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乳企齊聚東北奶源帶 競爭加劇或致奶價上漲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在一季度幹乳製品產量同比上漲的背景下,作為乳業高利潤領域的奶粉日益成為各本土企業競爭的焦點,而其中的奶源問題更成為重中之重。伊利上周公告稱,將出資5.52億元投資黑龍江杜爾伯特年產45000噸配方奶粉項目,而實現內蒙、黑龍江、新疆石河子三大黃金奶源帶的進一步布局之後,伊利奶粉總產能有望從15萬噸提升至20萬噸。

  「個人認為,東北是三大黃金奶源帶中最好的。」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完達山、飛鶴、雀巢、紅星、雅士利均聚集東北,並完成了布局。像伊利這樣的全國性品牌殺入,對散戶可能是多了一個出口,但也可能由於競爭激烈,導致奶價上漲,造成當地企業的成本壓力。

  黑龍江基地將使伊利產能提高至20萬噸

  伊利上周公告稱,將出資5.52億元投資黑龍江杜爾伯特年產45000噸配方奶粉項目,建設期為19個月,預期的投資回報率為43 .67%,內部收益率為30.43%。業內人士洪佳(化名)告訴記者,早在2006年時,伊利便宣稱憑藉內蒙古呼和浩特、黑龍江杜爾伯特、新疆石河子、湖北武漢4個奶粉基地實現了幹乳製品布局,最新的黑龍江基地應當是在原3萬噸的基礎上實現的擴產。

  記者了解到,此項目是根據2007年度股東大會通過的《2008年度經營方針與投資計劃》進行實施,而這一計劃中曾表示,將投資29.44億元用於液態奶、奶粉、酸奶等若干項目。伊利在三聚氰胺事件過去之後,2009年財報已正式扭虧為盈,且不斷加大投資的力度與範圍。去年7月,其在天津3億興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奶粉基地,今年又相繼在遼寧阜新投資奶源基地及乳品生產項目、在瀋陽瀋北新區擬投資4億元、佔地1000畝、存欄1萬頭的奶牛養殖基地項目。而就在本月,又計劃在山東省濰坊新建日產900噸超高溫滅菌奶及日產140噸冷飲項目,投資金額3.9億元。

  國金證券分析報告顯示,目前伊利奶粉總產能為15萬噸左右,其中配方奶粉產能約為11萬噸,天津基地主要只承擔物流和分裝樞紐的角色,新項目2012年底投產時,產能將提升至20萬噸,配方奶粉產能超過15萬噸。

  記者了解到,作為國內最大的奶粉和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商,伊利從2004年起(除2008年外)每年都投資新項目,並布局奶粉業務。財報顯示,伊利奶粉業務在2009年實現了23%的增長,內部佔比20.34%,今年一季度金領冠銷量翻番。「目前國內奶粉市場集中度仍相對較低,沒有一家企業佔有率超過15%,伊利此次產能擴張進一步彰顯其爭當奶粉大王的雄心。」國金證券就此維持了前期對其買入的評級。

  而中信證券給到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幹乳製品產量已經出現明顯恢復,2009年一季度幹乳製品總計產量為66.9萬噸,同比減少了27.76%,今年一季度產量雖然仍只有68.8萬噸,但同比已實現上漲。銀河證券也認為,由於三鹿二三線城市往下部分市場份額的讓出,伊利奶粉業務恢復速度將超出預期。

  完達山飛鶴雀巢紅星雅士利聚集東北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乳品上市公司均加快了投資建設的步伐。光明乳業也在一季度斥資14.68億元投資建設上海市閔行區馬橋光明乳業工業園區項目,建設期為30個月,預期動態投資回收期為6.19年。而伊利的此舉則更多被業界理解為寄望在東北加大對奶源的控制力度。

  事實上,東北正是老牌國有乳企完達山和海外上市的飛鶴的根據地,雅士利和雀巢在國內的生產基地也在黑龍江雙城,去年,江湖傳聞牽手伊利前董事長鄭俊懷而得到業界關注的紅星也同樣以東北為大本營。

