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石斑,一種只屬於小河小溪的特殊魚種,對水質要求極高

2020-12-18 釣魚精英堂1

我的童年就是在家鄉的溪水裡長大的,當那些城裡的同齡孩子還在父母的淫威之下「ABCD」的時候,我們赤身裸體的在小溪裡玩耍正歡。一條小溪,沿岸垂柳依依,樹木蔥蘢,水是清澈見底的,或白或黑的鵝卵石,長著石斑狀或柳葉紋的小魚在石縫間迅疾地穿梭,翠鳥佇立在溪石上,蝦蟹之類翻開石板就可找到,用石塊雜草築成壩跳進去能洗澡。

水很清澈河床裡的石頭清晰可見,最可愛的是那些小魚。當你潛入水底時,能清晰地看見它們漂亮的泳姿,那時候我還叫不出它的學名,我們叫它「溪石斑」,一種只屬於小溪的特殊魚種,它只停留在乾淨的水域裡,對水質要求很高。純潔有些清高還很漂亮,更是美味,伴隨我走過了整個童年,後來流域治理了,河道整治了,堤岸砌高了,垂楊砍掉了,一溜兒小魚也不見了。

長大後,我在網絡上搜羅了些關於它的一點消息。這石斑魚又叫光唇魚,生長在南方山區的溝澗溪流石縫,或者是深水潭的底部。魚體表呈灰黑色,有明顯的黑色花紋,嘴角兩邊各長有一根須,成魚體長約12至15釐米,重約50克左右,最大150克,以溪流中的石蟲、小型水生動物和微生物為食。其外形美觀,體格健壯,抗病能力強,喜歡跳躍。喜歡群居三五成群集體活動,初夏也就是五六月間以及深秋初冬時節是垂釣淡水石斑魚的最佳季節。

石斑魚很有意思,它們棲息於岸邊石頭底部或水下有石頭的地方。在同一條溪流,上下河段,魚口葷素偏好都會不一樣。找附近有流水的水頭或壩上分別少量打窩,輪流釣,一般陰雨天漲水會好釣很多,常常能連杆。過了一段時日水淺,雖然打窩也能聚魚,但會開口吃鉤的位置比較少,水又清又淺難釣一些。

釣淡水石斑魚,可準備4.5米、2.7米長短手竿各一支,以便在不同的環境中靈活使用。主線採用1.5號,子線為1號,魚鉤採用伊勢尼3至4號單鉤。溪流水潭的入水口如有緩緩的回流且有石頭處是不錯的釣點。魚餌的選擇,該魚喜食的餌料,其一是天然餌料,即:石蟲,但石蟲要到溪流中翻石捕捉而難於獲取;其二為蚯蚓和飼養的黃粉蟲(麵包蟲),黃粉蟲乾淨便於攜帶,同時該蟲又是淡水石斑魚非常喜愛的餌料,為此黃粉蟲是釣該魚首選的餌料,這種蟲一般在漁具店和花鳥市場均容易買到。

釣溪石斑時,全憑手感到判斷提竿獲魚。如手上感覺較明顯的撞擊,說明較大的魚已上了鉤,應及時提竿取魚;如手感數次連續一啄一啄不明顯,即表明小魚在搶餌,揚竿較難釣獲,應該轉移釣場。這樣便形成了隨溪河上下走動的一種獨特釣法,一次走釣往往可以走上兩三公裡的水路。今年夏天無意中釣獲了不少溪石斑魚。只可惜這貨應激性不是一般的強烈、對外傷極度敏感,一點點鉤傷對它來說也是致命的,釣獲的魚無一例外全部掛掉,而同地點釣獲的寬口光唇魚就皮實多了、即使頭破血流也能在短時間內滿血恢復。此外,溪石斑魚的魚卵有毒不可食用,殺魚時要千萬注意。

