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和蘇秦一起師承於鬼谷子。蘇秦先於張儀得到各國賞識,並在趙要擔任要職。而張儀遊說於各國都沒有被賞識,流落楚國。
蘇秦作為張儀的同門,深知他的才能不在自己之下,認為當時天下間,只有他才能操縱秦國,於是想辦法讓他去操縱秦國,讓他想辦法儘量讓秦國不去攻打趙國。
便將他召來,並羞辱了他一番。張儀不知是計,一怒之下投靠秦國去了。
蘇秦又暗中派人資助張儀,讓張儀順利地見到了秦王。秦王聽說了他的師承,於是高興地以客卿之禮接待了他。
此時,蘇秦派來的人才告訴他:「蘇秦先生擔心秦國攻打趙國會失敗各國聯合的策略,認為除了您之外,沒有人能操縱秦國;所以激怒了您,並讓我暗中資助。這些都是蘇秦先生的策略。」
張儀於是說:「哎,我中了別人的計策自己卻不知道,我比不上蘇秦先生是很明顯的,請替我拜謝蘇秦先生,蘇秦先生要辦的事情,我張儀怎麼還敢不照辦。」
於是蘇秦開始聯合六國,一起抵抗秦國。六國也都同意了蘇秦的勸說,並都奉他為相。
公元前333年,張儀開始為秦國效力。而秦惠王一直對張儀禮義有加,後來張儀也為秦王盡心盡力。
僅過了一年,公元前332年,秦惠王便派出犀首,逼迫齊國和魏國共同出兵,討伐趙國,藉此破壞六國聯合。趙肅侯於是斥責蘇秦,使蘇秦惶恐不安而逃離趙國。至此,六國聯合的策略開始被張儀破解。
趙國引黃河水淹齊魏聯軍,兩軍只能退走。魏國害怕秦國責怪攻打,向秦國獻上了華陰這片地方。
四年之後(公元前328年),張儀和秦公子華一起率兵圍攻魏國蒲陽。攻下後卻又還給了魏國,還勸說秦惠王把公子繇送去魏國作人質。
隨後張儀又跑去對魏王遊說了一番,結果魏國給秦國獻上了上郡十五個縣的地方。
秦國只憑張儀一張嘴,便獲得了大片土地,秦惠王十分高興,再加上張儀這五年來,確實為秦國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智謀出眾,張儀回秦國後,便被秦王任命為國相。升任國相之後,張儀就更加賣力了。
又過了四年,公元前324年,張儀率領秦軍攻打魏國,奪取了陝。
第二年,公元前323年,張儀與齊國和楚國的國相在齧桑 這個地方舉行會議。回來以後,秦國免去了他的國相職務,派他去魏國任國相。
這是張儀想通過讓魏國臣服,來帶著讓各國臣服秦國。但魏國沒有聽從,秦王於是出兵攻佔了魏國的曲沃和平周。
秦王同時又給身在魏國的張儀送了很多財物,讓他尋找機會繼續為秦國效命。
公元前313年,秦王想攻打楚國,但十分忌憚齊楚聯盟。於是先派出張儀前往楚國遊說,並用疑心之計使得齊楚聯盟徹底決裂。又用計謀使得楚國的威信急速下跌,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隨後多次進攻楚國,便楚國喪失了大片土地。
這時,天下諸侯都已經對秦國產生了極大的敬畏。於是張儀趁機說服了楚王與秦國交好,然後先往韓國說服了韓王,再去趙國說服了趙王,又去齊國說服了齊王,最後張儀來到燕國,也同樣說服了燕王。
至此,秦國大統天下諸侯的形勢幾乎確定。
然而,當張儀大功告成,興致衝衝地趕回秦國匯報的時候,人還沒有到國都,卻收到了秦惠王駕崩的消息。
秦惠王死後,武王即位。秦武王向來都不喜歡張儀,於是誹謗張儀的人就多了起來,秦武王也慢慢地貶低了張儀。
各國聽說秦國與張儀鬧矛盾,於是放棄了之前對秦國的承諾。隨後,張儀去了魏國作了國相。僅一年,便死在了魏國。
良禽擇木而棲,人生一世而已。找到一片好的土壤,才能讓自己發揮出最大的才能,而不枉此生。而一旦找到了,就全力去發揮吧,不要過多顧慮,也不要浪費時間。
張儀本來最不願意去的是秦國,而正是秦國給了他最大的助力,讓他的才華最大限度地施展。雖然最後功虧一簣,但也算得上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