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土特產進城 越土越暢銷

2020-12-03 海南日報
  ■ 本報記者 羅霞

  

  特色農產品到海口開店,土特產———進城,這在今年的海口似乎成了一大時尚。除澄邁特產進超市之外,五指山熱帶雨林野山雞、定安黑豬等今年也紛紛以專賣店專賣、進超市等形式落戶海口。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趨勢的出現,緣於並有利於海南農產品品牌的打造,也給海南農產品銷售市場及特產市場帶來了新氣象。

  特色農產品齊聚海口直銷

  在位於海口海府路的瑞今生態農產品超市內,由澄邁農業部門和海南省農產品運銷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澄邁特產專區,聚集了澄邁不少特色農產品,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記者看到,白蓮鵝、福山咖啡、橋頭地瓜、瑞今黑豬等澄邁特色農產品均在此展銷。

  「火山香米已經賣完了,新米還沒上市。」海南省農產品運銷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專區產品實行廠家直銷,省去了流通中間環節,因而產品價格相對優惠。

  據介紹,這裡的火山香米,富含硒、鋅、鍺、鐵等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營養豐富、清香可口、味道獨特;瑞今黑豬,在養殖時食用木薯、農作物莖葉等加工成的生物飼料,實行生態養殖;白蓮鵝,產自澄邁縣白蓮地區,以肉質緊實、滋味鮮香而著稱……

  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今年,海南五指山熱帶雨林野山雞專賣店、定安黑豬連鎖店也陸續在海口開設。其中定安縣已在海口開設首批6家定安黑豬海口連鎖店,並計劃一年內在海口開設10-20個定安黑豬品牌專賣店。

  海南五指山熱帶雨林野山雞專賣店自試開業以來,不光向島內宣傳推介有機野山雞及雞蛋產品,還成為五指山有機野山雞及雞蛋遠銷島外的中轉站,幾乎每天都要發送五千枚至一萬枚不等的有機野山雞蛋到北京、上海。

  打造海南農產品品牌

  在海口開超市、建專賣店,正面臨著租金成本上漲、人員成本增加、產品毛利不高等問題,之所以選擇在海口開店,「主要是為了推廣優質農產品。」海南省農產品運銷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在超市開設特色農產品專區,是優質農產品供應模式的一種探索,有利於打造農產品品牌,同時通過減少農產品流通中間環節,消費者能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到新鮮安全的優質農產品。

  與海南省農產品運銷有限公司一樣,不少企業開設專賣店等,緣於優質農產品的品牌樹立和打造,看重的不僅是店面的收益,還有產品品牌的推廣和宣傳。

  隨著定安黑豬的名氣越來越大,市場出現以假亂真的定安黑豬,同時定安黑豬品牌競爭力弱、規模小、存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為此,今年4月,定安縣在海口設立多家定安黑豬品牌專賣店,並統籌該商標品牌在授權區域的宣傳推介和市場管理。今年3月,海南五指山熱帶雨林野山雞基地生產的野山雞和雞蛋成功獲得了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此後,海南五指山綠色生態開發有限公司在海口開設銷售店,向全國展銷有機野山雞產品。

  在省商務廳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處處長王建國看來,海南特色農產品紛紛來海口開店,一方面顯現了海南發展精緻農業、品牌農業的成果,海南特色農產品越來越豐富,各地打造農產品品牌、推介土特產的意識越來越強,紛紛尋求通過產、供、銷一體化來推動特色農產品更好地發展,另一方面緣於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青睞品牌、特色農產品。

  豐富特產市場的有益探索

  從海口一些特色農產品專賣店的銷售情況看,購買這些地方特產的群體包括本地居民、遊客等,商務禮品求購、單位福利分配也佔有一塊很大的市場。一些本地居民及遊客紛紛希望,海口能聚集更多的海南地方特產,給市民和遊客提供一站式購物享受。

  「海南旅遊商品一直是條短腿,各市縣特產在海口展銷,有利於海南旅遊商品市場更好地發展。」省旅遊研究所所長楊哲昆指出,旅遊商品並非一定是名產,但一定是特產,越土的越好,遊客可以通過這些特產感受海南本土文化。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開拓海南特色農產品市場,海南省農產品運銷有限公司準備在島外一些城市開設海南特產店,促進海南特色農產品的品牌銷售。   (本報海口5月24日訊)