相關焦點

  • 農村小溪裡的這種魚,對水質要求極高,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溪石斑,也叫光唇魚,雖然跟海石斑魚同一個名字,但兩個品種都不一樣。溪石斑,一種只屬於小河小溪的特殊魚種,對水質要求極高,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環境汙染的小溪裡是很少有它的蹤影的。小編記得小時候常常挖一個小堤,把小溪隔斷然後用手摸就能抓到好多這種魚。小編清晰的記得,農村老家旁有一條小溪,溪裡的水很清,到了季節便可看到有一團小魚在一起遊來遊去,它們也跟我們一樣在玩耍似的。但由於水質破壞越來越嚴重,導致這種魚慢慢淡出了人類的視線,也只有在一些比較偏僻的大山裡才能有幸一見。溪石斑是一種非常珍稀的山澗溪流野魚,一般只能長到手指長的。
  • 農村這種野生魚,只有小河小溪有,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
    溪石斑,一種只屬於小河小溪的特殊魚種,對水質要求極高,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記得小時候,每天晚上都會跟著父親去河裡下漁網,就經常能抓到溪石斑。吃過晚飯,提著漁網、拿著手電就出發了。到最後,隨著農田裡化肥農藥的普及,小河裡的溪石斑幾乎已經絕跡了。溪石斑喜歡吃小河裡的一種水生蟲子,父親以前也經常用這種小蟲子釣溪石斑。這些年,不僅溪石斑罕見蹤影,連釣溪石斑的這種蟲子,也越來越少見了。溪石斑只不過是農村河裡的一種野生魚,不過從它身上,我們也可以窺出農村這些年的部分發展身影。
  • 過去農村小溪很多的小魚:溪石斑,現在一斤好幾百,啥原因呢?
    過去農村野外小溪裡很多的小魚:溪石斑,現在一斤好幾百,為啥這麼貴呢?在農村野外的水域裡,有著很多的小雜魚,尤其是在環境良好,水質清澈的溪流裡,有著很多的一種被叫做溪石斑的小雜魚,個頭雖然很小,但吃食卻很猛,也是釣魚人很討厭的一種小雜魚,成群結隊而來,咬餌力道很猛,原本以為會釣上來一條大魚,卻不料抬杆之後卻是一條渾身帶有石斑狀或柳葉紋的小魚,這種小魚因為喜歡生活在流水的溪流之中,身上帶有明顯的斑紋,我們俗稱為溪石斑,也叫做光唇魚
  • 大山裡的「精靈」溪石斑,一種不大卻十分靈活的小魚對水質要求高
    大山裡的「精靈」溪石斑 大山裡長大的孩子,打小都是在山溝裡玩耍長大,山區比較偏遠的原因,一切資源都保存得很好,小溪泉水四季流淌,溪魚品種也很多。在石嶺、深溪等幽靜的山間小溪中,生長著一種不大卻十分靈活的小魚,身體的紋路與石頭極為相似,這種魚的叫法比較多,我們那統稱溪石斑。
  • 生活在溪流中的特殊魚,對水質要求非常高,200元1斤難買到
    導讀:生活在溪流中的特殊小魚,對水質要求非常高,200元1斤難買到淡水魚的數量是相當豐富的,這些諸多的淡水魚之中,最為熟知的當屬四大家魚,四大家魚也是鯉科之中的: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這些魚類生長個頭較大,肉質肥厚
  • 這種叫「溪石斑」的小魚,以前很多,如今上百元一斤,你認識嗎
    山間小溪裡,這種叫「溪石斑」的小魚,以前多到泛濫,如今成稀罕物,價格暴漲,你認識嗎「溪石斑,五寸長,悠哉悠哉水裡遊,小孩叫,大人笑,釣竿放下它來到,手腳忙,嘴巴喊,眨眼功夫魚滿筐,湯水鮮,肉細嫩,吃罷好久還回味」。
  • 泉水小溪,難得的一道美味食材,我們這叫「溪石斑」
    炎炎夏日,去山間小溪遊玩納涼成為很多人嚮往的地方,清澈的泉水、流淌的小溪,腳踩著冰涼的溪水,在水中嘻戲,確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在這種流動活水的自然水域,生存著一種魚類,學名「光唇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溪石斑」因肉質嫩彈,味道鮮美而廣受食客們的喜愛,這種魚習性急躁、膽小,而且對水質要求比較高,所以很難養活,因此,我們在菜場很少能見到這種鮮活的「溪石斑」這麼一道難得的食材,當然也需要最原汁原味的烹飪方法,為了保留原有的嫩鮮,我們在選擇配料食材的時候就需要更簡單些
  • 如何作釣溪石斑
    大家好我是阿鏢,今天有時間和大家聊聊看如果作釣溪石斑,大家都知道溪石斑屬於小型魚類,常年生活在水質乾淨的溪流或者山體水庫裡面,個體不大,所以這種魚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的,特別是水質不好的地方基本上看不到它們的蹤影,我個人感覺要釣好它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
  • 這種魚曾經村邊小溪多到泛濫,如今卻成稀罕物,賣到百元一斤
