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講瑜伽,結合現代人的工作生活方式,婚姻情感壓力,講解瑜伽內在知識。
之前分享過瑜伽八支分的第一支制戒「非暴力」內容,今天我們分享制戒之「不偷盜」內容。
在這裡,不偷盜不單指不侵佔他人財物。更具體的內容是:不佔有別人的想法,不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別人。這種做法常見於父母和孩子,以及夫妻之間。
比如一方比較強勢,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並期待對方一定做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種行為不僅讓對方沒主見,看不到自己的真實感覺,也給對方更多的心靈壓力,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並且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從現代心理行為上講,這是「控制欲」。因為控制別人,讓別人按照自己的安排做事,會讓自己感覺好一些。於是「要求別人聽話」就成了對自己心靈安撫的方法,並且是「平靜自己情緒」的捷徑,這是自私的。
我們本能地害怕不可控的結果出現,這種結果會瞬間造成身體和心裡各種不舒服的感覺,對這種不舒服的體驗,我們有著本能的迴避和抗拒。那麼比較好用的方法就是「把控一切」。
控制欲的表現有:
1、「望子成龍」的父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學習各種功課,把自己的興趣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替自己實現。過度期盼孩子長大,自己卻不願意長大的父母,內心充滿焦慮和恐慌。
2、伴侶之間要求和控制:沒能力讓自己過得更好,便期待自己的伴侶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讓自己過得很好。我見過一個妻子天天逼著老公出去掙錢,老公把自己的工作辭掉,投資做生意。結果因為盲目投資,搞得負債纍纍。妻子對其又非常失望,天天說老公無能,後來老公抑鬱成疾。
3、婚姻情感勒索:害怕失去對方,便一直控制對方,大到外出社交,小到穿衣打扮。如果對方沒有做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會覺得對方不聽話,不懂事 ,說對方不愛自己。當對方完全按照自己的樣子做了,卻非常不開心。因為害怕失去你,所以我變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他們不願意面對自己內心中恐慌的一面,就通過外在的控制,把希望寄托在別人那裡獲得心理安慰。
被控制者和控制者之間是互相的:
被控制者很難離開控制者,因為他們也害怕自己一個人面對不可知的結果,害怕發生改變後,一個人要承受很多未知的東西。所以也給控制者提供了條件和對象。
另外被控制者很在乎控制者,需要控制者幫助自己,才會把對方的感覺看得重要。這樣就忽視了自己的感覺,並覺得自己好與不好並不重要。於是在妥協討好、順從遷就的做法下面,藏著壓抑和抗爭,憤怒和委屈。
控制行為常被裝裱成「愛」,其實是以愛之名的傷害。
控制者很喜歡把這種行為叫做「愛」,甚至覺得自己是一直努力付出的人,需要被別人理解。然而,這是一種洗腦式暴力行為。這種做法正在一步步蠶食別人的完整和獨立,把別人的情感架空,並填充上自己的情感。活生生的人,變成了被操控的木偶。這是殘忍的,控制者是情感的劊子手,一點點凌遲對方的內心世界。
控制者強取豪奪心越強,意味著他們恐懼感越強。他們對自己內在的恐慌缺乏正視和客觀地觀察,一旦內心不舒服,就會讓自己盲目地在外面掙扎和追求,只會增加更多的痛苦。他們排斥看到自己的恐慌層面,不想管理自己的情緒。只會變本加厲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一次次剝奪別人的想法,壓制別人的看法和觀點。所以自古都有人對權勢有著偏執的佔有欲。
雙方都是痛苦的,痛苦來的時候,迴避是沒用的,我們要醒悟過來。醒悟是需要清醒地覺知的,通過覺知的訓練去感受自己,通過知識的學習,讓自己思想更堅定,內在更豐富。通過經歷的每一次痛苦,讓自己一次次蛻變。站在黑暗中的人,才會看到更美的光芒。
當有一天,控制者放開手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飛翔,那一刻,控制者也是輕鬆的,他終於釋放了自己的恐慌。
當被控制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真正飛在自由的天空,請更勇敢一點,從此以後你將一個人面對未知的一切。
該如何改變?
1、被控制者要學會說「不」,並向控制者表達自己的感受,說明自己的看法。在那一刻,你要清楚,你不一定會獲得對方的支持,但是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實際是在告訴對方,從此以後我不想再被你控制了,我們都要有心理準備。
2、被控制者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因為你離開對方的控制,將要自己面對一切。以前都是別人幫你安排,現在需要你自己來安排。這是一次大膽的練習,也會是一次突破性的成長。
3、控制者其實也是痛苦的,一直把對方抓得很緊,從來看不到自己。眼睛一直盯著別人,卻從沒回到自己的心靈深處去陪伴自己。所以控制者要學會建立自己的力量,去為自己做事,學會放下一直不敢放的東西。比如一個人出去旅遊,或者做自己一直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實際你會更有力量,就不需要別人給你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