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大海的魚,為什麼要在魚肚上扎個孔?

2020-12-19 迷你科學星球

海釣是一項很不錯的休閒活動。海裡風浪大,面積廣,水體深,魚類物種繁多。海魚一般生性更為兇猛,見餌就咬,很容易釣獲。因此相比淡水垂釣,大海深處坐釣更為刺激有趣。

但並不是所有的海魚都適合垂釣,而有些深海魚類是保護物種,釣上來是必須要放生的。釣魚客就會在魚側面戳個小孔之後,再放生。那這個戳孔是個什麼操作?確定不是在虐魚?為何不將它們直接放掉,還要再這麼二次傷害一下?這樣做是出於什麼目的?都說這是為魚好!這就要從魚的生活習性說起了。

魚鰾

絕大多數硬骨魚類體內都有魚鰾。魚鰾是位於魚類體腔背部的長形薄囊,內部含有空氣,是魚類身體比重的重要調節器官。

魚可以通過魚鰾肌控制魚鰾,自由地收縮或膨脹,來改變魚體內的空氣含量,以此調節身體的密度,這樣就使得自身在水中產生的浮力發生改變,進而實現在水中自由上浮或下沉。

當魚下潛時,魚鰾收縮,排出空氣,魚體積縮小,浮力變小而下沉,同時體內氣壓變大,以平衡外部水壓。

上浮時,魚鰾裡鼓進空氣,魚體積漲大,浮力增大而上浮。簡而言之,魚通過控制魚鰾中空氣的含量就可以根據需要控制沉浮。海洋中水體深度大,對深海魚來說,魚鰾就十分重要。

潛水艇就是魚鰾的仿生發明,其壓載艙就是類似魚鰾的結構,通過注水、排水實現潛艇的上浮下潛。

扎孔平衡魚體內外氣壓

海水的深度每增加十米,壓強大約會增加一個大氣壓。深海船釣時,深度往往達到數十米,甚至上百米,水壓是非常大的。這個深度的魚類,為了承受巨大的壓強,體內與體外的水壓相同,會達到數個大氣壓,魚鰾會處於被擠壓收縮的狀態。

這時候,突然被從深水區快速釣上水面。體外壓強急劇降低,魚體內外的壓強差巨大,會使魚鰾瞬間暴脹,鰾內充滿空氣,對其他內臟產生強烈的擠壓作用,有些內臟甚至會被擠出來,眼珠子會被鼓得特別突出。而這種變化情況早已超出魚的自主調節範圍。

如果把它們直接放歸大海,也會因無法調節,難以潛下水而一直漂浮於海面上,最後也是難逃一死。這樣的放生顯然沒什麼意義!所以,在放生前,對魚進行扎孔放氣,就成了海釣的一個規矩。

海釣客會用針管或鐵籤,從魚側方戳一針,把魚鰾戳破,幫助它們快速釋放空氣,以消除內外壓強對魚體的壓迫,讓它們能夠恢復,可以下潛回到生活的水層!

針戳放氣,減壓保持魚命,可以說這是一個比較人道的操作。

這個方法是否真的奏效?

這方法看起來似乎挺有道理,國內外很多漁民和海釣客都會這麼做,但卻很少有人思考這個方法的實際作用。仔細想想,這並不是一個科學的放生手段,是粗糙而且實際成功率低的。

且不說魚身上戳孔傷口是否能夠不造成感染,不會招來捕食者,可以很快癒合。單從操作層面上來說,大多數人掌握不好手法,不能一次找準魚鰾位置,正確刺穿而不傷及其他臟器,很可能搞不好刺傷內臟,海魚失血過多,反而加速死亡。

