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很喜歡的葛根,在美國瘋狂繁殖,成了外來入侵物種被人嫌棄

2020-12-14 吾天說事

世界各國都存在外來物種入侵的情況,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情況都是非常之多,正因為物種入侵,就打破了原來的生態平衡,就像美國的錦鯉泛濫一樣,整個河流都很少看到別的魚類,在我國也經常看到有人在捕殺清道夫,清道夫也是一種外來物種;另外就是我們最喜歡吃的小龍蝦,有部分也是屬於入侵的物種,當然這個還沒有被完全的證實。

這不,在美國也遇到了另一個很頭痛的事情,因為野葛的入侵,導致野葛成了小有名氣的外來入侵物種,被人嫌棄在大街上!

野葛,其學名是葛麻姆,是豆科葛屬植物。藤本;塊根肥厚;各部有黃色長硬毛。分布於東亞的朝鮮、韓國、日本和中國;在中國除新疆、西藏外幾乎全國各地都有。一般都生長在草坡、路邊或疏林中。

野葛的用途很廣泛,幾乎全身是寶,它的莖皮纖維供織布和造紙原料;塊根可制葛粉,並和花供藥用,能解熱透疹、生津止渴、解毒、止瀉;種子可榨油。葛麻姆藤枝繁葉茂且營養豐富,是極具開發潛力的綠色飼料植物。葛最為我們熟悉的就是它的根莖,也被稱之為葛根,可以說被中國人民當作至寶,有」千年人參」之美譽。

野葛成了美國的外來入侵物種

野葛和當年的虎杖一樣,本來是在日本很常見的一種植物,因為其長相還是有些好看,主要是其會開著很漂亮的小紫花,所以美國人於1876年將其帶回家,本來準備只準備裝點庭院的。另外,美國相關人員還發現了葛根的蛋白質含量挺高,而且生長對於土壤的要求並不是很高,還比較耐寒耐旱,所以起初是為了保護水土流失而大力發展種植,還可以用作飼料和肥料,所以野葛一下子在美國流行了起來!

野葛是具有耐寒、抗旱、耐貧瘠的特點,從海拔100多米低谷到2000多米高山均有分布。生長於向陽溼潤的山坡、林地路旁,喜溫暖、潮溼的環境。對土壤適應性強,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長勢較好,荒山石礫、懸崖峭壁縫隙上,只要有30釐米深的土層野葛就可以紮根生長。然而,美國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和亞熱帶氣候的地理環境正好適應野葛的生長;,另外,在美國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非常適合葛繁衍,所以葛根在美國變得四季常青,可以常年生長。

然而,自從美國當初大量種植野葛,導致野葛所到之處,森林被毀、牧場被佔、農田荒蕪。在林地被野葛侵佔之後,導致了大量樹木死亡,碳蓄積量直接下降了28%。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裡,野葛侵佔了大量的美國土地,一發不可收拾。因此,葛根也就成了美國危害性最大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還被美國當局列為了禁止種植的作物之一!

野葛在美國泛濫地區

正因為危害的面積大,所以也給美國在治理葛根泛濫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即便是靠化學或者是人工採挖也是無法有效進行清除的,因此,美國每年要花近50億美金在治理葛根泛濫上!當然,經過長年的摸索,美國也找到了一些方法來抑制葛根的繁殖,包括利用疣孢漆斑菌「疣孢漆斑真菌"對通常被葛藤覆蓋的植物的損害很少,或者沒有損害,這些植物包括松樹、橡樹、雪松、美洲山核桃、山核桃、黑莓以及檫樹。

野葛的種子

葛根為何沒在中國泛濫?

前面也講到過,野葛在中國除新疆、西藏外幾乎分布在中國其它所有的省區市。而且還廣泛生長於草坡、路邊或疏林中。在中國,野葛也是有天敵的,主要的天敵有真菌和昆蟲,總共加起來有幾十個門類!

