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入侵魚種,外形類似羅非魚,野釣到千萬別放過!

2020-12-19 跟著玲玲狂吃狂吃

身為多年的釣魚人,只要是跟魚相關的事情都非常的感興趣,況且小冰也是自媒體的小編輯,有時候常在網上查閱最近的魚情並親身測驗,沒事的時候也會了解全國各種地方的魚情,但是小冰發現在我國也會不斷出現水域入侵的「奇怪」物種,不管是種類還是群數量上有著明顯的數量上升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小冰猜測很可能跟自然「盲目放生」闖的禍!!!

有時也會碰到那些少數物種就會跟大家分享全程的經過,比如一些:清道夫、羅非魚等等種類。老釣友們會對此見怪不怪了。

所以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比較有意思的「入侵魚」長得稍微像羅非魚,這種非常貪吃!

今天小冰跟大家講的這個魚可能有些釣友們釣到過,而它的名字也比較響亮——太陽魚!長得跟手掌差不多大小,外表給人的感覺有點傻傻的,但吸食的料是真多。

而太陽魚的原產地在北美,屬於淡水小型魚,適應力也極其強,吃食混雜,可以在1~38℃生存,大多數在我國的南方地區,當然也能在一些自然水域越冬。

在我第一次野釣這種太陽魚的時候差點誤認為是羅非魚,不仔細看還真難以分辨,但在外表上會比羅非魚更加的漂亮一些,並且魚身上的花紋更加鮮豔一些。太陽魚會有30多種類,就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魚鰓蓋上會有一個小耳狀的軟膜,不知道釣到這種是否注意到過?所以這就是很簡單區分羅非魚的方法其一。

太陽魚的食性混雜一些,但是在本質上比較偏肉食類,比較過於兇猛。在之前水庫用路亞擼上來過,當時僅需要掛一個亮片立馬收杆,也沒有很多的手法上講究,也不能排除我釣位附近的魚群多。而手竿就更加的簡單一些,只需要新鮮蟲餌或者商品餌都可以的,那麼在釣法基本上跟羅非魚的區別並不是很大,但就是這種魚真的是很能吸食,若不小心就直接到達深喉。

這裡提醒大家:如果深喉的話,在我們取鉤的時候一定要多加小心一些,因為太陽魚背上的魚鰭非常的鋒利,萬一被扎入手中那就難受上幾天,取鉤一定要裹好毛巾!

羅非魚跟太陽魚肉身的魚刺都非常的少,僅僅在這兩種魚的口感上講,那麼羅非魚口感就好吃的多,若真的野釣上鉤了,就不要放回河道中,拿回家按照網上的教程紅燒太陽魚當做下酒菜非常不錯。當然,如果在審美上覺得還不錯的話那麼放到家中的魚缸也是不錯的。

不是很清楚各位釣友們是否釣到這種魚,小冰個人在野釣到很多次,但每次長得跟巴掌大小,論半斤以上的還真是少見。但是在百度百科上看到一些太陽魚最大可以長到2公斤多,不是很清楚種類是否一樣的,如果有對此知情的釣友們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與我們互動哦~

