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翻朋友圈的時候,又看到了那些「以健康為幌子整天和人說一定要健身」的所謂私人教練們在朋友圈抱怨別人不辦卡。老實說健身房的這種風氣讓我非常不滿,現在的教練多是銷售型教練,至於專業領域的知識…真的是只能呵呵。
也就怪不得現在很多人寧願在家裡鍛鍊也不願意去健身房辦卡了。不過這倒是讓我有了一個疑惑「健身房和在家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呢?」到底在家健身好還是去健身房,為此小編我也是刻意去尋找了一些資料,那接下來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發現吧。
肌肉的組成
首先呢當然是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肌肉的知識
我們所說的肌肉其實是由肌肉纖維組成的,而每條肌肉纖維是由許多肌原纖維所構成的。
總的來說就是,肌纖維越多,肌肉力量也就越大(不管是耐力肌纖維還是力量肌纖維都是如此的)
增肌必須的兩大要素
高強度刺激撕裂肌纖維
肌纖維只有撕裂後,人體才會對其進行修復,而且修復後的肌纖維會比原先的更強韌,自然力量也久變大了。
所以增肌其實就是一個肌纖維不斷撕裂而後又恢復的過程。
不斷打破自己的舒適圈
心理學上有一種舒適圈的理論,說是人待在這個圈裡就會越來越適應而且不願意走開。這一點對於增肌其實也是適用的。
大家都知道肌肉是有記憶的,如果你經常做同一個強度的訓練,那麼肌肉就會適應,自然就無法再增大肌肉了。
有些人可能會說,如果只是離開舒適圈,那麼降低重量行不行?首先我得承認,偶爾的降低訓練強度其實是有好處的。但是如果你的目標是增大肌肉塊頭的話,還是必須要有大強度的訓練,這也就意味著你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必須突破自己的最大力量極限。
健身房和在家的區別
在搞清楚了增肌所需要具備的要素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健身房和在家鍛鍊的區別。
健身房有各種各樣的器械,關鍵是這些器械往往都可以自由調節重量;而如果是在家裡鍛鍊則基本只能以徒手動作為主,也就是說多是自重訓練
你說啞鈴?如果你只是練手臂或許20kg的啞鈴都夠你用了,可是臥推呢?深蹲呢?
你總不能告訴我說你自己在家裡弄一個槓鈴架、深蹲架吧(那不就是家用健身房了嘛)
而徒手自重訓練的主要問題就在於它是無法讓你突破自己的力量極限的。
所以如果你是以增大肌肉圍度、塊頭、力量等為主要目的的話,健身房確實比在家訓練要適合。
但反過來,如果你更注重實用性、協調性等,只要有一些很基礎的功能性設施也就夠了(比如單雙槓這些)。
在家訓練&健身房訓練身材對比
其實大家不妨對比一下那些街頭健身的人的身材和健身房的人的身材。
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健身房的人身材往往比較魁梧,肌肉塊頭更大;而街頭健身的人則是肌肉線條突出,能做很多難度很高的動作,肌肉塊頭則並不明顯。
那小編我個人的感受來說呢…其實是不推薦在家訓練的,理由就兩個字「氣氛」,在家並沒有健身房那樣的氣氛,看到軟軟的沙發和床相信很多人都會坐一會就想往上靠了。
另外很多徒手自重訓練都是需要單雙槓之類的戶外設施的,你以為真的僅靠家裡的伏地挺身和卷腹就能練出好身材了嘛….
現在的人對於健身房有厭倦除了我文章開頭所說的那種「討厭的銷售型私教」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可能有很多書上都在說健身沒有必要去健身房,比較有名的就是那本《無器械健身》了吧。
書本身的內容的確很不錯,有很多實用的動作,不過我不知道為什麼作者一直呼籲大家不要去健身房(在我看更多是為了博眼球)。在書中作者說只需要按照書中的做法,你在家也可以練出和健身房一樣的身材。
可是如果你實際練習過就會發現…其實書中的很多動作真連起來效果並沒有那麼好,再者作者原先就是軍人退役,也就是說之前就已經有很好的底子了(在健身房練了很久了),誰能說他的塊頭不是在那個時候練出來的而是之後通過各種無器械的動作練出來的呢?
好了,關於在家練好還是在健身房練好就說這麼多吧,如果上面的這麼多你全都沒有記住。
那請記住最後這一條結論
如果你是想增大肌肉塊頭、力量,健身房更適合你;如果你想鍛鍊協調性、功能性,也請走到戶外進行訓練。除非條件實在不允許,否則小編我都推薦大家走出家訓練。
當然如果只是做做伏地挺身什麼的在家裡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