相關焦點

  • 越土越暢銷 溫州本地豬本地雞進城吆喝受市民青睞
    特產越「土」越暢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土特產大舉「進城」,「駐紮」在土特產專賣店裡。「甌優」、「山農特產」等專賣店擁有多家連鎖店,主要經營農副產品,具有本土特色,並且以自己的品牌為主。筍乾、四季豆乾、粉絲等土特產經過包裝後,吸引了很多喜歡土貨的市民。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網站一上線,訂單量就不斷更新和增長。」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越是任務艱巨,越要極大用好新聞輿論的強大思想武器;越是眾聲喧譁,越要旗幟鮮明壯大主流輿論聲音;越是碎片傳播,越要凝聚「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的強大動能。  這既是天涯熱土上的生動實踐,也是改革攻堅的迫切需要,更是決勝長遠的永恆考題。  樹立忠誠奮鬥的輿論自覺  文章千古事,乃貫道之器。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咖啡「越品越有味」
    11月26日,2018年(第十九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澄邁旅遊推介活動在澄邁縣福山鎮舉行。活動上,一座總投資達1600萬元、可實現日加工咖啡豆1500公斤的福山咖啡體驗中心正式宣布啟用。這標誌著澄邁打通了福山咖啡從採摘、儲運到粗加工、深加工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福山咖啡體驗中心佔地面積21.9畝,建築面積2230平方米, 集生產、研發、觀光體驗等功能於一體。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君子白沙 竹鄉悠遠
    文\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實習生 王歡歡 特約記者 陳志強 通訊員 王家駒  山水鄉間,竹色青立,長葉沙沙,一直是中國古往今來的名人居士,心懷所念的理想居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改革讓「西瓜寬」的路越走越寬
    改革越深入,我的事業  就越順風順水。沒有改革,我可能連蕃薯都沒得吃。  ● 我一生和西瓜打交道,西瓜是我的命。  ● 瓜,大家一起吃才甜;錢,大家一起賺才過癮!改革  讓我富了起來,我有責任帶動更多的人共同致富。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根地瓜藤連起致富路
    大學生返鄉創業  沙土地裡掘金  8月4日上午,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橋頭鎮沙土村,57歲的村民楊其良正在田裡忙碌,鮮嫩的地瓜葉匍匐在沙土地上,肆意地生長著。據悉,今年的採收季剛過,現在是育苗期,9月就要開始新一輪的栽種了。  「一畝地一年的收益少說也有上萬元!種得越多,收益越多。」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古法紅糖:甜蜜又暖心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今年春節期間,逛過海口騎樓老街的市民遊客,尤其是年輕人,都紛紛議論一款新包裝的海南土特產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他們的特殊年夜飯
    除夕,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海南日報記者探訪了4個堅守在崗位上的人,記錄下他們除夕夜特殊的年夜飯。  鏡頭1  急診科裡的年夜飯 為守護病患吃「冷」飯  本報海口2月7日訊 (記者馬珂)「記得回家後要吃清淡,最好喝點粥。」今天晚上7時,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胡志高送走了他一天中第131名患者。終於可以吃晚飯了,而此時胡志高的盒飯已經涼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土名透出濃濃海南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磊  「《更路簿》上記載的南海各個島礁的名字,都是由最先發現他們的海南老漁民特別是潭門漁民命名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與群眾血脈相連 與海南命運與共
    一年多來,海南落實中央的要求,迅速行動,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促進黨風的深刻轉變,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綠色崛起鍛造一支思想純潔、作風過硬、人民群眾信賴的黨員隊伍。  群眾心中的「海南答卷」  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的背後卻是一個鮮活多彩的世界。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薩爾薩舞三亞舞動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容宇 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薩爾薩舞有著濃鬱的拉美風情,你既可以是觀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木材寶庫海南的喜與憂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貢  南國有佳木。花梨、沉香自不待言,最近海南省內甚至出臺了黃花梨的鑑定標準。  清代時,記載海南島著名樹木最多不過82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旅遊商品如何獨具「海南臉」?
    春光牌椰子脆片和椰奶酥卷兩款商品走紅一個月後的今天,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島內銷售部大區經理吳思斯興奮地匯報成績。但長期以來,我省旅遊商品市場同質化、老舊化嚴重,亟需整合、創新,做出海南特色。  兩款特產供不應求  吳思斯透露,從4月11日到5月10日,春光牌椰子脆片和椰奶酥卷的銷量在100萬套左右,銷售額達到1900萬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番客村」老宅思鄉曲
    文\見習記者 習霽鴻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見習記者 封爍  近日,在住建部等六部門聯合公布的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文昌市鋪前鎮美寶村榜上有名。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村莊?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吃雞
    海南有名吃,曰「文昌雞」。據說文昌中學附近一家鹽焗雞聞名當地,一日饞蟲拱動,驅車文昌去找尋,問路人多名,終至「吉英鹽焗雞」店。店不大,屬路邊店,擁擠、簡陋、衛生條件一般。幾張圓桌和方凳,醋、醬油和辣椒醬置於桌角,各種裝飾和擺設不上檯面,但一眼望去,食客滿座,雞肉的香膩和食客的熱情燻蒸著整個空間。來此吃雞的多是嘴饞人,頭臉之人篤定不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免稅店淘「海南禮物」
    與大家印象中,各類型的免稅店只售賣國際一線大牌商品不同,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下稱「免稅店」)在海南十分「接地氣」,市民和遊客們完全能在其中暢享購買海南名優特產品的歡樂。  海南是世界上珍珠貝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自古以來就有「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說法,而南珠的極品多出自三亞、陵水一帶。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三地檳榔風俗各不同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作為一個湖南人,記者親眼見到檳榔從嗜食此物最盛的湘潭市一路擴散到全省,最終幾乎成了可以替代香菸的一種食物,因此不得不多說說檳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