    山間小溪裡,這種叫「溪石斑」的小魚,以前多到泛濫,如今成稀罕物,價格暴漲,你認識嗎?「溪石斑,五寸長,悠哉悠哉水裡遊,小孩叫,大人笑,釣竿放下它來到,手腳忙,嘴巴喊,眨眼功夫魚滿筐,湯水鮮,肉細嫩,吃罷好久還回味」。小時候在小溪河裡抓魚的情景至今還記憶猶新。
  • 家鄉的小溪裡有很多溪石斑魚,只要方法對頭,這魚搶著上鉤
    這是一種只屬於小溪裡的魚,它在冷水中生長緩慢個體小,成魚體重不到2兩重,只停留在乾淨的水域裡。有些純潔有些清高還很漂亮,還很美味,肉多刺少而軟,肉質細嫩鮮美。雖然它的魚籽有毒不能食用。但是它身上的花紋足矣吸引漁者的注意。
  • 寧波高山梯田養殖成功 溪坑石斑魚有望重回餐桌
    昨天,記者來到位於奉化溪口石門村金竹地自然村扁擔嶺頭的養殖基地,看到沿著山坳梯田建有8個大小不一的水池,池水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溪坑石斑魚在覓食。這種對水質要求很高、自然生長在山澗小溪中的美麗溪魚,如今在這山裡的梯田安家落戶。前幾年,袁嶽寧發現,即使是深山老林的山溝裡也難覓溪坑石斑魚的蹤跡。溪坑石斑魚主要靠天然捕撈,不僅破壞了環境,而且過度捕撈導致溪坑石斑魚變得非常稀有。
  • 一種只屬於山區的溪釣魚種,如何垂釣?特別注意魚籽有毒
    越過一座座山崗,遠遠的聽見了溪流在歌唱,一溜小跑趕到水邊,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蜿蜒奔騰,兩岸層巒疊翠,林木茂盛。洗了一把臉,喝了幾捧水,一股清涼泌入髒脾,掀開水下光滑的石板,石板下附著著用細碎的小砂石草棍粘成的圓柱狀蟲窩,裡面藏著一隻軟軟的乳白色的小蟲,這就是釣這條河裡的魚的天然特效餌。溪流釣法很簡單,大致分為兩種釣法。
  • 幾十元一斤的溪石斑這樣釣,再也不羨慕別人的漁獲了!
    溪石斑也叫光唇魚,對水質要求較高,一般生活在沙石底的河流、山溪之中,以苔蘚、藻類、植物碎屑為食。溪石斑雖然體型不大,但拉力十足,而且肉質鮮美,價格從幾十塊到一百多不等,目前聽過最便宜的售價是每斤四十五元。
  • 溪石斑,一種十分美味但現在並不常見的魚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這種野味,叫做「溪石斑」。過去在鄉村河流中很常見。用漁網捕魚可以發現很多溪石斑,所以每個人都沒有注意到。很多人都是吃一個嘴癮,然後就會把它扔掉。當我釣到魚的時候,我發現了溪石斑,這自然是沒有要的。孩子們整天抓魚摸蝦。最常見的就是這些小魚。幾乎每條溝裡都有很多,更不用說池塘裡了。每次你去釣魚,你都會釣到很多魚。最令人害怕的是,小溪上的溪石斑會咬鉤,這就意味著你不能釣到大魚。
  • 小溪裡這種魚,大的能長到三指寬,無論清蒸還是紅燒,都非常美味
    一般在水質很好的小溪都會有,金黃色的溪石斑,很多釣魚的人想釣這魚,一般的地方都沒有這種魚。它對水質的要求極高,而且一定要是活水,因此,能見到淡水石斑的河流或者溪溝,那個區域的自然環境肯定是相當好的。也正因為它對水質的要求如此苛刻,到目前為止,全國都還沒有大規模人工養殖的記錄,這也越發讓它變得珍稀和珍貴。這種小溪裡的魚,大的能長到三指寬,無論清蒸還是紅燒,都非常美味!
  • 它是山澗小溪裡的美食,純野生對水質要求高,比青島大蝦還鮮嫩!
    它是山澗小溪裡的美食,純野生對水質要求高,比青島大蝦還鮮嫩!現在的人們吃得越多嘴巴越刁,吃慣了雞鴨魚肉市場上常見的一些食材也都不感興趣,但是這次要說它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這食材市場上可遇不可求,而且只有在山澗小溪裡面才能抓到。由於對生活的水質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直到現在還無法進行人工養殖。吃過的人都說這味道比起青島的大蝦還要鮮,肉質比起鱸魚還要嫩。要是在市場上碰上可別輕易錯過,下次再想看到就難了。
  • 贛江裡釣起「陰陽鯉魚」,超1公斤重,有人稱是巨型溪石斑
    而在長江生態保護受到空前關注的今天,因為垂釣、捕撈保護性魚種而獲罪的事件頻繁發生,因此難怪這位釣魚人也是頗為「緊張」... 不過,當地有經驗豐富的釣魚愛好者認為,這並非什麼保護性魚種,而是一條體型龐大的「溪石斑」!
  • 男子釣獲大量溪石斑,網友吐槽:繁殖的魚也釣,遲早釣絕
    比如廣西一位釣友,在當地山下的一條小河裡,就釣獲大量這種「溪石斑」,令人羨慕無比...   溪石斑是西南部地區特有的一種「名貴」溪魚,雜食性,以青苔和水藻為食,也偶爾捕食軟體動物和昆蟲。
  • 分享遊釣溪石斑的樂趣
    溪石斑這就是溪石斑,學名叫光唇魚,屬鯉科.在清澈的山河溪流中不難發現它的身影,屬下層魚類,常年生活於沙質石礫的河流,在石頭縫間穿梭活動覓食,同樣是雜食性魚類,暈.素統殺型的小型魚類蓄水壩下這是小河供農田用的蓄水壩下,也是藏魚點,藏的魚種很多,找到這種位的話,可以打開釣魚凳來坐一坐了,魚口多,信號雜,建議也是用小號的鉤,2到3號這樣,差不多通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