正因為這些天敵,就對野葛的繁衍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在中國野葛的需求量還是挺大的,無論是餵豬,還是作為柴火,野葛也是物盡其用。所以會被大量的採挖!

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地區開始使用煤氣等清潔能源,因此上山砍柴的就比較少了,即便是餵豬也是有成品飼料供應,因此有的地方的野葛也在小規模的生長著!

野葛為什麼在美國沒有用?

野葛在中國還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葛葉和花可以用來吃,即便人不吃也是可以用來餵豬的。當然人們吃得最多的也是葛根粉,有時候還可以當作糧食來吃。葛根粉裡飽含蛋白質等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

葛根粉

呈長柱形或板狀厚片,類白色或淡黃色。切面粗糙,有大量纖維,纖維與粉質相間形成同心環層縱紋。質硬而重,粉性足,氣微味甘。以塊肥大、堅實、色白、粉性足、纖維性少者為佳。所以葛根通常用來做葛粉,受熱之後很容易糊化,加點糖,涼水調開後加入滾水,就可以直接飲用。還可以用來做糕點,比如雲葛糕,清香爽口,甜而不膩,還會用來煲湯等等。當然在日本,葛根粉也是人們非常喜歡的食品之一。

為什麼美國人不喜歡,這正是中西方飲食文化不同的原因,本來美國飲食都是以麵包、牛奶和牛肉類為主,蔬菜都吃得很少,每天最多也就半斤,主要體現在漢堡等食品裡面,而且用量也不多!

美國人均牛肉消費量高達35.1千克(當年中國人均牛肉消費5.33千克),所以,野葛在美國人的心中,除了可以裝飾庭院、作為飼料之外,基本上就相當於雜草和垃圾!因此,在美國,野葛成了一種非常討厭的植物!

總結

市面上我們也能見到很多說是葛根粉的產品,並且還被宣傳成各種「神藥」,說能治這治那的!大家一定要認清其中的真假,不要上當受騙!

葛根粉

另外,對於外來物種,一定要做好防範,不要隨便種植或者放生,否則將給環境帶來極大的影響!

#美國#

科學視野,不同見解,評論點讚,腰纏萬貫!

