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不開瓶蓋可是糖尿病前兆?最新研究:握力是糖尿病風險獨立因素

2020-12-19 MED24公開課

你與人握手時,你是堅強有力還是綿軟無力?希望是前者!

握力強,除了給人以聰明可靠的印象,更容易在面試中被錄用,還預示你可能比較健康……

《醫學年鑑》(Annals of Medicine)發表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手的握力是影響2型糖尿病風險的獨立因素。「大力水手」不容易患病,而「礦泉水瓶蓋都擰不開」的人患病風險更高。

(本文不針對那些雖然擰不開礦泉書瓶,卻可以徒手拆快遞的妹紙們,她們的握力並不差!)

什麼人會得糖尿病?

得糖尿病的人不一定愛吃糖,也不一定肥胖。儘管年齡大、肥胖、家族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例如缺乏運動,吸菸,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過量飲酒)會大大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但還不全面。

糖尿病患者一日扎7次測血糖,痛苦而無奈

等發現自己有典型「三高一少」症狀時,病已成型。有沒有辦法更早的發現,身體可能在通往糖尿病的高速公路疾馳?

此前有研究發現,手部握力和很多疾病的全因死亡率有明確相關性,手握力越差的人,心臟就越差,死亡風險越高。而積極的耐力訓練可以提高那麼握力和糖尿病有何關係?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東芬蘭大學的科學家在芬蘭邀請幾千名60-72歲沒有得過糖尿病的老人參與長達近20年的跟蹤隨訪。最終,有700多人完成研究。

在最初入組時,每個人都用「優勢手」(右撇子用右手,左撇子用左手)使出最大力氣擠壓握力計,並保持五秒鐘。記錄下所有人的抓握力數值。

畢竟,個子越大力量越大。難道壯漢就不會得糖尿病,而弱女子更容易得?這裡要測的是個人絕對握力數值,每個人的握力還要除以體重,這下一視同仁了

同時受試者還要記錄血壓、血脂、腰圍、生活方式等各項健康指標。

對受試者跟蹤隨訪超過18年時間裡,一共有59個人後來得了2型糖尿病。此時回顧他們的基線數據,研究者發現,糖尿病人裡,有幾個初始指標和那些些未得病者有明顯差異:抓握力、體重、BMI、腰圍和空腹血糖。

測一測,好用還不要錢

研究者用統計模型消除了比如年齡、吸菸,高血壓,腰圍和空腹血糖這些眾所周知因素帶來的影響,握力和糖尿病的關聯仍然存在,是2型糖尿病風險的獨立影響因子。尤其是對女性趨勢更明顯,握力每升高一級,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50%。

糖尿病是全球第九大死亡原因,而其中9成是2型糖尿病。如果將握力檢測這種又快又不花錢的檢查加入糖尿病的早期篩查中,這款「豪華午餐」就會更準確,尤其對女性而言,可以儘早預防或治療。

也許你會好奇,肌肉力量和糖尿病為什麼會有這種關聯?

握力雖然只測手部肌肉,但也基本能夠代表全身肌肉的整體表現。握力差預示了機體存在肌肉組織流失、體重偏高、腹部脂肪堆積、糖類能量利用效率差、胰島素抵抗等不良因素,因此指向更高的患病風險。總之,健不健康,伸手握一握就能說明!

而積極的力量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則有可能提高肌肉力量、質量,甚至改善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的風險。

至於為什麼預測敏感性有性別差異,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源於男女身體構成成分不一樣,比如肌肉重量、力量、體脂率等,所以用來預測女性患者更合適。

研究者也提醒,他們只研究了幾千個北歐的白種人,其結果不能以偏概全,還需更大樣本研究才能說明。

參考資料:

1、Setor K. Kunutsor, Ari Voutilainen & Jari A. Laukkanen (2020) Handgrip strength improves prediction of type 2 diabet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nals of Medicine, DOI: 10.1080/07853890.2020.1815078

2、握手決定面試成敗?英研究:握手有力則記憶力好——央視網

3、Laukkanen JA, Voutilainen A, Kurl S, Isiozor NM, Jae SY, Kunutsor SK. Handgrip Strength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Sudden Cardiac Death. Mayo Clin Proc. 2020;95(4):825-8.