其次,即使準確刺破魚鰾,深海魚的存活率也是很低的。根據美國相關部門研究顯示,扎孔對提高深海魚的存活率幫助並不大。

況且深海魚的某些損傷, 也並不是靠扎孔就能解決得了的。

可見,採用該方法的初衷是好的,但並不是很好的解決方案,更多的還是讓海釣客有一個自我心理安慰。想要有效地放生深海魚,還需選擇其他更為專業的有效方案。

相關焦點

  • 放生大海的魚,為什麼要在肚子上扎個「洞」,不扎它就會死?
    放生大海的魚,為什麼要在肚子上扎個「洞」,不扎它就會死?在海洋中,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垂釣者,很多人都會在海洋裡釣到很多奇怪的魚,但是,對於一些不想帶回去的魚,垂釣者們經常在這種魚的身上紮上一個洞,再把它放入水中,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放生大海的魚,為什麼要在魚肚子上捅個洞?
    有海釣經驗的朋友,釣上來的魚如果不要的話,就會找根牙籤在肚子戳一下,然後丟回大海,在旁邊的人看得一愣一愣的,這不要也就罷了,居然還戳一針,這不是要了魚的命嘛!一般海釣的朋友都會微微一笑,然後告訴你「這是為它好」!
  • 放生大海的魚,為什麼要在魚肚子上扎一個洞?是在幫它還是在害它
    只是進入21世紀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開始追蹤那些被釣上來後放生的魚的存活率,發現給魚肚子來上一針對一些魚存活率確實有幫助,而對一些魚卻沒有太大幫助。我先來說說它為什麼有一定科學依據!魚的氣壓創傷我們知道,隨著水深的增加,壓強逐漸增加,而海洋的魚類是分層而居的,每一個物種都生活在自己舒適的水深,換句話說,每個物種承受的水壓是不同的。
  • 把魚放生大海,在魚肚子上扎個洞有用嗎?真相讓人尷尬
    可能很多人在看一些海釣的視頻的時候,會發現,有些時候如果是釣上來的魚不是自己想要的,那麼這些釣手有的就會在魚肚子上戳一個洞之後,再把魚扔到海裡。可能有人會很不理解,為什麼不想要了,還不直接把魚扔進海裡,而是要再這麼二次傷害一下呢?
  • 日本鼓勵人們吃這種魚,當廚師割開魚肚時,才知道為何鼓勵吃它!
    海鮮,相信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的一種美食,在一望無際的大海裡面,總會有許許多多可以拿來吃的海產品,比如各種各樣魚類,螃蟹,蝦哦,相信這些不少愛吃海鮮的人們,都是吃過的,日本作為一個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每天吃掉的海產品也是不少的。
  • 野釣見聞記,淡水鯉魚被放生大海最讓人稱奇!
    垂釣久了,見聞也頗為豐富,稀奇的魚,稀奇的事還真不少。最讓筆者稱奇氣憤的莫過於那條被愛心人士放生大海的悲慘鯉魚,在這為大家細細展示。圖為外來物種太陽魚。圖為東方墨頭魚,現在已經很稀少了。據說繁殖期它的頭上會長犄角。圖為銀魚,也有人稱為麵條魚。現在很少見了,水質不好的地方沒有。垂釣釣上甲魚,黃鱔都很常見,釣上福壽螺倒是很稀奇。
  • 為什麼釣魚人好不容易釣上的魚又放生了?
    釣魚本質上是狩獵的一種延續,歷史上大多數情況下是人類求生的本能!在遠古時代釣魚作為狩獵的分支,在男性氏族社會肯定是男人的看家本領!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釣魚作為打漁的一種慢慢被邊緣化,進化演變成一種社會愛好!不再是生存的一種手段了!
  • 世界上最「乾淨」的魚:能夠直接看穿身體,專家建議最好放生!
    要說大自然最神秘的地方,我想既不是沙漠,也不會是森林,更不可能是一些大草原了,大自然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大海,我們地球上只有30%的地方是陸地,其餘的都是大海,在這深海裡面,有數不勝數的生物我們都還不了解甚至都沒發現。
  • 寧波漁民捕到一條3米長怪魚立馬放回大海為什麼?因為它有個奇怪的...
    船老大陳宏江一眼就認出了它,「看還活著,沒多想,直接放生了。」在漁民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翻車魚在捕獲上岸的魚群中顯得無比巨大,一個成人站在旁邊也顯小。它身上有黏性,粘滿了細碎的小魚。漁民用纜繩將它緩緩吊起,用力將其推向船艙外,最後解開繩索,放歸大海。他說,漁民蠻討厭捕到它的,吃起來沒有肉,賣又賣不了錢,漁網反而會被它弄個大洞,把網裡其它經濟魚弄爛。
  • 放生,放生的本意是什麼,有哪些功德
    放生,放生的本意是什麼,有哪些功德開頭作者講一個自己的故事吧,在16年高考之前,作者做了在家的居士,高考前總是難念緊張的,每天都是心神不寧,焦慮不安的。一位師兄帶我去放生,去回向。在市場上買了兩條魚,師兄替我給他們做了超度,放生以後,兩條魚都回頭看了我一眼。自此我覺得萬物皆有靈。放生回來以後還沒有什麼顯像,也就沒當回事,但是在考試的前一晚,作者有了一個真實的經歷,那也是改變了作者一生的軌跡。至於是什麼,不便多講,下面我們一起來聊聊放生的功德,和好處。
  • 它被譽為世界上「最乾淨」的魚,身體透明無瑕,看著讓人只想放生
    有巍峨的高山,有波濤的大海,也有生機勃勃的綠樹草原,當然還有各種奇妙的動物。如果喜歡探索的人,可以看到許多人一生都不曾見過的奇妙景色和奇妙生物,當然這是看不完的。這也可以說是一種遺憾。它被譽為世界上「最乾淨」的魚,身體透明無瑕,看著讓人只想放生。
