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腕部和背部力量,我認為傳統武術分別有靜態、動態兩種訓練方法。靜態的腕部和背部力量的強化,一般是通過站樁來完成。
腕部:以渾元(抱球)樁為例,站樁時注意把手腕上下兩側的筋撐起來,累了可以松一松,不累接著再撐。以不影響呼吸、心跳為準,撐勁越大越好。練之日久,腕力長得特別快。背部:仍以渾元(抱球)樁為例,若欲強化後背的力量,練功時注意背部肌肉做鬆緊訓練。緊為增力,松為休息。要使後背緊起來像鐵一樣堅硬,松下來像棉花一樣柔軟。這樣練,背部力量遠逾常人。至於動態的腕部、背部增力,這裡也介紹兩種,略述大概而已。
一、前後丁八步站立,左手、腳在前,右手、腳在後。意想自己兩手腕分別牽拉遠方的大樹,前腳蹬力時重心後移,後腳蹬地時身體前催。不管後移、前催,整體的力都加在腕子上,用腕力後拉和前推,想著大樹的阻力特別大,以此強化腕力。二、做一種特殊的伏地挺身。兩手著地,身體與地面平行,儘量掌心涵空,令腕子使上勁。俯身向下時,胸、腹依次接近地面,多用背部的力量,如此起來、俯下,反覆練習。這個運動特別好,既練手腕又練背肌。
雙手握力差在新手中比較普遍,主要是因為前臂肌群力量太差導致的。需要在平時的鍛鍊中加強小臂肌肉鍛鍊,還要專門鍛鍊握力。
雙手握力較差的情況下,在鍛鍊背部肌肉時可以使用助力帶、助力鉤等輔助器械。這些輔助器械作為臨時過渡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助力帶有纏繞式的,鍛鍊時將助力帶一端纏繞在器械上,也有隻有手掌大小,以增加摩擦力為主的。如果雙手握力較小,建議選擇纏繞式的,不僅能增加摩擦力,還能在力量不足的時候避免受傷。
使用助力鉤、助力帶,只能是臨時應急的方法,不能從跟不上解決問題。要想真正提高雙手握力,必須進行專門鍛鍊。小臂肌群是小肌群,一般與大肌群或者其它小肌群一起的鍛鍊。可以與練三角肌一起鍛鍊,也可以與其它肌肉一起鍛鍊。每周鍛鍊1-2次即可。
小臂肌肉分為前臂前群和前臂後群兩部分,要分別進行鍛鍊,主要用槓鈴和啞鈴做正反腕彎舉。正手腕彎舉鍛鍊小臂後群。只有提高雙手握力,才能握住器械,更好的鍛鍊背部,提高雙手握力是基礎。但雙手握力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對新手來說只能用助力帶、助力鉤這些器械。新手在剛開始鍛鍊背部肌肉時可以把背闊肌、斜方肌、大圓肌、小圓肌、岡上肌等上背部放在一起鍛鍊,把豎脊肌單獨拿出來在一個鍛鍊日進行鍛鍊,也可以用把豎脊肌與其它小肌群放在一起鍛鍊。也就是將上背和下背分開進行鍛鍊。這一點非常重要。
即使在新手期,為了掌握更多的動作,也可以將上下背分開進行鍛鍊。如果一次鍛鍊整個背部,背闊肌、斜方肌、豎脊肌三個大肌群,一個部位最多分配30分鐘時間,對鍛鍊者來說鍛鍊時間比較短,強度不夠,而且基本都是雙手握持器械,對握力要求非常高。鍛鍊者可能剛做幾個動作就握不住器械了,因此必須分開鍛鍊。鍛鍊上背部,先鍛鍊背闊
肌,再鍛鍊斜方肌和其它小肌肉。鍛鍊背闊肌,可以做高位下拉、槓鈴划船、坐姿划船、啞鈴划船等動作,都要求雙手有足夠的握力,背闊肌比較難練,把大部分力量集中在背闊肌上才行。斜方肌如果與背闊肌一起鍛鍊,應該放在背闊肌之後,也可以分開鍛鍊,我目前就是分開鍛鍊的,斜方肌與肱二頭肌或肱三頭肌一起鍛鍊。我也是因為雙手握力不足才把背部各肌肉分開進行鍛鍊的。這是我的經驗,而且從背部各肌肉鍛鍊效果和肌肉發力角度來說,上下背分開鍛鍊也是很合理的。
如果背闊肌與斜方肌分開進行鍛鍊,主要練背闊肌的動作,小肌群在鍛鍊背闊肌時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鍛鍊,新手期可以不專門鍛鍊小肌群,等到有一定經驗了再專門鍛鍊。雙手握力差,在握器械時除了使用助力鉤、助力帶,也可以在具體握法上進行一些調整。比如在做槓鈴划船時,可以正手握槓,也可以放手握槓,甚至可以正反手握槓。在做硬拉時除了上述三種握槓方式,還可以鎖握。
硬拉時正手握槓、反手握槓、正反手握槓和鎖握槓鈴。正反手握槓要左右交替,不能始終一正一反握槓,否則反手握槓一側的肱二頭肌可能過度發力,導致雙臂力量和臂圍出現差異。如果肱二頭肌本身就存在力量和圍度差異,較弱一側可以反手握槓,但要經常測量臂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