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現種新型養老: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值得傳閱

2020-12-21 騰訊網

鄉下老人進城養老已很尋常,可您聽說過城裡人寄住鄉下村民家養老嗎?在江蘇南京,有社區和醫院正在運營這種「城市老人寄養農家」的新型養老模式。

1

美麗鄉村環境好

城裡老人下鄉養老

在江蘇省南京市徐慕社區楊家村一幢農家小樓門前,一塊「養老示範戶」的標牌特別醒目。這戶人家的主人叫童道雲,今年45歲,在城裡做保姆,是村裡第一個把城裡老人接來自家養老的,城裡的一位老人已經跟隨她生活了4年

小樓外的院子裡面特別布置過,不僅種了花,還擺了不少盆景、園藝,四周木柵欄圍著,門口還有一方池塘,水質清澈,一派田園人家的風光。

城裡來的老人姓盛,家住雨花臺區,2012年得了腦中風,老伴早在幾年前就去世了,由於生活不能自理,盛老長年住在醫院,但昂貴的住院費令老人承受不起。

2013年4月,童道雲在省第二中醫院做陪護時,了解到老人的遭遇後十分同情,就問老人願不願意跟她到鄉下去生活,老人非常樂意。沒想到這一住就是4年。

2

農戶既能在家賺錢

還能照顧一家老小

村民楊祥珍8年前在南京五臺山峨嵋嶺一戶人家做保姆,照顧一對年邁的老年夫婦。2013年老爺子病故,對老太太打擊很大。而這時楊祥珍家裡有事便提出了辭職,要返回楊家村。

老太太一下子沒人照顧了,子女要給她另請個保姆,老人不肯,說祥珍照顧得好,已經離不開她。

祥珍被老太太「粘」得沒辦法,便把老太太接到了自己家中。「我因為照顧得好,現在每月報酬高達6000元,比我老公掙得都多。」楊祥珍自豪地說。

沒想到新型的「養老家」,為村民增收致富打開了一條新路徑。徐慕社區黨總支書記朱為國說,楊家村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產業匱乏,村民就業增收一直是個難題。

把城裡老人接到家,做些自己擅長的家務活,為老人提供日常照顧和親情關懷,足不出戶就能賺錢養家,既照顧了老人,也不耽誤照顧自己家庭。時下農村多數村民蓋起了樓房,年輕人進城務工,在城裡買了房子,鄉下不少房子閒置著,剛好可用來發展養老事業。

3

醫院社區鄉村聯手規範養老

童道雲和楊祥珍的嘗試開拓出一個新的養老模式。看到這一模式的可能性,這一年多來,徐慕社區和江蘇省老年醫院合作,正在推廣這一「養老家」模式。

怎麼保證村民的服務質量?去農村養老生病了怎麼辦?江蘇省老年醫院院長許家仁說,村民需經專業培訓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楊家村和南京江寧沐春園護理院的養老管理、醫療護理資源也做好了對接,護理院全科醫生負責每周巡診,提供常規檢查及健康宣教

另外,江蘇省老年醫院也安排心臟科、內分泌科、老年專科等專家上門巡診,如有需要可以立即安排轉診。

「這些『養老家』都要經過嚴格評估,家庭不和睦、有虐待老人現象的是沒有資格申請的。」社區的工作人員也強調,「我們還與附近三甲醫院建立綠色通道,保證老人突發急症的救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銀髮時代,在養老時代,這種養老模式還有一些好處。

4

城市老人體味鄉村寧靜

在城市裡生活了一輩子的人,大多都有一種心願,就是在老年的時候能遠離喧鬧,享受平靜的、恬靜的生活。而到農村養老就能滿足這方面的訴求。

城裡的老人走進了農村,感受到的是與平時不一樣的生活,可以種點菜,可以養只雞,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氣。什麼都是新鮮的,換一種生活方式,老人的生活也就變得多姿多彩了。

5

紓解城市養老無奈壓力

老齡時代的到來,在城市裡養老,由於公益養老機構還難以滿足需要,由於商業養老機構價格昂貴,成為很多城市市民的煩惱。

養老床位一床難求的困局面前,何不接受這種「跟著保姆鄉下養老」的模式?這種養老模式能夠有效紓解城市養老的壓力,拓展了養老的新模式,讓養老產業更加多元化。

「城市老人寄養農家」是嶄新的養老模式,值得嘗試和推廣。當然,城裡的子女也要做到「常到農村看看」,看老人的同時也是一次不錯的放鬆之旅。

這種新型養老方式,你怎麼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分享給朋友看看,千萬別私藏哦~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讚

無論您有多忙,請花1秒鐘的時間把它放到你的圈子裡!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謝謝!

