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拌魚!大連人獨懂的滋味

2020-12-23 澎湃新聞

初秋的南風

朝著太平洋西北岸拂面而來

絲絲涼意中

夾雜著一點兒鹹鮮

在城市的上空

畫了一個垂涎的圈

正是屬於

這個季節的大連味道

沿著南部海濱一水兒向東,在老虎灘漁人碼頭的岸堤上,安徽人陳大姐和老鄉董冬冬,正在整修拉網用的網腳和吊門繩。

從5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漁業輔助船與捕撈船同步休漁,熬過了整個夏日的空閒與期盼,離他們最忙碌且喜悅的日子,還有最後幾天的等待。

正如舊金山、雪梨、大阪、溫哥華……這些著名的海濱城市都有享譽全球的漁人碼頭,老虎灘漁人碼頭正是黃渤海岸最原味的標籤,從老老董到老董,再到董冬冬,祖孫三輩在這片不到一平方公裡的漁港內世代為業。

海灣裡紅藍相間的木船,隨風飄搖了百餘年。不變的那片海,不變的漁耕方式,不變的新鮮味道,卻也在歲月的更迭中輪轉著些許改變。

如今,老虎灘漁人碼頭停靠的50多艘中小漁船,幾乎沒有大連本地人參與勞作。安徽、山東、河南、黑龍江的外來客,成了這個百年漁港今天的當家人。

漁耕勞作的單調乏味,看天吃飯的自然制約,近年來海產資源越來越稀缺,讓不少土生土長的大連漁人無奈捨棄這片海,轉身向陸,尋找新的生存方式。那些外來務工的「夥計」逐漸成了「船長」,又升級為「船主」。

為了一份生存,更為了這份海的「誘惑」。

陳大姐家裡有80多歲的公婆和14歲的女兒,每次陪老公出海,是勞作更是堅守。

今年三月,她有事回老家,每天傍晚6點都會給老公打個電話,那是平安回港的時間,只需聽到一聲「餵」,懸著一天的心就有最大的慰藉。

「豆腐劉」的綽號在漁人碼頭要比「劉東」這個本名更響亮,曾經和母親賣豆腐的他,現在和父親一起成了船主。每天出海第一件事,就是朝著三山島的方向,拍一張日出的照片傳給家裡的妻子,這是一天收穫的期待,也是生活的方向。

夫妻、父子、兄弟、老鄉......

因為「出海」這份特殊工作而產生的那些牽掛,成了這個平靜的漁港裡和海浪一起湧動不止的情緒。

面對深廣無際的大海和不知何時而來的風浪,唯有親情才是最牢靠的那根錨鏈。

1972年7月26日,這是周傳廣和許多老漁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日子。

強烈颱風突襲漁港,驚濤拍岸連耄耋老人都不曾見識,一夜過後,漁人碼頭裡停靠的49條木船,只剩下3條,其中就有周傳廣父親那條,多年出海經驗,讓他在停靠時拋下6條錨繩固定,木船這才化險為夷。

見證了自然力量的無堅不摧,目睹了漁人家破人亡,漁港幾近癱瘓,讓周傳廣對這片從小生長的海心生敬畏。

畢業後周傳廣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選擇用另外一種方式守望這片海,守護和父親一樣的漁人。直至今天,周傳廣依舊用最原始的手工技藝維修漁船,40多年間,經他手修繕的漁船不計其數,但這種手藝如今在大連幾乎找不到第二人。

距離開海日越來越近,周傳廣手頭的活兒也忙起來了,在漁人碼頭,人們看見戴著草帽和防護鏡的老周,心裡說不出的踏實。

在港裡久了,老周的生活節奏和漁民幾乎同步,也同樣期待著9月1日中午12時的開海。

這份期待隨著潮汐遊走在小平島,在龍王塘,在柏嵐子……在2211公里海岸線的每一處。

「開海」時分

去一趟大連的漁港

感受漁民的豐收喜悅

和數不清「吃貨」們的興奮勁兒

觀看海邊漁船「林立」

聽到彩旗獵獵作響

回家路上

是誰老遠扯著嗓子問一句

「買什麼啦?」

答曰——雜拌魚!