相關焦點

  • 恐怖的外來物種入侵:德國大閘蟹泛濫成災
    他們報警後,這些外來「入侵者」被動物保護機構「抓獲」。2012年,德國媒體報導稱,德國由於一種外來物種入侵已損失超過8000萬歐元,而這外來物種在中國和東南亞則是標價昂貴的美食—大閘蟹。 幾個世紀以來,動物入侵物種已經跨越了海洋的鴻溝——有些藏匿在船舶的壓艙水中,另一些則是為了解決現存問題,或僅僅出於審美享受的目的由人類有意引入。然而,一個毫不起眼的本地物種,一旦放到其他國家,則可能釀成大災。可以說,外來物種入侵是一種被稱做以慢動作方式發生的災難,而這種災難造成的破壞難以估計。
  • 又是一種「入侵物種」,但國人的吃速「跟不上了」
    在以前,由於國人對於外來物種不熟悉的緣故,以至於引進了很多的「入侵物種」,其中比較有名的有牛蛙、小龍蝦等外來物種。因為這些外來物種在我國基本上沒有天敵,曾經對我國本土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但好在我們及時發現了問題,然後通過各種辦法控制住了這些外來物種的「侵蝕」,當然國人大多是靠「吃」來解決問題。如今小龍蝦和牛蛙等外來物種在已經成了國人餐桌上的「新寵」,甚至是要靠人工養殖才能滿足國人的胃。當然也存在外來物種,即使是以國人的吃速也「無可奈何」。
  • 入侵中國外來物種,沒有一個能形成災難生態,都成了國人餐桌美食
    還有一些入侵的外來物種,進入中國,也形成不了生態災難,最後的命運都是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美食。牛蛙會大量的吞食小魚,小蝦,繁殖速度又非常快。美國人看起來霸氣的很,但是不敢吃牛蛙,太腥。,美味的不行,以致於不吃牛蛙的美國人,在中國大快朵頤,吃的滿嘴流油。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大米草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為了保護海堤,發展沿海養殖業,地處閩東沿海的福建省寧德市於1980年從美國引進了多年生草本植物大米草。然而,大米草引進後迅速蔓延和瘋長,不僅蠶食了閩東沿海的灘涂,造成海洋環境汙染,而且導致沿海灘涂物種大量減少。有關專家認為,大米草禍害閩東沿海,凸顯我國外來生物引進、監管機制存在著缺失。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
  • 美國「後院起火」了,重點湖泊被外來物種入侵,當地漁夫苦不堪言
    不過雖然如此,但人類在經濟發展中,對於河流水域的破壞依舊難以制止,近現代工業化的發展,導致了很多河流出現了汙染的情況,比較典型的例子有英國的泰晤士河,印度的恆河等河流,就因為工業汙水和生活廢水的緣故,出現了大量的汙染,其次如今全球化的發展,同樣也給河流生態系統帶來了新的挑戰,它就是「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因為這個因素,很多國家的河流水域都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生態問題
  • 「入侵」中國的六大物種,圖1成了淡菜,圖6被國人吃的瀕臨滅絕!
    【「入侵」中國的六大物種,圖1成了淡菜,圖6被國人吃的瀕臨滅絕!】貽貝,前段時間丹麥召集中國吃貨解決了貽貝泛濫問題,我也是才知道這東西的,在美國也是一樣的頭疼,但在中國卻成了淡菜(一種貽貝幹製品)。據了解,雀鱔是雀鱔科雀鱔屬的大型魚類的統稱,產於北美或中美等地。
  • 除了小龍蝦,還有三種外來入侵物種也被中國人吃成尋常美食
    除了小龍蝦,還有三種外來入侵物種也被中國人吃成尋常美食以前的人每到一個地方就會買一些當地的特產回家,這些特產一般都是一些當地特色美食。很多看上去十分尋常的食材其實是外來物種,比如菠菜這種十分普通的蔬菜就是唐朝時期從尼泊爾引進,西瓜黃瓜石榴葡萄都是西域引進,就連我們現在夜市上吃的小龍蝦也是外來物種,除了小龍蝦之外還有幾種水產也是外來物種,有些水貨在國外甚至都沒人吃,但是引入中國之後都走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上。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這些外來物種都是咋來的?|小龍蝦|中國外來入侵...
    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08年到2010年,原環保部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性外來入侵物種調查顯示,我國共有488種外來入侵物種。
  • 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 黃花刺茄原產北美洲有毒物種!
    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 黃花刺茄原產北美洲有毒物種!時間:2020-07-26 23: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 黃花刺茄原產北美洲有毒物種! 隨著世界各國間的密切交流往來,各種原本不屬於本地的外來入侵物種也變得防不勝防。
