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支---Niyama (純淨)

2021-02-28 復元瑜伽生活

在上篇系列中我們提到瑜伽八支 第一支----Yama(持戒)瑜伽八支 關於Yama一一 (不傷害)

樹根 樹幹 樹支 樹葉  樹皮 樹液 花 果實    分別代表了瑜伽裡的八支     制戒 內製 體式 調息  收攝 專注 禪定  三摩地

     種下一棵樹,需在掘土、清掉石頭、雜草、翻鬆土壤、小心翼翼種下種子,四周掩上鬆土,細心灌溉,等待它發芽、成長。

     練習瑜伽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得循序漸進地去練習,不能操心過急。因為瑜伽是一門大學問,把瑜伽哲學帶到日常生活,徹底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充分理解和享受瑜伽帶來的美好。

    外在持戒;是與別人和社會維持融治關:;內修,則是與自己的內心和更超越的體系(如宇宙)學習和諧一體。我看到外在持戒和內修是互相影響的,猶如並駕齊驅、無分彼此。要是我們不能接受自己,又怎能接受別人?如果腦裡充斥著貪婪、憎恨及迷惑,我們何以學懂體諒及關懷別人?如前面所說,假如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人人滿口謊言、以卑酃手段陷害他人,在那樣的環境中練習慷慨和真誠便會變得非常困難。如果我們想享有內心的平靜,不妨從外在環境開始努力如果我們想置身於平和的生活環境,也可以從檢視內心開始。兩者的關係就像雞和蛋一樣互相影響,外在持戒和內修可以同步修練、一同增長。

從本文章開始後期開始分享八支的第二支 ----Niyama(內修)跟外在持戒一樣,內修亦包含五個面向,分別是潔淨( Shauna)、知足( Santosh)、精進( Tapas)、修習( Svadhyaya)及虔誠( Ishvara-pranidhana)。

我會先介紹五項內容的要義,再談談如何將它們具體實踐於瑜伽墊子上、日常生活裡及瑜伽教學中。

我們今天主要闡述第二支 Niyama 中  Shauna(潔淨)

     梵文「 Shauna"意思是「照亮」或「光明",亮度也指潔淨度除了清潔身體,傳統上亦包含《哈達瑜伽之光》( Hatha Yoga Praepika)中提到的所有潔淨法(Krya)'。此外,我覺得潔淨也需延伸到思想層面。

     O    墊上       

  瑜伽墊上我們修練潔淨,穿乾淨整潔的瑜伽服(最理想的是練習前先簡單淋浴和一些清潔法的練習),踩踏在清潔的墊子上,讓我們練習感覺更愉快輕盈。

  瑜伽墊子好比我們的聖殿,是探索靈性成長的地方,因此,衣服乾淨和墊子清潔,直接表達了我們對這門古典智慧的誠意。

   ⊙     生活    

   持守潔淨,是鼓勵我們定期潔淨身體,維持對自身清晰的敏銳度,讓我們在面臨挑戰時能夠有效對應,而不是遲緩果。保持大腦思路清晰,身體便健康,反之亦然。我們需要潔淨的身體,好讓心靈免於拘東。我們也要淨化心靈,以便擁有健康身體,兩者必須同時洗滌。

 以下四種食糧對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健康均有直接影響:


食物

感官印象

意向

意識

  接下來我們仔細檢視這四種食糧,看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身心的滋養。

第一種食糧:食物

  根據瑜伽姐妹醫學 :阿育吠陀( Ayurveda)以及中國養生體系,不同體質需要的營養各異。正確的飲食有助滋養身體,正如選對了燃料能令汽車走得更順暢,否則我們的身體就像人錯燃油的車子,走不遠路便很快拋錨。茄子曾是我最喜愛的蔬菜,但經過阿育吠陀醫生的體質諮詢,了解吃茄子會在我的體內產生大量胃氣,減慢消化和吸收。自此我遵照醫生建議減少吃茄子。偶然,我注意到自己吃過茄子後,腸道沉重,心情也低沉,要一天才能恢復過來。因此,我強烈建議大家找值得信賴的阿育吠陀醫生檢查體質,以找出合適的食物,這對你的瑜伽及冥想練習也會有幫助(身體受到的幹擾愈少,禪修的定力就更深)。

  假若諮詢阿育吠陀醫生超出個人財務負擔或是沒有合適的醫生,你可以預備本飲食日記,寫下每一頓的飲食記錄進餐時間:

吃了什麼?飯後,你感覺如何?飯後的一小時、四小時和翌日你的感覺如何?

