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自日料棧的公眾號(日料棧,ID=RyoriStack) ,搬運版式有些出入,希望有更好閱讀體驗的小夥伴也可以移步公眾號喲( • ̀ω•́ )✧
文:碗丸
在日料打怪升級的路上你可能會遇到過一種叫「梶木」的魚,面對看似熟悉又陌生的魚肉,你忍不住搜索了一下這種魚的照片,發現它有著銳利的長吻,似乎像是旗魚,又像是劍魚。它……到底是什麼魚呢?
via:gifer.com
以及當你拜訪以熟成見長的東京壽司店「すし喜邑」,對熟成60天、帶有複雜風味的梶木壽司感到驚豔時,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梶木是店裡熟成時間最長的魚肉呢?
「すし喜邑」的梶木壽司。via:hitosara.com
今天,我們就聊聊日本的梶木。
1 旗魚、劍魚、梶木
「旗魚」和「劍魚」已經令人一頭霧水了,現在又有了「梶木」,它們仨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旗魚,也稱馬林魚(marlin),指的是鱸形目劍旗魚亞目旗魚科【Istiophoridae】的各種魚。其中,旗魚科旗魚屬的魚英文稱為sailfish。劍魚(swordfish),【Xiphias gladius】,也稱劍旗魚,是鱸形目劍旗魚亞目劍旗魚科劍旗魚屬的一種魚,也是劍旗魚科唯一的成員。
幾種旗魚。via:printerest.com
所以,旗魚和劍魚在同一亞目,但分屬不同科。旗魚是熱熱鬧鬧的一群魚的統稱,劍魚是寂寞空虛冷的一種魚。
從外形來看,兩種魚的主要區別是:劍魚沒有腹鰭;第一背鰭較短,呈三角形;吻略扁平,呈劍形。旗魚有腹鰭;第一背鰭較長且前端高聳,其中旗魚屬的魚第一背鰭整體都比較寬大,呈帆狀;吻的截面為圓形,整體呈槍形。
劍魚。via:britannica.com
接下來說說日語中的「梶木」這類魚。梶木原本是指船底側面的硬木板,因為這類魚帶有銳利的長吻,可以刺穿船底的梶木,所以被稱為「梶木通し」,簡稱「梶木」。同理,這類魚在日語中也被稱為「舵木」。
梶木得名原因。船上那兩位看著有點眼熟呢。via:heat-hayabusa.com
「梶木」指的是劍旗魚亞目的各種魚,與英文中billfish的概念相同。劍旗魚亞目裡面只有兩個科,即上面提到的旗魚科和劍旗魚科,也就是說,梶木=旗魚+劍魚。
2 長吻與寬鰭
旗魚、劍魚的一個重要標籤就是「快」,它們是世界上遊泳速度最快的海洋動物之一,與金槍魚在伯仲之間。為什麼它們可以遊那麼快呢?
速度很快的旗魚、劍魚。via:heat-hayabusa.com
旗魚、劍魚身體呈流線型,橫截面偏圓形,可以有效降低海水阻力;體型偏大,有足夠的能量使機體保持持續運動,魚鰓的表面積很大,可以從水中獲得更多氧氣;體內有一套獨特的具有熱交換功能的網狀血管系統,可以使局部體溫遠高於周圍水溫,進而保證高速運動的順利進行。
你可能會覺得旗魚中的sailfish背鰭過於寬大,會影響遊泳速度。別擔心,人家高速運動時是可以把背鰭收起來,顯得更流線型一點。
遊泳ing。via:gifer.com
另一個大家可能好奇的問題是,旗魚和劍魚的長吻到底是怎麼來捕獵和防身呢。作為大型肉食魚類,旗魚和劍魚高居食物鏈頂端,它們的食物十分多樣,既包括金槍魚、鰹魚這樣的大魚,也包括沙丁魚、鯖魚、竹莢魚、鯡魚、飛魚這樣的小魚,以及頭足類、甲殼類動物。但旗魚和劍魚也要提防鯊魚和鯨魚的攻擊。
劍魚用餐ing。via:nytimes.com by Paulo Oliveira/Alamy
對於大型魚類,無論是天敵還是獵捕對象,旗魚和劍魚可以用長吻來刺穿它們的身體,但對於小型魚類,由於目標過小,這一招顯然不太靈。所以,旗魚和劍魚會用長吻在魚群中震動拍打,然後捕食被震暈或受傷的小魚。
呃…… via:gifer.com
此外,旗魚中的sailfish寬大的背鰭在面對小魚魚群時會發揮奇效,它們可以用背鰭來攔住魚群,也可以擺動背鰭,用背鰭上的棘刺刺傷小魚。這個策略看起來比單用長吻要給力很多……
