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大雪三日晴,牛馬要斷頭」,是什麼意思?

2020-12-09 pp說三農

相逢便是緣分,哈嘍大家好,我是PP說三農,下面就是我為大家分享的文章。

星期一,二十四節氣的第21天,大雪,即將來臨。和小雪一樣,大雪也會反映氣溫和降水量的變化。這一天的到來,意味著天氣將變得更冷,降水將越來越多。

唐人孟郊,有一詩云:「山巒如雪,遊子衣裳十分樸素」。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商山雪花遍地,樹上雪花飛舞。窮人沒時間欣賞雪景,連衣服也變薄了。牆上的鐘表在滴答滴答地響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大雪紛飛的節日悄然而至。

前些年下大雪的時候,人們在家裡將備好的肉放進罐子裡醃製。醃過的肉會散發出香味,非常好聞。常言道:「小雪醃菜香,大雪中肉味重」,意思是醃菜的肉味很濃,吃起來很香。在家醃製的素菜可以長期保存,是農民工的夢想食品。

傳統農耕時代,沒有天氣預報,農民非常注重節氣,總結出很多俗語來指導日常生產、生活。這裡面有一句關於大雪的話叫:「大雪三日晴,牛馬要斷頭」,意思是什麼?講的有道理嗎?

含義很簡單:如果大雪連續晴天,3日只是描述晴天頻發,明年牛馬會被主人宰殺或賣掉。理由有二:一是由於氣溫下降,大部分地區都會有首場雪。像小麥這樣的作物將停止生長並進入生物冬眠狀態;其次,當持續高溫時,小麥將繼續生長而無法冬眠。冬季小麥的快速生長與農業季節是相反的。目前存在的小麥長勢過強的問題是,今後幾年可能減產,對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

麥子產量和品質不好。那時,牛馬作為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其作用將被削弱。他們屠殺牛馬,吃肉,或生活在饑荒中,或直接意識到飢餓。與現代社會不同的是,古代社會的家庭有餘糧,沒有它就難以生活。

