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這些外來物種都是咋來的?|小龍蝦|中國外來入侵...
外來入侵物種繁多,有火遍全國的國民美食小龍蝦,有對農作物危害極大的草地貪夜蛾,也有產粉紅色卵的福壽螺……01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又是一種「入侵物種」,但國人的吃速「跟不上了」
在以前,由於國人對於外來物種不熟悉的緣故,以至於引進了很多的「入侵物種」,其中比較有名的有牛蛙、小龍蝦等外來物種。因為這些外來物種在我國基本上沒有天敵,曾經對我國本土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但好在我們及時發現了問題,然後通過各種辦法控制住了這些外來物種的「侵蝕」,當然國人大多是靠「吃」來解決問題。如今小龍蝦和牛蛙等外來物種在已經成了國人餐桌上的「新寵」,甚至是要靠人工養殖才能滿足國人的胃。當然也存在外來物種,即使是以國人的吃速也「無可奈何」。
-
恐怖的外來物種入侵:德國大閘蟹泛濫成災
據德國媒體近日報導,幾隻中國大閘蟹前幾天借著夏日的餘暉,悄悄向柏林的德國聯邦國會大廈挺進。這引起了一些德國遊客的「警覺」。他們報警後,這些外來「入侵者」被動物保護機構「抓獲」。2012年,德國媒體報導稱,德國由於一種外來物種入侵已損失超過8000萬歐元,而這外來物種在中國和東南亞則是標價昂貴的美食—大閘蟹。
-
這種菜是外來物種,如今去成為國人「飯桌上新寵」
小龍蝦,現在成為了人們夜市的菜單上必不可少的菜式之一,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小龍蝦也是入侵物種,在很早的時候人們很痛恨這種入侵物種,後來擁有美食開發者的國人終於是下了狠手,剝殼吃肉,從一開始的恨到現在的愛,真的是應了一句話,愛恨不得。從入侵物種變成要養殖才能勉強的躲過瀕危。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記者 | 牛其昌1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物種入侵的另類,水泥都能吃,國人也無可奈何
人類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讓物種入侵也變成各個國家的首要生態問題。從牛蛙到小龍蝦,很多入侵物種都紛紛走上餐桌,非洲大蝸牛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這種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成功走上餐桌,還讓各國深受傷害。這種蝸牛是陸的最大的蝸牛之一,身子攤開幾乎能平鋪整個手掌。每當雨季來臨,這種巨型蝸牛的爆炸式增長會讓很多南方人都為之發狂。這種蝸牛的成體殼長7-8釐米,最大可超過20釐米。它們的食譜從農作物、林木、瓜果等眾多植物,甚至還有紙張和同伴的屍體。有研究還表明非洲大蝸牛還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其複雜的食性確實不得不令人嘆服。
-
你最愛吃的小龍蝦,竟然是外來入侵物種,它們造成的影響太大了
經過這幾十億年來的發展,地球已經從最早的一個單細胞生物,發展到現在擁有上百萬種物種的地球。在地球上,每一個特定的生態系統都經過了長時間的進化,最終形成了特定的局面。在每一個生態系統種,物種之間存在競爭,捕食,排斥,適應以及共生的關係,它們之間互相制約,但又互相依賴。所以,當一個外來物種出現的時候,它有可能因為被捕食,或者適應不了新的環境而消失。
-
不只有小龍蝦,已有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都咋來的?
說起外來物種入侵,多數人認為離自己特別遙遠,如果硬是要想下去,可能威脅莊稼的田裡的種子,河裡的魚,是離著自己最近的。而事實上,走出家門,火遍全國地攤夜市的小龍蝦,時不時就能看到被售賣的福壽螺,還有最近兩年剛出現的草地貪夜蛾,都是外來入侵物種的代表。
-
除了小龍蝦,還有三種外來入侵物種也被中國人吃成尋常美食
除了小龍蝦,還有三種外來入侵物種也被中國人吃成尋常美食以前的人每到一個地方就會買一些當地的特產回家,這些特產一般都是一些當地特色美食。如今交通便捷再加上食材引進,想吃某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並不一定非得跑到那個地方去品嘗。很多看上去十分尋常的食材其實是外來物種,比如菠菜這種十分普通的蔬菜就是唐朝時期從尼泊爾引進,西瓜黃瓜石榴葡萄都是西域引進,就連我們現在夜市上吃的小龍蝦也是外來物種,除了小龍蝦之外還有幾種水產也是外來物種,有些水貨在國外甚至都沒人吃,但是引入中國之後都走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上。
-
「入侵」中國的六大物種,圖1成了淡菜,圖6被國人吃的瀕臨滅絕!
