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華醫案|手法治癒寰樞關節半脫位致頭暈、咽喉部疼痛

2021-02-22 大國醫學府

 - 讀經典勤臨證重傳承常思悟 - 

張衛華醫案-手法治癒寰樞關節半脫位致頭暈、咽喉部疼痛

寰樞關節半脫位是頸椎的寰椎和樞椎之間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而產生的一系列臨床表現,屬中醫上的「骨錯縫」「筋節傷」範疇。

此病臨床較為常見,其臨床主要表現為頸肩部酸脹、疼痛,頭暈、頭部悶重欠清,噁心嘔吐,頭痛,耳鳴,視物模糊,四肢無力,麻木和頸枕部壓痛,頸部某一方位活動受限,個別患者可見咽喉疼痛等。

張教授臨床尤為注重解剖定位,認為由於寰樞關節存在不穩定性,常因外傷、勞損或局部受風寒侵襲、氣血瘀滯、筋肌拘攣致骨節錯位而發病。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因頭頸部外力作用或自用力不當導致寰樞關節錯位。

特別是長期伏案工作,使頸項部兩側肌肉、韌帶受力不均衡或鬆弛,不能有效地固定頸椎,致使頸椎曲度變直甚至反屈,這時,加之不適當的睡眠體位、外力、伏案勞傷,極易導致寰樞關節失穩而發病。

另外,頸椎周圍局部炎性刺激如扁桃體炎、咽喉炎、淋巴結炎、中耳炎等均可使局部炎性充血,腫脹,血運不良,使得寰樞韌帶鬆弛、頸部力學失衡而發病。由於寰樞關節周圍被肌肉、韌帶、神經、血管等組織包圍,所以當寰樞關節失穩時就會刺激周圍組織,從而產生一系列臨床症狀。

二、自創四點觸診法,手法復位立見效

張教授自創了「寰樞關節四點觸診法」,此四個點分別位於第二頸椎棘突的上、患側斜方肌與顱骨交界處、患側風池穴和患側乳突下。患病時四個點可出現明顯的壓痛壓,其診斷與 X 線片頸椎張口位檢查結果符合率極高。兩點及以上壓痛者即可考慮為寰樞關節半脫位。

張教授歷經多年近500例治療本病經驗積累、總結的 「坐位一點兩面」「上下對應側壓」「上提抖動」手法治療,首次治療即可收到 「頭暈消失或減輕」「頭腦清晰」「眼睛發亮」的效果。

趙某某,女,53歲,陝西省富平縣高中教師。

   

2012年12月10日初診。

頭暈伴咽部疼痛1個月,加重1周。

患者於2012年國慶節假期不明顯原因咽喉部突然出現疼痛,喉結右側3cm處至右鎖骨內側抽痛,自服「阿莫西林」「潤喉片」「喉症丸」等藥20天不見效果。隨之先後經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均按咽喉部炎症予輸液、口服藥物(具體不詳)治療10餘天效果不顯。

近一周來咽喉部疼痛加重,晝夜不寐,煩燥不寧,並伴有頭暈、後頭部悶脹、沉重,頭腦不清晰,右側頭部微痛,偶有噁心,隨之去陝西省某軍隊醫院(國內知名)耳鼻喉科,經喉鏡檢查:喉部微紅。給予止痛、消炎(具體藥物不詳)治療2天無效且漸加重,後患者疼痛難忍來我處尋求針灸診治。

患者痛苦面容,左右手交替不時從上向下觸摸咽喉部、右側頸部至鎖骨內側疼痛處。

查:右斜方肌上部近枕骨處、右風池穴、兩側乳突下輕按即痛,且向右耳及右頭側、咽喉、右鎖骨內則放射,右胸鎖乳頭肌痙攣,觸痛(+),頸部前屈後伸、左右旋轉均無明顯異常,向右側屈曲時疼痛稍有加重。

