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早在元朝末年,有一位少年暈倒在一家餑餑鋪前,餑餑鋪的掌柜宅心仁厚,救活了這位少年。據說這位少年來頭不小,往上倒是某一代張天師的後輩。過了幾年這位少年轉正成為了正印天師,想起了當年餑餑鋪掌柜的救命之恩,於是就畫了一道靈符交給了這位掌柜,告訴掌柜的這道靈符可以幫助驅邪除害。
當然了,故事如果就講到這呢,今天講的是評書。但是我這篇文章是為了帶貨的,還得要把這個「貨」給帶出來。接著上文,這家餑餑鋪裡面有一位夥計聰明,看著這靈符不錯,就乾脆照著這個模樣做了一爐糕餅。發現這餅做的吧,好處就是到哪兒不招蒼蠅,比殺蟲劑還管用還環保。掌骨的一看,這個不錯啊,先給起了個名字叫做「五毒餅」,然後每年夏天端午節前後去賣,保證大家喜歡。那個年代您想啊,夏天熱啊沒有空調,又沒有殺蟲劑,一到夏天得開門,開著門就容易招蟲子,這家裡來上幾塊這個,餓的時候吃,不吃放那燻蚊子何樂不為啊。於是乎,不用直播帶貨,一經面世便搶光了。
當然了,傳說就是傳說。您要真是憋著在床頭放上幾塊,蚊蠅未必給嚇走,每天晚上躺床上就餓倒是真的。其實所謂的五毒餅,就是在糕點上面刻上蛇、蠍子、蜈蚣、壁虎、蛤蟆五種所謂毒物的圖形。每年仲夏特別是「端午節」,食用一些五毒餅,討個吉利,希望自己能夠消病強身,祈求健康。《京都風物誌》上就這樣記載:富家買糕餅,上有蠍、蛇、蝦蟆、蜈蚣、蝎虎之像,謂之五毒餑餑,饋送親友,稱為上品。
每年一過了立夏,北京的老字號餑餑鋪,北京稻香村便開始製作銷售五毒餅。並且在原有傳統工藝上做了些改進,比如說是五毒,要真是寫實的畫上去也是沒有食慾,於是借鑑了卡通的手法,把這老五位給改頭換面顯得討人喜歡。並且在餡料的選擇也跟這五個動物進行了貼切的配比。蟾蜍對比的是椰皇芝士餡、壁虎對應的翡翠松仁餡、蛇則是黑金餡、蜈蚣是香烤乳酪餡、蠍子對應的則是榴槤餡。
北京的孩子吃北京稻香村從小就吃,雖然因為歷史原因稻香村有好多牌子,但是唯認「三禾」商標的牌子。北京的稻香村最早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最早的門店在前門外的觀音寺,是北京最早經營南貨的商店。許多的北京孩子都是吃這裡的點心、熟食長起來的。牛舌餅、山楂鍋盔、松仁肉肚、薩其馬、拿破崙……任何一個人都能說出來不少的種類。如今逢年過節串門看親戚,還是喜歡去稻香村來個點心匣子。
因為歷史原因,在市場上可以看到蘇稻、北稻,甚至還有保定的稻香村等等。真正北京自己的稻香村就是「三禾」牌,這個也請各位購買的時候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