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魚在我國是極品美味,燉火鍋是一絕,到國外卻成「淡水魔王」
物種入侵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很多國家對於入侵物種都十分的討厭,甚至提到這些入侵物種的名字變色。比較有名的入侵物種,有水葫蘆、加拿大一枝黃花、小龍蝦、牛蛙、福壽螺等等,在全球許多國家都泛濫成災了,然而其中有幾種在我國不僅沒泛濫成災,反而還成為了農民朋友種植、養殖的特種農產品,小龍蝦就是其中最出名的,現如今在我國湖北、江蘇一帶都發展成為了支柱型產業。
其實不止小龍蝦,在我國還有好幾種類似的特種農產品,其中就有這麼一種魚,它是在我國是極品美味,燉火鍋是一絕,到國外卻成「淡水魔王」。
(國內養殖的黑魚)
還在上學那會,筆者曾看過2部電影,分別叫做《科學怪魚》和《恐怖食人魚》。第一個講的是深海水怪從亞洲偷偷地進入了路易斯安納流域,讓鄰近島嶼的居民惶恐不安。第二個講的是了一種從亞洲魚類偷偷進入加拿大的一個鎮上,因生活在化學有毒物質汙染的湖泊中發生變異,從而具有了在陸地捕食的能力,並登上了陸地尋找一切可食之物,包括「人類」。
這2部電影的「主角」,就是在國外,尤其是美洲地區談之色變的淡水魔王「黑魚」。很多朋友可能會很納悶,黑魚那麼好吃的魚,咋會成為淡水魔王呢?下面一起來聊聊吧。
(黑魚燉火鍋)
提到黑魚,愛吃魚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水煮魚、酸菜魚這些菜品當中使用最多的魚類就是黑魚,而且用黑魚來燉火鍋那更是一絕,在餐桌上幾乎是人見人愛。而在民間,由於黑魚肉質緊實,肉多刺少,價格便宜,從而成為了市場上十分受歡迎的一種極品美味,也被農民朋友們大量養殖。
黑魚在我國的食用歷史十分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被列為蟲魚上品,並且當中還記錄了黑魚不僅吃起來美味,還具有去瘀生新、滋補調養、生肌補血、促進傷口癒合的食療價值。
同時黑魚在民間的寓意也十分的好,在我國古代,民間將黑魚稱作「孝魚」,被看作是「孝順」的代名詞,「百善孝為先」,因而給老人祝壽的時候,必會準備一道黑魚做的菜。而現代民間,黑魚則被稱作「財魚」,意思是吃了就能發財。
(國外泛濫成災的黑魚)
可以說,黑魚在我國的名聲十分的好。然而到了大洋彼岸,黑魚簡直成了惡魔的化身,就如前面筆者說的那2部電影,一部是美國拍的,一部是加拿大拍的,在電影裡,黑魚就是不折不扣的惡魔。那麼是什麼原因會讓黑魚在國外被如此「黑化」呢?
想必很多朋友應該知道,在上個世紀下半葉,美國許多地方都把亞洲鯉魚(鯉魚、鰱魚、鱅魚等淡水魚統稱)作為食用魚引進,並開始推廣養殖,但由於這些魚在美國地區缺乏天敵,以至於這些魚類在美國泛濫成災,到如今已經成為了困擾美國的一個重大的物種入侵難題。
(國外泛濫成災的黑魚)
黑魚是淡水中的一種兇猛肉食性的魚類,生性兇猛,食量較大,主要以鯽魚、鯉魚、雅羅魚、鰟鮍、蛇鮈、刺鰍、沙鰍、泥鰍等淡水生物為食。有人看中了黑魚的這一點,將其引進用以對抗亞洲鯉魚,然而黑魚比亞洲鯉魚更甚,不僅吃光了亞洲鯉魚,還把美國本土魚類也吃光了。
而黑魚生命力太強大了,它們不僅能適應各種水質,而且見啥吃啥,胃口和繁殖力還特別好,因此就在美洲一帶泛濫成災了。
在2007年的時候,美國人就通過立法直接禁止了一切關於黑魚的進口和流通,並且要求美國釣魚愛好者一旦釣上黑魚,必須立即殺死,絕對不允許放生,還必須馬上向當地水產部門報告備案。所以黑魚也就成了美國及加拿大一帶談之色變「淡水魔王」,實至名歸。
各位朋友,你們喜歡吃黑魚嗎?你如何看待國外稱呼黑魚為「淡水魔王」呢?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