大連人家無論春天的漁汛還是立秋的開海,都離不開小海鮮、雜拌魚,所謂小海鮮指的是蜆子、毛蚶子、海虹、蟶子等貝類,而雜拌魚則是漁民船上捕撈的一些價格便宜混裝售賣「不上講究」的魚,這些過去售貨員拿著大鐵鍬鏟著賣的「雜貨」,是大連人獨懂的滋味。

離老虎灘漁人碼頭5公裡外的桃源市場,劉玉平每個早上都會將新鮮的活魚擺上案頭。

現在不能拉網捕撈,只能靠小船釣魚每天供給,休漁期魚少價高,她對開海的期待絲毫不比漁人遜色。

賣了十幾年的鮮魚,劉玉平真切感受到大連人對魚的痴迷。市場上的魚都是按品種分類,黃魚、黑魚、牙鮃魚、小嘴魚,海鯰魚、大小黃花魚……

攤位上每種魚各自成堆,每種都不乏擁躉。

「來兩條黃魚,一條黑魚,再來個黃花吧!」

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有人這樣買魚,而且越來越多。劉玉平乾脆把各種魚混在一起,按大小分類,顧客自由選擇,這或許就是市場上「雜拌魚」最初的起源。

如今,在劉玉平的攤位上,雜拌魚的銷售能佔到七成。一位男顧客熟練地挑選了幾條魚,過秤付款後,劉玉平的手機上顯示出超過100次的付款記錄。

或許買「雜拌魚」已不是味蕾的滿足,而是生活的習慣。

探尋大連漁耕史,這片海岸原本沒有「雜拌魚」之說。早時,漁民捕撈上岸分類後,剩一些「不上講究」的魚,甚至不值得分揀,就一股腦扔到市場上低價處理,「雜拌」也因此從民間得名。

雜拌魚基本由一些不夠大的黃花、偏口、紅頭魚、辮子魚、鮟鱇魚等混合在一起,最受歡迎的當屬俗名「蛤蟆魚」的鮟鱇魚。

從前大連人把它買回家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魚肚子裡的沒消化掉的大蝦,若能弄出兩三隻,雖然有的已經被消化得「軟皮」,仍然還是蠻高興,但如果沒有,就覺得「賠了」。有經驗的家庭主婦到菜市場買蛤蟆魚,定先扒開魚嘴看喉嚨有沒有小魚,再摸摸肚子大小,覺得有點硬,差不多「有貨」才會買下。

聽於政禮老師講大連海鮮餐飲,「雜拌魚」的做法多種多樣,但都離不開小火燜。烹鍋時放一碗蔥姜蒜和用水攪好的大醬,起鍋時加一點豬大油,更有一番濃鬱的「混合味」。「雜拌魚」是佐酒的佳餚,又不挑搭配的主食,米飯、饅頭都是絕配,如果能沿鍋貼上一圈小餅子,更能大快朵頤一番。

燜雜拌魚貼餅子在過去的餐飲行業並不經營,大連曾經唯一的粗糧館也沒有這個品種。

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坐落在南石道街的新亞酒家二部經理高明君同冰山集團總務部長王政傑等到莊河考察「魚鍋餅子」的製作與工器具,才率先在酒家增添了「魚鍋餅子」的項目。

那個時候,日子好過了,糧食結構也發生變化,大米、白面成為家常主食,反而玉米面等粗糧成為難得的雜糧。這「魚鍋餅子」也就迅速流行開來。

現在我們常點的「魚鍋餅子」,是在一個鐵鍋裡面燉著雜拌魚,小玉米面餅子在四周緊貼,就這麼連燉帶蒸,直到雜拌魚燉到酥透,魚湯滲透到骨頭裡才算好吃。小黃花魚的嫩,鯰魚棒子的香、紅頭魚的鮮和小老闆魚的粘……一口鐵鍋將諸多美味融合,湯汁又鮮又香又粘,好像掛了芡,再搭配上又焦又嫩的玉米餅子,每咬一口真的都是「媽媽的味道」。

時代奔湧向前,有些味道卻從未消散。

魚鍋餅子如今越發受歡迎了。雖然每年都有一個休漁期以供繁殖海洋魚種,但開海時,人們仍會像過節一樣興高採烈地湧向各大海鮮市場。

這時候,有人盤算買點什麼嘗嘗鮮;也有人計劃在「白露」之後曬魚過冬,想法不盡相同,但目標卻是一致的——都喜歡買點雜拌魚。

有雜拌魚的秋天才算開海

「開海」

是大連人心情和口福的節日

從9月1日開始

請準備一個好胃口和一份好心情

開海節倒計時已經開始

這麼多口福都和你有關!