  • 河蚌入侵美國 螃蟹入侵德國 中國吃貨們成了救世主
    最近,美國新澤西州遭遇了一件令中國吃貨流口水的糟心事。原來,在新澤西州的一個池塘裡發現大量肉質豐厚的河蚌,而這些河蚌都是入侵物種。圖說:中國河蚌出現在美國新澤西的一個池塘裡。面對這河蚌,美國人可是如臨大敵。那麼這一次,這河蚌又是怎麼攻佔美國的呢?環境專家認為,這些河蚌應該是藏在亞洲鯉魚的身體裡,隨著亞洲鯉魚的引進,搭便車來到美國的。隨著鯉魚的大量繁殖,這些河蚌也在這裡「落地生根」。題外話說一句,亞洲鯉魚也是令美國人感到害怕的東西。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盤點國內最失敗的入侵物種,中國吃貨:每一種都好吃,很喜歡!
    盤點國內最失敗的入侵物種,中國吃貨:每一種都好吃,很喜歡!最近國外的入侵,物種泛濫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多,很多國家都出現了生物繁榮新的現象,只有中國沒有出現這種現象,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這種現象呢?答案是因為我們中國吃貨能吃所以我們不怕生物入侵。
  • 中國人「沒轍」的泛濫物種,卻成越南美食,當地人:你們不懂美味
    導語:中國人「沒轍」的泛濫物種,卻成越南美食,當地人:你們不懂它的美味說到中國人的食譜,恐怕很多歐美國家的人都會投來不一樣的目光,因為在他們眼中,中國人是什麼都吃的,比如美國人嫌棄的鯉魚,德國人嫌棄的大閘蟹,以及丹麥人感到可怕的生蠔
  • 外來入侵物種的假人參,被國人開發成極品野菜,具有藥食同源之效
    導讀:近年來國人的口味逐漸轉向了蔬果,在這種情況下野菜野果就成了熱門食材,像是薺菜、香椿等都很受追捧。近年來又有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假人參」,迅速俘虜了國人的胃,硬生生被吃成了「天價」。
  • 中國吃貨最瘋狂!外來物種吃到快滅絕,還解決了美國人頭疼的問題
    我們國人在泰國旅遊吃自助餐的時候,經常會一直吃一直吃,然後基本沒有停過。常常會因為這樣,泰國自助餐店的老闆都會看的樂傻了眼,因為,基本上,其他國家的人都明顯優雅很多,他們吃自助餐的時候不會像我們中國人一樣,胡吃海喝,他們都是慢慢的吃和不浪費。
  • 中國人「沒轍」的泛濫物種,卻成越南美食,當地人:你們不懂美味
    說到中國人的食譜,恐怕很多歐美國家的人都會投來不一樣的目光,因為在他們眼中,中國人是什麼都吃的,比如美國人嫌棄的鯉魚,德國人嫌棄的大閘蟹,以及丹麥人感到可怕的生蠔,這些東西在中國吃貨眼中,都是非常美味的存在,也因此有人說在中國不存在物種泛濫的問題。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公報還顯示,從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來看,有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西南大學副校長周常勇表示,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種類多、涉及面廣,全國34個省(區、市)均有入侵生物發生和危害,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對中國農業生產、國際貿易、生態系統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外來入侵物種是如何進入我國的?
  • 這種外來入侵物種,國人不敢吃了!如今多省市已「淪陷」
    導讀:如今入侵物種已經成為了各國亟需解決的難題,其中一些入侵物種能夠被人們合理利用,例如小龍蝦,如今在我國甚至要依靠人工養殖才能滿足國人的胃,但有一種入侵物種國人卻是不敢吃,其身上的寄生蟲數量高達6千條,一旦烹飪方法不當、生食或未熟透食用的話,極易威脅人的健康
  • 外來物種「入侵」西湖,工作人員苦不堪言,卻有望靠吃貨解決
    如今天氣逐漸變暖,是萬物復甦的時節,也是各種生物繁衍的最佳時節,不僅是我國本地生物繁殖的時期,也是外來「入侵」物種繁殖的時期,這些外來物種繁殖速度驚人,嚴重影響了本地生物的生長,破壞當地生態環境,還影響了當地居民,據了解,在我國浙江西湖就發現了一種「入侵」物種。
  • 不輸小龍蝦的入侵物種,可在汙水中大量繁殖,如今已成常見食用魚
    導讀:不輸小龍蝦的入侵物種,可在汙水中大量繁殖,如今已成常見食用魚夏天最受歡迎的美食之中,小龍蝦絕對是翻牌率最高的美食,很多人心中的「宵夜之王」。但你知道小龍蝦其實也是一種入侵物種嗎?它並不是我國的本土物種,多年前引入國內後,因為它的繁殖速度快,並且對周圍環境的適應性特別強,在自然環境中是妥妥的優勢物種,幸虧咱們國人喜食小龍蝦,不然它可能會成為生態災難。除了小龍蝦,在我國的華南地區,有一種不輸小龍蝦的入侵物種,如今已經遍布華南大大小小的水系,它就是羅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