頸椎DR示生理曲度變直;血壓130/78mmHg。

寰樞關節半脫位

推拿手技——一點兩面旋扳復位法

第1步放鬆頸項部:以滾法放鬆頸肩部斜方肌、肩胛提肌、岡上肌,按揉風池、風府、天柱、大椎、肩井等穴,以局部酸脹為度,同時彈撥發緊的肌肉及頸項部韌帶、肌腱粘連處。

第2步手法復位:患者取坐位,醫生立於患者側後,左手拇指放於患(右)側斜方肌頂點或樞椎橫突或痛點上,使頭向後仰10~15°並向右旋;右手扶對側(左)下頜;同時左手其餘4指自然放於在患者右側顳部,兩手協助用力使頭部沿頸部軸線向患側(右側)旋轉至最大限度時,稍用力,同時左手拇指向對側頂推患椎,常可聽到小關節復位的「啪」節響聲,即復位成功。

第3步舒緩結束手法:用搖頸法、掌揉法、散排法舒緩頸肩部肌肉。

當做完這些手法後,患者頭腦清醒了許多,咽喉及頸部右外側至鎖骨處、頭後部、頭右側部疼痛明顯減輕,噁心消失,只是右側斜方肌上緣與枕骨相接處、右風池、右乳突處及胸鎖乳頭肌鎖骨端仍有輕度壓痛。接著再配合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中藥內服及針刺,連續治療5次所有症狀、體徵消失而病癒。

臨床上對於寰樞關節半脫位的診斷主要是依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尤其DR張口位片的結果確定的。

而本例患者儘管DR片子沒有寰樞關節半脫位的徵象,但臨床症狀和運用張教授的四點觸診法中的3個壓痛點,實屬本病。

臨床有時會出現症狀、體徵與有關檢查結果不完全一致或很不一致的情況,本案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故多家醫院診斷不清,多誤診為咽喉部炎症而對症治療無效。這時,長期臨床經驗的積累在診斷和治療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相關焦點