編輯:L10

相關焦點

  • 女生真擰不開瓶蓋?
    這就簡單了,那為什麼小姐姐會擰不開瓶蓋呢?根據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2011-2012:NHANES的數據顯示:男女握力隨年齡分布圖在同一年齡段,男性握力基本上是大於女性握力的,而女性擰不開瓶蓋的一部分原因是力氣小。
  • 女生真的擰不開瓶蓋嗎
    前面的小姐姐也買了一瓶水,她費力地擰了幾下瓶蓋,沒有打開。小姐姐轉過頭來求你幫忙,你的內心戲開始了。按照流傳已久的說法,女生讓你開瓶蓋,是對你有意思。但你真的那麼有魅力嗎?女生真的擰不開瓶蓋嗎?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承認,一些瓶蓋就是反人類。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曾經隨機選取了200名購物者進行調查,其中36.5%受訪者表示,力氣太小擰不開塑料瓶蓋。這麼反人類的設計,飲料企業卻還在使用,它們在故意難為人嗎?
  • 每天吃個雞蛋增加糖尿病風險?雞蛋不能吃了?糖尿病真正風險是它
    每天吃個雞蛋增加糖尿病風險?最新研究,8000多個中國人在18年期間,吃雞蛋的多少和糖尿病的關係,發現雞蛋吃的少的一組就比雞蛋吃的多的一組,糖尿病的概率要低一些。而且,研究還說,不管是哪種做法的雞蛋,都會增大糖尿病的風險。但是該項研究,目前只對雞蛋和糖尿病的關係進行了分析,並沒有考慮到其他的飲食條件,所以證據並不足。
  • 新研究揭示地中海飲食如何降低糖尿病風險!
    《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2020年11月19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的作用似乎特別歸功於其對一些關鍵因素的有益影響。然而,根據研究結果,地中海飲食的抗糖尿病效果似乎並不適用於那些體重正常(BMI低於25 kg/m2)的人。美國哈佛醫學院Samia Mora指出,在美國女性中看到地中海式飲食模式的長期降糖作用是多麼的強大,很令人震驚。
  • 多吃米飯糖尿病風險不升高?別急著相信新研究
    ,多吃米飯卻不會顯著增加糖尿病的風險,甚至一天吃 450 克大米,相當於煮出來的米飯 5 碗,都沒事[1]!我認為,這些分析中,第一點是合理的,第二點則完全站不住腳,第三點也不夠準確。(1)這個結果在某種意義上凸顯出了膳食結構和整體營養的重要性。一個合理的膳食結構,要比某種具體食物更加重要。不吃米飯,改成饅頭、大餅、玉米餅子,或者小米粥,如果整體營養不合理,運動又很少,未必就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 新研究:每天吃1個雞蛋,糖尿病風險增加60%?闢謠來了
    南澳大學與中國醫科大學和卡達大學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近期發表在了《英國營養雜誌》上,該研究發現,中國人進食雞蛋的量與成年人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呈正相關,每天進食一個雞蛋(50g)左右,可是成年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60%,並且這種影響在女性身上比男性更加明顯。
  • 最新研究:糖尿病怎麼防?每天喝一小瓶酸奶
    預防糖尿病,其實不用放大招。美國的一項研究告訴你,每天喝一小瓶酸奶就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十分簡單。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喝28克酸奶,能把糖尿病的機率削減1/5。
  • 孕期攝入過多麩質增加孩子患糖尿病風險
    【新華社微特稿】丹麥研究人員發現,母親孕期過多攝入含麩質的麵包或義大利麵等食品,孩子出生後患Ⅰ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研究人員分析「丹麥全國出生隊列」調查所獲數據得出上述結論。計入母親年齡、體重、熱量攝入和是否吸菸等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孕期每天攝入至少20克麩質的母親,與孕期每天攝入最多7克麩質的母親相比,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患Ⅰ型糖尿病的風險高一倍。研究顯示,孩子患Ⅰ型糖尿病的風險隨母親孕期攝入麩質增加。丹麥婦女平均每天攝入13克麩質。Ⅱ型糖尿病通常由患者飲食習慣不良或體重過重造成,Ⅰ型糖尿病的成因有待確定。
  • 每天多吃一雞蛋,患糖尿病風險增加60%?雞蛋不香了?
    視頻所說內容倒算不上是空穴來風。《英國營養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近期發表了一項研究,其數據顯示,研究當中,每天吃雞蛋超過37.6g的這25%人群,其糖尿病發生率是每天吃雞蛋不超過9g這部分25%人群的1.65倍。該研究稱,其結果表明,較高的雞蛋攝入量與中國成年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呈正相關。
  • 每天多吃1個雞蛋,糖尿病風險增加 60%?
    我媽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她平時就不太敢吃雞蛋, 尤其不吃蛋黃,經常叫她要注意吃優質蛋白質、吃雞蛋,她都會說不能多吃雞蛋。最近還看到一個短視頻裡,一個醫生說「就多吃了一個雞蛋,得了糖尿病」。在視頻中,一位醫生說:「每天吃超過一個雞蛋的話, 糖尿病的風險增長 60%以上」、「多吃雞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都會增加」。
  • 研究發現女性妊娠丟失次數越多,患2型糖尿病風險越高
