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飲料啤酒調味日化,在社區團購上怎麼賣,如何賣得更多?

2020-12-27 新經銷

作者:袁來

因為疫情,著實讓社區團購又火了一把。

消費者無法出門,無接觸配送成為生活主流,為了完成年前既定的銷售目標,同時也是挽回市場損失,品牌商們紛紛看上了社區團購,有的自己做,有的藉助社區團購平臺做。

不管做得如何,但經此一,社區團購的重要性,我想在快消廠商心目中的地位提升了一大截。從之前漠視,到如今積極推動,甚至考慮在社區團購平臺上,將新品作為入市的首站,重點推廣。

當前,快消廠商雖然已經入了社區團購的「局」,但具體如何賣,怎麼賣得更多,這些事往往沒有想得太清楚。

為此,新經銷邀請了本土社區團購平臺,河北頓潔蝌蝌精選的聯合創始人李彬先生,與我們分享在看不見的社區團購平臺「內部」,社區團購是怎麼賣快消品的?哪些商品賣得多,什麼規格賣得好,怎麼做活動推廣,吸引消費者購買。

1. 哪些商品在平臺上銷量靠前?2. 商品選什麼規格,訂什麼價?3. 大牌新品,小牌優品分別怎麼賣?

-01-

哪些商品在平臺上銷量靠前?

哪些商品好賣,首先應該關注的是背後消費群體是誰,消費場景是什麼?

李彬告訴我,社區團購背後服務的70%以上都是女性消費者,年齡段在35-49歲之間。關於消費場景,核心是圍繞著家庭的起居生活飲食等方方面面。

圍繞這兩個關鍵點,並圈定快消品領域,我們再來看看社區團購平臺上的商品結構,以及銷量排名情況:凍品生鮮類目、酒水飲料方便麵、主食調料類目、生活紙品日化類目。

1. 凍品生鮮類目

凍品生鮮類目,相對更契合家庭日常飲食和女性購物者的消費類目,屬於高頻消費。商品結構中排名首位為肉類,細分商品:冷鮮肉、牛排、羊肉片等;

第二類為海產/水產類,細分商品:帶魚段、蝦類、巴沙魚、花蛤等;第三類為烘焙類,細分商品:蛋撻皮、蛋撻液、披薩皮、麵包胚;第四類為速食類,細分商品:水餃、米湯圓、餛飩、餡餅、早餐類。

凍品生鮮類目,除了常規肉類,其他類目相對有區域性差異,與地方飲食習慣有關。

2.酒水飲料方便麵

在酒水飲料方便麵類目中,方便麵佔比最高,其次是白酒、果汁、啤酒以及紅酒。上表可以看出,方便麵類主要銷售規格是三聯包、五聯包,以及部分線上的網紅爆款商品,比如韓國火雞面。

在飲料類目中,可口可樂、雪碧等線下的常規暢銷品,為避免與門店的直接衝突,一般不碰。考慮到家庭消費,首選規格是1L/1.5L大規格裝產品。還有露露、六個核桃,雖然產品利潤偏薄,但消費認知度高,銷量也不錯。

在白酒方面,一線白酒區域管理比較嚴格,本地的社區團購主要以小眾白酒或二三線品牌居多。在紅酒方面,一般節假日銷售量會突出,尤其是新年期間。啤酒類目為避免衝突,主要是以聽裝類、網紅類或跨境類為主。

3.主食調料副食

主食調料副食銷量排名分別為:蠔油、生抽、料酒、黃豆醬、掛麵、調和油等,銷售此類商品,一般通過關聯銷售的形式開展,比如今日上線「豬蹄」,其關聯性比較強的是蠔油、生抽。

4.生活紙品日化

生活紙品日化方面,牙膏佔比最高近48%,其次分別為洗衣液、衛生巾和洗潔精。當然,部分一些日化網紅爆品,單次銷售非常可觀,比如瘦腰神器、刮毛神器等。以刮毛神器為例,一天銷量可達上萬個,轉化率20%-30%左右。

生活紙品日化的銷售,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常規必需品,以日常補貨、囤貨需求為主;第二類,網紅爆品,小而美的新奇特商品,日常小痛點,衝動性購買為主。

以上為整體本地社區團購平臺的商品結構情況,雖然可能與其他社區團購略有出入,或因快消廠商合作原因,能規格、價格等因素導致差異性,但總體期望能夠給到快消從業者整體感知,哪些商品在社區團購上能夠走量。

-02-

商品選什麼規格,訂什麼價?