   當我們的身體毋須耗用額外能量以過濾毒素或有害物質時,能量得以有效發揮,身體機能運作也更暢順。很多時候我感到自己開始作病,也不必服用醫生處方藥物,只需好好注意飲食、體息一兩天便會好起來運作。此外,也可借著每年做一至兩次排毒或是輕斷食,清除體內積存的毒素幫助增強身體機能。排毒潔淨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按個人的食物喜好選擇合適的方法。

第二種食糧:感官印象

  這是供養心識(心念意識)的糧食。完成一堂瑜伽課、實想練習或度假回來後,我們感覺安靜平和,因為我們心得到滋養。相反,假如我們以賭博、的酒、吸毒或服用其他藥物試圖掩蓋或逃避痛苦,短暫或有少許舒緩感覺,長遠來說卻如同服用慢性毒藥,在心裡堆積起來。而部分電視節目、電影、網站,網上遊戲或社交網站,均充斥著大量有害的訊息和扭曲的見解,如果我們希望內在獲得正面的滋養,便要避開這些產品。(五感  眼耳鼻舌身)

  一行禪師說:「現在的社會提供了林林總總的產品與服務助我們掩埋或逃避痛苦。心情不佳時我們放縱自己,和朋友喝酒或盡情購物,以為哀傷、痛楚、焦慮、擔憂或憤怒便可以一掃而空。然而,我們只是用各種方法分散注意力,痛苦其實並沒有消失。如果我們選擇逃避,困擾便堆積在心田的某個角落。終有一天,購物或飲酒不像從前那樣能「消除」煩惱,很自然我們便會變本加厲,瘋狂購物花錢更狠,喝得更醉,甚至濫用藥物。無法從這些外在的東西找到幸福快樂,是因為我們往錯的地方尋找;事實上,唯一的出路不在外邊,而是內在。就讓呼吸將我們帶回當下,深入了解痛苦的根源,好讓敏銳與慈悲的洞察力。助我們解開心裡的鬱結。

第三種糧食:意向

    意向是我們生命的最大願景,與前面兩種食糧相比,它更為細微,卻是能夠影響我們日常生活決策的人生藍圖,要是我們擁有遠大及正面的意向(例如願幫助自己或周圍的人從著痛中釋放出來),適合的機會會慢慢呈現在前面,讓我們得以借著這生命藍圖走向自由喜樂之路。相反,假如我們的意向並不美健康(比加只顧個人的成就和賺大錢)它會令我們的想法更狹險,有壓力及執著。

   禪修有助我們留意到細微的意向,從而培養健康的意向,活出和平、喜樂、憐又燕愛的人生。心思清晰和態度誠實都有助建立與強化美善的意向,而瑜伽八支之中的第一支(外在持成)、第六支(集中)和第七支(入定)的練習都是有效的基礎。

   O 教學上 健康的意向

   為什麼你想當瑜伽老師?作為老師你最深切的願望是什麼?不妨找一本記事簿寫下你的想法。你如何為意向下定義?如,你認為怎樣才稱得上鼓舞人心?何謂幫助他人?你覺什麼是幫助?立定意向之後,幻想有一天你的目標真的達到了,你的感覺將會如何?男方面,想像下,儘管付出最大努力和熱誠,你卻得不到任何回報(無法滿足你最深切的願望),你又會覺得怎樣?這些反思有助我們認清行為背後的動機。究竟是教人不望回報?還是想以教學來肯定我們的存在感?當我們全心全意努力付出,不計較成果,我們的思想、言行能與美善的意志同步。這時,不管目標是否達到,我們的內心已充滿喜悅,擁有廣闊的空間和創意,慢慢尋找最適合的方法去發展自己的意向。例如,我的志願是傳揚快樂生活的秘訣,好讓人們能覺醒地生活。無論是否在瑜伽教室裡,每天活出教誨,教學與生活始終如一。