「開海第一船」直播

鮮活魚蝦「跳」到手機端

50多家飯店助力

花式優惠各顯神通

9月2日至9月30日

30家飯店

1000份雜拌魚套餐

網上搶券

小平島海鮮大排檔漂浮島海鮮盛宴

9月13日至9月15日

海上升明月中秋大賞

……

更多活動詳情

近期持續發布

文:於政禮 馬悅文 李元臣

圖片:雪林 張春雷

視頻剪輯:相蘊芝

視頻素材:來自「大連發布」 海洋島鎮政府 《最美大連行》

版式設計:殷海霞

海報設計:錢雲龍

編輯:馬悅文 「新聞大連」婧琦

美編:「新聞大連」孔德成

主編:「新聞大連」張溢中

大家此刻都在看這些↓

大連大叔!那一刻,你就是這座城市裡的「超級英雄」!

221823元!大連「首富」行業平均年薪出爐!嗯~我就看看!

相關焦點

  • 「擴散」快開海了~大連用一鍋「雜拌魚」喚醒你的味蕾
    在「開海」時分,去一趟大連的漁港。答曰——雜拌魚!大連人家無論春天的漁汛還是立秋的開海,都離不開小海鮮、雜拌魚,所謂小海鮮指的是蜆子、毛蚶子、海虹、蟶子等貝類,而雜拌魚則是漁民船上捕撈的一些價格便宜混裝售賣「不上講究」的魚,這些過去售貨員拿著大鐵鍬鏟著賣的「雜貨」,是大連人獨懂的滋味。
  • 家燜雜拌魚——淳樸的鮮滋味勾起味蕾的深沉記憶!
    如果漁家老友相聚,主菜必是家燜雜拌魚。魚的品種要多,最少要有四五種以上,每條魚都要非常新鮮,這樣燉出來的魚才會味道鮮美,這道菜雖不算名貴,卻透著大連人的豪氣,家燜雜拌魚如此出名也是因為「鮮」一鍋燉,淳樸的鮮滋味,勾起味蕾的深沉記憶,一股熟悉的家味道猝不及防的感染了你。
  • 大連餐飲名店|顯銘大酒店傳承老味道,兼容新滋味
    「大連餐飲名店」第一期的報導,讓大家對顯銘大酒店有了一個整體了解,也感受到了20年來顯銘大酒店的一個個輝煌時刻。既然是餐飲名店,美食自然是亮點。本期,小編就帶您領略顯銘大酒店美食的獨到魅力。顯銘大酒店美食立足大連,以大連海鮮、大連老菜為主,兼容其他菜系,形成鮮、豐、美、廣的「顯銘滋味」。
  • 大連人管這魚叫「小姐魚」,遇到就別錯過,用茼蒿燉堪稱一絕
    這些賣冷凍海鮮的攤位,因為都在大連灣拿貨,受疫情的影響只能選擇關門歇業。不過市場還有寥寥幾家賣鮮活海鮮的,基本都是本地養殖的活蝦和貝殼類海鮮,不過攤位前也沒有幾個人問價。以前常去的一家賣小船海鮮的,案子上有一些新鮮的小雜魚,一看就是自己釣的過來售賣的。
  • 「黃金周」來大連,這幾樣特色美食千萬不要錯過,遇到一定要嘗
    ,【三鮮燜子】就是把大連人愛吃的燜子和海鮮結合在一起的一道菜。但是大連的海魚品種特別多,一時半會也吃不全。這個【家常燜雜拌魚】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雜拌魚不論大小,但是一定要新鮮,如果不新鮮的魚那是白給也不能吃的。
  • 吃在大連-各色的菜品齊聚,神仙雞,一品香芋煲,家燜雜拌魚
    都少不了飯桌上的溝通 吃貨從不缺少精緻小食或饕餮大餐靜下心來,走街串巷才發現在某個角落的飯店依然還是熟悉的味道~巨無霸海鮮狀元樓巨無霸其實真的算是大連的老館子了雜拌魚,黃魚、偏口和辮子,家燜的做法,魚新鮮當然味道就差不了。梅子花生,裡面應該是調了一種甜醬,花生米酥脆,還有一種香甜。
  • 大連:直擊開漁!海鮮市場「爆」了
