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的戒殺放生思想(上)

2020-12-17 佛教在線

戒殺放生是佛教重要的思想與修行方式之一。印光法師在踐行戒殺放生思想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戒殺放生理念。印光法師認為,食肉即殺生、殺生即殺佛、吃素即放生。印光法師還普勸戒殺放生,警示弟子家中勿殺生,學會如法放生。

一、食肉即殺生

印光法師認為,一個人雖然沒有動手殺生,但如果食肉,就是殺生。法師在《勸愛惜物命說》中說: 「諸惡業中,唯殺最重。普天之下,殆無不造殺業之人。即畢生不曾殺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以非殺決無有肉故,以屠者、獵者、漁者,皆為供給食肉者之所需,而代為之殺。

世人很少有不造殺業之人,雖然有的人一生中沒有親自動手殺生,但由於他天天食肉,其實也是每天都在造殺業。因為,食肉者雖然不殺生,但那些屠夫、漁獵之人為滿足你的口腹之需,會代替你造作殺業。這種殺生的罪過除了殺生者承受之外,食肉者也應當承擔。由此可見,食肉即是殺生。

印光法師在《寧波功德林開辦廣告》一文中,勸誡世人戒殺吃素。法師說:「須知水陸飛潛諸物,同吾靈明覺知之心。但宿業深重,致使形體殊異,口不能言。...... 倘其不體天地好生之德,恣縱自己饕餮之念。以我之強,陵彼之弱。食彼之肉,充我之腹。必至旦宿福已盡,殺業現前,欲不改頭換面,受彼展轉殺食,其可得乎?況肉食有毒,以殺時恨心所結故。故凡瘟疫流行,蔬食者絕少傳染。又肉乃穢濁之物,食之則血濁而神昏,發速而衰早,最易肇疾病之端。蔬系清潔之品,食之則氣清而智朗,長健而難老,以富有滋補之力。」

水陸魚禽之物,只因宿業深重,墮落異類,但其靈明覺心與人類樣。我們不可以人之強,欺凌物類之弱。也不可為滿足口腹之需食用眾生之肉。不然,等到福報享盡,殺業現前,也會被異類宰殺。

奉行素食

印光法師認為,肉類常有毒性,遭致瘟疫流行,人食用肉類容易昏沉,遭致疾病。而蔬食是清潔之物,具有滋補效果,食後神智清爽,有益身心健康。因此,無論從免造殺業,還是從身心健康角度來看,都應當奉行素食。

通過食素,可以免造殺業,而且還能令惡業消除。在《法雲寺放生徵信錄序》中,印光法師說:「放生之舉,原為發起同人戒殺吃素之心。倘能戒殺吃素,則殺業不作,殺報自止。」

二、殺生即殺佛

從佛教因果看,一切眾生 都是我們過去世父母眷屬,若殺食眾生,即是殺我們無始以來的父母眷屬。又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若殺食眾生,就是殺害諸佛。從這種意義上來看,殺生的罪過無量無邊。

在《挽回劫運護國救民正本清源論》中,印光法師說:「 及佛教東來,闡明因果報應,令人戒殺放生,斷葷吃素。即蟲蟻蚤蝨,尚令護惜,勿行殺害,何況於人。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知貪生怕死,皆是過去父母眷屬,皆是未來諸佛世尊。固宜愍念憐恤,何敢妄行殺害,以充口腹乎。」

斷葷吃素,愛惜物命,可以培養我們的慈悲心。又因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諸佛,更不可殺生。應當憐憫眾生,不可為了充口腹,造下難以彌補的罪過。

在《南潯極樂寺重修放生池疏》中,印光法師也說:「原夫水陸眾生, 一念心性,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以宿惡業力,障蔽妙明,不能顯現,淪於異類。遂致知識陋劣,除求食避死之外,了無所知。」

水陸眾生都有佛性,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它們雖然現世因業障深重,墮落異類,但也不可殺害。若隨意殺害水陸眾生,就與殺佛無異,將來會遭致無量苦報。

在《挽回劫運護國救民》中,印光法師說: 「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知貪生怕死,皆是過去父母眷屬,皆是未來諸佛世尊。固宜愍念憐恤,何敢妄行殺害,以充口腹乎。」

