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多自供乳企「心不慌」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由於奶源多數自供,我省乳品企業生產正常。圖為花花牛愛克林包裝生產線。⑤3 資料圖片

探源「奶緊張」之企業篇

    奶源七成自供,生產沒受影響

    □本報記者尚傑盧松石可欣

    調查

    10月29日,位於鄭州市區晨旭路上的河南花花牛乳業公司,運輸車輛不斷進出,車間內一片繁忙的生產景象。

    「我們70%以上的奶源是自供的,目前(奶源緊張)沒影響到生產。」公司副總經理張凱說,公司低溫鮮奶、酸奶的產品佔80%以上,對新鮮奶源的依賴比較大。除自有的3萬頭奶牛外,公司還有分布在全省多地的50多家自管奶源基地,能夠提供數量比較穩定的奶源。

    雖然沒有影響到生產,但奶源的緊張和價格上漲已經讓花花牛感受到了巨大的經營壓力。「原料奶的收購價格從年初3.4元/公斤漲到現在的4.7元/公斤,並且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張凱說,原料價格的大幅上升,甚至使公司一些低端產品開始賠錢。

    奶源緊張是否會影響到家庭訂戶?張凱說,家庭送奶在公司業務中所佔的比重並不大,僅佔10%~15%,對於這部分用戶,公司將優先供應,確保其喝上新鮮的牛奶。

    洛陽巨爾乳業公司董事長陳彥斌在接受電話採訪中說,眼下有洛陽以外的乳企到當地出高價爭搶奶源,造成公司部分奶源流失,但所佔比重不大。公司自有奶牛1.5萬頭,還有20多家100%控股的奶源基地,加上投資參股的奶源基地,自供奶源佔70%以上。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我省乳企奶源自供率基本超過70%,加上各家企業地處不同城市、相互影響較小,因此所受衝擊並不大。目前各乳企的產品價格也是微調,對消費者影響不大。省奶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全國奶源緊張的大背景下,我省局部地區出現了小範圍的搶購奶源情況,但多數企業都比較自律,把主要精力放在挖掘自身養殖潛力上,比前幾年的「搶奶大戰」有序得多。

    奶源緊張,倒逼乳企「養牛」

    雖然我省多數乳企均表示奶源自供,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自供」主要是通過「公司+農戶」、「公司+規模養殖場」等模式來實現的,真正屬於乳企自有的奶牛數量並不多。

    有奶業專家分析,雖然本次奶源緊張是由國外奶粉「斷供」引發,但也暴露出我國乳製品加工企業在奶源建設方面的嚴重不足。

    「奶源的增長速度跟不上乳製品加工和乳製品消費的增速,造成結構性矛盾。」一名乳企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乳製品加工行業都喊著「奶源是第一生產車間」,但重加工、輕養殖的局面一直沒有改變。

    幾名河南乳企的負責人均表示,本次奶源緊張,讓企業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養牛」的重要性,倒逼企業著實把更多精力和資金投向擴大養殖規模上。

    花花牛在佳田實業注資控股後,一下子擁有了佳田旗下源源乳業的奶牛資源,這是目前全省最大的奶牛飼養企業,在平頂山有5個標準化養殖場。2012年,花花牛在中牟縣新建一個千畝養殖場,引進2000頭澳大利亞優質奶牛,年底擴群可達3000頭,目前正在積極申報有機牧場;同年花花牛還收購靈寶市一家牧場,今年年底可達2000頭養殖規模,為企業再增加奶源供應。

    「先建基地,再建工廠,後建市場」,一直是科迪乳業的特色。今年6月22日,科迪乳業與瑞典利樂集團在商丘市籤約,雙方共同出資3.2億元,沿黃河灘區新建萬頭奶牛現代牧場,全部採用利樂姐妹公司利拉伐最先進的設備和飼養管理技術。目前,牧場14萬平方米鋼構牛棚已基本完工,計劃於年底前達產。

    提到未來發展,巨爾的陳彥斌也突出強調了奶源建設,「增加建設牧場的投資,擴大奶牛飼養規模」。公司準備新建3個千頭標準化奶牛養殖場,力爭到2015年奶牛存欄2萬頭,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50萬噸。

