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除可讓人們大快朵頤外,在潮汕民俗活動中也充當著一定的角色。
過去,大年初一,給出嫁女的婆家送禮,須田出嫁女的兄弟挑著送去。這些禮物中,有餅、餅乾、大桔,還有數十節甘蔗,暗示女兒嫁後生活節節高、節節甜。
女兒的婆家收到這些禮物,便要分送給親戚鄰裡。於是,這形成了我們潮汕農村新年習俗的一大特色。
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同樣也準備了甘蔗、餅乾等東西,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
八月中秋,月華初上,潮汕農村家家戶戶便擺上滿滿的一桌供品,一些有種蔗的人家,會到蔗園砍兩根長勢好的甘蔗,分別綁在洪桌正面兩邊桌腳,然後把甘蔗的蔗梢綁在一起,形成一個拱門,煞是漂亮。人們認為,用甘蔗祭拜月娘,日子會越過越甜。
立冬日,家家戶戶要吃甘蔗,據說,這一天吃了甘蔗,可以保護牙齒,所以潮汕諺語說:「立冬食蔗不會齒痛」。
過去,甘蔗也成為娛樂活動的物品。
劈蔗,參加的人拿一根甘蔗,站在板凳上,一隻手扶著甘蔗,一隻手用刀面按住甘蔗頂端,按穩之後,扶蔗的手便放開,然後刀口迅速朝蔗杆中心劈去。如果瞄不準,劈了個空,會引來人們善意的鬨笑。那些刀法準的,會齊刷刷地把甘蔗劈為兩半。
斬蔗,由對方任意指定整根蔗中一個地方為斬的位置,斬蔗的人把甘蔗豎在地上,手握利刀,面對甘蔗,聽到號令,身子旋轉360度,對準指定位置砍去,能準確砍到指定位置並且把甘蔗砍斷, 就是勝者、有的人反應較慢,還沒有轉過身來,甘蔗已經倒在地上,便算失敗。
測蔗,任選一段甘蔗,隨意劃上一個記號,使蔗段分成長短兩部分,然後給參賽的人用眼測出長短兩段甘蔗之間的差距,並以一根稻草或者繩子作依據。然後,把那段甘蔗從記號處斬斷,量出它們之間的差距,再看看參加者測出的差距誰最接近,最接近者為勝。
這些活動,為當時枯燥的業餘生活增添了樂趣。但現在已經很少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