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微博熱搜榜中,網紅「郭老師」在直播中和老公打起來的事竟然擠進前幾位,給人一種莫名的違和感。很多網友滿臉問號,這「郭老師」究竟何許人也?
網紅「郭老師」當然不是其本名,她是一位快手主播。她的走紅,「罪魁禍首」是她繪聲繪色吃水果和進行「成語接龍」的一些短視頻。
在這些短視頻中,郭老師用自己自創的十級「郭語」,動作誇張地表演:把獼猴桃叫成「迷hotel」,再一口吞下並發出「郭叫」;直播時網友嘲笑她胖,她惱羞成怒使出畢生絕學,用成語指責對方「無中生有,暗度陳倉,憑空捏造,憑空想像」。
有人評論「郭老師」「最愛她的不確定性,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蹦出什麼奇怪的話」,這是真的。她對食物的發音進行變調,變成了莫名其妙,毫無規律可循的「郭言郭語」,並因此成為模仿者們競相學習的一門新語言;或是,上一秒還在吃著食物,下一秒突然尖叫起來——每一個郭老師的粉絲都必須承受這些驚魂時刻;還有她那些塗得滿臉色彩、聲稱是「泫雅仿妝」的美妝視頻,儘管妝效令人一言難盡,但就是比許多真正的美妝視頻都要有人氣得多。
每一個站在巔峰的「土味領袖」都有自己的人設。郭老師也不例外,她在直播間裡不斷塑造自己的人設,時而她是全滄州首席美女,擁有一輛正在保修的瑪莎拉蒂;時而她又是一位有狐臭的擰螺絲工人,因為不愛洗澡被工廠開除。
實際上,在成為網紅之前,她住在農村的彩鋼房裡,會直播一些生活日常。比如坐在農村的大院裡剝苞谷、吃飯、看書,開心了就跳一段火辣的舞蹈,化著蹩腳的妝容出街巡禮。
「郭老師」在直播間裡做著各種瘋狂的行為,她越瘋狂粉絲越開心,點擊量與穿雲箭齊飛,她會回饋粉絲一段公雞打鳴式的尖叫。
也許她本人並不了解審醜文化,但卻借著觀眾審醜和獵奇心理扶搖直上。她在快手看到了出路:你們愛看,我就繼續。
有的人的確愛她愛到瘋,她的直播簡直就是減壓利器。還有人為她戴上學術光環,解讀她是一種「元」喜劇。
而更多的人指責她「低俗、惡臭、沒素質」,拿著無知當有趣。這種直播應該被「封殺」。在知乎問題「如何評價xxx」之下,「如何評價快手主播郭老師」的回答有500多條,其中高贊回答中不乏反對的聲音。
圍繞著她的爭議越來越多,人們不斷拋出同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該不該喜歡郭老師?
冷思考
「土味文化」為何令人上頭?
土味視頻的熱度好像從未退去,甚至不斷分門別類地生長出新生命。土味劇情、土味語錄、社會搖等等各有擁躉。「土味視頻」的消費群體遠不止於鄉村群體。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統計數字,農村網民終究只佔網民總體中很小的一部分,在樂見土味視頻的觀眾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城市的白領群體。
這些土味視頻的錄製背景常在農村或郊縣,被視為是一種來自「底層」的自我表達,這些表達在「城市」的視角中,顯得陌生又刺激。無論是兇惡霸道的社會語錄還是緊身褲豆豆鞋的流行裝束,都成為了城市年輕人眼中的樂趣之源。從「他們怎麼會這樣?」到「真香、太上頭了」的轉換,可能只需要幾個土味視頻。
在土味視頻以外,對土味的模仿也是當代年輕人樂此不疲的當代娛樂。也許,這一代人與孤獨感如影隨形,對於「土味」的共同愛好至少昭示著類似的幽默和反叛,「你也是郭粉嗎」可以略過好多無意義的寒暄,瞬間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能每一個精緻的都市白領都有「土味」一次的心理需求,這種模仿的嘗試是對日常生活秩序的一次小小挑戰。
與網際網路有「度」相處
郭老師的走紅並不是個例,如果說十年前的中國人還會為鳳姐等審醜名人的走紅震驚,那麼隨著快手等短視頻直播平臺的逐漸普及,看慣了快手紅人giao哥、奧利給(朝陽冬泳怪鴿)的表演,大家對這類土味搞怪紅人的接受度似乎也越來越高。
不得不承認,如果大家一味沉溺於這類土味視頻表面上所呈現出的用邋遢、無釐頭等人性中較為陰暗的一面所帶來的各種笑料之中、甚至將它們看作正常的內容,後果將不堪設想。
大多數對網際網路的批評都是針對它們對人的認知和情感智力的負面作用:幹擾、分心、成癮和自我失控。在這些批評中,都涉及一個「度」的問題。例如,網際網路有用,但過度依賴網際網路會讓人變得思想淺薄;審醜帶來笑料,但過分沉迷審醜會讓人變得膚淺偏激。
-來討論吧-
你怎麼看「郭老師」的走紅?
歷史推薦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