    「場裡有牛,加工不愁」。可以期待的是,隨著我省乳企大批養殖基地的建成,抵禦奶源波動的能力將顯著提升。

    做大本土品牌,河南乳企「危」中有機

    我省是農業大省、畜牧大省,具有發展奶業的先天優勢。豐富的農作物,為奶牛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飼料;廣闊的黃河灘區,為奶牛養殖提供了寶貴的土地資源;一億多人口,提供了龐大的消費市場……正是因此,吸引著蒙牛、伊利、光明等國內乳業巨頭紛紛落戶。

    但眼下,河南本土乳製品企業的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花花牛、巨爾、科迪、三劍客、三色鴿等「河南巨頭」都是區域性品牌,規模不大、輻射範圍有限。按照銷售收入排名,在全國乳企陣營中,河南乳企只能排在第三梯隊。作為河南乳企領頭羊的花花牛,在經歷了快速增長之後,去年營業收入突破5億元,而蒙牛去年這一數字是360億元。

    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監督檢查處處長吳祖興,曾長期擔任河南乳品專業協會秘書長,一直為我省乳製品企業發展鼓與呼。在他看來,每一次乳品行業的大幅震動,對於地方企業和區域品牌都是一個新的、重要的發展機遇。

    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河南乳企迎來了持續快速發展的黃金期。河南藉助重新核髮乳製品企業生產許可證的契機,將原有的96家乳製品加工企業減少到34家,初步扭轉了小而散的局面,規範了市場秩序,為乳企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這幾年,河南乳企年銷售額保持20%的增長速度,骨幹企業每年增速都在30%以上。」

    在吳祖興看來,本輪奶源緊張和原料奶價格大幅上漲,會給高度競爭、利潤率並不算高的乳製品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但對奶源自供率高的河南乳企來說,卻是危中有「機」。除了進一步加大奶源建設投入,以多種形式建立穩定可靠的奶源基地外,河南乳企還應該藉機優化產品結構,推動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提升營銷能力,來迎合市場的變化。

    事實上,多年來,我省的花花牛、巨爾、科迪、三色鴿等乳企一直在嘗試著調整產品結構、進行產品創新。花花牛推出的立袋愛克林包裝的酸奶產品,很快打開市場,並取得了可觀的效益。今年花花牛投資12億元,在鄭州馬寨食品產業園投資建設生物科技公司生產高端乳品,欲彌補我省乳企在高端乳品上的短板。

    對於河南乳企未來的發展,吳祖興充滿信心。他認為在今後一個時期,河南乳企仍將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提升,消費習慣會從常溫牛奶轉向低溫液態鮮牛奶,在此情況下,「做家門口市場」的本省乳企,將具有很強的優勢。抓住機遇實現再跨越,應該成為河南乳企的共同選擇,而河南乳業也將會有更美好的明天。③9

    持續的奶源緊張和原料奶價格上漲,影響到的不僅僅是眾多習慣喝奶的消費者。國內多家乳製品企業在此背景下,紛紛爭購奶源、調整產品、提高價格。我省乳製品企業是否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和挑戰,又是如何應對的呢?(河南日報)

