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作品:什麼叫人生呢?

2020-12-16 騰訊網

在一個人生漫談的專欄中,首先談一談人生,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認為,對於我來說,這個題目也並不難寫。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經滾了八十多個春秋了。一天天面對人生,時時刻刻面對人生,讓我這樣一個世故老人來談人生,還有什麼困難呢?豈不是易如反掌嗎?

但是,稍微進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問:什麼叫人生呢?

我並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眾生中也沒有哪個人真清楚的。

古今中外的哲學家談人生者眾矣。什麼人生意義,什麼人生的價值,花樣繁多,撲朔迷離,令人眼花繚亂;然而他們說了些什麼呢?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是越談越糊塗。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哲學家的哲學,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們的哲學同吾輩凡人不搭界,讓這些哲學,連同它們的家,坐在神聖的殿堂裡去獨現輝煌吧!

像我這樣一個凡人,吃飽了飯沒事兒的時候,有時也會想到人生問題。

我覺得,我們人的生,都絕對是被動的。沒有哪一個人能先制訂一個誕生計劃,然後再下生,一步步讓計劃實現。吾輩凡人的誕生,無一例外,都是被動的,一點主動也沒有。

我們糊裡糊塗地降生,糊裡糊塗地成長,有時也會糊裡糊塗地夭折,當然也會糊裡糊塗地壽登耄耋,像我這樣。

生的對立面是死。對於死,我們也基本上是被動的。我們只有那麼一點主動權,那就是自殺。但是,這點主動權卻是不能隨便使用的。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是決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面講了那麼些被動,那麼些糊裡糊塗,是不是我個人真正欣賞這一套,讚揚這一套呢?否,否,我決不欣賞和讚揚。我只是說了一點實話而已。正相反,我倒是覺得,我們在被動中,在糊裡糊塗中,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

我勸人們不妨在吃飽了燕窩魚翅之後,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後,或者在卡拉OK、高爾夫之後,問一問自己:你為什麼活著?活著難道就是為了恣睢的享受嗎?難道就是為了忍飢受寒嗎?問了這些簡單的問題之後,會使你頭腦清醒一點,會減少一些糊塗。謂予不信,請嘗試之。

