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如火如荼之際,文昌市中華詩文學會著意推出一本《文昌景觀百家詠》,可說是一件非常適合時宜的雅舉。這本旅遊詩集,歌詠所及的新舊、大小景點多達上百個,古今作者逾二百家,入選作品五百多首,可謂蔚為大觀,非常值得向廣大遊客、讀者推薦。
文昌是一個很能引人吟興的地方,它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為詩人們提供了充足的詩料。銅鼓嶺的傳說把歷史的腳步拉回到海南置郡之初的兩漢時代。伏波的足跡是否真正踏上瓊島尚存爭議,但他們開闢海南的功勞卻永為歷史銘記。「伏波去後餘銅鼓,猶對蒼溟警寇氛。」現代劇作家田漢的詩句點明了這個歷史傳說的現實意義,耐人尋繹。集子中對各個歷史古蹟的探訪,留下了眾多的歷史人物的身影。其中《題邢都憲公坊》、《謁湄丘公墓》、《湄丘草亭》等古人之作,為我們展現了明代一代名臣邢宥的風採。他為官清廉,敢於任事,至今為人稱道。而他與同時代名臣丘濬的交誼,亦為後人留下「與君相送到葫蘆,酒在葫蘆不用沽」(邢宥詩句)的佳話。王國憲的《遊陳筠似公故裡》則為明末名賢陳是集留下了翔實的行傳,他在明朝覆亡時刻的絕食而殉至今令人肅然起敬,而他一手編選的明代詩歌總集《溟南詩選》至今仍然嘉惠後人。而對溪北書院的諸多吟詠,又為我們揭示了清末名賢潘存興辦教育以救亡圖存的苦心孤詣,他官位不高,清貧一世,卻不論是在京城還是故裡皆聲譽甚隆,書法的影響更遠及於東瀛日本。文昌清代名賢中值得吟頌的還有「鐵筆御史」韓錦雲,他在鴉片戰爭危殆之時的幾通奏章,指斥懦弱,弘揚正義,可謂凜凜而有生氣。歷史的腳步走到現代,文昌仍然是名人輩出,政治上的宋氏三姐妹,軍事上的張雲逸將軍、陳策將軍,學術上的陳序經先生,他們的故裡、故居都成為詩人吟詠的對象。吟詠古路園宋慶齡故居的「此中別有驕人處,女傑流芳為國光」(謝良鼐),吟詠張雲逸銅像的「戎馬縱橫肝膽懸,英魂浩蕩聳雲顛」(陳川顏)、「開國功高勒銅鼓,椰鄉自有大將軍」(周德民),吟詠陳序經故園的「一代楷模國士風」、「勝似青椰挺雨中」(潘正照),都有深情注於筆端,令人過目難忘。集子中諸多對歷史人物的吟頌,都足於吸引海內外遊人的腳步,令其一發思古之幽情,其作用實在是遠遠超過旅遊小冊子的推介。
在眾多的老景點仍葆其青春活力的同時,建省後的新景點也不斷湧現,這些新老景點以其自然生態的魅力,一一進入了詩人吟詠的視野。椰林自然是文昌一地的代表性景觀,吟詠椰林的詩句何啻萬千,而詩人田漢的「十八萬株三十裡,椰林今日亦長城」(《訪文昌》),詩人蔡長松的「閒來小飲清瀾鎮,勝似廬山品極茗」(《文昌椰林》),皆從高處著眼,氣象不凡。善於誇張的還有鄭邦利《高隆灣夜飲椰子水》云:「一飲椰醇共天醉,長宵不寐擁氤氳。」飲椰漿尚且沉醉如此,宜其遠勝飲酒品茗了。銅鼓嶺更是集子中錄詩最多的一大名勝,從明代名賢王弘誨的「一縱登臨目,蒼茫太宇空」到今人陳修發的「天外潮來桴鼓音,三山半落水雲深」,皆能以雄恢為其基調,讀之令人氣壯,不覺生出一登再登的心願。其它如清人何斌的《飲紫貝泉》雲「倘遇坡仙品題及,早隨浮粟共流名」,今人張懷平的《大坡瀑布》雲「文昌境內尋常水,流出鄉關便壯觀」,讀之皆令人悠然意遠,二詩既為詠景,又自敘懷抱,此所以為佳詩也。近年出現的景點,如新開闢的八門灣騎行綠道風情旖旎,遊客如雲,即將通車的清瀾港跨海大橋,長虹飛架,大壯觀瞻,而文昌航天發射場雖是興工伊始,卻最為引人嚮往,這些自然更是蘸滿了詩人的彩墨。伍世珉的《八門灣泛舟》云:「逆水輕舟掀小瀾,船頭醉看溼衣冠。水搖翡翠一灣碧,山蹙蛾眉兩道彎。」吟賞再三,足供陶醉。而朱運超的《清瀾港》頸聯「落地長虹接天路,騰空火箭沸人寰」,卻聯類而及,把清瀾大橋與火箭發射場同時收入畫面,得雙雄並美,一新耳目之效。文昌多姿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旅遊景點,藉助這部旅遊詩集的渲染,勢必增加其審美韻味和知名度,更利於文昌旅業的走向世界,這是可以預卜的了。
奇麗的山川可以孕毓出傑出的人才,而詩人的吟詠往往獲益於山川的滋養。馮驥聲、鄭乃憲是清代海南瓊山與文昌的傑出詩人,他們描繪急水門奇險聲勢和石牛潭綺麗景色的長篇歌行《急水門》和《南溟曲》,不失為此集中的名篇與力作,完全經得起讀者的細細吟賞。當然好詩並不限於古人,今人也有許多足以肯定的筆墨。如吟詠銅鼓嶺石頭公園的幾首長調詞作,儘管格律不是十分嚴謹,但皆能意新語新,令人眼前一亮。其它方面的佳篇好句所在多有,略舉數例:吟詠文昌物產,可舉出陳如德的《詠銅鼓嶺鷓鴣茶》和符策堅的《貝雕》,「素念人間行客苦,長供雲路一瓢泉」,「盛裝待得出頭日,應謝伊人巧手雕」,詠物而不限於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吟詠文南老街、民間宅院、排球比賽、盅盤舞等等的諸作,又具有濃鬱的文昌地方文化特色,也都值得一讀。其它的佳句,如「椰鄉文筆豪情在,壯寫雲箋頁頁新」(張任君《清瀾古塔》)、「悠然最是林間臥,左右輕搖聽海風」(李景新《東郊椰林》)、「水闊秋高鷗翼息,波恬海晏月人圓」(潘正高《憶江南?椰灣美》)、「臥浪拱橋連衢巷,穿波艨影過窗櫺」(張躍虎《文城即景》)等等,可稱目不暇接,不勝枚舉。通讀全書五百多首詩作,感覺在題材與風格的多樣化,以及寫實與想像的融合方面,均已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一卷在手,必可享數日坐遊之樂。
以傳統詩詞為載體來反映山川景色、旅遊景點,自有其優勢與便利。古往今來的山水詩、紀遊詩浩如煙海,山水詩人、旅遊詩人也翻新出意、代出不窮。人們在旅遊中欣賞山川美景的同時,也受到詩詞的藝術陶冶,而旅遊的品位也因詩詞而提高,此乃是一件賞心快事。《文昌景觀百家詠》顯然只是詩歌海洋中的一朵浪花,但希望能以其別具的色彩與風姿,獲致觀者的欣賞、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