從目前的社區團購平臺看,主流的平均客單價在20-30元左右。考慮到背後以女性消費群體為主,可以考慮通過降低規格數量,調低價格,以滿足消費者獲得「便宜的感覺」。

李彬先生舉了例子:前段時間,某快消企業想與我們合作,推蘇打水。我們給出的建議是降低規格,常規是1*15,1*24的,在平臺上銷售1*6,與永輝超市做同樣的促銷,7.99元一包/6瓶。通過差異化的規格,降低直接價格,銷量明顯。

再如,面膜類商品,我們甚至可以做到了單片銷售,充分站在女性消費者的角度,降低試錯成本,首次嘗試覺得不錯再增加購買頻次。社區團購的優勢是沒有快遞費,多品購買,一次到社區店拿取。

另外,小規格便於單人決策,容易獲得低值拆零體驗;大規格商品,與家人商量,容易造成訂單流失。定價方面,建議是以4.9/9.9/19.9/29.9為主,視覺認知上,尾部為9,容易與促銷優惠產生關聯。

除了產品本身外,顏值是第一位。因為消費者摸不到、體驗不到商品,圖片是唯一的方式,包裝設計的美觀與否決定了消費者的停留時間。

-03-

大牌新品,小牌優品分別怎麼賣?

相信不少快消廠商,一想到社區團購,就想到是特價促銷,低價是唯一手段,但事實並非如此,對經營初期的社區團購,低價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用戶,是不得已為之。但真正進入成熟期的社區團購平臺,特價促銷是相對的,不完全是低價。

社區團購商品的經營,實際上是將大賣場中的堆頭陳列促銷活動,搬到了平臺上。用線上的方式做銷售,因此關於特價,期望快消廠商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具體商品如何運營呢?李彬先生給了3個案例:大牌新品,小牌優品以及常規商品,分別在平臺上如何銷售的。

1. 大牌新品,以奧利奧白桃烏龍為例

1)廠家協調經銷商,提前入平臺倉庫內;團長利潤範圍:12%-15%。

2)活動前:前1周商品上線宣傳海報及視頻,門店老闆微信社群內及朋友圈宣傳點讚,比如集贊200個得一份商品。門店老闆提前獲得試吃體驗,甚至協調建議上架陳列。

3)活動中:門店團長做業績PK,上線當日門店下單顧客數量最多的前3名得獎。

4)活動後:好評曬圖,消費者收到商品後,通過圖片、文字、視頻在社群內反饋好評得獎,觸達其他更多消費者。

2. 小牌優品,以某品牌洗衣凝珠為例

1)廠家提前到倉;團長利潤:15%。

2)活動前:門店老闆見面會推薦,贈送小規格門店老闆試用,現場製作視頻反饋在群內。上線前一天,門店老闆注意朋友圈積攢、專屬海報、軟文和視頻等一系列動作不能忘。

3)活動中:上線銷量排名(活動限購1人/2份),第一名贈送同品三袋,第二名贈送兩袋,第三名贈送一袋。

4)活動後:消費者好評有禮(限額),文字+圖片+視頻,送7粒裝一份。

3. 常規商品,以統一阿薩姆奶茶為例

1)廠家協調經銷商當日到倉;團長利潤:5%。

2)活動前:廠家海報、朋友圈、微信社群預熱。

3)活動中:銷售排名獲禮品。

4)活動後:消費者曬單獲禮品。

注意:根據廠家要求設置限購。

在這裡,可能會有快消廠商或經銷商會有疑惑,常規商品會不會門店內的商品有衝突?該如何避免?