    對於身心已經準備好的人而言,這是最有力量的啟發。啟發別人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來自我們在教室的「教導」上。事實上,個人生活就是最真實的修習例證,"學生」純粹是腦袋創造出來的一個概念,如果我們只執著於跟「學生」分享,那我們並未能真正領悟到瑜伽與佛學中最重要的教誨。

第四種食糧:意識

我們的所有想法、言談和行為,都會給心識層裡的意識種子(Bia)影響,情況類似潛意識對我們的影響。健康的思想言語和行為(培養諒解、慈愛、平等和喜樂),潤澤我們的意識不健康的思想、言語和行為(帶來憎根、執著、混亂),則為自己和別人帶來痛苦,每時每刻,隨時留意自己在意識層裡灌溉哪一類種子,以下的指引可以作為參考:

1 阻止已在心識裡萌芽的不善種子繼續滋長一一當不善的種子(例如憤怒)已在 意識層顯露出來,我們傾向不停地想著別人做過的錯事,但此舉只會助長憤怒情緒。這時候,我們可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以行禪或瑜伽練習將自已帶回當下,安定心情 讓我們有空問去了解憤怒的根源。

2 阻止不善的種子在心識層萌芽——心平氣和沒有任何怒氣時,別回想憤怒的舊 事,遠離任何不健康的食物或感官糧食。

3 鼓局未在心識層顯現的美善種子萌芽——時常與呼吸同在,享受當下每一件令我們恰快的事情。例如:感恩我們有使康的身體、有人支持和愛護、有工作以及有機會接觸這美好的教誨。我們心存正念、知足及喜樂,與內在美善的種子聯繫。

4 繼續維持心識層已經顯現的美善種子一一感覺完整、和平與快樂時,在心中確認「我知道快樂與我同在」,然後呼吸和享受這美好時光。擁抱正念能量,能令我們的正念種子更強大。以美善的態度去吸收上述四種食糧,平安和喜樂將指日可待!

  向所有老師共勉:

   不管在教室內外,心靈和身體的食糧對我們的情緒和神智清晰度均有重大影響。留意汲取有益於身體、心靈和精神的食糧。意識內的美善種子,隨時注意在我們的內心意識層面與身邊澆灌美善的種子。特別要留意總是喋喋不休的念頭,以便在意識領域內盡力培養美善的種子,阻止不美善種子的滋長。說話以及行為透視了我們的想法,為了向學生提供美善有益的教誨我們首要學習當心守護我們意識內的種子。

文章部分摘取自《瑜伽,生活,禪》-namaste 致敬!