看了本期的內容,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關注我不迷路!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PP說三農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大雪節氣將到,「大雪三日晴,牛馬要斷頭」,為啥?今冬偏暖嗎?
    唐代詩人孟郊有詩:「商山風雪壯,遊子衣裳單」,意思很簡單:商山忽逢大雪,樹上滿是雪花,仿佛是萬千花朵盛開,可憐遊子無暇欣賞雪景,連衣裳都很單薄。掛上牆上的時鐘滴嗒嗒走個不停,日子一天天這樣過去,大雪節氣就這樣悄無聲息到來。
  • 農村老話「冬至下雨,晴到年底」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在農村有很多的農諺,它們指導著農村一年四季進行耕種,在以前科學不發達的時候,就是靠著這些來判斷天氣,進行務農的活動。如今還有一些農民在使用著一些農諺,靠著它們來種地的。農村老話「冬至下雨,晴到年底」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 今天開始我國各地進入大雪節氣 大雪節氣飲食和習俗盤點
    大雪節氣有哪些習俗?大雪節氣吃什麼?   大雪節氣有喝紅薯粥,做臘肉,看河,釣烏魚的習俗。   1.喝紅薯粥   隨著大雪節氣的到來,天氣變冷了。魯北人有句話叫「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這時,你可以在家多喝紅薯粥。紅薯富含大米和麵粉中缺乏的賴氨酸,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它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減少你在寒冷的冬天感冒發燒的機會。
  • 今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俗語是根據大雪節氣的冷暖來判斷未來天氣變化的,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很多人會將節氣大雪和氣象大雪混為一談,認為大雪節氣就應該下大雪,其實並不是這樣,大雪節氣和小雪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氣溫、光照等氣象特徵的一個節氣。
  • 農村諺語「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是什麼意思?
    大家都知道,農村一直流傳著很多的諺語和老話,關於冬至的農村俗語非常多,小時候也常常聽父輩們說起,心裡充滿了許多疑惑:冬至不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嗎,為什麼又是節日?還有那麼多的風俗和特點說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冬至的由來、風俗和特點。
  • 農村老話「冬至一場霜,過冬如篩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中,關於氣象的有著重要的地位,因為過去古時候科技不發達,沒有天氣預報,而勞動人民需要根據二十四個節氣進行農耕和生活安排,所以人們非常重視氣象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特別是把每個節氣前後的氣象特點,加以總結,就有了流傳至今的許多氣象諺語老話。
  • 在農村,老話「老不上北,少不上南,」是什麼意思了?
    在農村,一些老人總結了生活俗語,在農村,老話「老不上北,少不上南,」是什麼意思了?一、一日南風三日暖,三日南風狗進灶原來在冬季由於我國北方廣大地區處於極端寒冷狀況,空氣很冷很重,氣壓很高,東南方一方面由於太陽照射相對來說比北方多許多,同時由於海水儲存大量熱量以供散發,致使冬季氣溫也下降不多,比起北方極寒地區來講不知要暖和多少倍。因而東南方氣壓也比較低。
  • 農村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進來看
    看冬至這天的天氣就能預測出過年時候是晴是雨?這也太怪了,天氣預報也不能提前預報這麼多天啊,這個事到底準還是不準呢?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民諺,過去農民們可沒有天氣預報來預測天氣情況,靠的就是這些老俗語。其實講真的,現在由於氣候變化莫測,很多過去的老話在現在都沒有那麼精準了,當然在過去還是挺有準頭的。
  • 大雪將至,農村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的飛快,一轉眼後天就到了大雪節氣。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大雪節氣和小雪節氣一樣,都是反映氣溫和降水變化的節氣,大雪節氣後,氣溫會明顯下降,降水也會增多。在農村中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很多人會將節氣大雪和氣象大雪聯繫在一起,其實他們兩者只是名字一樣,但表達的意思卻不相同。
  • 「今日大雪」「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今年大雪冷嗎?
    今天是12月7日,是我國今年二十四節氣之大雪節氣!大雪節氣的到來,預示著寒冬真正的來臨了,因為大雪是雪花紛飛的季節,而且大地上鋪滿了厚厚的積雪,銀裝素裹,分外妖嬈,但這主要是指的我國北方地區的天氣。古時候就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之說。
  • 農村老話「冬至不離十一月」是啥意思呢?為啥冬至又叫「小年」?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農小專欄,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三農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話「冬至不離十一月」是啥意思呢?為啥冬至又叫「小年」?農村老話「冬至不離十一月」是啥意思呢?農村老話「冬至不離十一月」,就是描述了冬至節氣的這種現象,意思是記冬至節氣每年不會超出農曆十一月(冬月),即使是每年有變化,也還是在農曆十一月內波動。而且,我們的先輩根據冬至節氣在農曆十一月的時間點的不同,還能預測到當年冬天的天氣冷暖情況。
  • 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
    導讀: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在明天的0時10分,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大雪的到來,並非是會下起鵝毛大雪,而是預示著天氣的溫度將會更低。下大雪的機率增強,像前段時間小雪節氣期間的零星小雪,隨著大雪節氣的到來後,下大雪的機率明顯的增強,在北方地區也將會迎來真正的天寒地凍季節。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變化的,這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好的年景才能有好的收穫,在民以食為天的前提下,還有什麼比一個風調雨順還更好呢?
  • 農村老話「前山要遠,後山要近」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說法嗎?
    小時候不懂事,看到村裡很多人都搬到縣城去蓋房子了,就纏著家裡大人問,我們為什麼不搬,然後就聽到了這句老話:「前山要遠,後山要近」,住在山腳下有福氣!當時懵懵懂懂,現在看來,感慨良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該作何解釋。農村老話「前山要遠,後山要近」是什麼意思?
  • 農村老話「冬至晴,春節陰」啥意思?有道理嗎?今年春節冷嗎?
    在農村裡面有很多民間俗語,是用天氣情況與節氣之間的關聯來指導農民的生產生活,比如說農村老話講冬至晴,春節陰,就是比較典型的一句話,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其實我們都知道冬至在農業生產和農事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意味著一年的冬天最寒冷的日子到來。在過去的傳統觀念中,冬至更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話「男人好吃要背帳,女人好吃要上當」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男人好吃要背帳,女人好吃要上當」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從小在農村生活的人,從懂事就開始接觸農村老話。
  • 農村老話:「外甥哭妗子,想起一陣子」,什麼意思?
    在農村人們常常把生活中的趣事,生活經驗,和一些見聞,用簡短易記的形式保持了下來。這些農村老話念起來朗朗上口,在農村廣為流傳。這些俗語對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肯定不陌生。俗語通俗易懂,老話雖「老」,卻有一定的道理,雖「糙〃,但切合實際。尤其一些口頭流傳下來的一些人情老話,放到今天我想也不過時。
  • 農村老話「臘月有三白,豬狗也吃麥」,啥意思,「三白」指什麼?
    人們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進入臘月後年味兒就一天比一天濃了,臘月裡,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開始為過年了,買年貨、殺年豬、蒸饅頭等等,以至現在人們覺得過年只有臘月熱鬧,春節後反而沒有過年的感覺了。關於臘月,有很多習俗和俗語,農村就有一句老話,「臘月有三白,豬狗也吃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三白」又指什麼?
  • 今日冬至,「冬至三日晴,過年雨雪連」啥意思?春節天氣偏冷嗎
    導讀:今日冬至,「冬至三日晴,過年雨雪連」啥意思?春節天氣偏冷嗎?不過,我們今天冬至節氣,天氣特別的晴朗,這兩天都有很大太陽,我聽我們當地老人說「冬至三日晴,過年雨雪連」,真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那樣過年豈不是很沒勁,走親戚都不方便了,我真心喜歡春節的時候是晴好天氣,這樣一家人可以有很多集體出遊的節目。
  • 農村老話,瘦馬不瘦牛,這句話背後有什麼含義嗎?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花姐妹看世界!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獨舟鬥笠,獨釣寒江雪。意義簡單:冬天時節,層巒疊嶂的小鳥不見蹤影,路上誰也看不見;只有老人孤零零地在寒風中垂釣,形單影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