有著寬大背鰭的sailfish看起來有點陰鬱。via:leisurepro.com
3 梶木家族
世界上的梶木(旗魚+劍魚)共12種,其中在日本出沒的有六種,它們的基本信息如下:
via:作者製圖
在這六種梶木中,體型最大的是白梶木,體長可達4.65米,體重可達750公斤以上;最小的是風來梶木,體長2米。日本人認為最好吃的是真梶木,最難吃的是風來梶木。在關東地區比較有名的梶木是真梶木和目梶木,因二者外形特徵一剛一柔,也被稱為「男梶木」和「女梶木」。
名字最有趣的是芭蕉梶木,它的背鰭真的很像芭蕉葉啊,比英文sailfish的名字更萌。名字最令人迷惑的是白梶木,因為它的英文名是black marlin,不知道歐美人和日本人誰對顏色有點誤解……
在日本出沒的6種梶木,從上至下:芭蕉梶木、風來梶木、真梶木、黑梶木、白梶木、目梶木。via:kotobank.jp
接下來,我們來關注一下最最好吃的真梶木。
真梶木(マカジキ,makajiki),【Kajikia audax】,中文稱條紋四鰭旗魚,或紅肉旗魚,來自鱸形目劍旗魚亞目旗魚科四鰭旗魚屬。最大體長可達4.2米,體重可達190公斤,看起來是個龐然大物……
真梶木。via:yamaha-motor.co.jp
在日本可以見到6種梶木中,真梶木和黑梶木的外形有點相似,體側都有橫紋,但真梶木的第一背鰭高度大於身體高度,而黑梶木剛好相反,可以以此相區別。
梶木類是洄遊性魚類。生活在日本的真梶木春夏北上索餌,秋冬南下繁殖,最佳食用時令便是在它們飽食饕餮大餐、已經膘肥體壯的秋冬季節。由於洄遊的緣故,從北海道到琉球群島,日本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真梶木的身影,但真梶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側,日本海側則較少,主產地是宮城縣、千葉縣、靜岡縣等。
梶木的洄遊情況。via:fsf.fra.affrc.go.jp
4 梶木的高光時代
相比其他很多魚類,日本人大規模捕撈和食用梶木的歷史並不算長,原因在於要捕撈3-4米長、上百公斤重,頭頂殺傷性武器的梶木難度有點大。
頭頂殺傷性武器的梶木。via:artstation.com
17世紀(江戶時代初期)房總半島(今千葉縣)的漁師開始以「突棒漁」的方式捕撈梶木,是日本梶木大規模捕撈的開端。「突棒漁」是指漁師站在船前端突出的平臺上,投擲長魚叉直刺表層性大型魚類的捕撈方式。雖然現在梶木捕撈以延繩釣為主,突棒漁已經不太常見,但這種霸氣、勇壯的捕撈方式依然令人讚嘆,以這種方式捕撈的梶木在市場上也會賣出高價。
突棒漁,看起來是不是很高難?via:www3.coara.or.jp
梶木與金槍魚同為紅肉魚,魚肉外觀和風味有點類似,在物種分類上二者也曾同屬鯖亞目,所以日本人喜歡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還有人將梶木俗稱為「梶木鮪」(かじきまぐろ)。
真梶木壽司【上】和藍鰭金槍魚壽司【下】。via:dancyu.jp
目梶木魚肉接近白色,與長鰭金槍魚顏色有點相似。真梶木為桃粉色或橙粉色,另外幾種日本梶木魚肉為粉紅色,與黃鰭金槍魚顏色有點相似。
目梶木。olive-hitomawashi.com
17世紀梶木開始在日本流行的時候,藍鰭金槍魚還躺在食材鄙視鏈的最底端瑟瑟發抖。金槍魚早期被鄙視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含量高,魚肉容易變質;當時的名字與「死日」諧音,讓人覺得不吉利。
瑟瑟發抖…… via:primogif.com
而梶木魚肉風味深沉,帶有酸味與潮香,脂肪含量卻低於藍鰭金槍魚,不容易變質且不容易變色,在保鮮和運輸技術不發達的時代簡直是絕佳食材,尤其適合宴會、外送等需要將魚肉長時間放置的場合。從江戶時代到1965年之前,梶木的地位一直高於金槍魚。此後,隨著保鮮和運輸技術的發展,以及日本人油脂豐富食物的熱愛,金槍魚實現了逆襲,梶木的高光時代也不復存在。