    天健網消息(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王煜)張牙舞爪的蟹子、活蹦亂跳的雜拌魚、輕搖慢舞的蝦爬子、八爪招搖的巴蛸……熬過了4個月的休漁期,大連正式開漁,這意味著,有一大波美味「海鮮盛宴」重返大連人的餐桌!開海後,大連各大海鮮市場的海鮮種類豐富了嗎?海鮮價格又如何?走,跟著鏡頭,咱們一探究竟吧!
  • 大連人都愛的魚,名字有點怪,肉嫩刺兒又少,燉著吃特饞人
    大連人都愛的魚,名字有點怪,肉嫩刺兒又少,燉著吃特饞人!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連是海濱城市,人們除了喜歡吃各種小海鮮外,種類繁多的海魚也是大連人所喜歡的。有的是單獨某一種類的魚在賣,有的是混合到一起賣,本地稱之為「雜拌魚」。
  • 老大連的海鮮滋味 是大連人獨享的冬日禮物
    一地一滋味,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味覺呈現與美食名片。冬季的大連人是幸福的,因為餐桌上依然有豐富的海鮮。有人認為夏季是吃海鮮的季節,其實不然,冬季的海鮮因水涼,經過夏季的繁殖期後,肉質變得緊實細膩,味道更加鮮美。此時,雖然眾多漁船因氣候原因減少出海,市面上地產海魚減少,但品種豐富的大連海鮮依然能讓大連人吃到爽。
  • 遼寧大連黃花魚大頭寶上市瞅著價高有人用凍魚冒充
    :大連晚報        瀏覽量: 2651 次 我要評論   不少漁船還沒回來  部分上市活鮮價格偏高  休漁期結束,不少人覺得活鮮大量上市,應該物美價廉,是購買鮮魚的大好時機,然而,昨天一大早,市民王女士來到市場上轉一圈後卻失望而歸,「市場上十多個海鮮攤位,我就看見兩家賣棒魚的,而且價格還挺貴,還是等兩天再說吧。」王女士說,市場上的魚雖然供應量比以前大了,但有些價格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便宜。
  • 十月最不能錯過這4種海魚,每樣來一條做一道簡單美味的燜雜拌魚
    現在正是秋菜大量上市的季節,也是海邊人忙著晾曬魚乾儲存過冬的季節。隨著海水的逐漸轉涼,各種海魚也正是豐腴鮮美的最佳食用期。現在市面上的海魚品種很多,不過有這4種魚可是不得不嘗的美味。鱔魚鱔魚一直都是特別受歡迎的海魚,海邊人家素有用鱔魚給產婦熬湯補身體下奶的習俗。
  • 大連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海鮮美食?實在是太多了!海鮮篇(一)
    大連作為一個三面環海的城市,美食自然圍繞著海鮮來做文章,地域特點決定了飲食習慣。由於大連地區很多人是「闖關東」來到大連,據說大連菜還是以「魯菜」&34;為主,至於是不是我去山東的次數比較少,也無從考證,從地域角度來看還是很靠譜的。
  • 十月最不能錯過這4種海魚,每樣來一條做一道簡單美味的燜雜拌魚
    現在正是秋菜大量上市的季節,也是海邊人忙著晾曬魚乾儲存過冬的季節。隨著海水的逐漸轉涼,各種海魚也正是豐腴鮮美的最佳食用期。現在市面上的海魚品種很多,不過有這4種魚可是不得不嘗的美味。鱔魚鱔魚一直都是特別受歡迎的海魚,海邊人家素有用鱔魚給產婦熬湯補身體下奶的習俗。
  • 雜拌魚燉海鮮菇——肉嫩體肥味道鮮美的經典美味!
    用料主料黃花魚250克帶魚150克海鮮菇100克輔料花生油20毫升鹽少量醬油20毫升醋20毫升料酒5毫升蔥10克蒜10克胡蘿蔔15克雜拌魚燉海鮮菇的做法1.準備食材2.熱鍋放油,放入魚3.放入蔥和蒜4.放入料酒、醋和醬油5.放入海鮮菇6.放入鹽和適量水7.燉至湯汁濃稠一些時即可8.裝入盤中放入胡蘿蔔和蔥末即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喲雜拌魚燉海鮮菇烹飪技巧小火慢燉易於入味海鮮菇的挑選方法
