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某地公園內的中英文標示。
本報國際問題資深編輯 三劍客
新聞背景
很多公眾場合的公示語翻譯存在諸多問題。如,總臺被譯為「total desk」;開水間被譯為「open water rooms」;對公業務被譯為「to male business」……讓人忍俊不禁過後不禁沉思:怎樣提高城市的公示語翻譯水平?
啼笑皆非的「神翻譯」
李明波:隨著中國國際交往的不斷擴大,我們發現,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有中英文雙語標註,大到機場、火車站、地鐵、街道路牌,小到商店收銀臺、試衣間、醫院各科室等。這些翻譯的準確性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開放水平。
王璜:沒錯,包括現在很多餐館都有英譯菜單了。但其中不乏把四喜丸子翻譯成「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團)、把春雞譯成「Chicken without sex」(還沒有性生活的雞)這樣的「神翻譯」。當然這還是動了腦筋的,不動腦的更令人啼笑皆非,比如禁示打手機被譯為「No da shouji」。
王希怡:這樣的翻譯完全沒有人類思考的正常邏輯,我猜可能是用翻譯軟體直接將中文轉變成英文,不排除由於翻譯人員沒有認真對待,貪圖方便用翻譯軟體應付了事。
王璜:當初設置英文公示語或雙語標註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讓老外們在中國的生活和旅行更加便利。但這樣的翻譯完全沒有達到目的,反而讓人一頭霧水。
或許當初承擔任務的人只圖快速,匆匆交差了事。其實讓任何一個學過英語的人,哪怕是初中生都能做得更好。
李明波: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論身處什麼工作崗位,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本著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都秉承「認真」二字,就可以避免這類讓人捧腹大笑的錯誤,從而也避免了誤導他人、貽笑大方。
英語標識力求準確
王希怡:其實從我個人的體驗來說,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無論是景點的英文標示,還是地鐵的英語報站等,這些年來都規範了不少。比如說,我每天乘坐廣州地鐵,閒著無聊也會去留意一下英語安全提示和英語報站,基本上沒有發現明顯的硬傷。還有一些老外青睞的旅遊城市,如拉薩、麗江等,雖然不是一線城市,但那裡很多客棧老闆、餐館服務員、司機等的英語都溜得不行。
王璜:然而一些中小城市目前國際化程度並不高,與外國人往來較少,英語教學水平也相對落後。當這些城市也被要求做出英文公示語的時候,「神翻譯」就不可能銷聲匿跡。
李明波:我想這其實反映的是中國的英語普及率問題。中國的國際化步伐越來越快,但是中國人英語水平的提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實戰」需求帶來進步
李明波:英語學習很重要,我們國家要融入國際社會,就必須要接受這個事實,必須學好英語。
王希怡:確實如此。英語是我們獲得更多、更新資訊的渠道,也是我們在國際舞臺上表達自己聲音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夠幫助我們在國際競爭中避免處於劣勢。
李明波:我們要反思的是,中國的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英語教學,很多人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但十多年學下來了怎麼英語還是不行?
王希怡:我個人感覺這些年來中國人的英語水平其實提高了不少,其中一個重要社會背景就是中國的國際化程度加深、對外往來越來越頻繁。特別是年青一代,除了課本之外,他們有太多的機會去學英語和講英語,比如上網、看美劇、看進口大片,甚至老師、同學或鄰居就是老外。
王璜:另外,近年來中國出現的出國遊熱潮,很多90後甚至00後小小年紀就跟著親友出國旅行或遊學,英語非常棒。真正有「實戰」需求後,我們就會有進步。就像旅遊業大國泰國一樣,人家母語也不是英文,但多數民眾的英文水平都挺高。當然現在,隨著中國人赴泰旅遊的增多,很多泰國旅遊從業員中文也變得很溜了。
【英漢互譯要專業 公眾場合不要「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