真梶木腹肉壽司。via:dancyu.jp
5 熟成的極限
梶木可以用來製作煮物、炸物、烤物、汁物等。
看起來不太好吃的照燒梶木。via:ouchigohan.recipes
看起來不太好吃的梶木龍田揚。via:kurashiru.com
但梶木更美味、更有趣的表達是在刺身和壽司上。尤其是真梶木,傳統上因不易變色且是梶木類中風味最佳的一種魚,更是刺身和壽司的重要食材。
真梶木壽司。via:sumeshiya.com
與金槍魚以魚腹部的中腩、大腩為貴不同,真梶木最美味的部位是位於魚背部正中,靠近魚皮的部位,因為此處的魚肉脂肪豐富、肉質細膩、風味最佳。相比之下,真梶木的腹部魚肉脂肪未明顯多於背部,且較為多筋。
真梶木的切面,左側為背肉,右側為腹肉。via:daitokuya.co.jp
近年來,日本一些壽司店開始以長時間熟成壽司為主打特色,比如東京壽司店「すし喜邑」、「熟成鮨 萬」、「鮨 豬股」等,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すし喜邑」。
「熟成鮨 萬」的真梶木一般熟成40日以上。via:hitosara.com
其實如果熟成時間過長,魚肉會出現風味和質感上的同質化趨勢,所以「すし喜邑」主廚木村康司的菜品設計理念並不是將所有食材熟成到極限,而是為不同食材設置不同的熟成程度,以便實現食感上的差異化,而梶木壽司是熟成壽司中的極致。
「すし喜邑」的主廚木村康司。via:hitosara.com
在「すし喜邑」,其他食材熟成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個月,而真梶木的熟成時間是1個月起,最長可達60天。經過長時間熟成的真梶木帶有複雜鮮味和濃鬱的咖啡、巧克力風味,與鮮魚的味道已有天壤之別。
「すし喜邑」熟成60天的真梶木。via:pocket-concierge.jp
為什麼真梶木能熟成那麼久,而沒有腐壞呢?
魚類死後都會經歷初期生化變化和僵硬、解僵和自溶、腐敗的歷程,但這些步驟發生和持續的時間因魚的品種、大小、殺魚方式、保存溫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通常,體型較大的魚發生僵硬、解僵等過程的時間會晚於體型較小的魚。而體長3-4米,體重100-200公斤的真梶木顯然屬於壽司料中的巨無霸。
魚死後都經歷了什麼。via:odaikan.kill.jp
魚類死後,體內的ATP(三磷酸腺苷)經過複雜的分解,最終會變為HxR(次黃嘌呤核苷)和Hx(次黃嘌呤)。其中,中間產物IMP(肌苷酸)是鮮味的重要來源。
魚死後,ATP在各階段的分解產物。via:marusabagohan.com
在熟成過程中,ATP轉化為帶有鮮味的IMP。via:somanoonchama-mag.com
HxR和Hx的增加則是魚類鮮度下降的重要標誌。相比其他很多魚類,梶木類的Hx增加的速度較為緩慢。
不同魚死後魚肉Hx含量的變化,劍魚(swordfish)Hx增加的速度較為緩慢 。via:fao.org
於是,壽司師傅對待梶木的態度完全不會像對待那些極易腐壞的青背魚(比如雖生猶死的鯖魚)那麼焦慮,讓梶木在歲月靜好中慢慢熟成變化就好,等待肌苷酸與胺基酸相互作用,帶來鮮味倍增的美妙時刻。
「鮨 豬股」的真梶木熟成50天。via:作者拍攝
長時間熟成會導致魚肉的巨大損耗,比如「すし喜邑」的真梶木經過50-60天熟成後,最終可食部位的質量僅為原來魚肉的1/6。如果用價格昂貴的藍鰭金槍魚來做同樣的嘗試,應該會把主廚的錢包燒出個巨大的窟窿。所以,還是物美價廉的真梶木讓人安心啊……
安心~ via:gfycat.com
以上文字內容為日料棧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如需轉載請聯繫公眾號【日料棧】或ryori@robait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