相關焦點

  • 又一入侵魚種!長得很像羅非魚,特別貪吃,野釣遇上別放過
    作為一個釣魚人,凡是和魚有關的事情都比較感興趣,況且小飛還是一個自媒體的主編,平常都有看新聞的習慣,順便也了解一下全國各地的魚情我發現這兩年自然水域的入侵物種越來越多,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有所上升,為什麼呢?很大一部分是盲目放生惹的禍!
  • 新的入侵魚種被發現,和羅非魚很相似,上魚很簡單,你釣到過嗎?
    新的入侵魚種上魚過嗎?很多人將它和羅非魚搞混,味道很好近幾年來,入侵物種是有很多的,這給我們本土的物種和生態環境帶來了比較大的威脅,近年來入侵物種比較多,比如鱷龜、巴西龜和早年的小龍蝦等等,不過網友都覺得入侵我國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因為有著太多的優秀的廚師和各類菜系。
  • 珠江又現新魚種,像是羅非魚和太陽魚雜交,美國孔雀鱸?
    廣東珠江水系,可以說是我國外來物種之「集大成者」,數量和品類都是全國獨一檔……並且近日,廣州許多釣魚愛好者反映,珠江裡又發現一種新魚種,外形奇特沒人見過,竟像是數種魚的雜交……像是羅非魚、太陽魚和鱸魚的雜交「頭一回釣到的時候我以為又是什麼羅非魚,後來發現不對,這個魚跟羅非魚差別挺大,又像是太陽魚,有人還說是鱸魚……」廣州網友@天羅南門 在社交網絡稱,自己最近在珠江垂釣時,用蚯蚓做魚餌釣到好幾條從未見過的怪魚,疑似是「羅非魚和太陽魚」的雜交。
  • 四川也有羅非魚?四川一水庫,現大量「怪鯽魚」,羅非魚入侵
    說到羅非魚,許多關心生態,或者喜歡垂釣的網友都很熟悉,這是一種近年來在我國蔓延很快的入侵物種。 不過,它們的主要分布範圍集中在廣東、福建一帶,在長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區較為少見。
  • 同樣是外來魚種,羅非魚被大部分人接受,而它卻不受歡迎
    一提到外來物種,想必大家首先會想到的就是環境被遭到破壞,的確,很多外來物種入侵之後,由於沒有天敵存在,它們的生長得不到抑制,再加上有些物種的生態繁衍能力極強,很容易就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破壞。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外來物種都能活得這樣滋潤,其中比較常見的小龍蝦,在來到我們國家之後,不但沒有快速的侵佔本地資源,如今更是被吃到需要依靠養殖了。除此之外,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比較常見同時也是經常垂釣的羅非魚,其實也是屬於外來的魚種,不過如今卻有大量的養殖塘在養殖羅非魚,已經把它當作了一種經濟物種,因為數量再龐大的羅非魚,也抵擋不住吃貨們的胃。
  • 和這種魚一比反而變得可愛了,如今很少見了
    不過它們和這種魚相比反而變得可愛了,也許大家對這種魚並不熟悉,這種魚以前在長江以南的河流裡分布極其廣泛,尤其是臭水溝裡最為常見,不過如今這種魚很少見了。這種魚廣州人叫它花手巾,不同的地方對它的叫法也不一樣,像彭皮婆、塘金皮、祺薩婆、奇殺波、菩薩魚,都是這種魚的別名,其實這種魚的學名叫叉尾鬥魚,由於是我國特有的魚種因此也被稱為中國鬥魚,這種魚屬於熱帶魚種,生活在長江以南的水域,鬥魚的個頭只有5-10公分長,和羅非魚的魚苗非常像,以前不少人把這種魚認成小羅非魚。
  • 中國吃貨所喜愛的羅非魚,為什麼會在野外泛濫成災,成高危入侵物種?
    按道理來說,羅非魚在中國應該活不過童年,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羅非魚是一種入侵物種,在野外已經泛濫成災。 然而在養殖過程中,少數魚種從魚塘中開始混入江河湖泊,羅非魚食性雜,水中各種植物和藻類吃嘛嘛香,生長迅速,6個月即達到性成熟。 而且它們對環境適應能力非常強,在水溫變冷時,它們會潛入深水中藏匿起來,水溫轉暖後又迅速回到淺水處覓食,甚至在溶氧較少的水體也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它們產卵周期短,產卵量高達1000多顆。
  • 水庫野釣羅非魚自製必殺窩料,和餌料配方及釣法!
    羅非魚又叫非洲鯽魚,是由熱帶引進的外來魚種。喜歡在溫度比較高的水裡活動,羅非魚小時候喜歡扎堆的生活,長大就會選擇獨來獨往,同時它們還會根據環境的改變而更換自己的生活地點。在簡單的了解了羅非魚的習性後,該選擇如何的去釣它呢?
