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治大病者,須先正心

2020-12-17 善生活養有道

心為本,身為標。正心,即能正身。如何正心呢?正心即是順應天道。

天道體現在何處?《易》曰:元亨利貞;《內經》曰:春夏秋冬;儒曰:仁義禮智信。這些都是天道。

如何順應天道?人學習並實踐天道,表現出來的,即是天性。王鳳儀老善人講「圓滿天性」,就是把實踐天道進行到底。

具體來說,順應天道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則,順四時養生。四時規律即是天道,順應四時,即是跟上天道的步伐。順之則健康,逆之則患病;

二則,行善積德,讓人心儘量無私、無欲、無求,擴大心量。因為天之大德在無私、無欲、無求;地之大德在厚德載物,在擴大心量;

三則,恬淡虛無,精神內守。這是《內經》養生的最高宗旨。能達到這個境界的,一定能健康;

四則,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人心一正,就是天性。人心一偏,就是習性。治病,非正心不可。

以上四點是治療大病的關鍵。若能真正做到以上四點,我相信,病人必能得天地之庇佑。

天地的能量無限大。得天地之助,自然健康。我相信,生病只是上天給我們的忠告,希望我們借疾病而找回天性。若對上天的忠告置之不理,繼續各種錯誤的行為,疾病就難以康復。

所以說,求醫不如求己。所以外求的,比如醫療,都不如內求。求己是內求,內求才是治本之法。#百裡挑一#(董洪濤)