  • 頸痛+頭暈 或是寰樞關節半脫位
    □實習記者 李澤雅    脖子疼並不一定就是落枕,還有可能是寰樞關節半脫位,它是頸部關節錯位病症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頸肩腰腿痛科主任中醫師毛書歌介紹,寰樞關節半脫位又叫寰樞關節錯縫。  脖子是由七節椎骨組成的,寰樞關節是指最上面的兩節。
  •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診斷依據:CT報告顯示,寰椎順時針旋轉45度,寰齒椎間隙不等,右寬左窄。再結合頸椎疼痛伴活動受限,可以診斷為寰樞關節半脫位。本案例中的患者是長時間左側轉頭塗答題卡後出現的,而且患者發病後檢查出有咽喉炎,符合寰樞關節半脫位常見的發病機制。
  • 不慎摔傷致頸椎寰樞關節半脫位,按此療法不手術也可使關節正常
    我們在生活中常會發生關節脫位的問題,特別是對於愛跑愛玩的孩子來說,可能有的時候家長找看不到,不慎摔倒、跌傷,更是容易出現。那麼,當關節脫位後,我們應該如何及時處理呢?今天,我就以常會出現問題的一個關節—頸椎寰樞關節,來介紹一下關節脫位後的治療方法。
  • 脖子歪、動不了 當心寰樞關節半脫位
    通過診斷和CT檢查,孩子被診斷為寰樞關節半脫位。  什麼是寰樞關節半脫位?醫生李洵表示,寰樞關節(第一頸椎寰椎和第二頸椎樞椎之間連結的總稱)的兩側空間不對稱,不管是CT影像還是外觀表現,都可以明顯看到患者歪著頭且動彈不得。出現此症狀,除了頭歪以外,還有肩部疼痛、酸脹,嚴重者伴有頭暈、噁心、頭痛、耳鳴、視物模糊等。
  • 張衛華運用尺脛針療法結合「點面對應手技法」治療寰樞關節失穩經驗
    [摘要] 總結介紹張衛華教授以自創方法治療寰樞關節失穩的臨床經驗。寰樞關節失穩是指由外傷、勞損、退變、感受風寒等原因導致的寰樞關節微小錯位及其周圍組織的相應改變;臨床主要表現為頭暈、頭部悶頓不清、頭痛,或頸項部酸脹、疼痛,噁心嘔吐,耳鳴,視物模糊,四肢無力,麻木,頸部活動受限等;是上頸段較為常見的疾病,中老年人好發,尤以伏案工作者多見。本病屬中醫「骨錯縫」「筋節傷」範疇。
  • 兒童歪脖子警惕寰樞關節半脫位
    深圳晚報訊 成人的歪脖子,大多是落枕引起的,兒童歪脖子卻不是如此,而是一種更為嚴重的兒童特有且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寰樞關節半脫位。 在平樂骨傷科醫院小兒骨科,隔三差五就會住進來一些歪脖子的孩子,這些歪脖子症就是「寰樞關節半脫位」。
  • 頸椎病肩膀疼,不要隨便亂按摩,小心寰樞關節半脫位
    ,最後出現雙手雙腳麻木,之後竟然是不治身亡,最後經過司法鑑定,認為是因為有寰樞關節半脫位,不正規的按摩導致局部脊髓損傷,並產生血栓,最終導致中樞神經功能障礙出現死亡。1.寰樞關節半脫位人體的頸椎是一個複雜的多軸運動結構,特別頸椎的第一與第二節結構,我們稱為寰樞關節,這個關節對於頸部的左右旋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需要保證頸椎的旋轉,所以周圍的組織容易出現損傷,早期就可能會是寰樞關節半脫位,該疾病的主要症狀早期表現就是出現頸肩部不適,甚至出現頭暈,噁心,手麻,胸悶等等,這些複雜的症狀導致了這個疾病的診斷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也導致早期誤診
  •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不該去做正骨?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不該去做正骨? 大家好,我是墨言老師,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寰樞關節半脫位該不該去做正骨?」我個人認為,肯定得去做正骨,但是得找專業人士,也就是說必須得找從事正骨行業有幾十年經驗的人,因為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這個病症比較棘手,所以不能盲目的亂投醫。
  • 8歲女童跳「甩頭舞」導致頸部寰樞關節半脫位
    醫生診斷為頸部寰樞關節半脫位,需要住院進行牽引治療。  據媛媛母親王女士介紹,媛媛今年8歲,上小學二年級。元旦前一天,媛媛參加學校元旦晚會表演甩頭舞,期間需要不停搖晃頭部同時配以各種舞姿。媛媛對本次表演很認真,天天練習,表演當天,甩頭、跳舞等各種動作媛媛都很賣力。
  • 男童一覺醒來脖子動不了了 專家:當心寰樞關節半脫位
    男童寰樞關節半脫位的影像。隨後,童童被送到湖南省株洲市中醫傷科醫院,經檢查,確診為寰樞關節半脫位。脊柱科副主任付軍初表示,當心寰樞關節半脫位,爸媽們莫慌張也勿粗心。   6歲男童突然脖子動不了   童童稱,午睡前自己去了趟廁所,然後回到座位,看到靠枕掉落在地,他趕緊彎腰拾撿,剛才還靈活動彈的脖子一下就卡在了那裡,動不了了。
  • 杭州一年級小朋友在學校趴著午休 頸部寰樞關節半脫位了!
    浙江省中醫院骨傷科副教授季衛鋒副主任醫師說:「這兩年,每年新學期開學不久,我都會接診到因長時間趴著睡,導致頸部寰樞關節半脫位的小學生。經常趴著睡的小朋友,找個小枕頭或者軟一點東西墊一墊還是很有必要的。」  季衛鋒醫師說,有一個病例印象特別深,去年9月,一個小姑娘,剛上小學一年級,在爸媽的陪同下來醫院。
