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⑧ | 真正的高貴,是細微處的教養

2021-02-13 十點人物誌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湯晏的作品《錢鍾書》。

昨天我們讀到錢鍾書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收到了來自清華大學的邀請函,夫妻攜手重回清華大學任教,後來又一起被下放到幹校去,從此開始了改造生活。

即使重回北京,也依舊生活得不太順心,甚至被外人趕出家門。

那麼,曙光究竟何時才會到來呢?迎來新生的錢鍾書又會做些什麼事呢?

今天的閱讀目標是原書的第12章,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漢學大會

一九七八年,春風重新吹拂華夏,新的生機在每個角落煥然出現,一切動亂和不平終於畫上了句號,中國多年緊閉的國門也在舉國一片歡呼中緩緩打開。

對外開放,並不僅僅指經濟上的開放,而是一種全方位開放,包括文化的交流。

那年八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派出代表團參加歐洲漢學大會,錢鍾書名列其中。

由於多年的鎖國政策,英文好的學者並不多,而錢鍾書是少數精通英文又國學深厚的學者之一,因此,遣派他出訪歐洲,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那場歐洲漢學大會傳承自青年漢學家會議,兩三年一度,輪流由歐洲各國主持。

值得令人深思的是,在當時,分明是研究漢文化的會議,中國卻沒有一次資格能夠成為大會的東道主。

而這次會議是在義大利召開的,這個以文藝復興而舉足輕重的國度,和中國一樣飽含文化底蘊。

錢鍾書等中國學者受到了巨大的歡迎,因為中國已經缺席了多年,而大會也多年不曾有中國人來講解自己的文化。

大會要求每一個與會人員都上交一篇論文,寫論文對於錢鍾書而言,是駕輕就熟的。

他的論文題目是《古典文學研究與現代中國》,獨特而富含深意。

當他走上演講臺,用一口純正流利的英文侃侃而談,風趣幽默,又不失含蓄,在場的人們聽得專注入迷。

更令他們吃驚的是,在錢鍾書的演講中,他沒有用翻譯,而是自己以英文演講,當他引用義大利作家的話時,他說的是字正腔圓的義大利語,這一點,令在場所有的人都對這位來自古老東方的學者刮目相看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錢鍾書精通數門語言,而義大利語,正是他能夠流利運用的外語之一。

他是天生的語言家,加之付出的努力,他在這場漢學大會上,為祖國贏得了真正的尊重和理解。

錢鍾書的語言雖然極具幽默,引人入勝,但是他的觀點卻是鮮明的、正義凜然的。如果說他的語言能力令人們震驚的話,那麼他的思想和觀點,則令所有人都肅然起敬。

演講結束後是各國學者對錢鍾書的提問,這難不倒他。

在回答過程中,他不斷引用英國、法國和德國文學中的典故來回答,當一位法國學者以中文提問他時,他沒有用中文回答,而是用純熟的法文回答這位學者。

後來這位法國學者跟別人說,錢鍾書知道的法國的東西幾乎比他自己還多。

然而,在驚豔了四座之後,錢鍾書並未陷入自傲之中,他反而因為一些小事,陷入了沉思和自責當中。

會議當中,錢鍾書看完了《圍城》三個國家的譯本,而會議結束後,又有一位義大利作家認出了他。

他對錢鍾書說,他最初是在夏志清先生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看到錢鍾書這個名字的。

說起來,這些事都是尋常,可落在錢鍾書眼中,他才發現,當整個中國滯後不前,當中國的知識分子都在接受改造而無法研究學術時,外面更遼闊的那個世界,卻在突飛猛進地發展著。

外國人對中國文化,對漢文化的鑽研,已不比中國人自己遜色。

作為中國人,看到外國人對中國的研究是那樣沉迷和認真時,錢鍾書沉默了。

在這樣鮮明的對比之下,他不由感嘆:

我喜歡西方的文學,因為西方有過那麼多偉大的作家,他們的思想是時代的結晶。

我認為,中西方的文學家應該加深交流,相互照明,只有這樣,才有利於世界文化的繁榮。

義大利有句諺語,傻和尚點燈,越多越不明。我們不做傻和尚,我們做真智者!

