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
在明天的0時10分,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大雪的到來,並非是會下起鵝毛大雪,而是預示著天氣的溫度將會更低。下大雪的機率增強,像前段時間小雪節氣期間的零星小雪,隨著大雪節氣的到來後,下大雪的機率明顯的增強,在北方地區也將會迎來真正的天寒地凍季節。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變化的,這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好的年景才能有好的收穫,在民以食為天的前提下,還有什麼比一個風調雨順還更好呢?
俗話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隨著節氣的不斷更迭,在小雪節氣期間,大地會逐漸的開始封凍,野外除了一些越冬的莊稼之外,其他的植物紛紛失去了生機,而到了大雪節氣期間,那些原本流動的河水,也會在寒冷的低溫下,逐漸開始封凍,流動的河水都已經開始結冰,也預示著寒冷的冬季正式地拉開了帷幕。那麼這句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指的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句俗語也是多年的經驗累積,確實具有幾分道理的存在。
按照農村老人講,一年四季都應該有明顯的變化,如果達不到所預期的,就會出現該冷不冷,難成年景,該熱的熱,五穀不結,這也是季節的到來,該冷的季節越發寒冷越好,而到了炎熱的季節,越是酷熱越正常,反之則屬於天氣不正常,像寒冷的冬季不但不冷,反而是暖烘烘的,這樣肯定不會是一個好的年景。這句俗語指的是如果大雪節氣期間還沒有上凍,不論是土地還是河水,都沒有出現封凍的情況,那麼到來年的時候,寒冷的時間會相當的長。
這裡指的驚蟄不開,所說的就是如果大雪節氣沒有封凍,那麼很有可能會在來年驚蟄到來之際,土地還會呈現封凍狀態,沒有消融開,所以叫做驚蟄不開,這也是側面的說明倒春寒極端天氣容易出現,一般情況下冬季不冷,反而是暖烘烘的景象,來年春季倒春寒發生的機率都會比較的大,也被叫做大雪不凍倒春寒,大雪晴天立春多雪等俗語,也是指大雪節氣應該出現應有的寒冷天氣,如果沒有出現低溫,反而是大晴天暖呵呵的。這樣的天氣對於來年春季來說,出現低溫的天氣機率會明顯增多。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標誌著仲春時節的正式開始,是「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哪些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季節,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也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春耕春種也將要開展,如果這個節氣土地還處於封凍,自然是無法進行耕種的,所以也是一個極端惡劣的天氣變化,帶來的也不是一個好的年景。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