  • 我在大海有條魚,我們一起去放魚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今年6月6日是全國第六個「放魚日」,考慮新冠疫情影響,為方便社會公眾放魚,今年大眾網首次開設了「碧水責任--山東省2020全國放魚日暨百萬網友聯動『放魚養水·養護生態』大行動」線上雲平臺,網友可線上認領養護包,線下委託專人放魚,足不出戶即可將魚兒放入大海,實現「我為大海放條魚」「我在大海有條魚」的夙願。
  • 放生魚在肚子上戳個洞,為了救它還是求心裡安慰?
    昨天剛陪朋友出海釣魚,整個過程非常痛苦,魚沒釣到,苦膽都吐出來了。朋友倒玩得不亦樂乎,釣得也不少。不過令我非常不解的是,朋友不要的魚,放生前都會在魚的肚子上穿一個洞。到了海上,我在狂吐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畫面,他們丟掉的魚,都會用一根尖細的管子,戳一下肚子,然後丟回海裡。我最開始以為是用釣上的魚,放血打窩聚魚。後面我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強忍身體不適,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朋友聽完哈哈大笑,告訴我,不是打窩。我問他那為何那麼殘忍?
  • 愛心人士往西太湖放生大量黑魚 「放生」成「殺生」
    常報全媒體訊 近日,有市民拍到在西太湖(又稱滆湖)的一座橋上,一群人用一輛電動三輪車拖來好幾筐黑魚,往湖裡放生。對此,滆湖漁管會表示,這麼多黑魚被投入西太湖,會破壞湖域生態。 十多人往西太湖放生上千條黑魚 據了解,參加這次放生活動的有十多個人。他們放生的主要是黑魚。這些黑魚的個頭都不大,但是數量很多,大約有上千條。放生者用網兜、魚筐撈起黑魚,直接撒入西太湖裡。 放生者之所以要大量放生黑魚,主要是有這樣一種說法,說放生黑魚可以招財、闢邪、盡孝等。
  • 千年古剎的「放生池」,上萬條「放生魚」擁擠不堪,行善積德?
    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寺廟裡,都有一個放生池。放生池一般是一個人工水池,信徒可以將魚、烏龜等動物放在放生池裡,從而體現「慈悲為懷」的佛教理念。圖:北京千年古剎臥佛寺,放生祈福的字眼十分引人注目。許多人認為放生一次就積德一次,所以中國寺廟裡的放生池一般深受遊客青睞。而位於北京植物園的千年古寺臥佛寺的放生池更是密密麻麻擠滿了放生魚,看上去擁擠不堪。小小的放生池,密密麻麻擠滿上萬條「放生魚」。放生池旁邊,還有不少遊客正在駐足欣賞這裡的金魚。
  • 釣魚人為什麼不把魚全部放生,還能心安理得,個人的一番思考
    本人慚愧,一年前才真正放生過,那次我記得我把所有的漁獲都放生了,一共放了36條鯽魚,最大的半斤,最小的差不多和打火機一樣大。但後來沒做到每次都放,只是放了些小的。在我看來,釣魚放不放生,要看地方的吧?垂釣環境好的地方,魚大、魚多、釣場多的地方當然選擇就多。
  • 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眾魚連夜開會,商討改名事宜……
    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眾魚連夜開會,商討改名事宜……時間:2020-04-29 15:47   來源:河南都市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眾魚連夜開會,商討改名事宜 4月27日晚上7點左右,浙奉漁13035號漁船在東海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約3米長的成年翻車魚
  • 男子釣上一條「食人魚」, 破開魚肚時,男子當場給了自己一巴掌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釣魚,沒事兒的時候就到野外找個有魚的河,靜靜的等上一下午,有魚了晚上就美餐一頓,沒釣到也不灰心,就當在野外散心了。而且很多人釣魚的時候,經常會釣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有些人海釣到過烏龜和螃蟹。
  • 17萬尾魚苗放歸大海!「雲放魚」為大海增添新生機
    「雲放魚」現場「雲放魚」現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飛 湯淼 煙臺報導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由山東省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中心聯合山東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共同打造的「碧水責任——山東省2020全國放魚日暨百萬網友聯動『放魚養水·養護生態』全民公益大行動」線上「雲放魚」同步啟動,參與者足不出戶即可將小魚放入大海,實現「我為大海放條魚」的願望。當天,「雲放魚」煙臺增殖放流點共放流17萬尾。
  • 新鮮的魚肚與魚肝,別人不要的食材,卻是潮汕人煮湯的上好食材
    煮湯的食材多種多樣,有的人棄之敝履的食材,我卻甘之若飴,如各種大海魚的魚肚、魚肝,處理乾淨,煮熟煮爛,加點薑絲。哇,鮮美的湯水,從唇齒、胃直達心田的滿足,魚肚吃起來鮮美有嚼勁,魚肝更是細膩軟嫩,香的很。其實,在潮汕,許多人都善於用這些邊角料的食材,做出各種美食。這些魚肚與魚肝,也是夜粥檔上的必備食材。但這魚肚與魚肝,要處理得當,才能體驗到極致的鮮美,而不是海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