一番深情而飽含美好祝願的話講下來,會場裡驚起了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

憑著錢鍾書和代表團的努力,這次漢學大會,中國在世界面前展現了嶄新的一面。這些中國學者的精彩表現,令整個世界都看到了新中國的非凡風採。

出國訪問


漢學大會一役歸來,錢鍾書這個名字,已響徹世界。

不久,中美建交,中國社會科學院再度派出代表團,這次的訪問地點,是美國。

而錢鍾書,自然要隨團而行。

一九七九年,代表團抵達北美,他們先來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負責接待中方代表團的是美籍華人學者夏志清先生,他是錢鍾書的老朋友了,時任耶魯大學教授,作為華人,已憑自己的才華闖出了一片天地。

美方安排他來接待錢鍾書一行人,亦是用心良苦。

錢鍾書和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相交,多年來友誼始終真摯,雖然國度不同,但兩顆心一直純真以待。

他們見面的機會並不多,大多都是書信往來,他們都酷愛中國古典文學,時常探討這方面的東西,一談就是好幾個鐘頭。

因此,在這個相對陌生的地方,能夠有老朋友日日陪伴,錢鍾書毫無異國他鄉之感,反倒有種他鄉遇故知的喜悅。

會議地點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間會議室裡,這間會議室並不大,只能容納二三十個人,然而人們聽說錢鍾書要來,紛紛趕來,硬是擠進了三四十個人。

會議開始,只見錢鍾書臉上笑容謙和,表情誠懇,一點也沒有驕矜自傲之氣,他用流暢的英文同大家問好,仿佛只是個普通又可愛的小老頭兒,頓時就使人生了親近之意。

實際上,這種會議好似華山論劍,言語之間,你退我守,刀光劍影往來於無形,若非有真才實學,很容易便被打倒。

幸好,錢鍾書是見慣了大場面的,這種小型會議對他來說如小菜一碟。

這並不意味著他不將此放在心上,反而,他的態度更加謙遜柔和,對待問題亦是小心謹慎中又不失獨到見解。

有一位外國女生問道:「聽說您過目不忘,那麼您可以不可以指點我一下呢?」

錢鍾書微笑說,他並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如果說他有什麼特點的話,那大概就是他能夠把自己的知識相互打通,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走在大街上,總有人比他某方面是更強的。

他謙和的態度,贏得了在場人員的掌聲,討論就在這樣平和的氣氛下,有條不紊地進行。

他們討論了明朝的《平妖傳》,錢鍾書認為這是中國明朝時最好的一部小說,時代內涵豐富,情節設計也格外合理,已經凸顯了優秀長篇小說的迷人風採。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部小說的後半部分遠沒有前半部分好,中國長篇小說都很難逃脫這種命運,不論是《水滸傳》還是《三國演義》,都有這方面的弊病。

其實《平妖傳》在中國古典文學上的名氣並不大,可是錢鍾書對這樣一部作品亦是十分了解,說起來如數家珍,可見他就算不是過目不忘,也的確博聞強識。

這個本事,是令在場的人們都十分震驚的。

哥倫比亞一行結束後,代表團即刻起程前往哈佛大學、伯克萊大學進行演講。最後一站是在史丹福大學。

作為美國乃至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的會議研討,也相當有學術水平。在這次會議上,錢鍾書被問到對於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的看法。

《金瓶梅》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學上的一部「奇書」。

錢鍾書回答說,他認為《金瓶梅》是一部十分優秀的現實主義小說,這不僅是因為它對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描寫得十分詳細,還因為這部小說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裡程碑式的存在。

它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激發了《紅樓夢》的誕生,其中的人名、章節還有寫法等,都被《紅樓夢》借鑑。

但是在中國,它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同。

經過一段時期的出國交流,錢鍾書這三個字可謂是炙手可熱。

許多人千裡迢迢來到北京,只為見他一面,恐怕連他自己都沒想到,自己已經成了一個大名人了。

結語

今天我們讀到了錢鍾書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成員之一,參加了歐洲漢學大會。

在大會上,他以流利的外語與淵博的學識,贏得了與會人員的掌聲,不僅讓錢鍾書三個字名震一時,也推動了中華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

回國之後的錢鍾書雖然名氣大增,但他本人卻很低調,只是在默默地研究著學問。

就在這時,一股浪潮正向他湧來。

那麼,這究竟是一股怎樣的浪潮呢?身處浪潮之中的錢鍾書又該如何面對呢?

