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為本,身為標。正心,即能正身。如何正心呢?正心即是順應天道。
天道體現在何處?《易》曰:元亨利貞;《內經》曰:春夏秋冬;儒曰:仁義禮智信。這些都是天道。
如何順應天道?人學習並實踐天道,表現出來的,即是天性。王鳳儀老善人講「圓滿天性」,就是把實踐天道進行到底。
具體來說,順應天道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則,順四時養生。四時規律即是天道,順應四時,即是跟上天道的步伐。順之則健康,逆之則患病;
二則,行善積德,讓人心儘量無私、無欲、無求,擴大心量。因為天之大德在無私、無欲、無求;地之大德在厚德載物,在擴大心量;
三則,恬淡虛無,精神內守。這是《內經》養生的最高宗旨。能達到這個境界的,一定能健康;
四則,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人心一正,就是天性。人心一偏,就是習性。治病,非正心不可。
以上四點是治療大病的關鍵。若能真正做到以上四點,我相信,病人必能得天地之庇佑。
天地的能量無限大。得天地之助,自然健康。我相信,生病只是上天給我們的忠告,希望我們借疾病而找回天性。若對上天的忠告置之不理,繼續各種錯誤的行為,疾病就難以康復。
所以說,求醫不如求己。所以外求的,比如醫療,都不如內求。求己是內求,內求才是治本之法。#百裡挑一#(董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