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究竟該不該進城養老 港城人怎麼看?

2020-12-04 中國江蘇網

很多出身農村的孩子,長大後,都會在城市生活、工作、發展事業。隨著老人漸漸老去,很多人也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城市來養老。有人覺得城市裡配套設施好、生活條件好,鄉下的老人去了城裡就是享福;但也有人覺得,老人在農村待了大半輩子,突然來到城市很多東西和生活習慣都和農村不一樣,這樣的養老並不舒心,有時更是一種枷鎖。農村老人究竟適不適合去城裡養老,近日,新南街道龍河社區就此話題展開了討論。(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王小寒)

支持 老人到城裡一家團聚相互有照應

「我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是60多歲的人了,雖說身體都還好,在老家獨自生活沒有大問題,但平時也會有個頭痛腦熱的,我還是勸他們早點來城市適應適應,習慣這裡的生活,以後就在這裡養老。」80後的於女士,自從工作後就一直在連雲港,作為家中的獨生女,父母的養老問題是她這幾年考慮的最多的事情。

於女士介紹,五年前她父親突發心梗,還好搶救及時撿回一條命,在藥物的維持下,父親的身體一直都還好,但是這個病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一樣,一直是她心底的牽掛。「特別害怕清晨和白天,家裡打來電話,總怕有什麼突發情況。」於女士說,她一般都是晚上和父母打電話聊聊,偶爾父母有事白天打來電話,她看到號碼時就會很緊張。

去年,她在自己住的小區附近購置了一套二手房,簡單裝修後就把父母從老家接來,讓他們在這養老。「之前孩子小的時候,他們來幫忙帶過孩子,天天忙活孩子,倒也不覺得什麼,現在孩子大了不用他們操心了,總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整天沒事情可幹。」於女士說,把父母從老家接來很簡單,但讓父母適應習慣這裡的生活確實需要做兒女的多關心。

她幫父母都添置了智慧型手機,教會他們使用微信,一是跟老家的親戚保持聯繫,二是在小區及周邊小區發展老鄉會熟人,讓父母覺得在這裡一樣可以和家裡保持密切的聯繫,在這裡也能有朋友,可以聊天、打牌、娛樂。

72歲的張大爺老家在徐州,跟隨兒子在連雲港已經生活了8年多。「老伴兒有病去世得早,孩子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家,我就過來跟他們一起生活了,平時幫忙照顧照顧孫子,每天幫忙接送上學、放學,生活簡單也充實,這幾年下來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張大爺說,雖然起初在語言和生活習慣上有很多的不習慣,但是慢慢適應,現在也都習慣了,還是覺得跟孩子們一起好,能有個照應。

老人告訴我們一件傷心事兒,他徐州老家的一個鄰居,一直堅持一個人住,前幾天突然發生意外,女兒打電話一直沒人接,因為不放心就麻煩別人上門去看看,結果進門後發現老人已經去世了。

「幾年前,她女兒就想把她接來連雲港一起生活,但是老人就是不願意,誰想到最後發生這樣的事兒,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走的。」說起這位家中的老鄰居,張大爺心情很沉重,替老人家惋惜。

反對 無處安放的孤獨和寂寞養出「心」病

66歲的範姨老家在射陽農村,來連雲港幫忙帶孫子已近6年了,老大上幼兒園後很快又接著帶老二,平日只有過年過節才能抽空回老家看看,談到是否在這養老,老人笑笑說:「等小孫子上幼兒園了,我就回老家了,這麼多年老頭一人在家,也挺辛苦的,我可不想在這養老。」

老人說,雖然城市裡條件好、設施好,在這裡很享福,但是他們生活在這裡時常感覺到格格不入,特別不自在。尤其是他們這些來自農村的老年人,別說支付寶付款、微信掛號,就連智慧型手機都弄不明白,又沒人教,即使教了,學得也慢,忘得也快。

「總感覺被人嫌棄,在大城市裡啥也不懂,有一次和老伴兒趕早去醫院排號,等了大半天,還是沒叫到咱們,後來一些年輕人晚來的倒是先進去了,問了護士才知道,都是在網上排號,老早就排滿了,白跑一趟。」老家在江西的孫阿姨說,前幾個月她有點不舒服,正好兒子又出差,自己和老伴兒去了醫院,去了才發現原來還可以用手機提前預約掛號,他們專家號沒看上只能看個普通號,還排隊等半天。

