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扮醜搞怪成為直播行業圈粉吸金的又一大賣點,在這類群體中,郭老師、giao哥、藥水哥等土味博主便是最鮮明的代表。直播啃腳、髒話、吵架、放屁,郭老師無所不播。走紅的郭老師,深挖其走紅的道路,熱搜的背後,一切都有跡可循。(3月24日 澎湃新聞)
直播啃腳、罵髒話、吵架、放屁,走紅了的郭老師上了熱搜,不少網民會問,這樣「醜陋」的郭老師怎麼能走紅,怎麼能上熱搜。當我們一面譴責丑時,但卻暗地裡或窺視著熱播的郭老師,郭老師的走紅,是審醜直播的怪象。
以「醜」為特色的郭老師,直播無不「醜」到家:醜陋的形象,醜陋的語言,醜陋的內容,醜陋的審視者,當臭味相投時,以醜為美的審醜網絡直播,就大行其道了。這或許投其所好的流量效應,只要你需求,能夠有多醜就能有多醜。
要說這種醜,似乎夾在違法和違德的縫隙裡,打著擦邊球,在左右差不多、違法線的上下,來回撩撥著人們窺醜的欲望。
審醜有一定歷史性。即便戲劇等藝術、影視中存在的丑角,是形醜和由此帶來的思考。但郭老師這種「醜」,則是醜到了「骨髓裡」。打著土味、原生態、真實場景的幌子,卻裹脅著網民對土味的渴望汲取,一輪又一輪把網民帶到醜的陰溝裡。或者有時候也可以說,是網民們心甘情願的自我墮落結果。
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郭老師就是這種扭曲變態的審醜視頻直播提供者。有了產出,就應該有監管,否則,就亂了網絡生態。近些年來,圍繞著網絡視頻、網絡直播、網絡主播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先後出臺,為的就是要堵住這些或張揚、或偽裝的「醜」、黃、恐、毒等不合法、有違社會公道的內容傳播。
但是,與此同時,從早些年的鳳姐到現在的郭老師、giao哥、藥水哥等土味博主,仍然頑強、頑固在生長在網絡管理的夾縫中。土味並沒有原罪,我們曾經的「山藥蛋派」,以及「三個貼近」本身也可以「土」,但不能有土背後的惡。小惡可能是惡作劇,大惡背後就是「噁心」、惡劣,為法所不容,為德所不齒。
網絡本身雖也大浪淘沙,但畢竟靠網絡喜惡取向本身來淘汰,恐怕會「汙」了不少人的眼和心。鳳姐被淘汰後,郭老師也好,giao哥、藥水哥等土味博主也好,法律法規的利劍在哪裡,人們的自我向善、自我矯治與陶冶在哪裡?應該捫心自問,也該祭出利刃來,不能縱容以醜為美、以扭曲為健康的郭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