  記者了解到,隸屬黑龍江農墾總局北大荒集團的完達山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持續加大投資,已先後投資十幾億元,新項目包括煙臺液態奶廠、陽光乳業公司,控股原三鹿核心企業河北貝蘭德乳業,收購聖元寶泉嶺乳業資產,並投資建設興凱年產2萬噸配方奶粉項目等。在其宣傳中,擁有600萬畝天然草原牧場,50萬頭良種奶牛,輻射黑龍江省20個市縣區、57個農場。而另一位競爭者飛鶴在東北市場也已紮根48年,去年剛剛獲得6300萬美元風投資金,表示5年內將陸續投資近50億元,建設克東、拜泉、甘南、齊市4個日處理鮮奶1000噸的加工基地和克東、甘南等10個萬頭奶牛養殖牧場。「飛鶴剛剛推出旗下高端新品星飛帆。」洪佳告訴記者,在對賭協議中,飛鶴定下的收益目標是2009年每股收益3美元,或2010年達到4.3美元,目前還不知道這個目標最終能否達成。因此一方面會加強推出高附加值產品,另一方面會加強牧場建設。「飛鶴此前未受三聚氰胺影響,有330%的份額增長,但去年底和今年初產品積壓很多。如果悲觀的話或許會成為蒙牛、太子奶之後第三個對賭輸掉的企業。」

  王丁棉告訴記者,雀巢和雅士利在雙城基本都是通過奶站收奶的形式,堅持分散的飼養方式。「除了收奶站和全資有牛的牧場之外,還有一種方式是純投資牧場。」洪佳向記者透露,有部分乳企希望與當地政府實行資金合作,比如一個牛場1500萬,自己出三分之一或一半,其他由當地政府補足,然後招投標給人承包,70萬-80萬一年租金,設備廠房都租賃給別人,人家牽牛進去,十多年將資金收回來。

  「伊利這樣的大企業殺入東北,對散戶可能多了一個出口,但可能因為競爭加劇,導致奶價上漲,造成當地企業的成本壓力。」王丁棉表示。

  專家觀點

  三大黃金奶源帶東北最佳

  「內蒙古、東北和新疆三大黃金奶源帶中,我認為東北最好。」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黑龍江土地廣闊,主產玉米、高粱和小麥,飼料豐富,水資源不像內蒙那麼缺,除了冬天很冷的幾個月之外,其他季節的日照很有利於養殖。相較之下,內蒙缺草且沙化,新疆氣候水源都好,草量也足,但交通卻不方便。「全國有1200多萬頭牛,其中黑龍江便有150萬- 200萬,最早甚至有50萬-60萬頭從黑龍江引到內蒙,在2007年底、2008年初時則有30萬頭牛返回。」  (南都記者呂靜蓮 實習生 劉夢寧)