孫阿姨表示,本來就不習慣,年初疫情期間更覺得還是農村好,去哪都要健康碼,他們這些老人什麼都不懂,有時都不敢出門。

同樣來自外省的邱大爺,對在城裡養老表示出擔憂。「說是養老,沒準還養出心病來。吃好穿好,這物質是滿足了,可是精神更孤獨了。」老人說,背井離鄉告別自己熟悉多年的鄰居好友,在這裡沒有田地搗鼓打發時間,也沒有熟識的好友,和城裡老頭老太沒有聊得來的共同語言,整天大把的時間無處打發,是很難熬的事情。

也有老人抱怨子女接自己來城裡養老,只是做到「接」,並沒有做到「養」。許大爺覺得,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些年輕人不是不願盡孝,而是真金白銀的現實擺在面前,力不從心。就說現在很多老年人用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機能增強老人與外界的聯繫,拓寬老人的社交範圍,但是目前社會上並沒有人來做這個,老人要想用智慧型手機多半只能靠家中的子女,但是子女們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老人學起來又慢,子女很難保證有時間有耐心慢慢地教,而很多老人不想麻煩子女,雖然想學想用,多半也會隱藏自己的想法,不想麻煩打擾孩子。

兒女們不想把老人「拋」在一邊,也想讓他們享受更好的生活,但是有些年輕人可能不止面對兩個老人,還可能是四個,甚至八個老人,多種壓力一來,精力不足加上經濟上的壓力,單純靠有孝心,根本沒辦法十全十美地解決老年人養老的問題。

他方觀點 助力農村老人適應社會還需多方努力

新南街道雲海社區黨委書記李海霞表示,伴隨城市的發展,一部分老人「移民」到城市生活,在哪養老、如何養老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因為第一批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是近70歲的老人,他們的養老需求越來越迫切,做好隨遷子女老人的養老問題需要政府、家庭包括老人自己多方共同努力,而不單單是換到城市這種環境好的地方就能改變。

對於子女來說,把父母接來養老,不要覺得物質條件夠了,老人就可以不用管了。老人家在城市生活得再好,也難免覺得無聊乏味,整天待在小區裡,不如農村空曠自由。做子女的可以在假期的時候帶著老人多出去逛逛,到戶外活動活動。老人來到城市,其實也是想能和子女多多團聚。而且老人家特別怕孤單,子女不要老是在忙工作,或者出去應酬,要多抽點時間陪伴年老的父母,平時多鼓勵和幫助老人家出去結識一些朋友,讓老人有自己的圈子,就不會孤單了。

老年人到了新城市,物質上是什麼都不缺了,時間也有了,可能剛開始在語言和生活習慣上會有很多的不適應,但是老人在心理上一定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平時可以到處走走,飯後散散步順便熟悉環境,一定別在家裡悶著,注意精神上的放鬆。有些老人如果腿腳不利索,也可以學習使用智能,不僅可以嘗試在手機上打麻將或是玩些小遊戲,也可以和老家親戚朋友多打電話、多視頻聊天,這樣就算和朋友距離遠了,還可以通過網絡聯繫。

社會也需要改變和進步,對農村老人的關懷和幫助正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希望全體社會成員都對這些城市的「新家人」敞開懷抱。從街道社區角度來說,也要多關懷在城市成員的農村老人,通過開設小課堂、舉辦活動等,幫助他們結交朋友,學會一些生活上的小技能,更快更好地適應並融入這裡的生活。

「人越老故鄉情結越重,生活習慣也越不容易改變,越喜歡待在熟悉的地方生活。做子女的不要強迫老人一定要搬到城市生活,在你看來,覺得城市生活得更舒適,但對老人來說就不一定,老人家更喜歡安逸,所以一定要徵得老人的意願。」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廣勳認為,適不適合不是一個人說了算,彼此舒適的才是最合適的,對於在哪裡養老,一定要雙方商量著來。