                                瑜伽 / 生活 / 關係 /

                           在生活中練習瑜伽 

相關焦點

  • 八支瑜伽(astanga yoga)
    瑜伽有八支:禁制(yama)、 勸制( ni yama)體式(asana)、 調息(pranayama)、 制感(pratyahara)、
  • 八支瑜伽和阿斯湯加瑜伽是什麼關係?
    但是提到八支瑜伽,熟悉瑜伽哲學的人馬上就會聯想到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提到的瑜伽八支系統,沒錯,Asthanga/阿斯湯加瑜伽/八支瑜伽的確就是帕坦伽利《瑜伽經》中的:Yama NiyamaAsanaPranayamaPratyaharaDharanaDhyana
  • 瑜伽內製niyama要求的潔淨,原來是一種心靈擺脫對美麗身體和體式的執著
    「一旦一個人從瑜伽中得到了潔淨 (saucha),便不再自發地痴迷自己的身體, 或不自覺地被其他人的身體所吸引」今天文章的主題是關於saucha,  niyama中的第一個內製 (關於niyama和瑜伽的八支的總覽,請點擊這這裡),也就是瑜伽人需要每天和體式一樣練習的一個niyama制戒:「潔淨」 saucha。
  • 瑜伽八支與八支瑜伽(上)Eight Limbs of Yoga and Ashtanga (p1)
    ,瑜伽練習者也會用 「瑜伽是一門哲學,不止是你想像的這樣」 來為自己辯護。然而,我們所說的瑜伽哲學到底是什麼?最為人所知的瑜伽體式與瑜伽哲學有什麼關係?瑜伽八支與被稱為「八支瑜伽」的阿斯湯加又有什麼關係呢?搞清楚這些,是不是每一個瑜伽練習者該有的修養呢?
  • 八支瑜伽的源頭
    》裡定義了「八支瑜伽」 (Aṣṭāṅga Yoga),為後世奠定了瑜伽的系統框架。 《瑜伽經》的八支瑜伽定義,就會發現帕坦伽利在六支瑜伽基礎上,加入了 戒律 (Yama)、精進 (Niyama)、體位法 (Āsana) 作為八支瑜伽的第一到第三支,並把《彌勒奧義書》的六支瑜伽中的第五支思擇支 (Tarka) 去掉後,形成八支瑜伽。
  • 八支瑜伽到底是什麼?
    練瑜伽大家都聽說過瑜伽八支,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瑜伽八支到底是什麼,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一下什麼是瑜伽八支。
  • 39 個常見的瑜伽梵文詞(上),慢慢滲透瑜伽哲學- 經典收藏
    這期,我們篩選了39個瑜伽梵文詞,從這些詞開始,慢慢滲透瑜伽哲學。身體的姿勢,帕坦珈利瑜伽八支的第三支。-4-Ashtanga-yoga瑜伽八支瑜伽八支,帕坦珈利列出瑜伽八支:(1)制戒yama (2)內製niyama (3)體式asana(4)呼吸控制pranayama (5)制感pratyahara (6)專注dharana (7)冥想dhyana
  • 還在盲目練瑜伽?你知道瑜伽八支是什麼嗎?
    許多人練了好長時間的瑜伽,由於身體柔韌性不夠,無法開胯,或者也沒有達到他們預期減肥的目標而遺憾放棄。 但是瑜伽真的只是做幾個高難度動作而已嗎?
  • 八支瑜伽
    ——摘自《艾揚格女性瑜伽》的選段 人體正常的運作依靠四肢,任何一個肢體的缺失或病變都會影響整個身體的健康。
  • Ashtanga瑜伽 — Yama與Niyama的重要性
    >     Ashtanga瑜伽的修習中,需要內在寧靜的狀態去進行vinyasa的流動,這不僅需要我們vinyasa要素的協調合作,進行精確地呼吸與計數。也就是道德與精神淨化的控制,這是八支中的前兩步,也是八支中最重要的部分。這需要我們深入的學習和理解,更需要我們在練習和生活行為中去體現,否則對於它的理解終將流於膚淺。
  • 靈性科學與八肢瑜伽
    這其實就是瑜伽練習的精準解釋,但大多數人並未認識到。瑜伽包括了一整套全面自我發展以及身心靈安康的練習。幾千年前,偉大的聖賢波顛闍利將當時的瑜伽練習,編輯整理成一個由八個部分或者說八肢組成的簡單架構,而這個架構被沿用至今。這就是廣為人知的八肢瑜伽。但是,從波顛闍利的時代開始,瑜伽練習在不斷發展以回應時代的需要,尤其是最近的 150 年間。
  • 什麼是瑜伽八支?通過瑜伽了解自己