相關焦點

  • 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而眾多企業搶佔上遊資源的背後,是由於今年春節以來原奶價格的飛速上漲,壓縮了眾多乳企的利潤空間。為了保證獲得原奶價格的穩定以及利潤,很多企業選擇繼續強化上遊產業。此外,自去年巴氏奶升溫以來,眾多乳企包括伊利、蒙牛在內均加入了競爭。
  • 奶價已達4.09元/公斤,利好上遊布局充沛乳企的股價
    如今乳製品供需不平衡,帶動原奶價格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與此同時原奶產量也在同步提升。奶價上漲為乳企帶來利好,在股價和業績上也有明顯表現。乳企早已意識到了上遊奶源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下紛紛加大奶源布局、提前佔據主動,未來國內奶牛存欄量將會進一步提高,對加強奶源自給率和實現奶類產量目標有很大幫助。
  • 進口大包粉價格接近生鮮乳售價,國內上遊乳企迎利好
    另據海關總署統計,8月進口大包粉平均價格環比上漲3.5%,折合成生鮮乳(原料奶)的價格,與我國8月自產生鮮乳價格十分接近。業內預測或進一步推動國內奶價上漲。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8月我國共進口大包粉73.32萬噸,同比增加25%;進口額21.78億美元,同比增長21%。
  • 奶價進入上漲周期,伊利蒙牛再次搶購奶源,大型牧場幾乎搶佔一空
    唐山奶農王強最近心情不錯,在堅持半年後,終於盼到奶價由跌轉漲。據農業農村部檢測數據,從5月第4周至今,奶價均為持平或上漲。《中國乳業》雜誌牧場調研也顯示,與2月、3月相比,奶價正在上漲,國內東南、華北的個別區域,已經出現搶奶現象。搶奶現在不僅出現在牧場。
  • 國外還在倒奶,國內乳企為何集體搶建萬頭牧場
    來源:一財網疫情帶來的國際奶源的不確定性加劇,國內乳企再次開始密集建設萬頭牧場。 當美國奶農還在為牛奶賣不掉而倒進下水道,多家中國乳企卻開始重新投建新的萬頭牧場。但在2014年國內原奶價格崩盤之後,奶牛養殖就變成了燙手山芋,最嚴重時,根據中國奶業協會的統計,半數以上的規模牧場處於虧損狀態。現代牧業董事長高麗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確實最近牧場建設趨熱,雖然國外有倒奶的情況,但是在經歷了4年的下行周期之後,國內奶牛存欄數大幅下降,國內市場整體缺奶,因此也有牧場建設需求,而且未來奶價還有繼續上行的趨勢。
  • 奶源多自供乳企「心不慌」
    公司副總經理張凱說,公司低溫鮮奶、酸奶的產品佔80%以上,對新鮮奶源的依賴比較大。除自有的3萬頭奶牛外,公司還有分布在全省多地的50多家自管奶源基地,能夠提供數量比較穩定的奶源。    雖然沒有影響到生產,但奶源的緊張和價格上漲已經讓花花牛感受到了巨大的經營壓力。「原料奶的收購價格從年初3.4元/公斤漲到現在的4.7元/公斤,並且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
  • 爭奪低溫奶 奶源仍是勝負關鍵
    「(低溫)巴氏奶行業四大競爭要素為奶源、貼近消費市場的牧場和工廠布局、高效率的供應鏈(冷鏈建設和終端節奏把控)、渠道壁壘。」東北證券食品飲料團隊在研報中表示,低溫巴氏奶行業量價齊升,駛入加速期,但行業競爭格局分散,行業屬性決定低溫奶企業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全國化。
  • 高溫傷奶牛 山東奶源緊缺乳企關停生產線(圖)
    4日,山東某知名乳企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奶源緊缺的問題今年一直有所表現,前幾個月尤其嚴重。「上個月,是奶源最緊張的一個月,因為奶源不足我們的生產線甚至出現過暫時停產的情況。」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進入秋季之後乳品銷售將會迎來一個高潮,但是受奶源不足影響現在企業的庫存和生產線都很緊張。「我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出現斷貨的情況,現在我們也在到處尋找更多的奶源。」
  • 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另外據悉,蒙牛還將在巴彥淖爾市建設總投資逾1000億元的中國乳業產業園西部中心10萬頭奶源基地項目;蒙牛還在河北啟動了「河北萬噸奶源規劃」,圍繞六大生產基地,將在五年內增加奶牛存欄15萬頭,年產生鮮乳100萬噸;此外,蒙牛還將在豐潤區投資了嘉立荷萬頭牧場項目......
  • 東北證券:低溫奶風口已來 尋找乳業下一個結構增長點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東北證券巴氏奶行業量價齊升,駛入加速期。隨著冷鏈設施逐步完善、生鮮電商興起、消費者加速培育和奶源質量提高,巴氏奶行業增速從2015年的6.1%提升到2019年的11.6%,行業增長進入加速期。2015-2019年巴氏奶行業規模CAGR達9.2%,單價CAGR達3.2%,銷量CAGR達5.9%,呈現量價齊升態勢。根據歐睿國際預測,2019-2024 年銷售額CAGR為6.56%,2024年巴氏奶銷售規模將達472億元。