相關焦點

  • 老人不願進城養老 命令女兒賣房回農村生活
    但在上個月,在西充老家的黃陽春給大女兒下了死命令:把房子賣了,把生意停了,回西充老家的農村陪他生活。同時,老爺子也給另外兩個孩子「上課」:「以後一起回來生活。」  這道難題再次擺在幾個兒女面前:父親不願進城養老!
  • 農村問題關鍵有一個,躲也躲不掉,村幹部:該反思了,不容忽視
    但是,現在農村年輕人越來越少,留守老人是一個非常嚴重問題,有的地區一個村子裡就幾位老人依舊在農村,有的甚至幹著繁重體力活。老一輩年輕時沒有交養老,一輩子勤勤懇懇,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日沒夜幹農活,體力勞動透支嚴重,落下身體後遺症。現如今很多年輕人還房貸,供孩子上學,必須進城務工,沒辦法孝順賺錢兼備。
  • 農村老人去世之後,「新農保」和「補助金」該怎麼領取?
    農村老人去世之後,「新農保」和「補助金」到底該怎麼領取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奇葩論生活」,小編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專注於研究農村,農民之類的事情,一直關心著農村中的大小事,天天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農村類話題!本文由百家號「奇葩論生活」原創,維權必究!
  • 2020年農村養老保險收繳結束,可很多人都棄繳了,到底該不該交?
    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筆者所在家鄉2020年農村養老保險收繳工作已經宣告結束。在這段交費時間裡,筆者發現村上不少人們都不想也不願意交納養老保險。出於好奇,筆者就詢問了不少人,他們的回答也是大同小異。總而言之,村民都說辛辛苦苦交了15年,老了老了一個月才領到100多元錢,真是不值得。那麼,新農保到底該不該交?
  • 當今60歲以上的農村人該如何養老
    70%老人在農村,自給自足,雖然說也是有養老補貼,但是每個月補貼只有88元,根本不夠基本的生活。有些老人子女多可能還有子女每個月定時給生活費,但還是有少數的老人無依無靠,只能靠自己去另謀出路。可現在在農村裡謀生的出路越來越少,也無非就是種地養豬養牛養雞,等養大了拿出去賣,可這樣時間長收益慢,就慢慢的越來越多老人進城,有一部分有子女的與子女一起生活,可大部分老人的子女工作一般,工資一般,還要自己小孩的生活費、學費。有些還有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那麼年輕人很可能也是無力為老人養老的。
  • 農村養老不靠譜,聽聽這位90歲老人怎麼說,城市人都羨慕
    很多人都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老人們不想自己變成兒女的負擔,往往會選擇去養老院或者回農村養老。而不了解農村的網友總會覺得農村養老不靠譜,這其實應該分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養老院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更多的像個安置的地方,大部分人是不願意去養老院的。這對於不同地區的老人來說,看法也不一樣。
  • 人老了,獨生子女卻不在身邊,他們該如何養老?看三位老人如何說
    然而,卻又那麼一群老人,獨生子女不在身邊,對於未來的生活,他們是如何打算的呢?陸先生:62歲,三線城市,女兒在一線城市定居陸先生和妻子是初戀就結婚的「模範情侶」,結婚多年,兩人很少吵架,就連紅臉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 2019農村養老保險補繳政策 農村養老保險怎麼補繳
    很多網友們都知道,現在農村、城鎮無固定工作的人也可以選擇交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網友對農村養老保險要怎麼補交的相關內容不了解,想知道農村養老保險補交流程是怎樣的,為此小編搜集了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 年輕人進城買房居住,農村老人何去何從,同事等到父親去世那一刻
    社會發展的太快,跟不上時代節奏就會被淘汰,現在人壓力越來越大。這幾年進城做生意和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留在農村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了。很多農民會拼勁一切力量,在城市中買房子過生活。家裡年邁的老父老母沒人照顧,如今年輕一輩的大都外出工作,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在農村居住的主要是老人。
  • 重壓下的農村70後,是該考慮將來養老問題了,社保好還是農保好?
    但是作為這一代人,對未來的養老就必須提前做好準備,那麼農村70後該如何購買養老保險呢?如何養老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第一,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現在我國農村已經開始實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每年按照規定的標準繳納一定的保險費,等到60歲的時候就可以按月領到農村養老保險金。
  • 農村老人養老「吃輪飯」現象流行,有人說很公平,有人卻稱其很冤