相關焦點

  • 抖音蹦迪治大病夢裡吃大餅是什麼歌 蹦迪治大病歌詞全文
    抖音蹦迪治大病夢裡吃大餅是什麼歌?本篇文章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這首歌,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  歌名:蹦迪治大病  歌手:張薔 / jiafeng  蹦迪治大病試聽地址:https://music.163.com/#/song?
  • 喝風、辟穀治大病?自己的病誰來治
    我們既強烈呼籲通過徵信系統懲戒失德失信者,更應該倡導將更多善舉義舉納入系統中,讓正能量變成滿滿的獲得感。看衰:喝風辟穀治大病?先治好自己才是上策!11月16日,西安曲江文化產業發展中心發布2019年第二季度曲江新區雙創券兌付名單,通過審核的有69家企業和4家服務機構。
  • 修行,正心,修身,治病
    你無師無法,所有的經咒如同紙上車圖,車的圖紙,出家人比如是圖書館的保管員,你去取經,他們給你經書,幫著你解經,但是他們不是作者本人,也不確定書是不是正版,反正如是我聞,我聽別人說的,寫經者就是聽說,看經者,是聽,聽過佛講法的人說的,如是我聞,好像我聽說的一樣,又是假如,末法末劫如何修行,有修行之法,還叫末法嗎?有修行之道,還需聖人乘願再來嗎?
  • 未病先防——正心修身促健康
    然而欲治患者之心,醫者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志,「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這就要求我們醫務工作者,學習傳統文化以正心修身;並將正心修身的理論傳授給患者,使患者心志端正,元氣充足,再配合針藥引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不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患者元氣不足,整體功能下降,即使有再好的醫生也無能為力。正所謂「巧婦難做無米之炊。」
  • 校園文化|安丘市青雲雙語學校校訓:正心 明志 勵學 揚善
    【校訓】正心 明志 勵學 揚善【校訓解讀】正心。司馬光在《交趾獻奇獸賦》中有云:「吾聞古聖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無論學習還是處事,正心修身都至關重要。修身必先正心,正心才能修身。《傅子·正心篇》有云:「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指出立德最根本的是要使自己的心地純正,也即「修身在正心」「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正心、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為學者,只有先修煉內心、鍛造品格,將正心修身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成為國之棟梁。
  • 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修身的目的是什麼了?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1),先治其國(2);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3);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5);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6);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7);致知在格物(8)。
  • 小病不治成大病 有些還會誘發癌症
    都說「小病不治,大病難醫」,可往往大病難醫的原因就是在於小病不治,說的再通俗一點就是很多人在疾病剛開始的時候不以為然,甚至都不去看醫生,最終慢慢地就誘發成了大病,吃虧的還是自己。事實就是這樣,有些小病在前期有藥可治卻不治療,很容易就誘發癌症,比如下面這些:1、口腔潰瘍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病,來的時候讓你連吃東西都是一種痛苦,那種怎麼著都擺脫不了的痛苦實在是讓人難以忘懷。但是一般的口腔潰瘍經過一些很簡單的治療一周左右就能痊癒,但是同一處的潰瘍在治療一個月還不見好,就有口腔癌的危險了。
  • 想要過好人生,從「正心」開始
    今天我們接著之前「誠意」的話題,來聊一聊「誠意」的下一環節「正心」。「正心」是儒家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最中間的一環。我們可以發現,「正心」之前的三個環節「格物、致知、誠意」論述的是人內在「心性」方面的功夫學養。
  • 大病重病多是本虛而標實
    一、正虛是許多大病重病的根本病機中醫治病重在治本,就氣邪而論,以正為本,以邪為標。病狀多變,多因於邪實,而邪實源於正虛。可以說,正氣虛弱是許多大病重病貫穿其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病機。 任何大病重病皆非瞬間而至,在病之前期,往往首先出現了正虛。
  • 大病醫保之困:「病貴命輕,治還是不治」
    群眾不用額外繳納大病保險金,政府從基本醫保的「蛋糕」中切出一塊專門用於大病保障,基於結餘基金和年度增資建立的大病補充保險目前已在江西各地鋪開。「發揮基本醫保的基礎性作用和保大病兩者之間並不矛盾。」河南省衛計委農村衛生處處長王耀平認為,當前基本醫保的保障重點已由擴大範圍轉向提升質量,特別是向保障大病傾斜。
  • 正心修身要有久久為功的韌勁
    「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內正其身,外正其容。」正心修身,永遠是不朽的真理,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清介有守的人生態度和剛直守正的人生境界。《清史稿》中記載了張伯行的一個小故事,張伯行考中進士後,沒有立即去做官,而是在家口誦手抄理學經典七年,然後才去做官,他說:「千聖之學,括於一敬,故學莫先於主敬。」
  • 正人先正心
    袁某的轉變是我省社區服刑人員「正心行動」啟動以來,眾多社區服刑人員轉化成功案例中的一個典型。2018年以來,藉助「正心行動」,我省4萬餘名社區服刑人員順利解矯、回歸社會,「正心行動」結出了累累碩果。
  • 先談誠意正心,在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古人講誠意正心,也是明白良相能救國良醫能就人,而一切的源頭是心要正意要誠。張大夫的案例在古代不是個案,在現代也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在那學習些醫理就敢給人看病,有更甚者把自己包裝一下就是華佗再世了。隨著國家生活富裕,對健康的追求就更加迫切了,而這時也是別有用心之人鑽空子的最佳時間,在古書上找個藥方並包裝一下就成了什麼病都能治神藥了。
  • 誠意正心,信守家國
    在史書中經常可見以誠信一詞來形容一人的品行,比如《北齊書·堯雄傳》中形容堯雄:「雄雖武將,而性質寬厚,治民頗有誠信。」我國思想文化中,誠信思想歷來廣受推崇。《易傳》裡說:「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這裡的信就是誠實守信的意思,可簡單解釋為順道、誠信才會得天與人相助。
  • 張其成教授在濟南圓滿開講《論語與儒家正心》
    2020年11月28-29日,經典有約中成書院《國學經典與卓越管理》高級研修班在濟南子曰·美秀酒店,舉辦了由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北京張其成中醫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張其成先生帶來的《論語與儒家正心》國學經典大課。
  • 中醫為什麼講就正心?
    我們再回到此篇的題目:為什麼要正心?因為心正則種種法正,一方面五臟六腑歸於平衡,人能健康;另一方面,外境皆安和而人能快樂、幸福。由此說,正心的內涵實在太博大、太精深,我的理解是,正心是一切法的源頭。包括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學等等,皆以正心為根本。篤信科學的人往往正心不以為然,認為科學能解決一切。但事實是,科學無益於正心,甚至會讓心更迷失。因為科學是崇尚外求的。(董洪濤)
  • 深度好文:正信正念,以達「正心」的目標!
    大家好,我是小編一朵花的姿態,2018年5月4號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關於正心的文章。事實上做好人是為人的根本。宗教家、道德家或法律要求人們稱為好人,只是要求人們實踐做人的基本精神,而非強迫人們經過教育以成就預期的理想。
  • 如何正心修身,真正去理解古人的感覺
    如何正心修身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之所以說修養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恐懼就不能夠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夠端正(憤怒、恐懼、好樂、憂患)(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大學》對修身的論說和正心的論說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都是強調在一定的情緒狀態下, 不能客觀公正地對待自己和周圍的人。
  • 正心蓮蓮子串穿制祈福文
    正心蓮傳揚君子之德;正心蓮-祈福泱泱中華,家家正心滿滿、幸福蓮蓮!!!1顆→→:一顆珠往往比較貴重,挑選具有很高物質價值的珠子,表達了佩戴者的藝術審美品位,可以貼身攜帶或是懸掛在家中,體現了人們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願望。3顆→→:代表是「佛」、「法」、「僧」這三寶,多為虔誠的佛教信徒所持有。
  • 正人先正己 正己先正心
    黨員領導幹部要想在工作中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尊重和支持,必須堅決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所謂「正人先正己」,通俗講就是,若是想讓別人先做到,自己就要首先帶頭做到,這是最基本最起碼的道理。「正己」的前提是「正心」。心術不正,人身觀、價值觀都沒有擺正,何談正己,更遑論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