【「入侵」中國的六大物種,圖1成了淡菜,圖6被國人吃的瀕臨滅絕!】貽貝,前段時間丹麥召集中國吃貨解決了貽貝泛濫問題,我也是才知道這東西的,在美國也是一樣的頭疼,但在中國卻成了淡菜(一種貽貝幹製品)。據了解,雀鱔是雀鱔科雀鱔屬的大型魚類的統稱,產於北美或中美等地。
-
國人很喜歡的葛根,在美國瘋狂繁殖,成了外來入侵物種被人嫌棄
世界各國都存在外來物種入侵的情況,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情況都是非常之多,正因為物種入侵,就打破了原來的生態平衡,就像美國的錦鯉泛濫一樣,整個河流都很少看到別的魚類,在我國也經常看到有人在捕殺清道夫,清道夫也是一種外來物種;另外就是我們最喜歡吃的小龍蝦,有部分也是屬於入侵的物種,當然這個還沒有被完全的證實。
-
外來物種「入侵」西湖,工作人員苦不堪言,卻有望靠吃貨解決
如今天氣逐漸變暖,是萬物復甦的時節,也是各種生物繁衍的最佳時節,不僅是我國本地生物繁殖的時期,也是外來「入侵」物種繁殖的時期,這些外來物種繁殖速度驚人,嚴重影響了本地生物的生長,破壞當地生態環境,還影響了當地居民,據了解,在我國浙江西湖就發現了一種「入侵」物種。
-
97個外來物種侵湖南年損百億 食人鯧公開叫賣
記者 李丹 實習生 李際 攝 廣西柳州河裡的一條食人鯧,無意「咬」動了國人對外來物種的敏感神經,但在這場草草收場的釣魚懸賞鬧劇背後的是,十年來,國內對於外來入侵物種的防範,一直是處於被動境地,屢屢在釀成生態悲劇後「補牢」。 本報調查發現,食人鯧只是冰山一角,僅湖南省發現的並統計的已經造成損失的外來物種就高達97種,年均損失逾百億元,生態全面告急!
-
蟲蟲大作戰 椰林生機現(美麗中國·關注外來物種入侵③)
據彭正強測算,與人工挨棵樹噴藥水、掛藥包防治甲蟲相比,使用天敵小蜂防治甲蟲,防治成本能從每棵椰樹40元降至1元。「在農村林木茂密地區,經過半年內4至6次放蜂后,小蜂形成種群,可以自然繁殖,能長期抑制蟲災暴發。」彭正強介紹,他們團隊研發的放蜂器盛放著小蜂幼蟲,待幼蟲羽化破殼後,自然飛出放蜂器,「放飛數量和範圍都可控制,操作簡單,城市和鄉村都可使用」。
-
深圳灣遭有害外來物種入侵
原標題:深圳灣遭有害外來物種入侵 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通訊員 崔嵩 攝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深圳灣遭有害外來樹種入侵,必須儘快治理,否則將對生態造成極大破壞。深圳灣確實存在外來入侵物種嗎?4月27日上午,市城管局帶領專家、媒體赴深圳灣實地勘察。專家證實,目前,深圳灣公園沙河入海口沿岸灘涂2.5公裡範圍內,確實被銀合歡等外來入侵物種佔據大半面積,相關部門正在擬定治理方案。
-
盤點國內最失敗的入侵物種,中國吃貨:每一種都好吃,很喜歡!
盤點國內最失敗的入侵物種,中國吃貨:每一種都好吃,很喜歡!最近國外的入侵,物種泛濫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多,很多國家都出現了生物繁榮新的現象,只有中國沒有出現這種現象,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這種現象呢?答案是因為我們中國吃貨能吃所以我們不怕生物入侵。
-
我國660種入侵物種裡,哪些是能吃的?靠吃能解決物種入侵嗎?
在網上經常看見這樣一些說法,「最沒尊嚴的動物就是中國的入侵動物」、「任何物種入侵中國,都會被吃成保護動物」、「中國吃貨就是入侵物種的天敵」、「美國、澳大利亞物種入侵問題那麼嚴重,是他們不會吃,派中國吃貨去一定能解決問題」。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專家:十年禁漁期將至 小心外來物種「鑽空...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篇文章,標題為「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幾年時間數量劇增,會泛濫嗎?」文章提到,作為外來物種的太陽魚正在四川地區悄然蔓延,而這種長相類似鯽魚的魚類,曾在日本引起了一場生態災難,一度把日本珍貴的鰟鮍魚逼上了絕路。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當年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從泛濫到滅絕,筍殼魚:中國人太狠了
在如今國家之間的交流逐漸頻繁下,外來物種已經成了時有發生的事情了,不僅僅是人會入侵,動物和植物也會入侵,發生物種入侵後對環境的影響是很大的,有些還會影響到經濟發展。世界上有很多的入侵物種,而中國經歷了一般物種的入侵,有一些國家因為物種入侵受到了很大的困擾,而中國受到的影響卻不是很大,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還是中國人口多吃貨多,不少外來入侵物種從一開始泛濫變成了需要養殖,不少入侵物種都成了我們桌上的美味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