相關焦點

  • 季羨林:對於絕大多數人,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季羨林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佛學家、印度學家、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研究專家,作家。在佛經語言、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眾多領域,成果豐碩、著作等身,是國內少數幾位被譽為「學術大師」的學者之一。今天為大家領讀的是季羨林先生在大學最後兩年所記的日記,《清華園日記》。
  • 《悲喜自渡》:晚年季羨林的人生滋味,苦樂喜憂,唯有自嘗
    這是《悲喜自渡》是季羨林老先生晚年的作品收錄集。這本書屬於散文集,主要是記錄了季羨林先生寫下的做的一些散文和隨筆。除了一些經典名文章之外,還有季先生晚年的一些作品,那麼就必然會帶上一些對於青春的回憶,所以這些文章與其他的文章就不同了,使人能夠品味出一絲哀愁。季羨林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和佛學家。
  • 季羨林的德國女友,一生痴情,等了季羨林60年,終身未婚
    每個人都會渴望美滿幸福的愛情和婚姻,可世界就是充滿遺憾,當遇見最美好的愛情,卻無法走入婚姻的時候,你的選擇是什麼?季羨林的德國女友的選擇是,一生等待。其實季羨林不知道,那一份畢業論文,是伊姆加德用打字機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她的心思,她的情愫,早已經深入了骨髓。
  • 應該如何理解季羨林的絕大多數人「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人的一生有無意義和價值,是人生的重要話題。曾經被譽為「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而他本人卻再三推辭的季羨林先生,關於這個話題有過專門的論述,他說:「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有人說季先生的這種說法是欠妥的,果真如此嗎?
  • 季羨林:深到骨子裡的高貴,是沒有身份感
    1934.03.13  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洩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1934.05.17  今天看了一部舊小說,《石點頭》,短片的,描寫並不怎麼穢褻,但不知為什麼,總容易引起我的性慾。我今生沒有別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幾個女人。
  • 「我交了一輩子朋友,究竟喜歡什麼樣的人呢?」季羨林:關鍵是真
    季羨林先生曾講過這樣一段話——「我交了一輩子朋友,究竟喜歡什麼樣的人呢?約略是這樣的:質樸、平易;硬骨頭,心腸軟;懷真情、講真話;不阿諛奉承,不背後議論;不人前一面、人後一面;無譁眾取寵之意,有實事求是之心;不是絲毫不考慮個人利益,而是多為別人考慮;關鍵是個「真」字,是性情中人。」
  • 《一生自在》: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人生智慧
    季羨林,這個活了近一個世紀的老人,他的一生是傳奇的,跨越清朝、舊中國、新中國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當過大清皇帝的臣民,目睹過軍閥混戰、親歷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參與過九一八事變南京請願,流落過異國他鄉數十年,輾轉回國......
  • 讀季羨林隨筆集《一生自在》
    讓自在美麗人生——讀季羨林隨筆集《一生自在》□ 黃東光淡泊名利,一心愛國,這是國學大師季羨林一生的寫照。回顧他的百年人生,輝煌的學術成就與豁達通透的人生智慧,始終交融於他博大的思想寶庫裡。書中,季羨林以平民化的視角,親切自如的說辭,與我們就自在的話題,展開了層層遞進式的探討。他說,對普羅大眾而言,活得自在一點,是許多人的生活目標。那麼,自在從哪裡來?季羨林覺得首先要從書本中尋來。他說:「人類要生存下去,文化就必須傳承下去,因而書也就必須讀下去。特別是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中,我們必須及時得到信息。只有這樣,人才能瀟灑地生活下去,所以非讀書不可。」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季羨林老先生
    季羨林老先生是近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語言學家、國學大師,於2009年7月辭世。季老生前著作等身,文採斐然,在多個領域皆有建樹。但當我們推開季老的研究著作,去回顧他的一生,就會發現,季老其人其行更值得欽佩。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
    每一個人都喜歡追求完美:總是覺得自己的成績不夠好,所以費心費力追求更高的成績;總是覺得自己的技能不足,所以總是願意花費金錢學習技能;總是覺得自己賺得不夠多,所以總是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研究什麼工作最賺錢……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縱觀我們此生,又有哪件事情,是真正完美的呢?
  • 季羨林:二月蘭
    二月蘭文/季羨林轉眼,不知怎樣一來,整個燕園竟成了二月蘭的天下。我們常講什麼什麼花"怒放",這個"怒"字用得真是無比地奇妙。二月蘭一"怒",仿佛從土地深處吸來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開遍大千世界,紫氣直衝雲霄,連宇宙都仿佛變成紫色的了。   東坡的詞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是花們好像是沒有什麼悲歡離合。應該開時,它們就開;該消失時,它們就消失。它們是"縱浪大化中",一切順其自然,自己無所謂什麼悲與喜。
  • 「一生自在」——季羨林
    昨晚在錄喜馬拉雅的時候,讀了季羨林老先生的《一生自在》感受頗多。本書是季老在年老之年對自己人生的一個小回顧,以日記的形式,告訴我們每一位人生應有的狀態——自由、清醒、活得瀟灑坦蕩。讀了第一篇章裡的:我和書/我的處女作 有感我和書:好像至今我也有這種藏書的習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
  • 季羨林81歲時寫的一篇散文,描寫生動,充滿禪意
    人生就像一條蜿蜒流淌的小河,有時激情澎湃、有時悠閒舒緩,只有不急不躁,才能細水長流。人生也仿佛一首跌宕起伏的詩歌,成功與失敗皆蘊含片片詩情、點點詩意,但都應該坦然面對。北宋大才子蘇軾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這是季羨林兒子,70歲時娶了30歲的保姆,老來生子開啟別樣人生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人公,也是兩位忘卻了年齡差距而相愛的戀人,其中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季羨林老先生之子,而另一位只是照顧他的保姆 一.父愛缺失的童年 談起季羨林,人們的敬佩之情可能抑制不住。這位學識淵博的老先生作為翻譯家、文學家、散文家和佛學家在文壇曾經創下的不朽的輝煌可以說是說不盡的。 然而今天的主人公卻不是季羨林老先生本人,而是他的唯一的兒子,季承。
  • 高曉松從未祭奠父親,遺產全給繼母,父子關係冰冷如季羨林父子
    季羨林父子的"冷戰"其實這樣的父子"決裂"的事情有很多。高曉松的事情讓我聯想到了季羨林父子的"冷戰"。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從小學起我們就一直學習季老的文章。他的兒子季承也是我國的優秀人才,為國家貢獻了一份力量。但是在1995年時,傳出了季羨林父子"決裂"的消息。但是為什麼會讓父子二人走到這一步,當事人不願多說,外界只能猜測。
  • 季羨林兒子69歲和髮妻離婚,娶小40歲的保姆,70多歲生下一大胖兒子
    季羨林是我國近現代知名的文學大家,在語言學、國學、史學等等方面都極有造詣,多篇作品都被收錄在了現在的教材之中,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棟梁。而且季老先生向來以謙虛和善示人,究竟是什麼人能夠讓季老先生如此大動肝火呢? 這對父子有點冷 季羨林口中所說的這個「他」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兒子季承。一切還得從頭說起。季羨林出生於1911年的一個農民家庭。1929年,18歲的季羨林就迎來了一場包辦婚姻,娶了比他大四歲的妻子彭德華。
  • 國學大師季羨林10幅書法題字欣賞,書友:奇縱古拙、一般人看不懂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著名作家季羨林的書法。季羨林讀書法不同於我們之前介紹的朱自清、沈從文、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其他作家的書法,即使是外行人也一眼便可看出有著深厚的書法功底。而季羨林的書法,相比之下則要顯得「拙劣」了一些,甚至有書法愛好者會覺得這樣的字一點也不工整,乃醜書之流、根本不能稱之為書法。
  • 人生最貴的是什麼?(深刻)
    人生最好的風景,不是榮耀,不是名位,而是來自內心的淡定和從容。保持平和,從容不迫,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04陪伴是人生最貴的承諾。季羨林在外求學多年,回鄉之後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母親臨終的時候留下兩句話:「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來,我真後悔當年讓你出去。」「這幾年我日夜想著你,這種痛苦,是你無法想像的。」
  • 北大教授工資待遇一個世紀的演變過程—以季羨林大師的收入為例
    季羨林那請問,擔任半個世紀系主任且為正教授的季羨林大師,工資收入如何呢?咱們先來探究下北大工資薪水的歷史吧。建國後,季羨林大師作為50年代第一批確定的56名「老一級」教授,工資是北大教師中最高的。根據季羨林大師《漫談消費》所述,在六類工資地區的北京,每月工資是345元,還有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相當於今天的院士)每月津貼100元,一共是450元。這收入已經是相當高的了。
  • 季羨林透露的秘密:看似不努力的學霸成績卻很好是怎麼回事
    季羨林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一位學者,他是一位典型的學霸,精通英語和德語,這還不算什麼;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他還精通俄語,南斯拉夫語,阿拉伯語以及已成為「文物」的三種外語:梵語,巴利語,吐火羅文。今天早上,我和另一位家長討論了孩子們學習英語的問題。各種各樣的英語課讓人們感到茫然:什麼自然的拼寫方法,基礎課,情境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