  • |寰樞關節|寰樞椎|歪脖|脫位|頸椎|...
    其實門診中,遇見這樣的情況還真不少,許多小朋友突然出現了歪脖,然後到醫院拍張口位的X光片,檢查出是寰樞關節半脫位  寰樞關節就像精巧的機關,就像門軸,是頸部旋轉活動的一個關節,可以讓我們的頭部在一定範圍內上下左右自由轉動。但同時也讓寰樞椎成為整個頸椎中最不穩定也最脆弱的那個支點。
  • 那些提示你寰樞關節脫位的症狀?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字「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快速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關注公眾微信號worldspine【更多資訊】打開世脊聯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寰樞關節脫位是上頸椎最常見的損傷若未經及時治療,其脫位程度常進行性加重,導致脊髓高位受壓而危及生命。寰樞關節脫位患者多數慢性起病,症狀呈間歇性,反覆發作並逐漸加重;部分患者在輕微的外傷後明顯加重。關於寰樞關節脫位的典型臨床症狀,我問為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頸神經根病的症狀頸神經根病的症狀主要有頸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僵直,尤其頭頸部的旋轉活動受限,頭枕部疼痛等。
  • 寰樞關節錯位診療指南
    外傷引起的寰樞關節錯位不在此範圍。寰樞關節錯位有文獻資料稱「寰樞關節紊亂」、「寰樞關節半脫位」、「寰樞關節移位」、「寰椎關節錯縫」、「自發性寰樞椎脫位」。屬中醫「頭痛」、「眩暈」的範疇。頭暈頭痛、體位性眩暈,頭暈、頭痛可單一出現,也可同時存在;往往遇勞加重,休息減輕。方位性眩暈可以在起、臥或轉頭時發作。眩暈嚴重時可出現跌僕。頭痛多為偏頭痛或枕後痛,疼痛多可以忍受,往往早晨較輕,下午加重;休息減輕,遇勞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胸悶、心悸、咽喉不適、呃逆、失眠、健忘,或者血壓波動,或者視力下降、耳鳴、聽力下降,或輕度面癱。
  • 淄博市第三人民醫院疼痛科特色療法治療寰枕關節半脫位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杜昶 通訊員 宋天印 淄博報導近日,淄博市第三人民醫院疼痛科利用特色療法成功治癒一位寰枕關節半脫位的
  • 寰樞關節脫位險要命 精準牽引復位解危難
    (本文內容來自三峽晚報2020年4月28日第8版,原文如下) 三峽晚報訊(全媒記者時剛 通訊員李宏胤)51歲的李先生走路時不慎摔下陡坎,頸肩部及頭部先著地,其後感覺頸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雙臂麻木,家人將其送到宜昌長航醫院求醫,檢查發現是竟是頸椎骨折伴寰樞關節半脫位,危在旦夕。
  • 石老師我的寰樞關節間隙不對稱左寬右窄是錯位了嗎
    第二天去醫院讓我到康復科做理療消炎,康復科醫生懷疑我寰樞關節有問題也會帶來暈,就讓我拍了張口X光,環樞關節左邊間隙4.6右邊間隙3.7。說是寰樞關節不對稱,頸椎混亂,按這個做理療。之後中醫科 醫生說我寰樞關節問題要做寰樞關節手法復位3次。 期間我做了頸部3DCT。 我現在每天昏昏沉沉的暈。
  • 『三甲科普』寰樞關節脫位的症狀與治療---三門峽市中心醫院骨科醫院·脊柱外科
    寰樞關節脫位或稱為寰、樞椎脫位,是指頸椎的第一節(寰椎)、第二節(樞椎)之間的關節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這是一種少見但嚴重的疾患,其可以引起延髓、高位頸脊髓受壓,嚴重者致四肢癱瘓、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常見症狀:頸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僵直;四肢無力,走路不穩,手不靈活,大小便異常等病因:寰樞關節的穩定性主要依賴以下幾個結構:寰椎的前弓、橫韌帶及樞椎的齒狀突;還有寰樞之間的側塊關節
  • 寰樞關節脫位很危險,需謹防運動損傷
    近日求診於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被確診為「寰樞關節脫位伴頸髓損傷」,經手術治療後已恢復正常。專家提醒,關節脫位很危險,需謹防運動損傷。 該醫院骨傷科主任劉曉嵐教介紹,寰樞椎位於顱頸交界區,當創傷、炎症以及先天發育畸形等疾患累及寰樞椎周圍的骨、韌帶或筋膜等結構時,造成寰樞椎關節面失去正常對合關係,由此引起寰樞椎脫位。
  • 27歲男子按摩後寰樞關節半脫位身亡 無證技師:玩手機還可能猝死
    沒想到離開半小時後,小張開始頭暈難受,被送往醫院後,搶救無效死亡。圖片來自網絡經鑑定,小張是因按摩後寰樞關節半脫位,最終引發中樞神經功能障礙死亡。據了解沈師傅並沒有按摩資質,一審法院裁定浴室和技師負主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