相關焦點

  • 2020新型養老走紅:子女不犯愁,父母也不用去養老院
    年輕的時候,我們嚮往詩和遠方,年過60歲,很多人都會考慮養老的問題。前天去看大姨,她跟我說:「我老了,不想去你表哥那裡,也不想讓他回家,畢竟他還有家要養,我準備嘗試新型養老。」什麼是新型養老呢?1、抱團養老,一起去旅居退休後,幾對老年夫妻組成小團隊,一起去旅居,成為很多人的選擇。這樣的好處是費用不高,老人本身有一定的社會閱歷,他們會提前策劃好路線,不用著急趕路,遇到風景優美的地方,就停下來住一段時間。
  • 7旬兒子訓9旬老母親:你啥時候死,「新型養老壓力」開始蔓延
    還有一些網友表示:「我現在開始準備養老金,等老了不拖累子女」,「劉大爺都70歲了不容易,老母親被送到敬老院,工作人員會照顧得更周到」。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新型養老壓力」,退休老人如果有長壽的父母,他們需要照顧,還要給予子女經濟上的支持,也因為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人需要忙事業,他們的孩子也需要老人照看,這樣就會給退休老人帶來無盡的壓力,所以,退休老人應該如何面對這些壓力呢?退休老人該如何面對新型養老壓力?
  • 北京泰和養老:為什麼選擇養老院?選擇什麼樣的養老院?
    為什麼老人要選擇養老院而不是在家養老其實小編總結了以下幾點,首先是老人的安全問題;當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子女工作在外地甚至出國在外,沒有辦法陪伴老人,於是老人在家的安全問題就成了巨大的隱患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很多老人選擇了住進有安全保障的養老院。其次是減少老人孤獨;很多上班族並沒有多少時間陪伴老人,如果周圍有一群年齡相仿的鄰居平時在一起下下棋、跳跳舞還好,如若沒有的話,老人難免會感到孤獨,所以很多老人為了不讓自己出現孤獨感,選擇了住進養老院。在養老院有各種娛樂設施和文化活動,極大程度的豐富了老人的日常生活。
  • 六旬女兒訓八旬母親,退休老人新型壓力出現
    退休老人新型壓力出現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家庭並不在少數,我們常說人到中年,壓力會很大,上有老下有小,哪都需要花錢,不敢事業,也不敢生病。可是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這種壓力也開始轉移到退休老人身上,變成一種新型壓力。
  • 智能養老系統打造虛擬養老院,就在家門口養老
    虛擬養老院是指通過智能養老系統整合社會上養老相關有利資源,建立一個養老信息平臺,以「線上支付,線下服務」的形式為居家養老人員提供養老產品及配套服務。虛擬養老院產生的社會養老背景:老齡化速度增快,持續增加的養老需求與相對滯後的養老機構服務能力矛盾凸顯;公辦養老院床位缺口巨大,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一些城市就近養老需要排隊幾年甚至十多年;民辦養老院受制於土地、資金、人員等因素,要麼收費高,要麼條件簡陋、安全隱患嚴重,入住率不高,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 「你拖累死我了」,60歲女兒怒斥80老母親,退休老人新型壓力來了
    於是孫阿姨白天去照料老母親,晚上回到兒子家幫忙照看孩子。不過老母親因為晚上沒人照料心生不滿。開始抱怨孫阿姨。對此孫阿姨只能選擇給老母親請保姆,但老母親對請來的保姆並不滿意,所以經常打電話罵孫阿姨。終於孫阿姨忍受不住了,她對老母親吼道:「你真的是不要太麻煩,拖累死我了。」其實孫阿姨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並不在少數,這就是出現在退休老人身上的新型壓力。
  • 新型養老產業 2017中國養老院專用家具十大品牌
    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大大小小的養老院有24752家,對家具的需求量較大。不同的養老機構由於運營模式、客戶群體、周邊環境而對養老院家具的需求不同,這對參與投標的家具企業在設計、生產製造、安裝使用上要遵循具體養老院機構需求。
  • 現在的人為什麼要把不能動的老年人送進養老院
    自己身邊還有嶽父母和爺爺奶奶一大家子,接來一起住也不現實,然後就把爸爸送到縣城的養老院裡。每周他都會帶著兒子去給老人洗澡,帶些好吃的,讓爺孫兩個好好聚聚。小周上班每月4000多元的工資,老婆也在縣城打工,兒子就在一所普通中學上學。
  • 中國老齡化嚴重,你覺得現在的老人在養老院養老好還是在家養老?
    問題:中國老齡化嚴重,你覺得現在的老人在養老院養老好還是在家養老?這種現象很正常,國外更普遍。我國目前已經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該如何更好的安度晚年是擺在眼前的問題。中國傳統的觀念是子女滿堂,四世同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越來越需要有自己的活動空間和更好的被照料,養老院是個不錯的選擇。從絕大多數老年人而言,他們是希望在家養老,故土難離,老窩難捨。他們多不願意離開熟悉的環境,改變已經熟悉的生活。因此當前實際情況是許多生活尚能自理的老年人寧願呆在家裡安度晚年。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則顧保姆居家養老。
