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1天!辦理諮詢客服:18221556092
肘管症候群又稱肘尺管症候群,是指尺神經在肘管內受到慢性壓迫或牽引而引起的以手部肌肉萎縮無力及手尺側麻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尺神經進行性損害,是臨床上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疾病,僅次於腕管症候群,常見於青壯年人群,也發生於老年人群。今天早讀就為大家詳解肘管症候群的診治要點,值得大家學習參考!
肘管症候群又稱遲發性神經炎,是指尺神經在肘部受卡壓而引起,常繼發於肘部慢性損傷,以進行性的手內在萎縮無力和手尺側麻木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症狀群。
Parnas 1878年首先報導
Hunt 1916年稱之為遲發性尺神經麻痺,
Feindel和Stratford 1958年稱之為肘管症候群。
1.肘管是肱骨內上髁與尺骨鷹嘴之間窄而深的溝;
2.內側為內上髁,外側為鷹嘴,管底為尺神經溝,內上髁與鷹嘴之間由腱膜覆蓋,形成骨性纖維鞘管;
3.尺神經、尺側上副動脈或尺側後返動脈由肘管中通過
尺神經及其分支,尺側上副動、靜脈及一些纖維結締組織通過肘管到前臂
多發人群
常見於中年男性,慢性患者佔大多數。可急性起病,多有職業病史,尤其是屈肘工作者。
發病原因
1.肘外翻
幼時肱骨髁上骨折或肱骨外髁骨骺損傷,均可發生肘外翻畸形,此時尺神經被推向內側使張力增高
2.尺神經半脫位
先天性尺神經溝較淺或肘管頂部的筋膜、韌帶結構鬆弛,在屈肘時尺神經易滑出尺神經溝外,這種反覆滑移使尺神經受到摩擦和碰撞而損傷。
3、肱骨內上髁骨折
如骨折塊向下移位,即可壓迫尺神經。
4、創傷性骨化
肘關節是創傷性骨化性肌炎最易發生之處,如肘外傷後這種異位骨化發生在尺神經溝附近,也是一種壓迫尺神經的原因。
5、其他
長期屈肘工作,醫源性因素引起的卡壓。枕肘睡眠引起的「睡眠癱」。
發病機制
肘管的大小隨著肘關節的屈伸而有所變化:伸肘時,弓形韌帶鬆弛,肘管的容積變大;屈肘至90°時,弓形韌帶緊張,肘內側韌帶隆起也使肘管的容積減小,因而尺神經易受壓迫。
1.最初:患肢無力、沉重感、易疲勞。
2.隨活動量增加病情加重:出現環、小指的感覺遲鈍和刺痛,手和前臂尺的內側,甚至腋窩或乳房側疼痛,並可牽涉到上臂。
3.任何抬高上肢的活動,都會使症狀加重。
下列檢查有價值,檢查時雙側對比:
尺側一個半手指的掌、背側感覺異常,通常為麻木或刺痛
出現小指對掌無力及手指收展不靈活
檢查可見手部小魚際肌、骨間肌萎縮,及環、小指爪形指畸形,前述區域皮膚痛覺減退,夾紙試驗陽性及尺神經溝處Tinel徵陽性
尺神經溝內尺神經壓痛及尺神經增粗感
電生理檢查發現肘下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小魚際肌及骨間肌肌電圖異常
基礎疾病表現:如肘外翻、尺神經溝處增厚或有包塊
X線片顯示局部有移位骨塊或異常骨化等
1.Tinel試驗:沿神經幹由遠及近地叩擊,正常叩診時無感覺異常。若出現從肘關節遠側3cm處一直放射到手的環指與小指的陣麻為陽性徵象
2.Froment試驗:亦稱拇指夾紙試驗。令病人拇指指間關節伸直與示指中節側方用力捏物(或紙)時,若拇指末節屈曲即為陽性,說明拇收肌癱瘓而用拇長屈肌來代替其功能
3.屈肘試驗:上肢自然下垂,患側前臂屈肘120度,持續約3min,出現手部尺側感覺異常。
肌肉萎縮
爪形指畸形
感覺異常區
1.腕尺管症候群:
為尺神經深支在腕部卡壓所致,環、小指掌側感覺異常是與肘部尺神經受壓最常見的區別點
2.神經根型頸椎病:
下頸段的頸椎病可因椎間孔狹窄而發生頸神經刺激症狀,以手尺側麻木、乏力為主要表現,這與肘管綜合症有相似之處,所以經常會發生誤診。主要區別在於頸椎病時肘管區無異常發現
3.胸廓出口症候群:
是臂叢神經在胸廓上口受壓迫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也會出現手指和手的尺神經分布區的感覺異常、麻木等。主要區別在於胸廓出口症候群還會出現正中神經卡壓的表現,於前臂內側發生感覺異常
少數患者經保守治療有效,多數需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對初發和症狀輕微者可先用神經營養藥物(如維生素B1等)、局部封閉治療(肘管內注射醋酸氫化可的松)、用夾板維持肘關節屈曲30-40度位。
治療
1.原位單純減術
2.內上踝切除術
3.肘管加深及重建術
4.神經前置術
皮下前置術( Curtis1898年)
方法是將尺神經移到旋前肌屈肌的淺面,用一個筋膜瓣固定尺神經的位置以防止移位。
優點是避免了切開旋前圓肌屈肌,對旋前肌屈肌肌力的影響小,恢復較快。
缺點是如果術中筋膜瓣固定不當,可導致症狀的復發。較瘦的患者不適宜,因為位置表淺容易損傷。
肌內前置術( Adson1918年)
方法是將旋前肌屈肌部分切開,將尺神經置於肌內形成的管道中,然後將表面肌膜予以縫合
優點是對旋前圓肌屈肌的損傷較肌下前置術小,而和皮下前置術相比,神經位置較深,不易滑脫和損傷。
缺點是手術不當可能導致神經在肌內繼發性地發生粘連和卡壓,使症狀復發。
肌下前置術(Learmonth1942年):
方法是將旋前圓肌屈肌完全切開,把尺神經置於旋前圓肌屈肌肌腹的深面。
優點是切開了所有可能卡壓神經的結構,可防止神經的滑移和受到外來的壓力
缺點是:創傷最大,需要更長的癒合時間;手術難度也較高,可導致神經的再卡壓
Dellon等(1988年)對手術方式進行了改進,包括:
典型病例
術前第一骨間肌萎縮
術前右肘外翻畸形
術中游離尺神經
尺神經內上髁上2cm處增粗,切開外膜,有三束分支,束膜內vitB12+曲安奈德2ml鞘內注射
切開屈肌腱旋前圓肌,內髁處咬骨鉗咬出一骨性管道,尺神經前置其中
更多好文,請掃碼下方二維碼,下載好醫術APP
↓↓↓
1000部專家系列手術課程&2000多篇早讀學術文章
15萬骨科醫生都下載的APP
本文為好醫術原創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果你想把你的臨床診斷,治療經驗,與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讓更多的人看見你,更多的人獲益,歡迎投稿給我們!醫無止境,我們的每一份付出都會以另一種方式被這個世界銘記。投稿郵箱:sherry.hu@haoyi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