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節氣它和小雪節氣一樣,都是以天氣現象變化而命名的節氣,大約是在每年的12月7-8號交節。古人不僅發明了二十四節氣,更是通過不斷的觀察,總結出來一些節氣與未來天氣變化的衍生變化,供人們對未來的天氣變化進行預測。
大雪不凍倒春寒: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大雪的解釋是,「十二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就是說明到了大雪的節氣,各地氣溫應該會明顯下降,並且最低溫度都降到了零度以下,所以這個時候會出現「上凍」的現象,如果大雪要是不凍,那麼表明溫度還很高,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大陸冷空氣的暫緩南下,對於南方的氣候影響較小,自然天氣變化發生了氣候的季節性延遲,那麼冷空氣就會推遲到立春前後到達南方,所以發生倒春寒的現象。
大雪不寒明年旱:同樣的道理,大雪不寒是指大雪節氣期間我國大部分的地區最低溫度沒有降到零度以下,這段時間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就會出現大雪、甚至是暴雪的天氣。而這個時節的降雪往往就不會融化了,指導來年的開春時節才會融化,嚴冬的積雪覆蓋大地,不僅可以為冬季作物提供保暖措施,同時來年的積雪融化又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可為春季作物提供生長所需的水分。所以大雪不寒就無法形成冷暖空氣交匯,自然就會形成暖冬,從而導致整個冬天的雨雪天氣變少,所以稱為「大雪不寒明年旱」。
古人雖然不能完全科學地解釋出雨雪形成需要的自然條件,但是在長期觀察過程中,找到了節氣與未來天氣變化的自然規律,從而可以指導後人對未來的天氣進行預測。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們也需要充分認識到,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所以一些節氣俗語也有一些地域限制,大部分俗語適用於黃河流域地區的天氣變化。
大雪節氣將至,俗語「大雪不凍倒春寒,大雪不寒明年旱」啥意思?大家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麼?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