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創始人自傳面市:如何戰勝原生家庭桎梏 把命運抓在自己手裡

2020-12-23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侯雋

「《從頭開始》是我迄今為止寫得最私密的書,鑑於我們所處時代的本質和需求,這也是我迄今為止所寫的最重要的一本書。」霍華德·舒爾茨在書中如是說。

近日,由磨鐵圖書策劃推出、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從頭開始》一書上市。這是「星巴克之父」霍華德·舒爾茨的最新書籍,並且由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美國國防部前部長羅伯特·蓋茨等推薦。

「我們的『原生家庭』、成長故事和經歷、與父母的關係,這些都將影響我們一生。」 霍華德·舒爾茨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他在書中講了兩個相互交織的故事,一條線是童年霍華德·舒爾茨艱辛的少年時代,通過直面原生家庭的回憶,展現生活的磨練如何賦予他同理心,教會他掌握自己的命運;另一條線是星巴克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講述作為一名企業家和公司CEO,在重新定義企業的社會角色的同時,如何打造出全球最受尊敬的品牌之一。

「門廳又矮又黑,牆板不隔音,到處充斥著一股難聞的廚房味道。這是政府投資的公共住宅項目,許多貧窮的義大利、愛爾蘭和非洲裔移民以及像我家這樣的猶太人都住在這裡。街道上永遠有垃圾,頭頂上不時有巨大的客機轟鳴而過,似乎要把窗戶上的玻璃震碎。」書中這樣描述。

對幼小的霍華德來說,最害怕的是看到父母因為經濟窘況吵架,尤其是父親對現狀表現出一種極為消極的狀態,每天都躺在沙發上萎靡不振的樣子讓他不敢面對,樓梯成為他的避風港。霍華德經常幻想著離家出走,努力要看透四周的水泥牆壁,想像著童年之外的人生。

「我在書中如此坦率分享我的童年經歷,是因為我想讓大家更好的了解,那時的經歷深深影響著我在未來人生中的各種抉擇,包括我的個人夢想、建立星巴克的願景。這些經歷激發我要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擁有歸屬感的星巴克第三空間。」 霍華德·舒爾茨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困苦而焦灼的童年經歷讓霍華德有著強烈的改變命運的決心,尤其是有一天放學後他發現父親躺在沙發上呻吟。原來,父親的腳踝受了傷,並因此失去了工作。更慘的是,父親沒有醫療保險,家裡本就緊張的財務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段日子……因此我決不會讓它發生在我的僱員身上。」霍華德從那時起就下決心,讓以後的自己和身邊的人都能過上平等有保障的體面生活。

「對於那些和童年時期的我一樣,出身貧窮還在與命運掙扎的年輕人,我懇請他們依舊向他們的父母致敬,因為父母已經竭盡所能把最好的都給了自己的孩子。我也鼓勵年輕人即使在困難時期也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樹立目標,無論什麼時代都是如此。更重要的是,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努力打拼,永遠不要停止學習,並且與自己價值觀相同的人做朋友,努力進入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公司。」 霍華德·舒爾茨對《中國經濟周刊》如是分享。

《從頭開始——星巴克之父的人生信條和經營哲學》

推薦指數:★★★★★

作者:[美]霍華德·舒爾茨 吳果錦譯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

作者簡介:

[美] 霍華德·舒爾茨,生長於美國布魯克林的灣景廉租公房,家庭經濟情況窘迫。他靠著高中橄欖球隊的成績拿到獎學金,上了美國北密西根大學,後來創立了星巴克並確定此為自己值得奉獻終身的事業。

