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騰訊科技配圖)
2006年,分眾併購聚眾前,在上海做完採訪,我和江南春並排從一座酒店的滾梯下來。下面是闊大的酒店大堂。我感覺旁邊這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有力量讓人產生他正在上升的錯覺,雖然電梯在下降。
這也實際就是2004年我第一次採訪江南春時,他給我的印象。一個身穿白襯衫的大學生模樣的小夥子急匆匆走到我身邊,握手,坐下,馬上滔滔不絕。我想,這一定就是那種能把冰賣給愛斯基摩人的人。
那些液晶屏就是被他用滔滔話語送進高樓大廈的。他的客戶可能並不是被說服的,而是直接被淹沒了。
自信產生力量。超常的自信產生超常的力量。對於一個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受到父親批評「你不具備這個能力卻老想達到某個高度」的孩子,自信或許就是天生的。
並不是自信的人都能駕馭它產生的力量,正如力比多可以升華為藝術,但藝術家並不多見。江南春知道自己要什麼。他要出人頭地。「我對金錢有強烈的欲望。」誰又不是呢?但是江南春跨越了空想,這個巨大的峽谷。他全力以赴。
「我可能不是中國最努力的人,但一定是中國最努力的100個人之一。」在大學裡跑廣告,為了一個可能的客戶,他可以騎車往返三四十公裡。「騎了幾個小時過去,人家只給你十分鐘時間。」分眾在納斯達克上市後,他依然一年拜見300個客戶。依然是一件白襯衫,一雙風塵僕僕的大號皮鞋(它的鞋底甚至已經斷裂)。飛機晚點,他依然可以像學生一樣擠火車硬座。
「沒有人比我更了解廣告行業。」江南春說。你很難不相信。這句話甚至成了與他惺惺相惜的競爭對手(比如虞鋒)對他的現成贊語。
自信,努力,但是並不狂妄、執拗。他的名言「媒體的利潤來自想像」、「在創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出自他曾經的老闆、IDG(國際數據集團)的創始人麥戈文(PatrickJ.McGovern),他的「分眾」概念受自IDG亞洲區總裁熊曉鴿,代理《傳奇》創造了傳奇的陳天橋,則讓江南春思考如何從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下來找到自己的「跑車」。
「最終你相信什麼就能成為什麼。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一個叫執著,一個叫認真。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
所以,當他說,電梯旁應該有一塊液晶屏,每個電梯旁就有了一塊液晶屏。
可是,很快,事情變得有點兒失去控制了。那些被江南春激發出想像力的創業者們層出不窮,他們比賽著把液晶屏安裝到更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然後等著江南春來徵服。高昂的市值、充裕的資金在怒吼:必須徵服。
江南春好像停不下來了。關鍵是,他沒有理由要停下來。液晶屏已經發展為「生活圈」,白領以上的階層眼看就無處可逃了。
一些出自本能的反對聲音出現但幾乎馬上就消失了。有些人反感分眾帶來的嘈雜。那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警告,很遺憾,它只能被江南春視為敵意。
然後就是我們正在經歷的經濟衰退。的確,它來得就是這麼快。可以讓它認領所有的失敗,只不過於事無補。
2006年,江南春和一眾中國企業家到香港拜訪了李嘉誠先生。江南春認真記錄了那次會面。「李先生開場問我們四個問題,當我們夢想更大成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更刻苦的準備?當我們夢想成為領袖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服務於人的謙恭?當我們常常只希望改變別人,我們知道什麼時候改變自己嗎?當我們每天都在批評別人的時候,我們知道該怎樣自我反省嗎?李先生說,這些問題,沒有人可以為你回答,只有你自己知道怎樣活出答案。」
那一次,江南春為我回憶道:「我問李先生這些年投資上最成功的思路是什麼,他說,要永遠相信:當所有人都衝進去的時候趕緊出來,所有人都不玩了再衝進去。」
「他就是記住了一些真實的道理,」江南春補充說,「這個道理誰都懂,給誰講都理解,但是做起來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