  • 「媽,你為什麼寧願找保姆也不去養老院?」老人3個理由讓人信服
    好在現在越來越多養老院的興起,就讓我們一些老人找到了晚年的「歸屬」,這在一定程度上面,也解決了我們很多老人的養老問題,按理說,老人去養老院養老,這不僅僅是未來的一種「趨勢」,而且養老院還有自己獨到的優勢,理應受到我們所有老人的「追捧」才對。
  • 一位80歲老人的哭訴:活著拖累子女,還不如讓我「死」了
    生病後不想拖累子女,自己找了根繩子,要去院子裡的大樹上自我了斷,被來送飯的子女看見了救下來。 那位老人的子女們邊哭邊說她怎麼這麼傻啊,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了,不管有什麼病只要好好治療都有恢復的可能,死了可就什麼希望都沒了。
  • 「候鳥式養老」興起,不住養老院,不跟兒女住,老人生活得更舒適
    在這些新型的養老方式中出現了一種讓年輕都很嚮往的養老方式,「候鳥式養老」。 於是他們放棄給孩子帶娃,出錢不出力,讓更專業的人幫自己孩子。然後天氣漸漸寒冷的時候,收拾好行李就跑到溫暖的城市去了。
  • 什麼身體狀況適合去養老院呢?聽聽這位老人的話,你認同嗎?
    現在的老人,為了減輕兒女們的生活負擔,大部分都想著將來老了去養老院,但是老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去養老院合適嗎?難道真的要等到身體不能自理再去嗎?我們不妨來聽聽這位常駐20多年養老院老人的選擇吧!
  • 為什麼中國老人家大多數拒絕去養老院原來是因為這個!
    養老貓又來啦,今天和大家講講一個國人很敏感的話題,那就是為什麼中國老人家大多數拒絕去養老院?文章內容比較多,需要您細細品味。《禮記》中講:「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孤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孟子則說:「斑白者不負戴於道路」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知老有所養,一直是華夏民族的願望。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在華夏歷史不同的時期,養老方式和養老觀念的演變呈現著不同的色彩,為什麼中國老人家大多數拒絕去養老院?
  • 靜安再添「星級酒店」養老院 公建民營探索養老新模式
    圖片說明:年過八旬的周祥奎、陳燕鳴夫婦入駐養老院雙人間。老人和子女對這裡的環境和服務很滿意。    東方網記者劉歆2月5日報導:今天,位於餘姚路338號的上海靜安區日月星養老院正式開業。這家由快捷酒店改建的養老院建築面積7325.25平方米,床位數292張,共有8層。據悉,作為2014年市政府新增養老床位的實事項目,日月星養老院採取了政府出資收購產權,社會力量帶資建設並負責後期運營的建設管理模式,為市中心探索機構養老提供了新的模式。
  • 養老:「虛擬養老院」解鎖西安養老難題
    「我們這裡的養老,不僅能電話一鍵叫來需要的服務,還有人定期給檢查身體。」劉阿姨說的正是西安市蓮湖區的「虛擬養老院」,即利用信息化手段、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搭建面向老年人群體的服務系統與信息平臺,為老年人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虛擬養老院」正在解鎖大西安養老難題的「智慧密碼」。
  • 讓年輕人花300元住進養老院,廣州能複製這種養老模式嗎?
    濱江區民政局社會養老服務中心陶主任說。   會考慮年輕人的哪些因素?  為了讓年輕人與老人家一起住得更加和諧,陶主任告訴神探,首先會考慮年輕人的意願,看是否願意參加養老院中的志願活動。第二,要考慮年輕人工作單位與養老院的距離,如果距離得太遠,就不建議入住了,因為來回通勤時間過長,晚上沒有什麼時間做志願活動。
  • 抱團養老,你我未來養老,是否也要走上這一步?
    我來自農村,家裡面二個兄弟一個妹妹共兄妹三人,在子女人數較少的年代,這樣的子女數量也算不少了。父母從小含辛茹苦把我們帶大,子女們也都成了家,不管過得怎麼樣,總算是都有了自己的小天地。然而,作為父母的他們確實無處可去了。老家的房子已經壞了,主要是因為時間太長了。子女的住房都不算寬敞,他們也不願意住過去,怕增加子女的壓力。
  • 高檔養老院價格一定很高嗎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選擇更專業的養老機構安享晚年。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中高檔養老院,在人們的印象中高檔養老院價格似乎總是昂貴到離譜,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作為北京市高檔養老院之一的雙井恭和苑,其價格設定得很合理,適合大部分老人在此頤養天年。在國人的固有印象中,仿佛與高檔沾邊的事物價格都十分昂貴。高檔養老院價格亦是如此。
  • 養老院,一個老年人最好的去處,為什麼會遭到排斥?
    有的老人哪也不去,非要跟子女攪合在一起,繼續彰顯自己的霸權主義,把孩子當成終身的奴隸。父母與孩子本該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交集,卻被變了味道條紋捆綁在一起,成了道德的犧牲品,認命地履行一張單方面合同,還沒有申訴退換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