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最深的夜,吃最香的早餐」,作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早餐怎麼能將就呢?5分鐘早餐紀錄片《早餐中國》,一朝一食打卡幸福。紀錄片記錄了貴州、廣東、福建、臺北、陝西、關東等地的各地精緻早餐。這是要饞死勞資的節奏啊!作為一個地道不出川的四川人,這種時候,怎麼能沒我們大四川?作為西南腹地,天府之國,盛產美食……
四川省宜賓市地處川,也是雲、貴、川三省交匯之地。也是三江匯流成之於長江交匯之地,有著「萬裡長江第一城」的美譽。民風好客,歷史悠久,古稱「戎州」,又因是名酒五糧液的產出地,又有「酒都」美譽。美食也有很多,最著名、地道的還屬宜賓燃面。有美酒,有美食,作為吃貨還有啥好說的!
宜賓燃面是四川省宜賓地區最具特色的特色傳統名小吃之一。味道幹香麻辣,原名敘府燃面,舊稱油條面,因其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名燃面。燃面小吃選用當地優質水麵條為主料,以宜賓碎米芽菜、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條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幹,去除鹼味,再按傳統工藝加油佐料即成。燃面之所以叫做燃面,據說每一根面都可以點燃。
宜賓作為一個三江交匯之地冬天溼冷,夏天悶熱,又作為愛吃辣四川省最南邊城市,油重無水,幹香麻辣的宜賓燃面自然成了宜賓人離不開的美食。宜賓燃面在宜賓地區大小麵館基本都有,據說最正宗的宜賓燃面在東街和人民路附近。吃宜賓燃面有時間就去麵館,沒時間就是自己在家做,一個宜賓人如果一周不吃幾回燃面是過不下去的。其實做宜賓燃面很簡單,你別看上面調料頗多,只需要做到,嗯嗯嗯……有個會來事的女朋友,就行了。
在宜賓,天天早上吃宜賓燃面肯定是不行的,看名字就知道,會上火。一碗蘑菇瘦肉粥配上芝麻南瓜餅再加上宜賓本地鹹菜,可以讓你瞬間下火,仿若置身於川南林海之中,看看日出,意境飄然,就會原地爆炸升仙啊啊啊啊啊!!!相比較《早餐中國》中第17集廣東順德的《生滾粥》也差不了多少嘛。
這餅子嘛是芝麻南瓜餅,瘦肉粥加南瓜餅,個人認為是絕配。黃南瓜切片,蒸好壓成泥,和和好的麵團混一起,兩面壓上樓下超市隨便買的原味餅乾,然後仍油鍋裡炸好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糖放得多少,多了太膩,少了不甜。還有就是火候的時間要掌握好。對於一個沒有耐心的人來說,很打腦殼,味道全憑天!
人們早上說起吃早餐,包子是不可避免的,在宜賓的日子裡,有時也會吃包子,包子是家裡人包的,既然是早餐日記,平平淡淡也就是生活的味道。不過餡兒是宜賓本地的宜賓芽菜加上半肥瘦豬肉炒制好,上鍋蒸30分鐘就可以了。看了《早餐中國》中第4集福建福安的《水煎包》,覺得其實皮薄上鍋煎也許是一種不錯的新吃法。
眾所周知,四川地區都愛吃辣,四川人對吃也比較看重講究的。這種情況在宜賓地區更甚!宜賓人口味大多比較重,昨天包子蒸出來雖然油多有味道,但是總感覺少了些什麼,直到看見了一瓶平常下飯極品老乾媽,味道強烈,口水自然快速分泌。又是早餐絕配,在《早餐中國》第11集海南海口的《老爸茶》中我羨慕其海口人的大包配紅茶的悠閒,那老乾媽配上宜賓芽菜包也是一種四川人對辣味強烈追求的直接表明。
在《早餐中國》紀錄片每一集都有「每個老闆都有自己的單曲循環」環節,巧了!宜賓燃面也有自己的歌曲,這首歌在宜賓地區廣為流傳。想要更多的了解宜賓燃面,那快去聽聽吧,歌名就叫:宜賓燃面,歌曲都能直擊人的心靈,除了這首歌,它是能直擊人的味蕾。
天地分陰陽,人也需調和,再堅強的也有需要柔軟擁抱的時候,隨著《宜賓燃面》這種歌曲的遠去,早上起來喝點昨晚煲的湯也是不錯的,其實是因為這兩天早上吃的太上火所致。煲湯嘛,很簡單,沒什麼技術要求,薑片墊鍋底,本地烏骨雞做主材,放進去,再放上玉米、蘑菇、紅棗、枸杞,加冷水,再只放點鹽,其他啥都不要。小火慢燉,熬上一夜。如星爺的電影《食神》告訴我們的一樣,只要用心,做什麼都好吃!
相信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鄉都懷有無比真切且炙熱的愛,《早餐中國》紀錄片最後都旨在告訴我們「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鄉。」只望每個遠在他鄉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心靈的故鄉,只望每個辛苦工作熬夜的人都能吃到最香的早餐,只望給我點個讚、關注啥的。八級大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