當我們一想到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世父母眷屬,想到一切眾生都是未來諸佛,就會生起憐憫之心,而為了滿足口腹欲望而殺生害命。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印光法師的戒殺放生思想(下)
    戒殺放生是佛教重要的思想與修行方式之一。印光法師在踐行戒殺放生思想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戒殺放生理念。印光法師認為,食肉即殺生、殺生即殺佛、吃素即放生。印光法師還普勸戒殺放生,警示弟子家中勿殺生,學會如法放生。
  • 祖師語錄:印光大師說戒殺放生吃素念佛更是大孝
    戒殺放生、吃素念佛,其慈悲救濟也大矣!(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印光法師文鈔》:「世間之孝,親在則服勞奉養,親沒則只於生沒之辰設食祭奠以盡人子之心。故佛教人戒殺放生、吃素念佛者,其慈悲救濟也大矣!」註:「世間所謂孝行,父母在世之時,子女都懂得要侍奉贍養父母;父母過世之後,就只知道在父母生日和忌日設食祭奠,以盡為人子女一點孝心。如果父母罪業深重,死後竟墮入畜生道,又有誰能知道,為滿足口腹之慾而殺的動物中一定沒有前世曾是自己父母的存在!
  • 印光大師: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需戒殺放生
    【印光大師開示】近來世道人心,陷溺已極。天災人禍,頻頻降作。憂世之士,以為此等業果,皆由殺起。倘能知物不可殺,則斷無殺人之理。由是各懷慈善,互相扶持。自可移風易俗,感召天和矣。(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西方人對因果律理解有限,深信因果者更是很少,導致剛剛過去的一百多年發生了兩次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死傷無數,進入21世紀,西方列強的霸權主義依然未改,或者發動強勢的戰爭,或者發動強勢的貿易戰,不信因果,不追求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果通三世,未來的果報又能饒過誰呢
  • 印光大師: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普天人民同得解脫
    印光大師認為,天災人禍多從殺生食肉而起,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因此如果人人都能戒殺放生、吃素念佛,深明生死輪迴、因果報應之理,天下萬民自然可以同享安樂、同得解脫。 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飲食於人關係甚大,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故曰食為民天。然天地既為人生種種穀、種種菜、種種果,養人之物亦良多矣。
  • 聖凱法師:中國佛教放生習俗的淵源及其流行
    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聖凱法師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聖凱法師放生習俗的形成,既有佛教戒殺護生的思想根源,同時亦受到儒家好生思想的推動。南北朝以來,在皇權貴族的支持下,逐漸以天然海灣為放生池的屏障,形成中國佛教的放生習俗;宋朝以後,僧人在寺院設置放生池,供民眾放生,使放生習俗深入民間。明清以來,雲棲袾宏修訂放生儀規,成立「放生會」,積極提倡放生。
  • 蘇州弘化社於國際素食日舉行放生討論會
    討論會現場  【佛教在線江蘇訊】 2012年11月25日,恰好是國際素食日(亦稱「國際素食節」、「世界無肉日」),江蘇省蘇州市弘化社為更好地做好放生法務,同時倡導廣大蓮友共同吃素,戒殺護生,特此在蘇州寒山寺和合安養院舉行放生討論會。
  • 印光大師教你,春日最好的養生方法!
    慈悲心是學佛的根本,放生則是為了解除眾生的苦難,起慈悲予以救贖的一種行為。放生可以長養我們的慈悲心,在放生的過程中,慈悲心獲得最大的培養,常常放生,慈悲心常常滋長,與佛心更為相契。   誰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 放生的意義、實施與注意事項---陳星橋
    這些與儒家所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皆有惻隱之心」、「君子遠庖廚」的理念不謀而合,從而為國人從文化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佛教的放生活動奠定了基礎。我國佛教的放生,是與戒殺念佛之行儀緊密相連的。戒殺是五戒、十戒等之第一戒,向來為佛教徒所嚴守。南朝齊、梁之際,佛教徒即依據《楞伽經》卷四中「不應食肉」等語而行斷肉。
  • 宏海法師:吃素就是在放生
