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衢江區有個規模化蛋雞養殖場,全年養10萬隻雞。這個養殖場環境怎樣?又是如何養殖的?日前,記者來到位於全旺鎮裡舍村的衢江區鑫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探訪一番。
穿過全旺鎮的現代農業園區,來到裡舍村一個叫方家塢的山坳裡,見幾棟房屋隱藏在樹林裡,一個面積40畝的水庫水質清澈,路兩旁種植了草皮與桂花樹、廣玉蘭等,環境幽靜、優美,空氣清新,讓人根本想不到這裡是個養蛋雞的地方。
「整個養殖場,是環繞著方家塢水庫科學規劃的。」鑫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養雞場負責人柴雪忠帶記者一邊參觀一邊介紹,養殖場原先是失管的茶葉山,他承包後挖了茶樹,種了七八年的樹,這才綠蔭一片。
走進一棟全自動化的雞舍,地上乾乾淨淨,記者沒有聞到臭味。只見雞舍裡有四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上下五層,蛋雞就住在這樣的「樓上樓下」,一隻只羽毛亮麗的蛋雞在啾啾搶食。「雞舍的溫度、溼度、通風全部實現自動化調控。」柴雪忠說,按鈕一按,蛋槽中一個個雞蛋就會通過傳送帶來到收集環節,由工人分類裝箱。雞舍旁有一個堆放飼料的房子,裡面有個大料塔,只需把飼料倒進裡面,通過自動餵料系統就能將飼料傳輸到料盤中。雞籠底下是鐵絲網,糞便通過鐵絲網掉到傳送帶上,自動傳送到室外統一堆放。自動化蛋雞生產線實現了飲水、餵料、控溫、消毒、撿蛋、清糞等過程全自動化。
柴雪忠是衢江區橫路人,1989年畢業於金華農校。起先在一家企業上班,2005年辭職,又當了7年鄉村獸醫。他說,原本租這100來畝地,是想養豬。「後來看到畜牧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而養雞基本不會產生廢水,衢州的蛋雞養殖市場還有空間,我便決定養蛋雞。」
2012年,他高起點規劃了養殖場的布局,開始平整土地、搭建雞舍。
「能有今天的規模,靠的是科技和投入。」養殖場基建搞好後,2015年他開始安裝蛋雞自動化設備,前期就投入近500萬元。到目前,已經投入1500萬元,建有11棟雞舍,其中2棟是全自動化雞舍,3棟是半自動化雞舍,還有育小雞的雞舍。
「2015年9月開始產蛋,當時養了1.5萬隻。」柴雪忠告訴記者,到2016年養殖規模達到了10萬隻,日產蛋量5噸。去年、今年的蛋雞養殖量也是10萬隻左右。
科學養殖,節約成本。柴雪忠說,一棟全自動化雞舍有4.5萬羽蛋雞,只僱了兩名工人,負責每天觀察設備運行情況和打掃地面衛生等,大大節約了人力。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半自動化雞舍,養了1.5萬羽蛋雞,雖然飲水、餵料、清糞等基本實現自動化,但僱工撿蛋工作量就大了。
「環境好,養殖的蛋雞才健康。」為了創建美麗牧場,柴雪忠投入100多萬元,對養殖場路面進行硬化,又新種了草皮及綠化苗木。2016年11月,養殖場通過了省級美麗牧場驗收。
推進養殖場向專業化、產業化、標準化、生態化方向發展,2017年,柴雪忠又開始創建國家級蛋雞標準化示範場。「關鍵是堅持無抗養殖,按照無公害產品標準進行養殖生產,確保雞蛋品質。」柴雪忠介紹,養殖的檔案要健全,蛋雞的產蛋率、成活率等也要考核。如今,養殖場已經通過了國字號驗收。
「去年,農場註冊了『柴家莊』品牌雞蛋商標,加大了生產銷售溯源體系建設。」他說,現在從小雞出殼到產蛋,蛋雞要養700天,雖然成本增加,但雞蛋品質好,引來農貿市場的商販上門搶購,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