    近日,發表在《糖尿病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女性妊娠丟失的次數越多,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越高。這項研究是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Pia Egerup博士及其同事進行的。每個患有糖尿病的婦女的出生年份和教育水平都與丹麥普通人口中10個沒有患糖尿病的對照婦女的出生年份和教育水平相匹配。然後使用統計模型來計算不同妊娠丟失人數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該研究確定了24,774名2型糖尿病患者,並選取了247,740名非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經歷過1次、2次或3次妊娠丟失的婦女與從未經歷過妊娠丟失的婦女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分別高18%、38%和71%。
  • 科學家研究顯示咖啡和綠茶可能降低糖尿病死亡風險
    在美國,超過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2型糖尿病。在全球範圍內,據估計,這種疾病會影響到4.22億人民。 糖尿病增加了一系列健康狀況的風險,包括癌症、骨折、痴呆和循環系統疾病。 雖然藥物可以顯著降低與糖尿病相關的健康風險,但專家們也認為改變生活方式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 Gut: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隨訪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與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但目前尚不明確該風險是否隨NAFLD的嚴重程度增加而改變。近日,消化病領域權威雜誌Gut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對相關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以量化NAFLD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聯程度。
  • 研究發現:丈夫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妻子也容易出現三高
    三高之所以稱之為三高,有幾個原因:都和自身代謝有關係,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都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一、丈夫三高,妻子三高風險明顯升高最新研究發現,夫妻之間如果有一方有三高,另一方發生三高的風險會明顯升高,那麼三高會傳染嗎?我們來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 月經初潮越早,糖尿病風險越大,從這五方面做好預防!|研究速遞
    導讀:近期,寧光院士團隊於Journal of Diabetes雜誌發表的一項針對REACTION研究數據再分析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女性月經初潮越早,成年後罹患2型糖尿病(T2DM)的風險越高,而實現5種心血管(CV)健康指標,有助於抵消這種風險。
  • 每天固定吃1個雞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高了60%
    然而,南澳大利亞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雞蛋食用過多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因此,我們現在期望能夠建立一個雞蛋膳食指標。 南澳大利亞大學連同中國醫科大學和卡達大學合作進行的縱向研究(1991年至2009年)——第一個評估大量中國成年人雞蛋消費量的研究——發現,每天食用一個(相當於50克雞蛋)或多個雞蛋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升高了60%。
  • 女生當真擰不開瓶蓋?實驗告訴你:這鍋是瓶蓋的
    大意是:世上就不存在擰不開的瓶蓋啊?為什麼會擰不開瓶蓋?要男生當場正色擺手「對不起,我有女朋友,我不能幫你擰哦」,還是委婉而嚴肅地拒絕「對不起,人家也擰不開呢」?不管哪一種,都會讓人覺得這男生不夠紳士。
  • 身體出現5種「怪像」,或許是糖尿病的前兆,告誡:別不當回事
    身體出現5種「怪像」,或許是糖尿病的前兆,告誡:別不當回事皮膚瘙癢難忍皮膚瘙癢是糖尿病的前兆症狀,有很多女性也會伴隨著外陰瘙癢的問題,而且多數人都誤認成這只是普通的婦科問題。血糖超標的人,少碰三物,做好三事,穩定血糖,預防併發症少碰三物糯米類食物有些人喜歡吃精細的麵食,而不喜歡吃粗糧,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應該控制米飯麵條等精細麵食的攝入,一定要做到粗細搭配。
  • 如何避免暴飲暴食 減少糖尿病、心臟病風險?
    如何避免暴飲暴食 減少糖尿病、心臟病風險?,還是導致心臟病和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暴飲暴食的後果:如果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不足以讓你停下暴飲暴食,那麼更多的健康問題將導致危害。2016年11月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胰島素抵抗是心臟病發作和2型糖尿病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也是肥胖導致的主要結果。
  • 腰圍越大糖尿病風險越高 你是糖尿病的候選人嗎
    按我國疾控中心所發布的最新數據,在中國人當中,糖尿病患者已經突破一億人,而最令人心驚的是,成年人當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居然已經高達50.1%。換句話說,就是在中國的18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是2型糖尿病的候選人!如果不採取措施及時改變生活習慣,大部分糖尿病候選人在十年之內就會發展成糖尿病患者。  這些人當中,也有你一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