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下老人進城養老已很尋常,可您聽說過城裡人寄住鄉下村民家養老嗎?在江蘇南京,有社區和醫院正在運營這種「城市老人寄養農家」的新型養老模式。
1
美麗鄉村環境好
城裡老人下鄉養老
在江蘇省南京市徐慕社區楊家村一幢農家小樓門前,一塊「養老示範戶」的標牌特別醒目。這戶人家的主人叫童道雲,今年45歲,在城裡做保姆,是村裡第一個把城裡老人接來自家養老的,城裡的一位老人已經跟隨她生活了4年。
小樓外的院子裡面特別布置過,不僅種了花,還擺了不少盆景、園藝,四周木柵欄圍著,門口還有一方池塘,水質清澈,一派田園人家的風光。
城裡來的老人姓盛,家住雨花臺區,2012年得了腦中風,老伴早在幾年前就去世了,由於生活不能自理,盛老長年住在醫院,但昂貴的住院費令老人承受不起。
2013年4月,童道雲在省第二中醫院做陪護時,了解到老人的遭遇後十分同情,就問老人願不願意跟她到鄉下去生活,老人非常樂意。沒想到這一住就是4年。
2
農戶既能在家賺錢
還能照顧一家老小
村民楊祥珍8年前在南京五臺山峨嵋嶺一戶人家做保姆,照顧一對年邁的老年夫婦。2013年老爺子病故,對老太太打擊很大。而這時楊祥珍家裡有事便提出了辭職,要返回楊家村。
老太太一下子沒人照顧了,子女要給她另請個保姆,老人不肯,說祥珍照顧得好,已經離不開她。
祥珍被老太太「粘」得沒辦法,便把老太太接到了自己家中。「我因為照顧得好,現在每月報酬高達6000元,比我老公掙得都多。」楊祥珍自豪地說。
沒想到新型的「養老家」,為村民增收致富打開了一條新路徑。徐慕社區黨總支書記朱為國說,楊家村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產業匱乏,村民就業增收一直是個難題。
把城裡老人接到家,做些自己擅長的家務活,為老人提供日常照顧和親情關懷,足不出戶就能賺錢養家,既照顧了老人,也不耽誤照顧自己家庭。時下農村多數村民蓋起了樓房,年輕人進城務工,在城裡買了房子,鄉下不少房子閒置著,剛好可用來發展養老事業。!
3
醫院社區鄉村聯手規範養老
童道雲和楊祥珍的嘗試開拓出一個新的養老模式。看到這一模式的可能性,這一年多來,徐慕社區和江蘇省老年醫院合作,正在推廣這一「養老家」模式。
怎麼保證村民的服務質量?去農村養老生病了怎麼辦?江蘇省老年醫院院長許家仁說,村民需經專業培訓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楊家村和南京江寧沐春園護理院的養老管理、醫療護理資源也做好了對接,護理院全科醫生負責每周巡診,提供常規檢查及健康宣教。
另外,江蘇省老年醫院也安排心臟科、內分泌科、老年專科等專家上門巡診,如有需要可以立即安排轉診。
「這些『養老家』都要經過嚴格評估,家庭不和睦、有虐待老人現象的是沒有資格申請的。」社區的工作人員也強調,「我們還與附近三甲醫院建立綠色通道,保證老人突發急症的救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銀髮時代,在養老時代,這種養老模式還有一些好處。
4
城市老人體味鄉村寧靜
在城市裡生活了一輩子的人,大多都有一種心願,就是在老年的時候能遠離喧鬧,享受平靜的、恬靜的生活。而到農村養老就能滿足這方面的訴求。
城裡的老人走進了農村,感受到的是與平時不一樣的生活,可以種點菜,可以養只雞,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氣。什麼都是新鮮的,換一種生活方式,老人的生活也就變得多姿多彩了。
5
紓解城市養老無奈壓力
老齡時代的到來,在城市裡養老,由於公益養老機構還難以滿足需要,由於商業養老機構價格昂貴,成為很多城市市民的煩惱。
在養老床位一床難求的困局面前,何不接受這種「跟著保姆鄉下養老」的模式?這種養老模式能夠有效紓解城市養老的壓力,拓展了養老的新模式,讓養老產業更加多元化。
「城市老人寄養農家」是嶄新的養老模式,值得嘗試和推廣。當然,城裡的子女也要做到「常到農村看看」,看老人的同時也是一次不錯的放鬆之旅。
這種新型養老方式,你怎麼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分享給朋友看看,千萬別私藏哦~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讚
無論您有多忙,請花1秒鐘的時間把它放到你的圈子裡!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