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真是一個好動的年齡,喜歡打籃球等一些劇烈運動。因此也導致很多的人發生關節脫位,在全身各個關節脫位中,肘關節脫位最多,且多見於青壯年。
下面我們就要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了。
1.發生肘關節脫位時,如果跟前無救助者,傷員本人根據肘關節的傷情判斷是關節脫位,不要強行將處於半伸位的傷肢拉直,以免引起更大的損傷。
2.肘關節脫位常見於青少年中,因受到間接暴力傷害所致。例如突然跌倒時上肢外展、手掌著地,暴力沿前臂向上傳遞,肱骨前下端受身體中力作用突破薄薄的關節囊前壁,向前移動,導致肘關節脫位。受傷後患者表現為肘關節腫脹、疼痛、畸形明顯,前臂縮短,肘關節周徑增粗,肘前方可摸到肱骨遠端,肘後可觸到尺骨鷹嘴,肘關節彈性固定為半伸位。
對應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衝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後脫位很少見,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後脫位可分為肩胛崗下和肩峰下脫位,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
當上肢高舉、外屜、外旋時,肪骨大結節與肩蜂緊密相接,並形成槓桿力的支點。若手掌撐地暴力上傳或暴力使上肢過度外展,肱骨頭受力後向前下部滑脫,成為盂下脫位。因胸大肌和肩腫下肌的牽拉,肱骨頭又滑至肩前成為喙突下脫位。
患者側向跌倒,患肢手掌或肘後著地,暴力沿著肪骨幹傳至肋骨頭,使肋骨頭衝破較薄弱的關節囊前壁,滑至除突下間隙,形成吸突下脫位,此種脫位較為多見。若暴力過大,則肋骨頭可被推至鎖骨下部成為鎖骨下脫位,但臨床上較為少見。
90%以上是由前方脫出
因關節脫位而從間盂的邊緣撕裂,並且和骨頭剝離。之後雖然關節復位,但受傷的部位沒有癒合,形成一永久性的缺口,而無法維持肩關節的穩定度。90%以上的肩關節脫位都是由前方脫出,所以,肩盂唇韌帶剝離處亦位於肩盂的前下方,也就是如此;再脫位都發生在肩上舉外展及外轉的動作。另外脫位次數多了,前方的關節囊亦被撐的變成愈來愈鬆弛,也使得脫位愈易發生。
如果關節脫位發生於2周之內,稱為新鮮脫位。絕大多數創傷引起的脫位為新鮮脫位。關節脫位超過2周者,稱為陳舊脫位。
發生肘關節脫位時,如果跟前無救助者,傷員本人根據肘關節的傷情判斷是關節脫位,不要強行將處於半伸位的傷肢拉直,以免引起更大的損傷。可用健側手臂解開衣扣,將衣襟從下向上兜住傷肢前臂,系在領口上,使傷肢肘關節呈半屈曲位固定在前胸部,再前往醫院接受治療。
如果有人救助,若救助人員對骨骼不十分熟悉,不能判斷關節脫位是否合併骨折時,不要輕易實施肘關節脫位手法復位,以防損傷血管和神經,可用三角巾將傷員的傷肢呈半曲位懸吊固定在前胸部,送往醫院即可。
常見 關節脫位復位
方法
肘關節復位
傷員呈坐位,助手握住上臂作對抗牽引。治療者一手握患者腕部,向原有畸形方向持續牽引,另一隻手手掌自肘前方向肱骨下端向後推壓,其餘四指在肘後將鷹嘴突向前提拉,即可使肘關節復位。
復位後將肘關節屈曲90度,用三角巾懸吊於胸前,或用長石膏託固定。2-3周後去固定,輔以積極的功能鍛鍊,以恢復肘關節的功能。
肩關節復位
典型的症狀是扁平方肩,肩峰下邊有一凹陷,並且可摸到肱骨頭,患者手不能貼胸去摸另側肩。肱骨下脫位的整復時,伸臂,肩半外展,牽引,在腋內推肱骨頭向上。
前脫位時,要屈肘,上臂貼胸,外旋肩關節,肘貼胸向前移,橫過胸前,旋肩關節,將手放到內側肩;後脫位時,使肩半外展,屈肘,外旋肩,肘向前移,用手推肱骨頭。復位後常用繃帶固定一個半月。
橈骨頭半脫位
術者一手握患肢肘部,拇指觸及橈骨小頭,另一手輕握其腕部作輕柔的牽引及將其前臂旋前,當肘關節屈曲,同時前臂旋後時即感到橈骨頭清脆聲或彈動而復位。繃帶懸吊前臂適當保護患肢1周。
髖關節脫位
①若已有休克時,應取平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並急送醫院進行搶救。②急送醫院在麻醉下進行手法復位。③復位後可用皮膚牽引或髖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④解除外固定後應繼續鍛鍊髖部肌力,並逐步增加髖關節活動範圍。
指關節
當指關節脫位時,大力地拉緊脫位的指關節可能會恢復原狀,但由於脫位時,與扭傷同樣有可能引起關節部的血管或韌帶聽損傷、骨折等現象,所以及早接受醫生治療為上策,無經驗的自行操作只作萬不得已之策。
小貼士:對於我們上面介紹的這些關於青少年運動應該謹防關節脫位的信息大家想必也有所了解了,所以我們大家在平時運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雖然運動可以讓我們更加的健康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受到傷害的。
來呀!戳二維碼,一起投稿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