    倡議發出後,宏海法師成為「佛誕吃素積福報」活動參與者,「吃素,是已經開始的放生」這是宏海法師的參與宣言。佛教經典和歷代祖師都主張為佛弟子要戒殺素食,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培養慈悲心的需要,同時吃素也是放生,避免自己造作殺業。在《楞伽經》中,佛陀也告訴我們,「夫食肉者,有無量過,諸菩薩摩訶薩修大慈悲,不得食肉。」
  • 印光大師開示:動物太多了,你放得完嗎?
    邵慧圓居士對於放生一事,苦於沒有萬全之策,寫信給印光大師說:人們常常擔心,動物放生後又會被抓捕,就連佛弟子也多懷疑,曾有人問起此事。弟子說,仗佛慈力加被,放生的動物決不會再投羅網,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總覺得沒能把道理講透徹。
  • 印光大師談素食推廣
    然眾生根基不同,確實有很多人做不到吃長素,印光大師在《一函遍復》亦有契機的解決方法,上根之人當下即斷,吃長素;中根可循序漸進,如從持「六齋」、「十齋」開始,漸斷肉食;下根之人若做不到吃素,最低限度也要做到不在家中殺生。
  • 放生的本意及注意事項
    眼看無數螞蟻即將淹死,沙彌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螞蟻。過了七天,沙彌在俗家玩得無聊,又回到他師父跟前。師父一見,覺得驚奇,問他這幾天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沙彌以為師父說他犯了戒做了壞事,非常恐懼,答說什麼也沒做。師父是羅漢,即用天眼觀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螞蟻。後來這位沙彌轉夭為壽,得以長命終老。
  • 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行善無數,普度眾生
    虛雲禪師、太虛大師、弘一法師和印光法師是被後人公認的近代四大高僧,而弘一法師更是拜印光法師為師父,印光法師可謂是近代高僧中的代表。他的一生行善無數,品德高尚,弘法講經,為我國的佛教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
  • 印光大師:放生有三大忌諱,一定要謹記!
    但凡事有利有弊,如果放生不如法,就會給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趁火打劫,渾水摸魚,最後好事變壞事,放生變殺生。印光大師曾經開示了放生的三大忌諱,不得不防,一定要謹記大師的教誨,如理如法的放生。《印光大師文鈔》中講:「買物放生,與布施同,須善設法。勿立定期,勿認定地,勿議定物,隨緣買放,生得實益。
  • 弘一法師仰慕印光大師德行高超,為了拜入門下,不惜燃臂香發願
    上一節說到張一留有念佛之心,但是俗事纏身,求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沉吟之間,腦子裡浮想聯翩,自己少年時在田間地頭的往事歷歷閃現,無數為溫飽奔波的信徒霎時出現眼前,這是天下蒼生同樣面臨的大問題,每個人都難免因此困惑。大師懇切地說:「居士休得疑惑。
  • 為護生戒殺而奔走呼號的呂碧城
    我們在此不介紹這些,只介紹她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戒殺護生。呂碧城在母親病逝後,拜謁諦閒法師並皈依三寶。讀《印光大師嘉言錄》後乃守五戒,不食葷腥。旅居歐洲時,見歐美崇尚物質文明,不識因果輪迴食必甘肥,殘害物命,乃以東方儒家與佛教精神,提倡仁愛、戒殺、素食,應國際動物保護會的邀請,到維也納等地宣講戒殺主義。
  • 相傳印光法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這件事情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印光大師是近代佛教大德,印光大師一生弘揚淨土宗,他的講經說法被記錄下來的不多,但是印光大師和別人的來信被人收集起來,當時集結成一本書,叫做《印光大師文鈔》,只要是讀過這一本書的人都知道,印光大師的修行實在是了不起。
  • 聖凱法師:論印順法師的淨土思想_佛教_鳳凰網
    在解脫的要求上,是必須否定現實生活;要建設更好的世界,是要承認現實,二者之間存在著矛盾。作為人類的思想,總是不斷地在解決著矛盾,木村泰賢認為大乘的諸佛淨土思想就是調和這個矛盾而出現。淨土思想在印度產生,隨著經論的傳入,於是各種淨土信仰也隨著傳入中國。其中,中國人最為熟悉的是彌陀淨土信仰,其實還有彌勒淨土、阿閦佛淨土、藥師淨土等等。
  • 素食護生:女子病危受僧人指點 堅持放生吃素奇蹟生還
    二是如能堅持放生,則可更加增吉添壽,後福無窮。 戒殺放生(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病癒後的馬青雲女士開始戒葷吃素,不久就皈依佛門,並堅持每天禮佛誦經,多行善事,街坊鄰居誰有難事她常常伸手相助,並喜歡給有緣人解字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