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相關焦點

  • 《錢鍾書》① | 天才少年如何養成?
    對於這個過繼來的孩子,錢基成十分疼愛。錢基成在文學方面並沒有多大成就,但這並不妨礙他對錢鍾書的教導與培養。錢鍾書四歲時,錢基成就開始教導他讀書寫字。與許多坐不住板凳的男孩不同,錢鍾書總是規規矩矩地坐在那裡,認真臨摹和朗讀。這種有意無意的栽培,使錢鍾書很早的時候就對書籍學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錢鍾書是被神化了,還是被低估了?
    我當年讀到這裡忍俊不禁,因為錢鍾書的這篇序中出現了9個「反映」,但他就像在變古彩戲法,穿了一件大紅袍,袍子上都寫著「反映論」,但是變出來的卻不是。他真正拿出來的,是和《談藝錄》相一致的「形式論」,他把形式看作衡量藝術的關鍵。高淵:他這麼「變戲法」,別人還真就沒看出來?
  • 劉寧:《錢鍾書選唐詩》是錢鍾書先生龐大學問冰山的一角
    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錢鍾書選唐詩》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左起:張劍、劉寧、葛曉音、臧永清、謝思煒、周絢隆、陳堅 《錢鍾書選唐詩》:錢鍾書龐大學問冰山的一角 文 | 劉寧(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據作者在分享會發言速記稿整理 錢鍾書先生是我們(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古典文學研究室的老前輩
  • 錢鍾書,上世紀「最不像樣」的知識分子
    「Turn right(向右轉)!」結果隊伍全都向右轉,只有錢鍾書一人向左轉,同學們放聲大笑,錢鍾書還莫名其妙。不僅方向不分,他還左右鞋不分,衣服裡外也常常穿反。錢鍾書向來對數學不感興趣,乾脆就不學。在考取清華大學時,錢鍾書的數學只得了15分,可是他的國文成績是特優,英文更是史無前例地得了滿分。
  • 錢鍾書在上海的最後住所
    楊絳在她的《我們仨》中曾經寫道,一九四九年,錢鍾書「叔父命錢鍾書三弟媳攜子女三人來上海,住辣斐德路。適傅雷夫人之友有空房,在蒲石路蒲園,錢鍾書與我及女兒錢瑗即遷居蒲石路蒲園。」當時只有14歲的龐濤稱楊絳、錢鍾書的女兒錢瑗為「圓圓頭」,她記得:「倒是多次見到錢瑗笑眯眯地、不聲不響地默默站在外面那扇經常敞開著的客廳大門外,只要我或弟弟龐均看到她,立即高興地喊:『圓圓頭快進來!快進來!』她總是很斯文地進來看看,和我們玩一會兒,不會超過一小時就回家了。
  • 錢鍾書 蒼莽崑崙一代鴻儒
    1979年,李慎之看完四卷《管錐編》後向錢鍾書祝賀,欽佩他「自說自話」,無一趨時語,一個字都不理30年來統治全中國的意識形態。錢鍾書淡淡一笑,搖搖手說「天機不可洩漏」。錢鍾書曾如此點評道。這個「被動的主角」,並非典型書生,他有一點滑稽,人不壞,但無能。據說,他的原型取材於錢鍾書的兩個親戚:「一個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愛自吹自唱。」書中,錢鍾書還活靈活現地描繪了一批知識分子肖像:故作高深的詩人、道貌岸然的教授、功架十足的留洋博士……發噱的形象令人捧腹。
  • 《錢鍾書》② | 國學和英文造詣高,但也有著致命的短板
    不論是對於錢鍾書,還是清華大學,因為嚴重偏科而破格錄取都是百年不遇的事件。這也使得錢鍾書剛進學校,就成了一個萬眾矚目的風雲人物。幸好錢鍾書不負眾望,當他進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先後掌握了德文、法文、義大利文,甚至是艱澀的拉丁文。這令其他人都十分驚訝,因為在他們看來,錢鍾書根本就沒有痛下苦功。
  • 錢鍾書是怎樣住進「部長樓」的?
    [1]像錢鍾書這樣的人中之龍,竟然不得不以辦公室為家,足見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是多麼棲惶多麼窘迫。好在粉碎「四人幫」後不久,錢鍾書就搬進了位於三裡河的新寓所。「一九七七年的一月間,忽有人找我到學部辦公處去。有個辦事人員交給我一串鑰匙,叫我去看房子,還備有汽車,讓我女兒陪我同去,並對我說:『如有人問,你就說因為你住辦公室。』我和女兒同去看了房子。
  • 錢鍾書誕辰110周年 | 門當戶對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
    今天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在錢鍾書先生的葬禮上,沒有花圈花籃,沒有挽幛條幅,沒有悼詞哀樂,沒有長長弔唁的人群,只有60餘載與之相濡以沫的老伴,和屈指可數的至親好友,這位舉世無雙的"文化崑崙",淡泊名利,甘於寂寞;謝絕喧鬧,潛心治學;與世無爭,穿透人生。
  • 七年「唐詩日課」,掀開錢鍾書楊絳夫婦的書齋日常
    新居四間屋,一間是錢鍾書和楊絳夫婦的臥室,一間女兒錢瑗的臥室,一間餐室,頂大的一間用作書房兼客廳。客廳東頭是錢鍾書的大書桌,西頭有一張楊絳先生專用的小書桌,兩人日常便在家對坐讀書。大半生坎坷之後,這是錢、楊夫婦首次擁有了一個安妥的居所。錢鍾書在這裡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二十年。
  • 關於錢鍾書早期西文藏書裡的幾處批註 | 張治