但事實上,門店老闆不是關心是不是商品衝突,而是利潤。即使同一款商品,門店店主通過線上銷售,雖然價格較低,但一次性銷量大,老闆更在意的是能掙到多少錢。比如統一阿薩姆奶茶,只有5%的利潤,但一天可賣出幾十件甚至上百件,門店老闆自己會算。

回過頭再看,社區團購搶的生意,它不是社區門店的生意,準確地說是周邊賣場的生意。社區團購是在幫助門店通過線上觸達更多的消費者,本質是增量的生意,而不是存量的搶奪。

過去門店的生意很多時候是被動銷售,主要是自然客流,而現在通過與社區團購的合作,門店店主可以在線上做主動銷售,即使消費者不進店,仍然能有生意可做!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社區團購這個新風口?
    這種模式以社區為中心,通過團購平臺提供貨品,再由社區團長將社區的鄰居拉進一個社群,大家通過小程序下單購買,然後再由團購平臺將貨品送到團長家裡或者店裡,群成員自提或選擇送貨上門的購物形式,整體上就是一種基於熟人和半熟人關係來賣生鮮果蔬食品為主的模式。社區團購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早在年初疫情期間就已經廣泛出現了。
  • 社區團購平臺的十大商業模式解析之社群團購模式
    2020年,團購模式再次盛行。無論是社區團購還是社群團購,百度搜索量均超過8000萬。甚至許多頭部公司也已開始涉足這一領域。上一期小豬V5小編給大家介紹了社區團購平臺的十大商業模式解析,有關社區團購模式的介紹想必大家已經了解了。這一期呢咱們來分析一下社群團購模式。
  • 社區團購或分三步走:種韭菜—割韭菜—賣韭菜地
    那麼,社區團購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呢?如果不出意外,社區團購發展的結果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據分析,社區團購大概會分以下三步走:種韭菜—割韭菜—賣韭菜地。想要給社區團購供貨,沒問題,但是價格我說了算,什麼渠道費啊,上架費啊,促銷費啊,都得交。交多少呢,交到你基本上無利可圖,勉強度日為止。如果不交,那不好意思,我讓你賣不出去。最後,基本上就給渠道打工了。
  • 在社區團購的培訓下,我成功挖了美團們的牆角
    文/一劉)(創新觀察者、創業分析師)社區團購火了!火到什麼程度呢?如果你把他們的APP都裝上,別說一個手機屏幕,就是兩個手機屏幕也裝不下。一劉最近忙著研究盲盒和潮流玩具創業,沒怎麼關注社區團購,今天特意跑去跟小區附近的一家小型超市老闆聊了下,沒想到找到了小商家對抗巨頭的方法。最有意思的是,這個方法還是準備玩轉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們教的。先介紹下這家小超市的概況。
  • 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是怎麼被做砸的
    它憤怒地貼出了一則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將戰鼓擂得震天響。通知顯示,它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這樣的行為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
  • 社區生鮮團購真的是一門「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嗎?
    就連一向沉著冷靜的人民日報也在痛批社區團購是一門「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在筆者看來,社區生鮮團購其實能夠很大程度提升生鮮這門生意的效率,這是社區生鮮團購購能存在的本質原因。我們不要人云亦云,要做少數能看到事情本質的人。
  • 網際網路大廠拼搶社區團購
    主打低價方便、基於鄰裡關係的社區團購為何能迎來「第二春」?社區團購正在如何改變居民生活?  社區團購好在哪兒?  低價、方便,是社區團購的兩大亮點。滴滴橙心優選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橙心優選的初心是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更加快捷便利的購物體驗。讓用戶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多更好的商品,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 小城賣魚30年,輸給了2個月的社區團購
    衛府裡市場入口10月份,「社區團購」在贛南這個三線小城遍地開花,光我住的小區,就有3家平臺、8個自提點。所謂「自提點」,實際就是路邊的社區便利店——不論是賣燈管的,還是做玻璃的,只要有門店,一律成了電商平臺的領地。
