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從出生之處,都要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那麼教育的根本對於我們是什麼呢?對於年輕的孩子們又應該是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也不妨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相比都聽說過素質教育於應試教育兩種教育形態,這兩者也充斥在我們的教育與生活之中。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應試教育又被稱作是填鴨式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將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雖然這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裡了解到最多的知識,但是會極大程度上扼殺學生們的創造力,無法充分開發孩子的想像空間。
而這也正是我們應該討論的重點。其實面對中國如此龐大的學生群體與高考這麼一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過程,應試教育確實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一定的教育問題,幫助我們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但很多人才在走向社會之後,更多的只能作為現代化社會分工的一顆螺絲釘,很難通過自己的思想與創造上升到更為高層次的境界,這也是應試教育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回到我們最終要討論的問題上:教育對於孩子來說, 最重要的是培養什麼樣的能力?
我覺得有句俗語說得很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僅僅只是告訴孩子是什麼還不夠,要告訴他為什麼,怎麼做,這才是教育應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