小哥劉山(化名)在為貌似送不完的快遞奔波的同時,也擔心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汙染問題。線上購物快速發展帶來了快遞業的進一步繁榮。11月11日,在購物狂歡上演的當天,隨著6.75億件快遞一起出發的,還有6.75億個快遞包裝。
  • 可降解塑料迎來百億級風口,市值醫生:重點關注3個門檻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段視頻:一隻被塑膠袋堵住嘴巴的烏龜,從它的嘴巴裡拉出血肉模糊的塑膠袋滿是淚痕。看完視頻在感嘆塑膠袋對海洋生物的危害同時,也對限塑令發起深思。我國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限塑令,實行十年以來,白色汙染沒有減少,反而讓塑料生廠商大賺了一次。
  • 冠豪高新逆勢上漲背後:搏擊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 聰明資金連續買入
    分步驟、分領域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製品、快遞塑料包裝等。 1)食品級白卡紙有望成為塑料餐具主要替代產品 根據國家標準GB4806.8-2016《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製品》,食品級包裝用紙必須使用原生木漿為原料,市場普遍認為食品級白卡紙是替代塑料餐具的最合適材料。
  • 商務部:鼓勵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可降解替代產品
    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辦法指出,商品零售場所開辦單位、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外賣企業使用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應根據本辦法向商務主管部門報告使用、回收情況。
  • 「史上最嚴限塑令」來襲,可降解塑料市場將增長?
    2018年4月4日,河南省南樂縣出臺「禁塑令」:《關於治理白色汙染推廣使用一次性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實施意見(試行)》,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製品,違者將處以最高2萬元罰款,這也是河南省開出的首個「禁塑令」。
  • 禁塑令進一步落地,明年起禁用塑膠袋,替代材料將迎來重大機遇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隨著塑膠袋產生以來,由於輕便、成本低的特質迅速普及到日常生活使用中,但是我們常見的塑膠袋是難以降解的,就算地球有著強大的自淨能力,也沒有辦法消化這些「白色汙染」。近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又進一步細化禁塑令要求,規定從明年起,直轄市、省會城市開始,除了保鮮袋與垃圾袋,商場、超市、餐飲店等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看來禁塑令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解決「白色汙染」問題刻不容緩。禁用塑料購物袋之後,我們要用什麼東西替代?
  • 我國學者研製出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
    新華社合肥5月25日電(記者徐海濤)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輕盈但強度、韌性超過傳統陶瓷與合金,可承受從零下120攝氏度到零上150攝氏度的極端溫度,且「吸能」耐撞,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的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並有望替代工程塑料減少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