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系列中我們提到瑜伽八支 第一支----Yama(持戒)瑜伽八支 關於Yama一一 (不傷害)
樹根 樹幹 樹支 樹葉 樹皮 樹液 花 果實 分別代表了瑜伽裡的八支 制戒 內製 體式 調息 收攝 專注 禪定 三摩地
種下一棵樹,需在掘土、清掉石頭、雜草、翻鬆土壤、小心翼翼種下種子,四周掩上鬆土,細心灌溉,等待它發芽、成長。
練習瑜伽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得循序漸進地去練習,不能操心過急。因為瑜伽是一門大學問,把瑜伽哲學帶到日常生活,徹底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充分理解和享受瑜伽帶來的美好。
外在持戒;是與別人和社會維持融治關:;內修,則是與自己的內心和更超越的體系(如宇宙)學習和諧一體。我看到外在持戒和內修是互相影響的,猶如並駕齊驅、無分彼此。要是我們不能接受自己,又怎能接受別人?如果腦裡充斥著貪婪、憎恨及迷惑,我們何以學懂體諒及關懷別人?如前面所說,假如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人人滿口謊言、以卑酃手段陷害他人,在那樣的環境中練習慷慨和真誠便會變得非常困難。如果我們想享有內心的平靜,不妨從外在環境開始努力如果我們想置身於平和的生活環境,也可以從檢視內心開始。兩者的關係就像雞和蛋一樣互相影響,外在持戒和內修可以同步修練、一同增長。
從本文章開始後期開始分享八支的第二支 ----Niyama(內修)跟外在持戒一樣,內修亦包含五個面向,分別是潔淨( Shauna)、知足( Santosh)、精進( Tapas)、修習( Svadhyaya)及虔誠( Ishvara-pranidhana)。
我會先介紹五項內容的要義,再談談如何將它們具體實踐於瑜伽墊子上、日常生活裡及瑜伽教學中。
我們今天主要闡述第二支 Niyama 中 Shauna(潔淨)
梵文「 Shauna"意思是「照亮」或「光明",亮度也指潔淨度除了清潔身體,傳統上亦包含《哈達瑜伽之光》( Hatha Yoga Praepika)中提到的所有潔淨法(Krya)'。此外,我覺得潔淨也需延伸到思想層面。
O 墊上
瑜伽墊上我們修練潔淨,穿乾淨整潔的瑜伽服(最理想的是練習前先簡單淋浴和一些清潔法的練習),踩踏在清潔的墊子上,讓我們練習感覺更愉快輕盈。
瑜伽墊子好比我們的聖殿,是探索靈性成長的地方,因此,衣服乾淨和墊子清潔,直接表達了我們對這門古典智慧的誠意。
⊙ 生活
持守潔淨,是鼓勵我們定期潔淨身體,維持對自身清晰的敏銳度,讓我們在面臨挑戰時能夠有效對應,而不是遲緩果。保持大腦思路清晰,身體便健康,反之亦然。我們需要潔淨的身體,好讓心靈免於拘東。我們也要淨化心靈,以便擁有健康身體,兩者必須同時洗滌。
以下四種食糧對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健康均有直接影響:
食物
感官印象
意向
意識
接下來我們仔細檢視這四種食糧,看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身心的滋養。
第一種食糧:食物
根據瑜伽姐妹醫學 :阿育吠陀( Ayurveda)以及中國養生體系,不同體質需要的營養各異。正確的飲食有助滋養身體,正如選對了燃料能令汽車走得更順暢,否則我們的身體就像人錯燃油的車子,走不遠路便很快拋錨。茄子曾是我最喜愛的蔬菜,但經過阿育吠陀醫生的體質諮詢,了解吃茄子會在我的體內產生大量胃氣,減慢消化和吸收。自此我遵照醫生建議減少吃茄子。偶然,我注意到自己吃過茄子後,腸道沉重,心情也低沉,要一天才能恢復過來。因此,我強烈建議大家找值得信賴的阿育吠陀醫生檢查體質,以找出合適的食物,這對你的瑜伽及冥想練習也會有幫助(身體受到的幹擾愈少,禪修的定力就更深)。
假若諮詢阿育吠陀醫生超出個人財務負擔或是沒有合適的醫生,你可以預備本飲食日記,寫下每一頓的飲食記錄進餐時間:
吃了什麼?飯後,你感覺如何?飯後的一小時、四小時和翌日你的感覺如何?
