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完成編撰出版

2020-12-21 中國青年網

中新社廣州11月29日電(記者 程景偉)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廣東粵劇促進會會長倪惠英29日在廣州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如期完成編撰出版,並將於12月8日舉辦新書首發式。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旅遊局2017年9月啟動《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工程,由倪惠英主持編撰,計劃設置「做打卷」「唱念卷」「鑼鼓器樂卷」「排場劇目卷」「化妝服具卷」等五大卷。其中,「做打卷」已於2019年11月率先完成出版。

「唱念卷」共分「語音聲韻篇」「念白形式篇」「聲腔結構篇」「古腔名曲篇」「流派唱腔篇」「唱功技巧篇」等六大篇章。全卷集圖、文、音頻、視頻於一體,共收入340段範例音頻、50段實例視頻以及6段演講視頻、7首示範曲目;頁碼達1060頁,是「做打卷」兩倍多,堪稱一部頗具規模的典籍。

粵劇唱念藝術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這種特色是粵劇區別於其他戲曲劇種的重要標誌。「語音聲韻篇」詳細介紹廣州話的聲調與分韻,列出了韻目總表和提示單字總表;同時,編寫了有史以來第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約1700個常用字入選。

粵劇的聲腔結構有三大體系,以板腔體為主,兼有歌謠體以及曲牌體。「聲腔結構篇」收錄291段範例音頻,其中板腔體範例音頻達240段之多,為全卷編纂時間最長、篇幅最大的章節。