  • 外來物種銀鱈魚,被洪水衝到各大江河,將成「常規魚種」?
    關注江河生態系統、科普我國野生魚知識、記錄外來物種入侵,是我們的主要宗旨和側重點。 因此也常常在後臺收到許多網友、釣魚愛好者的諮詢,大多是關於所遇魚種的信息查詢。
  • 當野釣大於羅非魚時
    大羅非魚是南方漁民的目標魚之一,因手感好、力量強,深受當地漁民喜愛,當談到釣魚大羅非魚,你選擇「活餌」還是「死餌」誘餌?歡迎留言~「活餌」指活餌料,如蚯蚓、蝦、泥鰍等,「死餌」主要指非活性餌料,如商業餌料、死蝦、死泥鰍、死蚯蚓等。
  • 羅非魚被中國列為入侵物種,為什麼有些吃貨們卻不吃羅非魚?
    咱們先說兩個事情啊,其一「羅非魚」並不是一個類似「草魚」、「鯽魚」這樣的準確描述,而是麗鯛科的麗鯛屬Oreochromis和非洲鯽魚屬Tilapia等多種被引入國內養殖魚類的一個統稱。其二提問的這個邏輯關係有點不通順,一種魚是不是被列為入侵物種,跟吃貨們吃不吃它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啊,入侵物種的治理也不是全靠「吃」完成的啊。
  • 湘江新魚種!株洲一水電站下成群結隊,數量極多,可惜太難吃
    一般來說,在江河裡自然部分的魚群,是非常雜亂的,各種魚類混雜在一起,因此野釣的魚獲,往往是「五花八門」,什麼魚都有... 然而在湘江上遊的這處水電站下,竟全是一種「花斑鯽魚」盤踞...
  • 堂堂外來入侵物種,羅非魚在中國卻被吃到快滅絕
    堂堂外來入侵物種,羅非魚在中國卻被吃到快滅絕 然而有些物種入侵到中國 原本想在登陸本土作威作福 卻不料遇到了中國吃貨
  • 老釣魚人透露的方法:羅非魚這麼釣,好釣到飛起!
    它是一種雜食性魚種,口味偏向喜腥,食性雜,還會吃其它魚種的魚卵,而且性情兇猛、繁殖快大大壓榨了其它魚的生存空間,對當地魚種有很大威脅。它的上述特性導致野釣到處能見到這種魚。很多釣魚新手剛開始釣的不再是本地鯽魚,而是變成了羅非魚。
  • 羅非魚是成功的入侵物種,為何很少有人願意吃它?原因讓人汗顏
    羅非魚,原產於非洲坦噶尼喀湖,外形上類似鯽魚,因此又叫非洲鯽魚。它有著異常強大的生存能力,無論海水,還是淡水都能生存。可作為一種成功的入侵物種,為何很少有人願意吃它?原因讓人汗顏羅非魚原產於非洲,因為外形和鯽魚有些相似,多已被俗稱為「非洲鯽魚」。主要分布於贊比西河下遊水域,也能生活在河流出海口、甚至近岸沿海的鹹水水域。羅非魚還有很多別名,譬如福壽魚、吳郭魚、越南魚等,香港人管它叫金山鯽,臺灣人叫它臺灣鯛。羅非魚最早於上世紀50年代,羅非魚經越南傳入我國廣西。
  • 野釣用這種釣法,會讓你有意外收穫
    野釣用這種釣法,會讓你有意外收穫 標題:冬季能釣土鯪魚嗎?野釣用這種釣法,會讓你有意外收穫2019年12月7日,我和朋友倆兄弟相約到龍江邊釣魚,地點還是叫花生樹的地方。當天室外溫度早上在15度左右,下午2點左右的氣溫在22度左右。
  • 遼寧釣友在老家小河釣到一條「怪魚」,全身藍色你見過嗎
    釣魚,一說到釣魚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現在釣魚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大江邊,河邊隨處可見釣魚的人。釣魚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還可以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有人一天可以收穫很多魚,有人釣上半天也沒有收穫,但是還是樂此不疲。大多數釣魚的人都喜歡野釣,因為可以一些從沒有見過的魚。
  • 西枝江野釣的十大魚種,釣友解鎖了幾種?
    最近迷上了西枝江野釣,從深圳沙井出發,目的地——惠城區沙奧收費站,出收費站不到兩公裡就能到達釣點。來回兩百四十的公裡的車程,有點小遠,去時大約90分鐘,回來往往堵車,需要3個小時。還好現在高速免費,節約下了不少成本。
  • 羅非魚,最成功的外來物種,口中孵卵,6個月成年,卻少人問津
    第二類呢,就是非常適應環境,嚴重壓縮本地的物種的生存條件,形成了入侵物種,比如亞洲大黃蜂,清道夫,雀鱷鱔等,而羅非魚卻尷尬的處於這兩種情況之間。 而羅非魚在另一方面又是在我國除了清道夫最具威脅性的入侵性的魚類,在南方的各個水域,可以說都能看到羅非魚的影子,也堪稱池塘和湖泊裡的噩夢,如果養殖戶發現養殖了其他經濟魚種的池塘裡出現了羅非魚,那麼經濟魚種必定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