責編:楊百會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將心注入》: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自傳
    《將心注入》一書是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的自傳,他說:   「我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這本書,能夠讓人們重新振奮起來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聽從自己的心靈,即使遭人譏笑也無所顧忌
  • 《香蜜》理性分析錦覓、旭鳳、潤玉是如何毀在原生家庭的手裡的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香蜜沉沉燼如霜》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視劇,三位主演都不是完美的人,而正是因為他們的不完美才讓這部劇有了更多的看頭。不過說到底,三位主演都是被原生家庭,被母親坑害慘了的人。
  • 「星巴克之父」霍華德.舒爾茨的經營哲學
    在初中的咖啡店中,我最早認識的和印象深刻的,莫非星巴克莫屬。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接觸咖啡最早也是從星巴克開始的。但是最早的星巴克,不是一家咖啡店,他的業務僅局限於銷售袋裝咖啡豆,並且也向老客戶提供郵寄服務。使星巴克發生轉變的關鍵人物,就是被稱為「星巴克之父」的霍爾華德.舒爾茨。
  • 原生家庭的傷,像一場噩夢,只有學會自我救贖,才能重生
    工作不順心、情緒波動、情場失意、性格缺陷,反正一切的負面影響和突然性的崩潰統統都歸結於原生家庭。這種毫無理由的歸因就像是一場不可救藥的「流行病」,在人流中一波接著一波的傳染,將人們的思維一步一步的推向原生家庭即為「毒害」的桎梏之中。
  •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愛自己,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案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金尚在《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中提到:因為父母自身的人格不正常,經濟狀況不好,文化程度低,厭惡上癮等原因,父母會把自己的憤怒、厭世、不滿、自我厭棄等,投射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軟弱可欺,不會還手,也無處可逃。所以,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勢必會受到來自父母的傷害。這樣的家,註定會傷人,傷得最重的就是孩子。
  • 專訪星巴克創始人:無論誰當美國總統,都應以人文視角領導國家
    根據財報顯示,在上一財季,星巴克在中國內地市場史無前例地開出了259家新店,創下了季度開店總數的新紀錄,並將在2021財年承諾新開600家門店——星巴克正在以「中國速度」適應「新常態」。《中國經濟周刊》獨家專訪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回顧他今年對疫情的思考,展望星巴克在中國的理念和願景,以及了解他對當下中美關係的看法。
  • 爹娘嫌棄,奶奶不愛的「石觀音」,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
    近年來關於原生家庭的話題屢談不衰,戳中大眾敏感委屈的淚點,是不是遭受原生家庭摧殘的孩子永遠擺脫不了童年噩夢?馬東曾問武志紅:「我們長大後將自己的不順心、性格障礙等毛病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但是筆者不認為陷入原生家庭悲劇的孩子,還會一代代重複可悲的命運,不能打破「魔咒」。至少,從韓國藝人秋瓷炫的命運翻轉,我們知道原來原生家庭的魔咒是可以破解的。
  • 解決原生家庭的問題,就是為了拯救自己
    原生家庭在社會上的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重大,甚至當一個人需要尋找配偶的時候,他希望從配偶身上得到的就是在原生家庭所沒有的東西。
  • 職業選手也寫自傳?傳奇選手Zeus出版自己的個人英文自傳
    火狐電競2月2日CSGO資訊:相信大家對於那些在行業翹楚,亦或是有獨特人生經歷以後,出版的個人自傳的事列應該不會太陌生。如今社會上各個行業以及各個頂尖人物,所撰寫的自傳,已經數不勝數,但是要說電競職業選手,寫出一本自傳還是非常的少見。
  • 命運悲慘情路坎坷,卻稱為鞏俐偶像:原生家庭不幸的女人如何逆襲
    雖然你認為原生家庭並沒有給到你什麼,但是在你的內心裡其實一直以來對它是忠誠的。忠誠的概念有兩個:第一、孩子對原生家庭的忠誠,比如忠誠於自己的父母,活成父母的樣子;第二、認同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並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 《安家》孫儷徹底跟「媽媽」決裂:別讓原生家庭毀掉孩子的未來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避不開的,連高曉松都講過:自己以前不相信原生家庭這個東西,直到40歲後他才發現,自己年輕時,不喜歡別人幹預,愛較勁的一面,其實都和自己的父親有關。他本以為,自己早就擺脫原生家庭,後來才發現,他一直沒有走出來。
