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不能錯過的關節脫位處理常識

2021-02-12 玖玖骨科

青少年時期真是一個好動的年齡,喜歡打籃球等一些劇烈運動。因此也導致很多的人發生關節脫位,在全身各個關節脫位中,肘關節脫位最多,且多見於青壯年。

下面我們就要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了。

1.發生肘關節脫位時,如果跟前無救助者,傷員本人根據肘關節的傷情判斷是關節脫位,不要強行將處於半伸位的傷肢拉直,以免引起更大的損傷。 

2.肘關節脫位常見於青少年中,因受到間接暴力傷害所致。例如突然跌倒時上肢外展、手掌著地,暴力沿前臂向上傳遞,肱骨前下端受身體中力作用突破薄薄的關節囊前壁,向前移動,導致肘關節脫位。受傷後患者表現為肘關節腫脹、疼痛、畸形明顯,前臂縮短,肘關節周徑增粗,肘前方可摸到肱骨遠端,肘後可觸到尺骨鷹嘴,肘關節彈性固定為半伸位。

對應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衝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後脫位很少見,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後脫位可分為肩胛崗下和肩峰下脫位,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

當上肢高舉、外屜、外旋時,肪骨大結節與肩蜂緊密相接,並形成槓桿力的支點。若手掌撐地暴力上傳或暴力使上肢過度外展,肱骨頭受力後向前下部滑脫,成為盂下脫位。因胸大肌和肩腫下肌的牽拉,肱骨頭又滑至肩前成為喙突下脫位。

患者側向跌倒,患肢手掌或肘後著地,暴力沿著肪骨幹傳至肋骨頭,使肋骨頭衝破較薄弱的關節囊前壁,滑至除突下間隙,形成吸突下脫位,此種脫位較為多見。若暴力過大,則肋骨頭可被推至鎖骨下部成為鎖骨下脫位,但臨床上較為少見。

90%以上是由前方脫出

因關節脫位而從間盂的邊緣撕裂,並且和骨頭剝離。之後雖然關節復位,但受傷的部位沒有癒合,形成一永久性的缺口,而無法維持肩關節的穩定度。90%以上的肩關節脫位都是由前方脫出,所以,肩盂唇韌帶剝離處亦位於肩盂的前下方,也就是如此;再脫位都發生在肩上舉外展及外轉的動作。另外脫位次數多了,前方的關節囊亦被撐的變成愈來愈鬆弛,也使得脫位愈易發生。

如果關節脫位發生於2周之內,稱為新鮮脫位。絕大多數創傷引起的脫位為新鮮脫位。關節脫位超過2周者,稱為陳舊脫位。

發生肘關節脫位時,如果跟前無救助者,傷員本人根據肘關節的傷情判斷是關節脫位,不要強行將處於半伸位的傷肢拉直,以免引起更大的損傷。可用健側手臂解開衣扣,將衣襟從下向上兜住傷肢前臂,系在領口上,使傷肢肘關節呈半屈曲位固定在前胸部,再前往醫院接受治療。

如果有人救助,若救助人員對骨骼不十分熟悉,不能判斷關節脫位是否合併骨折時,不要輕易實施肘關節脫位手法復位,以防損傷血管和神經,可用三角巾將傷員的傷肢呈半曲位懸吊固定在前胸部,送往醫院即可。

常見  關節脫位復位

方法‍

肘關節復位

傷員呈坐位,助手握住上臂作對抗牽引。治療者一手握患者腕部,向原有畸形方向持續牽引,另一隻手手掌自肘前方向肱骨下端向後推壓,其餘四指在肘後將鷹嘴突向前提拉,即可使肘關節復位。

復位後將肘關節屈曲90度,用三角巾懸吊於胸前,或用長石膏託固定。2-3周後去固定,輔以積極的功能鍛鍊,以恢復肘關節的功能。

肩關節復位

典型的症狀是扁平方肩,肩峰下邊有一凹陷,並且可摸到肱骨頭,患者手不能貼胸去摸另側肩。肱骨下脫位的整復時,伸臂,肩半外展,牽引,在腋內推肱骨頭向上。

前脫位時,要屈肘,上臂貼胸,外旋肩關節,肘貼胸向前移,橫過胸前,旋肩關節,將手放到內側肩;後脫位時,使肩半外展,屈肘,外旋肩,肘向前移,用手推肱骨頭。復位後常用繃帶固定一個半月。

橈骨頭半脫位

 術者一手握患肢肘部,拇指觸及橈骨小頭,另一手輕握其腕部作輕柔的牽引及將其前臂旋前,當肘關節屈曲,同時前臂旋後時即感到橈骨頭清脆聲或彈動而復位。繃帶懸吊前臂適當保護患肢1周。

髖關節脫位

 ①若已有休克時,應取平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並急送醫院進行搶救。②急送醫院在麻醉下進行手法復位。③復位後可用皮膚牽引或髖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④解除外固定後應繼續鍛鍊髖部肌力,並逐步增加髖關節活動範圍。