相關焦點

  • 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而眾多企業搶佔上遊資源的背後,是由於今年春節以來原奶價格的飛速上漲,壓縮了眾多乳企的利潤空間。為了保證獲得原奶價格的穩定以及利潤,很多企業選擇繼續強化上遊產業。此外,自去年巴氏奶升溫以來,眾多乳企包括伊利、蒙牛在內均加入了競爭。
  • 高溫傷奶牛 山東奶源緊缺乳企關停生產線(圖)
    本報記者 林媛媛 實習生 徐菁  原標題:高溫傷奶牛 奶源緊缺乳企關停生產線  「現在奶源缺得太厲害了,嚴重供不應求。」4日,山東某知名乳企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奶源緊缺的問題今年一直有所表現,前幾個月尤其嚴重。「上個月,是奶源最緊張的一個月,因為奶源不足我們的生產線甚至出現過暫時停產的情況。」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進入秋季之後乳品銷售將會迎來一個高潮,但是受奶源不足影響現在企業的庫存和生產線都很緊張。「我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出現斷貨的情況,現在我們也在到處尋找更多的奶源。」
  • 乳企奶源危機:中小牧場不斷退出 原奶體量收縮50%
    如何破局中國乳企「奶源危機」  孫國強  中國的乳業行業正在面臨著重大挑戰。  奶源危機  自2008年以後,國內乳企都在自建、自控奶牛養殖牧場,雖然從源頭上保證了奶源品質,但同時也讓不少企業背上較重的財務負擔,輝山乳業(06863.HK)危機就是最好的註腳。  為此,業界不斷思考,乳企如何能夠在用最少資金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撬動養殖行業崛起,從而起到「一兩撥千金」的作用。
  • 背靠千裡牧場 奶源得天獨厚 新疆乳企籌謀「逐鹿中原」
    一位長期關注我國乳業發展的專家表示:「就像糧食一樣,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可能滿足中國對乳品的需求,最終還得依靠本土乳業。」  為了應對挑戰、抓住機遇,6月10日、11日,西部牧業(300106)專門舉辦了「新疆首屆牛奶節暨乳業發展高峰論壇」,共商乳業發展大計。
  • 先鋒新材創始人買下澳洲最大乳企 澳洲奶源將佔領中國?
    先鋒新材創始人買下澳洲最大乳企 澳洲奶源將佔領中國?2016-02-28 13:47:56 先鋒新材公司有關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收購澳洲最大乳企是公司多元化經營戰略的一部分
  • 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其實近幾年,養殖端規模化、加工端集中化、乳企兼併重組等加速進行,乳企上遊規模化、集中化格局愈加明顯。2020年雖受到疫情影響,但頭部乳企對奶源市場建設的熱情依舊未減,甚至更加明顯。綜合性的乳企還有君樂寶,今年也在奶源上加強了投資,在邯鄲市大名縣投資了9.4億元將建設起邯鄲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液態奶工廠和萬頭奶牛牧場;此外還將在開啟了年產12萬噸液體乳生產線擴建項目......
  • 伊利1.8億元戰投中地乳業 龍頭乳企加速優質奶源布局
    對於中地乳業而言,此次認購可以改善公司資產負債比率及補充流動資金,降低財務風險,同時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加強與產業鏈下遊乳企的協同合作。中地乳業擬將約70%認購資金用於補充採購飼料、獸藥等物資的運營資金,約30%資金用於償還臨期銀行貸款以支持現有業務運營。
  • 中國全球最低生乳標準為何十年不更新 消費者不滿乳企著急
    自媒體和網友大多把矛頭指向中國的乳企,但多位乳業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的乳企早已在實施更高的企業標準,這意味著乳業從整體上提升源頭生乳標準的時機已經成熟,他們也盼望新的國家標準儘快出臺。光明、伊利和蒙牛均給出了比較詳盡的數據,以供消費者更好地了解乳企在生乳方面的標準規範。
  • 國內乳企應放下「唯我獨尊」的姿態
    佔國內乳原料市場七成份額的紐西蘭乳原料「感冒」,恆天然走下神壇,國內乳企期望通過自建牧場等手段把控奶源、佔領市場,卻遭遇高成本困局及技術掣肘。(8月22日《重慶商報》)    最近「恆天然肉毒桿菌」事件不僅打破了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神話,而且迫使恆天然走下神壇。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國內乳業逆襲的機會。國產奶粉銷量的增加、眾多乳企股票的漲停,也無不在說明中國乳企的春天真的來了。
  • 飛鶴出手「搶」奶源 蒙牛伊利慌了?
