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瑜伽大家都聽說過瑜伽八支,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瑜伽八支到底是什麼,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一下什麼是瑜伽八支。
瑜伽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中的一系,有點像中國的佛修、道教,歷史悠久。那瑜伽八支是講瑜伽學派中所主張的八種主要修行階段,前五支為外支,後三支為內支,也稱八實修法。
第一支:持戒(yama),指改進外在行為所需遵守的行為規範,包括非暴力、誠實、不偷盜、不縱慾不貪婪。簡單來講就是大家都要讓自己成為遵紀守法好公民,正確引導自己的生活,給予生命一個方向,規範自己的行為。
第二支:內製(Niyama),指精進使人的生活由散亂變得有規律,包括內外的清潔、滿足、對身體及感官的控制,從而由外到內的改善內心環境。
第三支:體式(Asana),指長久的保持舒適的身體姿,體式給身體帶來舒適和輕盈的感覺,穩定的體式也可以帶來內心的寧靜,是注意力和神合一而產生的三摩地的基礎。
第四支:行法調息(Pranayama),指對呼吸的延長和控制,主要包括對吸氣、呼氣、吸氣與呼氣之間的停頓(內懸息)、呼氣與吸氣之間的停頓的控(外懸息)。上篇文章介紹的呼吸方法就屬於第四支的練習哦`
第五支:行法制感(Pratyahara),指通過控制感官,使練習者從對外關注轉移到向內在專注的狀態,制感像牽引繩一樣,將意識從各個感官牽引到一個方向,集中起來,消除以前散亂的意識形態。
第六支:行法專注(Harana), 指意識集中在一點,大腦不再波動,而是集中在一個事物上,是進入冥想的初始步驟。
第七支:行法冥想(Dhyana),指意識能長久的集中,不被外在的事物所幹擾,此時對事物的理解和認知會從表面逐漸深入到本質。冥想不是發呆哦,就像佛祖的入定不是睡覺一樣,在第一支開始時,冥想的種子就已經播下,每一支都可以理解成是對冥想的呵護與培植,當前六支完成使,冥想就是自然產生。
第八支:行法三摩地(Samadhi),在入定的階段,不再有具體的冥想對象,而是意識進入到空靈的狀態。身體和感官都處於一種休息的狀態,體悟到生命的最高智慧。三摩地是前七支行法的總持,即完全進入統一的歸心階段。
看完有沒有覺得很暈?那我們來簡單理解一下
後三支像玄學,有興趣的伽人可以讀一下帕坦加利的《瑜伽經》,瑜伽形成的重要書籍,經典作品。而現在大家主要還是了解的前五支,練習的體式也大部分都是從古典哈他瑜伽演化而來的現代哈他瑜伽,在古典瑜伽中,更注重心靈的修煉,而在近代,瑜伽更注重身體的修煉,比如減壓啦,減輕一直職業病的疼痛啦,更多的是擁有健康的身體,健美的體型。在這裡提醒大家,瑜伽練習不可操之過急,在體式練習中也不能強扯身體去做一些會讓你無法忍受的姿勢,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到你,反而會讓你更加的不舒服。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啦,可隨意留言哦~
——變瘦變美變「伽」人,一起來練瑜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