指關節

當指關節脫位時,大力地拉緊脫位的指關節可能會恢復原狀,但由於脫位時,與扭傷同樣有可能引起關節部的血管或韌帶聽損傷、骨折等現象,所以及早接受醫生治療為上策,無經驗的自行操作只作萬不得已之策。

小貼士:對於我們上面介紹的這些關於青少年運動應該謹防關節脫位的信息大家想必也有所了解了,所以我們大家在平時運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雖然運動可以讓我們更加的健康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受到傷害的。

來呀!戳二維碼,一起投稿呀~~ ▶▶▶

相關焦點

  • 關節脫位做哪些緊急處理
    [摘要]關節脫位的診斷較為容易,運動損傷性脫位的共同特徵為:受傷處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功能喪失,有時可合併血管和神經損傷。在全身各種關節脫位中,以肩關節脫位最多見,在運動中防止脫臼意外發生顯得極為重要,詳細的了解脫臼才能更好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脫臼「習慣成自然」關節脫位的診斷較為容易,運動損傷性脫位的共同特徵為:受傷處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功能喪失,有時可合併血管和神經損傷。
  • 關節脫位緊急處理的方法
    關節脫位,通常是因外傷而致關節囊破裂及韌帶損傷,使兩骨之間的正常關係發生改變。這種脫位又稱外傷性關節脫位。如果脫位的關節面彼此完全不相接觸,叫做完全脫位,如果尚有部分接觸者,即稱不完全脫位。 關節脫位的原因有直接外力和間接外力,以間接外力為多見。脫位關節以肩、肘、髖和下巴、手指等部位最易發生。
  • 關節脫位怎麼辦?
    臨床上可分為: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後,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另外關節周圍腫脹,可有血腫,若不及時復位,血腫機化,關節粘連,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能。臨床上常見的有關節結核、化膿性關節炎等疾病使關節破壞,導致病理性完全脫位或半脫位。  3.習慣性脫位 反覆多次的脫位稱為習慣性脫位。原因主要有關節發育不良,或有先天性畸形;另外,關節外傷性脫位後未給予恰當的固定,致使軟組織修復不良,而關節囊鬆弛,或骨質有缺陷,影響關節的穩定性。
  • 關節脫位了怎麼辦?
    這一拉一甩不要緊,孩子們的關節可就堪憂了。以下以肩、肘關節為例,講解常見的關節脫位如何識別。我們常說的「脫臼」,也就是醫學上的關節脫位,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發生了錯位。多暴力作用所致,以肩、肘、下頜及手指關節最易發生脫位。其中,在上肢關節中,肘關節脫位最常見,肩關節次之。
  • 顳下頜關節脫位
    顳下頜關節脫位是指顳下頜關節脫離位置,髁突與關節窩、關節結節或關節盤分離,閉口時不能回到原來的正常位置的一種症狀。
  • 精選病例 | 環杓關節脫位處理一例
    2.如何早期發現環杓關節脫位?3.環杓關節脫位如何處理?同 仁 精 彩 分 析環杓關節脫位:環杓關節運動受損引起的聲嘶及聲帶韌帶固定不動。臨床表現一般為:聲嘶、咽下困難、喉痛、飲水嗆咳、失聲等。環杓關節脫位多發生於氣管插管困難者,但也可發生於氣管插管順利的患者,亦有報導留置胃管者發生。大部分原因還是由於麻醉喉鏡過深或過度上提,或是反覆盲插致環杓關節脫位。對於氣管插管術後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聲嘶、喉痛、嗆咳等症狀,應警惕發生環杓關節脫位,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則預後多良好。
  • 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表現? 關節脫位應該如何治療?
    原標題: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表現? 關節脫位應該如何治療?   如果說起關節脫位,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是什麼,其實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脫臼,這種情況多是因為暴力作用而導致,關節脫位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和痛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節脫位有哪些臨床表現,了解一下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法。
  • 什麼是關節脫位?這3大急救措施要謹記,第一時間處理是關鍵
    如果關節脫位,大家並不熟悉,那麼換一個用詞:脫臼,可能很多人就知道了。關節脫位也就是關節之間失去了連接,出現位置被打亂的情況,往往會形成關節之間的錯位,這一般是與外界環境的暴力有關係,通常在運動中用力太過劇烈,或者在短時間內反覆用力,就很容易造成關節部位的脫位。
  • 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體徵?
    關節脫位是指關節脫離了原有的解剖位置,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功能受損和障礙。關節脫位以後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的特有體徵,臨床上比較容易辨別。關節脫位以後必須儘早就醫,促進關節功能的回覆。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又稱脫臼,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折端發生錯位,大多由暴力作用引起,多見於肩、肘、手指和下頜關節。關節脫位表現為腫脹畸形、彈性固定、活動受限,還可以引起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軟骨的損傷,以及關節腫脹、血腫。臨床上,根據脫位損傷的類型,可以分為先天性脫位和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特有體徵?關節脫位主要包括三大體徵:1、畸形。
