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奶源多數自供,我省乳品企業生產正常。圖為花花牛愛克林包裝生產線。⑤3 資料圖片
探源「奶緊張」之企業篇
奶源七成自供,生產沒受影響
□本報記者尚傑盧松石可欣
調查
10月29日,位於鄭州市區晨旭路上的河南花花牛乳業公司,運輸車輛不斷進出,車間內一片繁忙的生產景象。
「我們70%以上的奶源是自供的,目前(奶源緊張)沒影響到生產。」公司副總經理張凱說,公司低溫鮮奶、酸奶的產品佔80%以上,對新鮮奶源的依賴比較大。除自有的3萬頭奶牛外,公司還有分布在全省多地的50多家自管奶源基地,能夠提供數量比較穩定的奶源。
雖然沒有影響到生產,但奶源的緊張和價格上漲已經讓花花牛感受到了巨大的經營壓力。「原料奶的收購價格從年初3.4元/公斤漲到現在的4.7元/公斤,並且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張凱說,原料價格的大幅上升,甚至使公司一些低端產品開始賠錢。
奶源緊張是否會影響到家庭訂戶?張凱說,家庭送奶在公司業務中所佔的比重並不大,僅佔10%~15%,對於這部分用戶,公司將優先供應,確保其喝上新鮮的牛奶。
洛陽巨爾乳業公司董事長陳彥斌在接受電話採訪中說,眼下有洛陽以外的乳企到當地出高價爭搶奶源,造成公司部分奶源流失,但所佔比重不大。公司自有奶牛1.5萬頭,還有20多家100%控股的奶源基地,加上投資參股的奶源基地,自供奶源佔70%以上。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我省乳企奶源自供率基本超過70%,加上各家企業地處不同城市、相互影響較小,因此所受衝擊並不大。目前各乳企的產品價格也是微調,對消費者影響不大。省奶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全國奶源緊張的大背景下,我省局部地區出現了小範圍的搶購奶源情況,但多數企業都比較自律,把主要精力放在挖掘自身養殖潛力上,比前幾年的「搶奶大戰」有序得多。
奶源緊張,倒逼乳企「養牛」
雖然我省多數乳企均表示奶源自供,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自供」主要是通過「公司+農戶」、「公司+規模養殖場」等模式來實現的,真正屬於乳企自有的奶牛數量並不多。
有奶業專家分析,雖然本次奶源緊張是由國外奶粉「斷供」引發,但也暴露出我國乳製品加工企業在奶源建設方面的嚴重不足。
「奶源的增長速度跟不上乳製品加工和乳製品消費的增速,造成結構性矛盾。」一名乳企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乳製品加工行業都喊著「奶源是第一生產車間」,但重加工、輕養殖的局面一直沒有改變。
幾名河南乳企的負責人均表示,本次奶源緊張,讓企業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養牛」的重要性,倒逼企業著實把更多精力和資金投向擴大養殖規模上。
花花牛在佳田實業注資控股後,一下子擁有了佳田旗下源源乳業的奶牛資源,這是目前全省最大的奶牛飼養企業,在平頂山有5個標準化養殖場。2012年,花花牛在中牟縣新建一個千畝養殖場,引進2000頭澳大利亞優質奶牛,年底擴群可達3000頭,目前正在積極申報有機牧場;同年花花牛還收購靈寶市一家牧場,今年年底可達2000頭養殖規模,為企業再增加奶源供應。
「先建基地,再建工廠,後建市場」,一直是科迪乳業的特色。今年6月22日,科迪乳業與瑞典利樂集團在商丘市籤約,雙方共同出資3.2億元,沿黃河灘區新建萬頭奶牛現代牧場,全部採用利樂姐妹公司利拉伐最先進的設備和飼養管理技術。目前,牧場14萬平方米鋼構牛棚已基本完工,計劃於年底前達產。
提到未來發展,巨爾的陳彥斌也突出強調了奶源建設,「增加建設牧場的投資,擴大奶牛飼養規模」。公司準備新建3個千頭標準化奶牛養殖場,力爭到2015年奶牛存欄2萬頭,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50萬噸。
「場裡有牛,加工不愁」。可以期待的是,隨著我省乳企大批養殖基地的建成,抵禦奶源波動的能力將顯著提升。
做大本土品牌,河南乳企「危」中有機
我省是農業大省、畜牧大省,具有發展奶業的先天優勢。豐富的農作物,為奶牛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飼料;廣闊的黃河灘區,為奶牛養殖提供了寶貴的土地資源;一億多人口,提供了龐大的消費市場……正是因此,吸引著蒙牛、伊利、光明等國內乳業巨頭紛紛落戶。
但眼下,河南本土乳製品企業的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花花牛、巨爾、科迪、三劍客、三色鴿等「河南巨頭」都是區域性品牌,規模不大、輻射範圍有限。按照銷售收入排名,在全國乳企陣營中,河南乳企只能排在第三梯隊。作為河南乳企領頭羊的花花牛,在經歷了快速增長之後,去年營業收入突破5億元,而蒙牛去年這一數字是360億元。
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監督檢查處處長吳祖興,曾長期擔任河南乳品專業協會秘書長,一直為我省乳製品企業發展鼓與呼。在他看來,每一次乳品行業的大幅震動,對於地方企業和區域品牌都是一個新的、重要的發展機遇。
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河南乳企迎來了持續快速發展的黃金期。河南藉助重新核髮乳製品企業生產許可證的契機,將原有的96家乳製品加工企業減少到34家,初步扭轉了小而散的局面,規範了市場秩序,為乳企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這幾年,河南乳企年銷售額保持20%的增長速度,骨幹企業每年增速都在30%以上。」
在吳祖興看來,本輪奶源緊張和原料奶價格大幅上漲,會給高度競爭、利潤率並不算高的乳製品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但對奶源自供率高的河南乳企來說,卻是危中有「機」。除了進一步加大奶源建設投入,以多種形式建立穩定可靠的奶源基地外,河南乳企還應該藉機優化產品結構,推動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提升營銷能力,來迎合市場的變化。
事實上,多年來,我省的花花牛、巨爾、科迪、三色鴿等乳企一直在嘗試著調整產品結構、進行產品創新。花花牛推出的立袋愛克林包裝的酸奶產品,很快打開市場,並取得了可觀的效益。今年花花牛投資12億元,在鄭州馬寨食品產業園投資建設生物科技公司生產高端乳品,欲彌補我省乳企在高端乳品上的短板。
對於河南乳企未來的發展,吳祖興充滿信心。他認為在今後一個時期,河南乳企仍將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提升,消費習慣會從常溫牛奶轉向低溫液態鮮牛奶,在此情況下,「做家門口市場」的本省乳企,將具有很強的優勢。抓住機遇實現再跨越,應該成為河南乳企的共同選擇,而河南乳業也將會有更美好的明天。③9
持續的奶源緊張和原料奶價格上漲,影響到的不僅僅是眾多習慣喝奶的消費者。國內多家乳製品企業在此背景下,紛紛爭購奶源、調整產品、提高價格。我省乳製品企業是否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和挑戰,又是如何應對的呢?(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