    大家好,我是【楊紅說三農】,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從前在農村生孩子的人比較多,有幾個孩子的家庭也很多,現在吃飯的時候,不僅是在兒子家裡,而且是在兒子閨女家裡,一個也不能落下,輪流一個,時間也和孩子商量,有的要住一個月,有的要住半年。這是農村常見的一種養老方式,對於這一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和認識。
  • 農村60後老人獨特的養老方式,看完以後讓人心酸,網友:老人好難
    農村老人相對於年輕人而言,更加勤勞質樸,他們身上遺留有中國農村傳統文化的精髓,他們辛辛苦苦了一輩子,即便是老了卻也不歇著,以下就是農村老人60後的獨特的養老方式,不禁讓人心酸落淚。農村的老人樸質溫厚,只要自己身體力行,絕對不想拖累自己的孩子,雖然我已經不年輕了,但是我會守護那片土地,我會拼命努力,有好的收成會補助給家裡,補助給自己的子孫。
  • 農村該不該杜絕擺酒席?要看什麼樣的酒席,有些酒席的確不該擺!
    他們說杜絕的一個主要理由是農村酒席太浪費,但這裡有個讓人不解的地方就是,難道城市酒席不浪費嗎?既然要杜絕,那就要全杜絕,為啥專門挑著農村說這件事呢?這個擺酒席究竟該不該杜絕?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什麼樣的酒席該杜絕當我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時,人們早已經過了怎麼吃飽、怎麼吃好的階段,現在變成了怎麼吃得健康。既然吃飽不再是問題時,關於怎麼吃就會被人思來想去,擺酒席其實屬於一種怎麼吃的範疇。但在怎麼吃之間,有些吃是不必要的。
  • 交了社保又買了農村養老保險怎麼辦?農村養老保險應該怎麼退?
    很多朋友問:自己交了社保了,同時也交了農村養老保險,等老了,能同時拿錢嗎? 今天社保君就帶大家了解。 這涉及到財政補貼,所以政策也是不允許同時參加的。 但因全國養老保險系統的不統一,從而導致了兩種保險可以同時參加繳費,比如河北農民去了北京打工,兩種保險是可以同時參加繳費的。
  • 農村老人要為生活勞碌,而城裡老人如此悠閒自在,你有什麼看法?
    由於目前社會上存在很多的差別,導致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在日常生活方面存在兩種絕然不同的狀態。現在農村老人六七十歲,還要種田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維持生活;而城市老人則悠閒自得的,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這兩種老人在晚年生活狀態上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中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農村退伍軍人該怎麼加入新農保,軍齡又該如何計算?你了解嗎
    農村退伍軍人該怎麼加入新農保,軍齡又該如何計算?你了解嗎農村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少靠在家種地養活自家人了,很多人都是在城裡打工或者是直接當兵了。在農村眼裡當兵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一是孩子就不需要再問家裡要錢了,軍隊裡就把夥食住宿這些全包了,而且還會定期有工資,也能稍微補貼一下家用。在退伍之後,在軍隊裡練就的強健的體魄也能為自己以後起一點幫助。那現在農村人都紛紛加入了醫療保險,退伍軍人也是想著回村裡之後能享受到這個福利。
  • 又出現種新型養老: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值得傳閱
    鄉下老人進城養老已很尋常,可您聽說過城裡人寄住鄉下村民家養老嗎?在江蘇南京,有社區和醫院正在運營這種「城市老人寄養農家」的新型養老模式。 把城裡老人接到家,做些自己擅長的家務活,為老人提供日常照顧和親情關懷,足不出戶就能賺錢養家,既照顧了老人,也不耽誤照顧自己家庭。時下農村多數村民蓋起了樓房,年輕人進城務工,在城裡買了房子,鄉下不少房子閒置著,剛好可用來發展養老事業。!
  • 河南太康:讓農村養老實現「菜單」式
    編者按:「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這是大部分農村老人日常生活的寫照。有數據表明,我國有超過5000萬的農村留守老人,隨著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進城,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農村養老特別是留守老人的養老矛盾愈加突出。養老難,農村養老最難。農村養老,既是難點重點,也是最大短板。
  • 奇怪:農村老人咋不喜歡買養老保險呢?如何養老呢?老農說出原因
    我國有很多的農村,農村裡也是有很多的農民工,從我國的數據來看,我國農村的農民工有3億多人,其中就有2億多人需要去外地打工維持生活,雖說現在我國對於農村建設也是有著加快的節奏,但是我國的農村很多,所以不可能在短時間裡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但是有的地區農民生活指數還是比較高的,當然了,我國沒有進行建設的農村還是比較多的
  • 老人退休金6千,卻要求子女每月各出1千養老錢,子女該給嗎?
    和我婆婆關係很好的蘇阿姨,現在退休金一個月基本在6千左右,可蘇阿姨卻還讓兒子和女兒每個月分別給她打1千塊錢的養老錢。婆婆他們幾個姐妹剛開始不理解,說蘇阿姨這有點過分,自己的退休金都夠自己花了,怎麼還去問子女們要養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