    因此錢鍾書又搬出批評者自身的情況進行同理論證。聖伯夫這位深受錢鍾書喜愛的十九世紀法國文學批評大師,是個遺腹子,家境清寒,自幼生活在孤寂和憂鬱之中。二十歲出頭得到維克多·雨果的賞識,又因為比鄰而居,以至長年每日會面不止一次。這期間他愛上了阿黛爾即雨果夫人,為此最終與雨果決裂,並為此而終身不娶。錢鍾書提到了聖伯夫年輕時寫的詩集《慰情集》(譯名出自範希衡),其中第一首和第五首都是獻給雨果夫人的。
  • 《錢鍾書》④ | 他活成男人最羨慕的樣子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湯晏的作品《錢鍾書》。在昨天的閱讀中,我們讀到了錢鍾書與楊絳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的經歷。從相識到成婚,這一切都進行得異常順利,也許這就是上天註定的緣分吧。婚後的夫妻二人急急忙忙地踏上了去往英國的遊輪,開始了他們新的求學生涯。那麼,錢鍾書在英國又經歷了些什麼呢?
  • 錢鍾書因翻譯問題與傅雷相輕,譯《毛澤東選集》出「名句」
    另有一位美國教授花大力氣翻譯錢老的《管錐編》,譯者先徵求作者同意讓其翻譯,錢老答允了,卻附帶條件:「翻譯中遇到任何問題,都不要來問他。」錢鍾書的「君子協定」有點不近人情;原作者健在,理應有叩即鳴才對,錢鍾書不是個「鍾」嗎?以上敘述的故事本身,我引自楊全紅教授的新書《錢鍾書譯論譯藝研究》。
  • 趣讀丨民國第一毒舌錢鍾書,演繹熊孩子的一生
    錢鍾書犀利嘲諷時人,但無論當面背後,他都一樣直言。錢鍾書的好友、歷史學家向達說:「人家口蜜腹劍,你卻是口劍腹蜜。」楊絳說,「能和鍾書對等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就會嫌鍾書刻薄了。我們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離,又好像是驕傲了。我們年輕不諳世故,但是最諳世故、最會做人的同樣也遭非議。鍾書和我就以此自解。」
  • 錢鍾書先生給出了標準答案
    1998年12月19日,我國著名學者、作家錢鍾書先生與世長辭。20年來,雖斯人已逝,但其學術代表作《管錐編》仍為學者的案頭書,其長篇小說《圍城》則吸引著一茬又一茬讀者。今天,逢錢鍾書先生逝世20周年之日,我們約請其生前同事撰寫回憶文章,撫今追昔,以寄思慕之情。20世紀50年代末,我調入中國科學院哲學所,被分配到邏輯組工作,時任組長是金嶽霖先生。
  • 錢鍾書、楊絳兩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的友誼
    在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隆重推出一部重要的新書《錢鍾書選唐詩》,以此表達我們對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深深的懷念。《錢鍾書選唐詩》由人文社古典文學編輯室(以下簡稱「古典部」)承擔整理、編輯,這是古典部與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善緣的續篇。錢、楊兩位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有著深厚的友誼,回顧歷史,這段友誼可以上溯至上個世紀50年代《宋詩選注》的編輯出版。1952年,錢先生受鄭振鐸先生之邀加入新組建的文學研究所,並承擔選注宋詩的工作。
  • 塵封數十載、歷時七年,錢鍾書楊絳伉儷合著,首度面世!|Chin@美物
    更讓人矚目的是這部「唐詩選」的作者,正是我國著名文人伉儷:錢鍾書和楊絳。約從1983年至1991年,錢鍾書先生以《全唐詩》為底本,每天都會選幾首詩。楊絳先生也每天抄一點,作為品讀唐詩和書法習字的「日課」。
  • 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 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第19期
    原標題: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 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第19期 △ 王水照, 《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聚珍文化·中華書局,2020年11月 王水照教授曾於中國社科院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多年,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始終保持密切的來往。
  • 錢鍾書和楊絳的女兒:錢瑗
    婚後錢瑗夫婦倆的婚姻生活非常幸福,王德一與錢鍾書、楊絳夫婦的關係也非常親密,楊絳還親手幫王德一理過發。可文革時期,王德一卻被安上了「炮打林副統帥」的罪名,不斷地遭到批鬥,最終不堪其辱在自己的隔離室北面窗戶的暖氣管上自殺身亡。王德一去世後,錢瑗便搬出了北師大歷史系的集體宿舍,回到了娘家與父母住在一起。第二任丈夫楊偉成
  • 錢瑗:錢鍾書與楊絳的唯一愛女,她的第一次婚姻,只有兩年五個月
    錢瑗,有著世上最有學問、最有才情、最富恩愛的父母,作為錢鍾書與楊絳的唯一愛女,掌上明珠,她的第一次婚姻,只有兩年五個月,痛苦與不幸集結在這位個性嫻靜的女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