  • 乳企奶源危機:中小牧場不斷退出 原奶體量收縮50%
    如何破局中國乳企「奶源危機」  孫國強  中國的乳業行業正在面臨著重大挑戰。  奶源危機  自2008年以後,國內乳企都在自建、自控奶牛養殖牧場,雖然從源頭上保證了奶源品質,但同時也讓不少企業背上較重的財務負擔,輝山乳業(06863.HK)危機就是最好的註腳。  為此,業界不斷思考,乳企如何能夠在用最少資金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撬動養殖行業崛起,從而起到「一兩撥千金」的作用。
  • 低溫奶高增長即將真正到來?來看乳製品專家研判...
    短期來看,低溫乳製品用奶量提升,疊加國際奶價預計下行,那麼常溫奶供給不足勢必會依靠進口來彌補。從結構上,預計原料奶進口相對平穩,乳製品產成品將顯著增長。國內奶價:原奶進入量價齊升階段,國內外聯動或致明年下半年奶價略有調整,但仍維持相對高位。國內奶價波動主要受進口奶粉替代性、國際化發展、乳製品結構及牛奶產量&成本等因素決定。
  • 國外還在倒牛奶,國內乳企為何集體搶建萬頭牧場
    當美國奶農還在因牛奶賣不掉而倒進下水道,多家中國乳企卻開始重新投建新的萬頭牧場。國內乳企興建萬頭牧場的熱情突然高漲,記者今日從多家乳企確認,近一個月來,國內有多個超大型牧場項目或乳業園區投建,部分乳業園區的設計產能高達10萬頭。
  • 背靠千裡牧場 奶源得天獨厚 新疆乳企籌謀「逐鹿中原」
    2012年,中國進口奶粉70萬噸,造成全球原料奶和乳品價格上漲,部分國家和地區相繼出臺了嬰幼兒配方奶粉限購令。一位長期關注我國乳業發展的專家表示:「就像糧食一樣,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可能滿足中國對乳品的需求,最終還得依靠本土乳業。」
  • 百億市場規模,乳企巨頭紛紛入局,巴氏奶之爭誰是贏家?
    光明、三元這些傳統巴氏乳企巨頭也不斷推陳出新,積極應對競品的滲透。2019年底,光明乳業斥資7.5億元拍下輝山乳業在江蘇的基地項目,三元則在2017年9月低調收購加拿大AVALON有機巴氏奶。除內部競爭外,外資巨頭的介入同樣不容忽略。
  • 乳企自建牧場讓奶農散戶很受傷 "殺牛倒奶"或繼續
    原奶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市場現象,就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今年也罕見地出現了有10戶奶農棄養的情況。  據農業部監測數據表明,2014年最後兩周內,全國生鮮乳主產區的平均價格為3.81元/公斤,較年初均價下跌了9%,創下14個月以來的最低位。  據了解,自11月初以來,國內多地奶價暴跌,山東、河北等地原料奶價格普遍下降。
  • 伊利1.8億元戰投中地乳業 龍頭乳企加速優質奶源布局
    伊利股份當日上漲4.01%,報收38.10元,總市值2318億元。將成中地乳業第二大股東公告顯示,中地乳業主要從事牧場經營業務和進口貿易業務,以原料奶生產及銷售為收入支柱。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地乳業資產總額為53.24億元,負債總額30.59億元,資產淨額22.64億元。
  • 鮮奶比農夫山泉便宜,乳企競爭的背後
    商業環境裡,商戰是無法避免的,就像常溫奶之後的鮮奶,遲早都會開戰。雖然,企業間早有布局,但競爭在部分空間裡變得激烈起來。如果你恰好參與其中,歡迎與快消君(微信:18622159398)分享。 近段時間,「水比奶貴」的現象變得多了起來。 消費者看到無比美好的價格,自然是滿心歡喜地買回家享用。
  • 成本高奶價低,小奶農為何「敗」給了復原乳?
    在部分企業拒絕收奶、進口乳粉大量湧入的壓力之外,奶農還要面對更頭疼的問題——有些企業用廉價復原乳冒充常溫奶或巴氏奶。 奶價低迷 奶農:混不下去了 養了18年奶牛,董長林說,今年「混不下去了」。 其實,與北方產區相比,董長林所在鎮的原奶價格還在相對高位。興業證券發布的報告顯示,從今年7月開始,北方主產省區奶價連續數周在3.39-3.40元/公斤的價位波動。 除了奶價低迷,部分乳企拒收現象也讓奶農受到打擊。內蒙古、黑龍江等奶業大省的多名奶農抱怨,乳企每天限量收購原奶,「多一滴也不要」。
  • 乳製品行業專題:估值處於低位,奶價周期或成競爭趨緩催化劑
    我們認為當前存在利潤改善的催化 因素:目前進入新一波奶價上行周期,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原奶價格和乳製品 企業的銷售費率大致呈現負相關關係。在上半年業績承壓的背景下,疊加原 材料壓力的增加,預計促銷力度趨緩將成為共識,利潤存在彈性。復盤上一輪奶價上漲對乳製品企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