當我們的身體毋須耗用額外能量以過濾毒素或有害物質時,能量得以有效發揮,身體機能運作也更暢順。很多時候我感到自己開始作病,也不必服用醫生處方藥物,只需好好注意飲食、體息一兩天便會好起來運作。此外,也可借著每年做一至兩次排毒或是輕斷食,清除體內積存的毒素幫助增強身體機能。排毒潔淨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按個人的食物喜好選擇合適的方法。
第二種食糧:感官印象
這是供養心識(心念意識)的糧食。完成一堂瑜伽課、實想練習或度假回來後,我們感覺安靜平和,因為我們心得到滋養。相反,假如我們以賭博、的酒、吸毒或服用其他藥物試圖掩蓋或逃避痛苦,短暫或有少許舒緩感覺,長遠來說卻如同服用慢性毒藥,在心裡堆積起來。而部分電視節目、電影、網站,網上遊戲或社交網站,均充斥著大量有害的訊息和扭曲的見解,如果我們希望內在獲得正面的滋養,便要避開這些產品。(五感 眼耳鼻舌身)
一行禪師說:「現在的社會提供了林林總總的產品與服務助我們掩埋或逃避痛苦。心情不佳時我們放縱自己,和朋友喝酒或盡情購物,以為哀傷、痛楚、焦慮、擔憂或憤怒便可以一掃而空。然而,我們只是用各種方法分散注意力,痛苦其實並沒有消失。如果我們選擇逃避,困擾便堆積在心田的某個角落。終有一天,購物或飲酒不像從前那樣能「消除」煩惱,很自然我們便會變本加厲,瘋狂購物花錢更狠,喝得更醉,甚至濫用藥物。無法從這些外在的東西找到幸福快樂,是因為我們往錯的地方尋找;事實上,唯一的出路不在外邊,而是內在。就讓呼吸將我們帶回當下,深入了解痛苦的根源,好讓敏銳與慈悲的洞察力。助我們解開心裡的鬱結。
第三種糧食:意向
意向是我們生命的最大願景,與前面兩種食糧相比,它更為細微,卻是能夠影響我們日常生活決策的人生藍圖,要是我們擁有遠大及正面的意向(例如願幫助自己或周圍的人從著痛中釋放出來),適合的機會會慢慢呈現在前面,讓我們得以借著這生命藍圖走向自由喜樂之路。相反,假如我們的意向並不美健康(比加只顧個人的成就和賺大錢)它會令我們的想法更狹險,有壓力及執著。
禪修有助我們留意到細微的意向,從而培養健康的意向,活出和平、喜樂、憐又燕愛的人生。心思清晰和態度誠實都有助建立與強化美善的意向,而瑜伽八支之中的第一支(外在持成)、第六支(集中)和第七支(入定)的練習都是有效的基礎。
O 教學上 健康的意向
為什麼你想當瑜伽老師?作為老師你最深切的願望是什麼?不妨找一本記事簿寫下你的想法。你如何為意向下定義?如,你認為怎樣才稱得上鼓舞人心?何謂幫助他人?你覺什麼是幫助?立定意向之後,幻想有一天你的目標真的達到了,你的感覺將會如何?男方面,想像下,儘管付出最大努力和熱誠,你卻得不到任何回報(無法滿足你最深切的願望),你又會覺得怎樣?這些反思有助我們認清行為背後的動機。究竟是教人不望回報?還是想以教學來肯定我們的存在感?當我們全心全意努力付出,不計較成果,我們的思想、言行能與美善的意志同步。這時,不管目標是否達到,我們的內心已充滿喜悅,擁有廣闊的空間和創意,慢慢尋找最適合的方法去發展自己的意向。例如,我的志願是傳揚快樂生活的秘訣,好讓人們能覺醒地生活。無論是否在瑜伽教室裡,每天活出教誨,教學與生活始終如一。
對於身心已經準備好的人而言,這是最有力量的啟發。啟發別人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來自我們在教室的「教導」上。事實上,個人生活就是最真實的修習例證,"學生」純粹是腦袋創造出來的一個概念,如果我們只執著於跟「學生」分享,那我們並未能真正領悟到瑜伽與佛學中最重要的教誨。
第四種食糧:意識
我們的所有想法、言談和行為,都會給心識層裡的意識種子(Bia)影響,情況類似潛意識對我們的影響。健康的思想言語和行為(培養諒解、慈愛、平等和喜樂),潤澤我們的意識不健康的思想、言語和行為(帶來憎根、執著、混亂),則為自己和別人帶來痛苦,每時每刻,隨時留意自己在意識層裡灌溉哪一類種子,以下的指引可以作為參考:
1 阻止已在心識裡萌芽的不善種子繼續滋長一一當不善的種子(例如憤怒)已在 意識層顯露出來,我們傾向不停地想著別人做過的錯事,但此舉只會助長憤怒情緒。這時候,我們可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以行禪或瑜伽練習將自已帶回當下,安定心情 讓我們有空問去了解憤怒的根源。
2 阻止不善的種子在心識層萌芽——心平氣和沒有任何怒氣時,別回想憤怒的舊 事,遠離任何不健康的食物或感官糧食。
3 鼓局未在心識層顯現的美善種子萌芽——時常與呼吸同在,享受當下每一件令我們恰快的事情。例如:感恩我們有使康的身體、有人支持和愛護、有工作以及有機會接觸這美好的教誨。我們心存正念、知足及喜樂,與內在美善的種子聯繫。
4 繼續維持心識層已經顯現的美善種子一一感覺完整、和平與快樂時,在心中確認「我知道快樂與我同在」,然後呼吸和享受這美好時光。擁抱正念能量,能令我們的正念種子更強大。以美善的態度去吸收上述四種食糧,平安和喜樂將指日可待!
向所有老師共勉:
不管在教室內外,心靈和身體的食糧對我們的情緒和神智清晰度均有重大影響。留意汲取有益於身體、心靈和精神的食糧。意識內的美善種子,隨時注意在我們的內心意識層面與身邊澆灌美善的種子。特別要留意總是喋喋不休的念頭,以便在意識領域內盡力培養美善的種子,阻止不美善種子的滋長。說話以及行為透視了我們的想法,為了向學生提供美善有益的教誨我們首要學習當心守護我們意識內的種子。
文章部分摘取自《瑜伽,生活,禪》-namaste 致敬!
瑜伽 / 生活 / 關係 /
在生活中練習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