  • 松子本該有其他選擇,從原生家庭解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原生家庭在這些層出不窮的影視作品裡不斷出現,編劇們卻又沒有給出自我救贖的方法和措施,很難不讓觀眾們覺得編劇們是在消費原生家庭這個因素和設定。不知大家是如何的觀感,以上提到的影視作品,導演們都提到了原生家庭帶來的隱痛,但是卻沒有繼續深究和挖掘出現在家庭裡造成這些悲劇的深層次的原因,我對這樣淺嘗輒止的方式很不滿。
  • 修復愛情的第一步: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也許在我這兒諮詢過的小夥伴都知道,在諮詢正式之前,我都會先詢問你們的原生家庭,幸福或者不幸福,父母關係如何,父母的脾氣性格是怎樣的,甚至我會問到,父母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一種狀態。所以說,童年的原生家庭和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真的是密不可分。 那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讓我們的親密關係不受影響呢?1、學會自我分化(Self differentiation),從原生家庭剝離出來。
  • 安家與都挺好,安似錦與蘇明玉,相似的原生家庭,宿命差異在哪裡
    同樣的處境也可以這樣理解: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同的女孩各有各的宿命。早在《歡樂頌》播出的時候,樊勝美(蔣欣飾演)的遭遇就受到了很多關注及熱議。而隨著《都挺好》中的熱播,蘇明玉(姚晨飾演)的原生家庭就引發了更多一波的討論。
  • 從樊勝美、蘇明玉到房似錦,原生家庭的魔咒困住了多少人?
    我們按自己的喜好,不斷修正自己,將原生家庭、成長挫折、社會現實對自己的影響降到最低,最終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最近,電視劇《安家》熱映,在微博話題的瀏覽量超過了120億。電視劇《安家》截圖隨著她原生家庭的層層剝開,你才會突然明白為什麼房似錦為賣房不擇手段,只開單不認人,因為她的人生中沒有愛這堂課,沒有關懷這堂課,沒有愛的人,不懂如何去愛,沒有關懷的人
  • 原生家庭:一場代代傳承的背負,我們最深刻的模樣,都來源於此
    原生家庭,你有多恨它,就會有多愛它,它始終是你心裡揮之不去的痛。很多人說,如何與原生家庭和解,是一輩子的功課。但事實上,我們真正要做的,不是去原諒誰,而是懂得與自己和解,放過自己,世界才會放過你。我們不太清楚他們之間發生過怎樣的事,作為局外人,確實不好評說什麼,我們唯一清楚的一個事實是,他們都無法走出原生家庭的創傷,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不能自拔,原生家庭的問題成了他們內心無法逾越的高山。
  • 如何超越「原生家庭」,修補性格缺陷?|一周書單
    本期的主打推薦書目,來自兩位心理學家的合作作品《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原生家庭」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一個概念,心理學界在分析人的性格特徵和行為模式時,常常會將分析對象童年時期的家庭環境聯繫在一起。
  • 十個原生家庭,九個都傷痕累累。原生家庭究竟可以有多傷人?
    ,可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傷害究竟可以有多大?今天的推文,就講述了一個被原生家庭不斷傷害、又不斷尋找出路、企圖自我拯救又不斷迷失在路途的故事。表面上,她很乖,認真讀書、成績優異,從不讓父母操心。但她的內心,卻想要毀掉這一切,她想要逃離這個乖乖的自己,逃離這個乖巧卻傷痕累累的世界,切斷與家庭之間的聯繫。
  • 原生家庭原因造成的情緒敏感,如何療愈自我?
    一切都要回到原生家庭尋找原因:孩子小時候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愛。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身上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如果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願意著手改善就不算晚。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去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是對過去的傷痛念念不忘,還是與自己和解放下執念?
  • 原生家庭、滿足型記憶,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擇偶標準?
    原生家庭的氛圍(熱暴力、冷暴力、溺愛等)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性格形成,這段時期帶來的記憶令人印象最深刻、對人生的影響最大。滿足型記憶的人,懷念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寵溺、優越感、溫室效應。因此,他們更容易因為感動而戀愛。為什麼?因為感動能喚醒他們的依附情結、戀父情結、戀母情結,重新找回被父親無條件呵護,被母親無微不至照顧的感覺,重新找回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