  • 不要讓脫臼「習慣成自然」 關節脫位做哪些緊急處理
    脫臼,即關節脫位,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有時關節脫位是單純的,復位後休息一段時間即可痊癒,有時則伴隨骨折,恢復起來就困難一些。在全身各種關節脫位中,以肩關節脫位最多見,在運動中防止脫臼意外發生顯得極為重要,詳細的了解脫臼才能更好保護自己的身體。       不要讓脫臼「習慣成自然」       關節脫位的診斷較為容易,運動損傷性脫位的共同特徵為:受傷處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功能喪失,有時可合併血管和神經損傷。再者,關節脫位的體徵也非常明顯,一有明顯的畸形,如肩關節脫位表現出肩部的曲線消失,形成方肩畸形等。
  • 一例特殊的環杓關節脫位
    基本上所有的麻醉醫生都聽說過環杓關節脫位, 也有很多的外科醫生聽說過,並且遇見過環杓關節脫位,尤其是術後需胃管留置的患者。在我科遇到的幾例環杓關節脫位患者中,幾乎全為留置胃管患者。每次遇到這個情況,外科醫生首先想到就是麻醉併發症,請麻醉科會診,再請五官科會診診斷。
  • 關節脫位後的應急處理有無必要?這幾個步驟得記好
    當衝擊強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關節的上下兩個骨端會失去原有的正常位置,而致錯位。對於突如其來的關節脫位,很多人容易不知所措,不知該怎麼處理?關節脫位該不該應急處理呢?關節脫位,通常會造成韌帶拉扯或撕傷,導致關節變形、疼痛、腫脹,脫臼的骨骼還可能壓迫神經,引發肢體麻木。
  • 專業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七大原因
    ,下頜骨髁狀突超越了正常的運動限度範圍,脫離了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復原來的位置。可以發生於單側或雙側下頜關節,根據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方脫位、後方脫位、內側脫位與外側脫位,臨床上急性下頜關節前脫位、復發性下頜關節脫位和陳舊性下頜關節前脫位比較常見。後方脫位時關節髁狀突可突出到外耳道鼓室以及莖突外側,上方脫位關節髁狀突可進入顱腦中窩,內側脫位關節髁突可達關節窩的內側,外側脫位關節髁突可移至關節窩的外側。
  • 下頸椎關節脫位治療進展
    Hart等認為患者下頸椎脫位超過6h就已經錯過通過閉合快速復位而恢復神經功能的最佳時機,應先行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然後再行牽引復位。顱骨牽引的初始重量推薦為5kg,然後逐漸加量,一般在頭頸輕度屈曲位下進行牽引,這個姿勢可以讓脫位的關節面緩緩鬆開。
  • 關節脫位會怎樣?| 下巴掉了、胳膊抬不起來了、腿不能動了
    原創 周孜輝 常笑健康▼本文作者▼關節脫位,多由外來暴力因素所致,會引起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如果處理不當或者拖延處理,可能致患處病情加重而引發肌肉萎縮,甚至癱瘓。
  • 《中醫傷科按摩學》:關節脫位概述
    凡是構成關節的骨端關節面相互之間的關係越出正常範圍,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礙者,即謂之脫位。脫位可分為脫臼與錯位兩種。全身除肩關節、髖關節、顳頜關節脫位稱脫臼外,其餘關節脫位均稱為錯位。脫位多發生於活動範圍較大的關節。在全身關節中,以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和顳頜關節脫位較為常見。【病因病理】關節脫位,多數是由直接或間接暴力所引起,其中以間接暴力所致者為常見。
  • 關節脫位了會怎麼樣?就會下巴掉了、胳膊抬不起來了、腿不能動了
    關節脫位,多由外來暴力因素所致,會引起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如果處理不當或者拖延處理,可能致患處病情加重而引發肌肉萎縮,甚至癱瘓。而且不同部位的關節發生脫位,症狀也不盡相同,那麼有哪幾處關節是最容易發生脫位,且症狀是什麼樣子的呢?關節脫位分幾種類別?
  • 顳下頜關節脫位診治
    【概述】  下頜骨髁狀突運動時如超越正常限度,脫出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復照位,即為顳下頜關節脫位。臨床上多為前方脫位,可以發生於單側或雙側。  【診斷】  1、脫位側別 可以是單側也可以是雙側脫位。  2、脫位的時間特點 病員就診時處於顳頜關節脫位狀態,發生脫位時間在兩周以內者,稱為急性脫位;超過兩周以上者稱為陳舊性脫位(protracted dislocation);反覆發生脫位者稱為習慣性脫位。
  • 關節脫位了會怎麼樣?就會「下巴掉了、胳膊抬不起來了、腿不能動了···」
    關節脫位,多由外來暴力因素所致,會引起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如果處理不當或者拖延處理,可能致患處病情加重而引發肌肉萎縮,甚至癱瘓。
  • 顳頜關節脫位
    由於該關節前方結構較弱,又無韌帶加強,在強力張口時容易使下頜骨的髁狀突向前方移位。左右兩側的顳下頜關節都是由同一下頜骨的兩個髁狀突參加組成。因此,無論是張口、閉口、前伸、後縮或側方運動,兩側關節必然是同時活動。故顳頜關節脫位,一般均系兩側同時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