  • 大連,兩個人三菜一湯,有魚有肉有青菜,才花100多,您看值不值
    朋友的新房子前一陣子裝修差不多了,現在已經進入買家具的階段,已經連著三天陪她逛家具商城,中午都是在外面飯店解決午餐,但是以前在外面吃飯也沒有拍照的習慣,今天終於想起來拍一拍,也分享給大家看看,都說大連的物價高,但是我覺得這幾天吃飯都還好,價格還算適中吧,您看看,這三菜一湯,吃的飽飽的
  • 大連這個季節吃什麼比較好呢?本地人分享幾道經典美食,倍香
    做為大連銀必須要給外地的朋友推薦一下:大連這個季節春暖花開,正是一年當中最美的季節。來大連如果不吃海鮮,就如去北京不吃烤鴨一樣,會留下很多的遺憾。這個季節在大連吃啥好大連這個季節正是各種小海鮮鮮活上市的季節,自然要多品嘗一下。給大家介紹幾個這個季節來大連必吃的美味:一,【海菜包子】現在正是大連特產海菜上市的季節,大連的海菜品種多樣,最美味的做法就是海菜包子。
  • 開海季,大連海鮮市場非常「熱」
    周末的華北路市場人聲鼎沸,特別是水產品區域,更是人挨人,人擠人。「開海之後人就一直這麼多,周末客流量格外大。」一家主營偏口魚的攤位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賣海鮮的兩口子一個稱秤收錢,一個隨時補貨,忙得不可開交,女攤主回應了記者的一句提問就被人催著稱魚了。開海之後,市場上新鮮魚類多了起來,鮁魚、刀魚、偏口魚、黃花魚、大頭魚、雜拌魚滿足人們不同口味的需求。
  • 開漁一周,大連海鮮價廉物美品類豐
    市內:「渤海刀」顯眼,大型魚類短缺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李小華)我市市內的海鮮市場品種豐富。記者昨日在桃源市場看到,各類海鮮應有盡有,除了最顯眼的渤海刀魚之外,主要以小型魚類居多。一位長期從事海鮮經營的李姓老闆告訴記者,由於大連市內海鮮消費量大,除了旅順口區、金普新區的漁船外,長海的不少漁船也都往市內漁港卸貨送貨。
  • 大連開海後本地鮮活海產品引來「報復性消費」
    周末的華北路市場人聲鼎沸,特別是水產品區域,更是人挨人,人擠人。「開海之後人就一直這麼多,周末客流量格外大。」一家主營偏口魚的攤位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賣海鮮的兩口子一個稱秤收錢,一個隨時補貨,忙得不可開交,女攤主回應了記者的一句提問就被人催著稱魚了。開海之後,市場上新鮮魚類多了起來,鮁魚、刀魚、偏口魚、黃花魚、大頭魚、雜拌魚滿足人們不同口味的需求。
  • 咱大連稱得上老字號的,富哥海鮮舫絕對算一個!
    極具富哥情節的招牌菜:小鍋餅子雜拌魚和小土豆排骨,店雖然已不再是當年那般簡陋,但是卻是塵封回憶裡的味道。98年開業至今,美味總在人們的心中衍變和傳續,借用味覺,給生活平添一絲熟悉的溫暖。當然大連人熟悉的老菜也不能少,富哥家的大連老菜正宗不說,菜量也大。極其適合宴請外來的朋友和同學聚會,家宴也是不錯的選擇。即便是來自天南海北的朋友,食物就是維繫情誼最好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