此外,「唱功技巧篇」歸納出粵劇行內練聲經驗,並首次在粵劇書籍闡釋將聲樂發聲方法和演唱技巧運用到粵曲演唱藝術中去。

倪惠英表示,「唱念卷」諸多音頻中,大多數為當年粵劇名伶原唱的曲目,當中有音頻甚至是百餘年前所錄製。(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粵劇又一典籍問世!《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將於12月8日首發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宙輝 羅仕 通訊員 梁彥蘭圖/主辦方提供11月29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以下簡稱「唱念卷」)
  • 廣州全力打造中國粵劇文化中心
    此前的《粵劇大辭典》填補了粵劇文獻資料整理充實的空白,如今粵劇再次走到了最前面。2017年9月,廣州市斥資2000萬元啟動《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撰工程,力圖將粵劇近百年來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方式記錄下來。目前已完成「做打卷」「唱念卷」的出版,實現了粵劇的「活態傳承」,受到全國戲曲界高度關注。中國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把這譽為「傳承活態藝術遺產的文化壯舉」。
  • 紅線女 - 紅線女|粵劇藝術|廣東粵劇|粵劇名伶_網易財經
    在國人心中,紅線女,就是粵劇藝術的代名詞。2010年,當86歲的紅線女穿著紅色高跟鞋登上上海白玉蘭獎終身成就獎的領獎臺,跳步輕盈,笑聲朗朗地說「我是18歲的紅線女」時,誰也不會想到,3年後,這個美麗依舊、活力依舊的老太太,會這麼快地離開我們。 一代粵劇名伶,表演藝術大家紅線女,於12月8日晚8時40分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猝然病逝,享年89歲。
  • 「粵劇藝術傳承基地」揭牌成立
    新快報訊 記者謝源源 通訊員荔宣報導 粵劇藝術博物館活化又有新進展。12月10日,粵劇藝術傳承基地在粵劇藝術博物館正式設立,並舉行粵語情景旅遊劇《穿粵·西關之疍家妹》和「廣東音樂欣賞之夜」首演啟動儀式。
  • 永慶坊-廣州非遺街區③粵劇藝術博物館
    參觀粵劇藝術博物館,除了讓我有機會更加深入了解粵劇文化以外,還帶給我很親切的感覺,讓我想起了童年時與外婆相處的快樂時光。記得小時候經常跟著外婆通過電視看粵劇,雖然我當時並不大懂粵劇,但也很喜歡戲裡頭的故事和氛圍,尤其舞臺上表演者是那悠揚粵韻唱腔,以及優美的表演動作,實在是令人聽的舒服看得過癮!
  • 藝術界:讓更多人了解粵劇 欣賞粵劇 享受粵劇
    嶺南木偶戲表演藝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崔克勤 在廣州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恩寧路上的粵劇藝術博物館。   郭謙表示,總書記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了解粵劇藝術傳承和保護情況,他們覺得這是對廣州重視文化傳承的肯定。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多年來廣州做了很多文化保護的工作,類似粵劇藝術博物館這樣保護傳統文化的項目就有不少,比如廣州藥洲遺址修繕改造及南粵先賢館的設計方案也是郭謙的代表作。
  • 上海訪談 | 歐凱明:傳承恩師紅線女的粵劇藝術是我的使命
    現任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兼總經理、廣州紅豆粵劇團團長、廣東省第十二屆政協委員、廣州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粵劇促進會副會長、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理事、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副理事長、廣州市文聯副主席、廣州市戲劇家協會主席。
  • 粵劇「小梅花」驚豔獻技!荔灣青少年粵劇粵曲比賽小紅豆熠熠生輝
    在第四屆「紅豆生輝」青少年粵劇粵曲比賽中,來自詹天佑紀念小學的四年級學生張瀝行完成這一系列動作後,贏得掌聲陣陣。 10月27日下午,荔灣區第四屆「紅豆生輝」青少年粵劇粵曲比賽在粵劇藝術博物館拉開帷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小小粵劇表演者們在舞臺上大展風彩。
  • 收集資料30年 72歲的他完成編撰「閩南語詞典」
    收集資料30年 編撰3年多 72歲完成老師遺願南安人編撰的「閩南語詞典」被國家圖書館收藏東南網4月17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鄒思敏 李想 文/圖)前30年收集資料,後3年和生命奔跑完成編撰,南安樂峰人潘勁堅的《閩南話選釋》(約35萬字)(下文簡稱《選釋》)已於年前出版,並於近日被國家圖書館收藏。
  • 眾名家同臺獻唱,紀念粵劇宗師羅家寶
    其中,胡智榮文化基金主席、國際菁英會主席、廣府人聯誼總會執行會長、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榮譽會長、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榮譽會長胡智榮獻唱兩首。一首是名劇《柳毅傳書》之「花好月圓」,胡智榮與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倪惠英傾情演繹,唱得跌宕有致、感人至深;另一首為《漢武帝初會衛夫人》,胡智榮與著名粵劇著名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曾慧對唱,唱來韻味濃鬱、令人陶醉。
  • 粵劇名伶朱振華:將澳門故事搬上粵劇舞臺
    南方網訊 11月16日,在廣東省藝術研究所主辦的「名家大講堂 粵劇新傳承」系列活動上,身著條紋黑西裝的朱振華,為戲迷娓娓道來他的粵劇藝術人生。當天,他從澳門一天往返,午飯還沒來得及吃就化妝上臺,講到動情處屢次哽咽,幾度被掌聲中斷。現場更有40餘名「鐵桿粉絲」專程從澳門趕來聽講。朱振華入行四十五載,深耕澳門粵劇土壤,不遺餘力地奔波在粵劇教學與傳承之路上。
  • 馬師曾小傳:因乞丐成名的粵劇藝術大師,兒子卻是「一介武夫」?
    之後去到新加坡,在艱苦的生活下,他仍然堅定不移地追求粵劇藝術,反覆鑽研、細心琢磨,極大地提高了他的粵劇藝術修養。此後,他一直在港澳地區、廣州和美洲、越南等地進行演出。「人才輩出、班業興盛,便造成了粵劇的全盛時代。」後來,在一些客觀因素推動下,社會形勢嚴峻、大眾需求降低,再加之戲院環境惡劣、人心渙散,粵劇演員也失去了演藝重心,不以訓練和技藝的提升為目標,忽視了粵劇藝術體系的建構,粵劇行業也逐漸沒落。
  • 粵劇「裝進」藝術館 名家探秘看點多
    黃埔區穗東街黨工委書記鄒志強帶頭支持粵劇發展,從自己唱粵曲,到擔任粵劇角色,再逐漸發展粵劇任務到轄內機關科室和社區,營造全民唱粵劇,擔任角色上臺表演的氛圍。,同時,分別成立了廟頭、南灣、夏園三個村的藝術團,更有為培養粵劇藝術後人,在夏園社區成立了」小紅豆「粵劇社團。
  • 大型原創現代粵劇《東江傳奇》 藝術再現1941香港文化大營救
    金羊網訊 記者李薇報導: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繁榮深圳舞臺藝術創作,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出品,深圳市粵劇團傾力打造的大型原創現代粵劇《東江傳奇》將於11月12日、13日晚8:00點在深圳大劇院首演。該劇由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扶持,並獲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2018劇本孵化項目資助。
  • 黃埔| 海絲國際粵劇藝術節啟動
    黃埔區穗東街黨工委書記鄒志強帶頭支持粵劇發展,從自己唱粵曲,到擔任粵劇角色,再逐漸發展粵劇任務到轄內機關科室和社區,營造全民唱粵劇,擔任角色上臺表演的氛圍。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弘揚本土粵劇文化、展現本土藝術家作品風採與培養社區戲曲人才,穗東街黨工委辦事處積極弘揚粵劇傳統文化,從去年開始,分別建成了麥炳榮粵劇藝術團,成立了秦中英粵劇藝術協會,同時,分別成立了廟頭、南灣、夏園三個村的藝術團,為培養粵劇藝術後人,在夏園社區成立了」小紅豆「粵劇社團。
  • 百戲盛典 直播預告|粵劇《胡不歸》
    表演藝術和舞臺美術、燈光方面較多吸收話劇、電影、西洋歌劇的特長,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粵劇角色分類原為末、淨、生、旦、醜、外、小、貼、夫、雜十大行當,後來演變為「六柱制」: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武生、醜生。
  • ...的小康生活】東莞90後粵劇演員唐沛文:從粵劇新苗到粵劇傳承人
    &nbsp&nbsp&nbsp&nbsp痴迷粵劇藝術的她,從小立志傳承粵劇曲藝薪火。自2013年從廣東粵劇學校回到家鄉東莞後,她便一直致力於培育粵劇曲藝新苗,樂此不疲。她說,希望能夠培養更多的好苗子,進一步擦亮東莞「粵劇之鄉」這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 粵劇泰鬥阮兆輝:粵劇衰落 香港須重文化底蘊
    中新社香港8月4日電(張燕妮)「香港社會不重視文化培養,重物質、輕精神,這是粵劇衰落的根本原因。」香港粵劇名伶阮兆輝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這樣說到。  20世紀50年代正值香港粵劇電影的繁榮期。與其他小孩在外無憂無慮地玩耍不同,一個身材瘦小的小男孩卻選擇與苦為伴。每天穿梭於戲棚,習武練功,劈叉下腰,翻筋鬥,學唱腔,甚至挨師傅的打罵。
  • 2019佛山粵劇華光誕民俗活動25日拉開帷幕 粵劇曲藝大賽同日啟動
    據介紹,為充分展示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十年的保護、傳承成果,10月至11月佛山將舉辦粵劇展演、粵劇電影展映、粵劇圖片展覽以及粵劇藝術學術研討等五大主題活動。記者了解到,在五大主題活動中,《小周后》等粵劇電影將在祖廟博物館等文化活動場所以及佛山廣電網絡展播,映後舉辦粵劇電影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