    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的《瑜伽經》被稱作瑜伽行法的根本經典。當中詳細說明了瑜伽的八支,即瑜伽8個部分、開發人的各種能力和實現各種幸福的方法。一、道德部分,道德是練好瑜伽的根本帕坦伽利認為,道德不好,心意不正,就不能達到瑜伽的最終目的。
  • 昆達裡尼和八支瑜伽的融合
    兩千多年前,柏坦加利 Patañjali 將瑜伽系統化,編寫了瑜伽經 Yoga Sūtra。王瑜伽 ( Rāja Yoga ) 又稱八部瑜伽。因為瑜伽經定義了八肢瑜伽 Aṣṭāṅga (Aṣṭa 八 , Aṅga 肢、部)的修煉次第: 持戒 ( Yama ):講求慈悲、不貪婪、正直、純淨、不受欲望束縛等。
  • 瑜伽是什麼(二):八支瑜伽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瑜伽和它的分支的學習。在瑜伽八個步驟的學習中,任何一點的不足都將導致無法實現自我。下面是帕坦伽利闡述的八個步驟: (1)禁制是針對他人或社會準則的行為;(2)勸制是針對自我或個人規範的行為;(3)坐法是為了達到身體的規範而進行的姿勢的練習;(4)調息法是為了心靈的訓練而進行的呼吸調控;(5)制感是感官的回收和訓練;(6)執持即聚精會神;(7)禪定即冥想;
  • 冥想指導|「八肢瑜伽」體系
    斯瓦米.拉瑪本文節選自《鼻尖上的覺知》,這是斯瓦米.拉瑪在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釋講《瑜伽經》的一本合集。現在我們開始講「八肢瑜伽」(Ashtanga yoga),這是帕坦伽利所整理出的一套學問,以很有系統的、很科學的方式來成就三摩地。「Ashtanga」是梵文,「Ashta」的意思是「八」,「anga」是「肢體」、「部分」的意思。
  • 禁制(Yama)——八支瑜伽最重要的第一支,瑜伽修行者必須遵循!
    禁制(Yama)是個人身處俗世必須遵守的五條誓戒,正如社會規範,這些誓戒是步入瑜伽修行之道者必須堅持的。 馬哈希·帕坦加利以非常系統的方式呈現瑜伽,將瑜伽作為三摩地的工具,瑜伽是自我證悟的手段,偉大聖人為探求終極真理的修行者系統地規劃了日常生活的常規。而一些無知的人們直接從體式開始,卻對前兩支不予以重要,現在各種舞蹈、瘋狂的鍛鍊和啥也不是的東西,卻以瑜伽為噱頭來推廣其生意。
  • 《眾神之神》:看史上第一個瑜伽古魯(Adiguru溼婆)如何向其首位弟子(帕爾瓦蒂)傳授八支瑜伽(下)
    點擊以下文字看上部周末宅影院︱《眾神之神》:看史上第一個瑜伽古魯(Adiguru溼婆)如何向其首位弟子(帕爾瓦蒂)傳授瑜伽八支法
  • Peace and Love為什麼也是瑜伽精神?
    而瑜伽在某角度來說也是通過語言進行傳播,瑜伽老師和學員的對話,交流,講述瑜伽故事,瑜伽哲學,上課引導學員練習體式,進行唱誦,瑜伽便如此傳播下去。在說唱中大家認為的keep real精神,如果沒有很好的理解,很容易過度變成「沒禮貌」,而瑜伽的理念如果被錯誤理解,那就會變成一種限制,一種抑制。在傳播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走錯說唱將keep real升華成了peace and love。
  • 瑜伽八支「非暴力」是什麼意思?或許你正在生活中「自我虐待」
    瑜伽被人喜歡和讓人著迷的地方,不僅僅是身體的姿勢讓你一次次挑戰極限,收穫驚喜。更讓人著迷的地方是其內在的智慧和深入人心的覺知練習,不僅能改變人的形體和相貌,還會讓我們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隨時代變遷,我們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
  • 名師邱顯峰講授八肢瑜伽的精華(瑜伽筆記分享)
    寫字的過程真的是很神奇,會把頭腦中紛亂的思緒拉回到當下,字裡行間知識變得清晰生動起來,一次次與瑜伽和真正的自己連接。本文大概11342個字個字,讀完約需11分鐘,備上一杯清茶 ,跟隨博學的邱老師從整體的角度,重新認識Yoga,看看你對八肢瑜伽的理解深入到了那個階段?你對下面這幾個詞所代表的含義界定清楚並貫穿起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