  • 社區團購「斷供」進行時,團長求生1元也送貨上門
    傳統的食品供應鏈需要流經供應商、經銷商、批發市場、菜場商超終端等環節,而社區團購由平臺直接向供應商採購,再由團長在各自門店分銷,省去了中間環節,壓低了成本,再加上平臺「燒錢」補貼,自然衝破了原有的市場體系。
  • 社區團購VS傳統菜場
    兩個月前,負責公司電商業務的李可嗅到了社區團購的戰火。李可所在的某貴州飲料公司不僅能實現自產自銷,而且有電商直營店鋪和各級經銷商,但整個電商部門仍在嘗試拿到幾大平臺的入場券。「每個月線上直營店的平均銷量能維持在30萬元,入駐社區團購是不想錯過一個高流量渠道。」李可告訴《IT時報》記者。
  • 透過小區樂的社區團購玩法,看電商玩家如何打開下沉市場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節省了營銷推廣費用,同時也提升了購買轉化率,因為小區長和小區用戶間是熟人或半熟人的關係,在信任度上會更強。那麼,小區樂具體是怎麼運營小區長的呢?差異化優勢:「斑馬會員」引流加速小區長招募先說小區樂是如何招募小區長的。
  • 社區團購、直播賣貨……2019快消企業爭相涉足的10大創新渠道
    在整個2019年,渠道更新迭代、創變速度加快,線上線下融合更加緊密。其中,以社區團購、直播賣貨為代表的社交電商快速裂變,成為快消企業爭相涉足的渠道。此外,線下渠道同樣有很多新紅利值得把握,比如果汁產品、小定量裝烘焙也可以在水果專賣店中實現銷售。
  • 蔬東坡:社區團購微信群如何運營?目前社區團購發展好嗎?
    社區團購的好處是便宜了消費者,比起純線上電商零售模式,社區團購就是一件水果也快遞到全國的模式,從產地直接到消費者手上,省了物流費和包裝費,所以價格降下來了。這對於消費者,尤其是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是好事,所以社區團購三四線城市做的會相對較好。今天就來聊一聊,社區團購的運營。
  • 食品公司or日化公司,聯合利華的終局在何方?
    來源:南方略諮詢聯合利華作為日化巨頭,已經廣為人知。也許鮮有人知道聯合利華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之一,世界第一位的冷凍食品、調味品、冰激凌和茶飲料製造商。持續20年戰略調整,減肥與增肥並舉,聯合利華要在新時代寫怎樣的品牌故事?聯合利華的股東也許很慶幸,沒有賣掉聯合利華。
  • 社區團購,瘋了
    這或許是繼O2O團購、外賣、網約車之後,中國網際網路最慘烈的一場戰役,而當前顯然還處在最混亂的早期階段。如今,大家都知道社區團購很熱鬧,行業很瘋狂,大佬很重視,巨頭要搞事情,但社區團購到底是什麼,巨頭的打法有何差異,用戶層面的體驗如何,少有人系統講清楚。深燃試圖穿過熱鬧的表象,還原一個真實的社區團購江湖。
  • 社區團購的品牌商家們
    但隨著像松鼠拼拼在新冠之前報出破產,社區團購一度被被懷疑是不是能成為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疫情來了之後,大家都封閉在社區裡,社區團購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像最早做社區團購的長沙興盛優選,母公司叫芙蓉興盛,是專門做線下便利店的,從便利店再發展到線上的社區團購,去年突破了100個億的規模。
  • 鮮果蔬菜、社區團購:最後再割一波韭菜
    小公司都死得差不多了,大老闆們開始加入進來了。 12月2日,京東宣布進軍社區團購,2億美元求購生鮮電商平臺美家買菜。劉強東在京東高管早會上表示,將親自帶隊社區團購。
  • 社區團購的結局可能是「兩邊通吃」,菜農利益如何保障,何去何從?
    社區團購賣菜被幾大網際網路巨頭炒起來了,經過幾個月的廝殺,權威媒體發聲後,保護菜農利益的呼聲越來越高了,衛龍等企業也早已發布聲明,禁止旗下代理商供貨給社區團購平臺,但如何才真正能保護菜農的利益?社區團購發展後的最終結局一定是「兩邊通殺」,到時菜農的位置就很尷尬了。
  • 濟南社區團購大火,上百家平臺爭搶
    社區團購併非新鮮事物,三年前,住在旅遊路附近的市民劉女士開始接觸到社區團購,「當時小區附近沒有大型的菜市場,買菜很不方便,有鄰居把我拉到一個團購群裡,起初只是買水果,後來發展到蔬菜、百貨應有盡有,賣的東西全,還都比市場上便宜。」但劉女士稱,當時的團購模式是當天下單,隔天送達,送貨並不夠及時。
  • 食品飲料行業憑啥老出圈
    食品飲料到底都「賣些啥」; 4.為了賣貨,食飲企業都搞了哪些「么蛾子」; 5.食品飲料未來還有啥「搞頭」。 1 食品飲料是消費「重頭戲」 民以食為天,食品飲料的消費永遠是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