    對於奶業而言,奶源的重要性就更加不用多說了。就在剛剛,國產奶粉龍頭中國飛鶴官宣以31億元收購原生態牧業,與蒙牛、伊利在奶源上正面交鋒。對於這次收購,用中國飛鶴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鞏固上遊原奶供應穩定性,增加對上遊產業鏈的控制,減少原奶價格上漲的影響。」
  • 快看,廣東這兩家乳企進入國家優質乳工程
    華南2家本地乳企進入我國首批優質乳工程。據透露,自2014年起,全國共有20個省的25家企業開展「優質乳工程」實踐,已有13家企業通過優質乳工程驗收。據悉,國家優質乳工程由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發起,由原農業部授權。   華南2家本地乳企進入我國首批優質乳工程。
  • 低溫鮮奶市場前景良好 乳企爭相布局
    與此同時,多位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低溫鮮奶市場前景良好。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由於常溫奶的超高溫處理,導致牛奶中的一些不耐熱營養成分,例如維生素等會遭到嚴重的破壞,並且破壞牛奶原有的風味。而低溫鮮奶卻能夠保留牛奶的營養成分和新鮮風味,並且還能夠保證牛奶的質量安全。因此低溫鮮奶成為了越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
  • 乳企自建牧場讓奶農散戶很受傷 "殺牛倒奶"或繼續
    原奶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市場現象,就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今年也罕見地出現了有10戶奶農棄養的情況。  據農業部監測數據表明,2014年最後兩周內,全國生鮮乳主產區的平均價格為3.81元/公斤,較年初均價下跌了9%,創下14個月以來的最低位。  據了解,自11月初以來,國內多地奶價暴跌,山東、河北等地原料奶價格普遍下降。
  • 六大乳企齊聚東北奶源帶 競爭加劇或致奶價上漲
    「個人認為,東北是三大黃金奶源帶中最好的。」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完達山、飛鶴、雀巢、紅星、雅士利均聚集東北,並完成了布局。像伊利這樣的全國性品牌殺入,對散戶可能是多了一個出口,但也可能由於競爭激烈,導致奶價上漲,造成當地企業的成本壓力。
  • 荷蘭乳企「驚豔」安徽母嬰展會,DutchCow純正奶源重新定義行業...
    對奶粉有所了解的媽媽們都知道,全球有歐洲、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幾大黃金奶源地,而產自於歐洲黃金奶源地的荷蘭乳牛,有著被譽為「綠色金子」的高品質牧場,此外還有純種奶牛—荷斯坦乳牛出產的高品質奶源也受到多方權威機構的認可和肯定。
  • 大連、錦州三家乳企上「黑榜」
    點擊播放 GIF 0.1M然而,遼寧省食藥監近期公布了檢查報告三大乳企被曝產品不合格有很多人可能都喝過......被點名曝光這三家企業分別是:大連心樂乳業有限公司大連三寰乳業有限公司錦州益多樂乳業有限公司大連兩家乳企被曝生產「偽巴氏奶」
  • 國外還在倒牛奶,國內乳企為何集體搶建萬頭牧場
    當美國奶農還在因牛奶賣不掉而倒進下水道,多家中國乳企卻開始重新投建新的萬頭牧場。國內乳企興建萬頭牧場的熱情突然高漲,記者今日從多家乳企確認,近一個月來,國內有多個超大型牧場項目或乳業園區投建,部分乳業園區的設計產能高達10萬頭。
  • 爭奪低溫奶 奶源仍是勝負關鍵
    從當前的市場格局來看,區域性乳企盤踞本土市場,乳業巨頭即便具備資金優勢,要進入當地市場亦面臨著較高壁壘。不過,這並沒有阻擋乳企跑馬圈地的步伐,紛紛通過收購上遊牧場、投資興建萬頭大牧場等方式瓜分奶源,同時鋪設冷鏈系統。圍繞低溫巴氏奶,一場爭奪戰已悄然打響。
  • 國外還在倒奶,國內乳企為何集體搶建萬頭牧場
    來源:一財網疫情帶來的國際奶源的不確定性加劇,國內乳企再次開始密集建設萬頭牧場。 當美國奶農還在為牛奶賣不掉而倒進下水道,多家中國乳企卻開始重新投建新的萬頭牧場。國內乳企興建萬頭牧場的熱情突然高漲,記者今日從多家乳企確認,近一個月來,國內有多個超大型牧場項目或乳業園區投建,部分乳業園區的設計產能高達10萬頭。在業內看來,與上一輪資本驅動的牧場虛熱不同,本輪乳企意在穩固上遊供應,同時化解世界疫情可能帶來的原料供應風險。
  • 進口大包粉價格接近生鮮乳售價,國內上遊乳企迎利好
    另據海關總署統計,8月進口大包粉平均價格環比上漲3.5%,折合成生鮮乳(原料奶)的價格,與我國8月自產生鮮乳價格十分接近。業內預測或進一步推動國內奶價上漲。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8月我國共進口大包粉73.32萬噸,同比增加25%;進口額21.78億美元,同比增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