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管症候群是尺神經在肘部及其周圍受到卡壓而引發的神經病變。
肘管症候群是上肢第二常見的且需要治療的神經卡壓性病變,僅次於腕管症候群。
尺神經是臂叢內側束的終末支,源自頸8至胸1神經根。
尺神經行經肘部時通過一個骨-纖維隧道,即肘管。肱骨內上髁、尺骨鷹嘴、肘關節內側副韌帶(構成其底部),以及由內上髁到尺骨鷹嘴的纖維支持帶構成了肘管的解剖標誌(圖1)。
肘關節周圍中有幾個易引發卡壓的解剖結構,其中任何結構異常都會引起神經卡壓。在手術之前,必須考慮所有可能卡壓的部位並由此決定手術方案。
Struthers弓是備受爭議的卡壓部位,因為這個結構只有在少數人身上發現。如果存在,它大約在內上髁近端8cm,包括一條由三頭肌內側頭走向內側肌間隔的淺表纖維條索。
內側肌間隔是一條淺表的纖維束帶,起自喙肱肌,止於肱骨內上髁,在與內上髁連接處特別增厚。由於該肌間隔由前室行經後室,假使尺神經在靠近肱骨內上髁處或在神經前置術時未能充分切除該纖維束帶,可能受其卡壓或剪切。
肘管中的Osborne弓狀韌帶是一條連接內上髁和鷹嘴的纖維束帶,可能造成肘管狹窄、卡壓尺神經。
在肘關節的遠端,尺神經在行進過程中可能被尺側腕屈肌的兩個頭所卡壓。特別是在靠近肘關節的內上髁頭和尺骨鷹嘴頭的匯合處。
患者如存在異常的滑車上肘肌亦會卡壓尺神經(圖2),這種異常的細小肌束連接著三頭肌(或鷹嘴)與內上髁。
前臂內側皮神經和臂內側皮神經都是直接從內側束中發出的,並不是尺神經的分支,但關鍵是它們都會在手術野中出現。它們常常比預期位置更深,行經三頭肌、肱肌、尺側腕屈肌的筋膜中。
肘管症候群是一種卡壓造成的神經病變。有幾種解剖異常往往更易造成肘管卡壓。
在肘關節水平尺神經走行淺表,容易遭受輕度到中度創傷,原發病因可以是輕度反覆性的挫傷,也可能是高能量損傷。
由於遺傳或創傷等原因,使得尺骨鷹嘴以及肱骨內上髁之間的骨性隧道或周圍的軟組織墊覆蓋較表淺,促成了神經半脫位、在內上髁上「棲坐」以及微小的創傷。
肘關節屈曲時,神經壓力增加,肘管容積減少,造成了神經的卡壓。
主訴包括小指和環指的麻木,通常伴有內上髁周圍的燒灼痛,夜間為甚。
病情進展時,患者會感到手部的無力與麻木,進而手內肌萎縮,出現環小指爪形手畸形。
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澱粉樣變性以及酒精中毒會引發外周神經病,有時容易與尺神經卡壓混淆。
吸菸史也很重要。吸菸不僅造成了血供減少,還會增加罹患肺上溝瘤和肺部鱗癌的風險。癌症可以卡壓臂叢,出現與尺管症候群相似的症狀。
肘部創傷可導致畸形,引起尺神經卡壓。畸形包括肘關節內、外翻或畸形癒合。陳舊性的肘關節創傷也可造成遲髮型的尺神經麻痺。
觀察是否存在手內肌萎縮,有無環、小指爪形手畸形。
觸診肘和手,觀察有無痛性腫塊或其他異常解剖結構。
大範圍活動肘關節,觀察肘關節屈曲時是否存在神經向前半脫位或「棲坐」在內上髁的情況(圖3A)。
第1骨間背側神經的損傷常繼發於嚴重的尺神經卡壓,將引起明顯的肌肉萎縮,並出現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圖3B)。
仔細對手部進行感覺檢查,用Semmes-Weinstein單節段檢查法確定臨界閾值。檢查手背尺側的感覺,如果感覺正常,就說明損傷可能在遠端的Guyon管水平。
以下臨床試驗有助於診斷肘管症候群:
Tinel徵:非特異性的檢查,許多正常人也可引出。
肘關節屈曲試驗:是肘管症候群的特異性檢查。
交指試驗:證明骨間掌側肌以及骨間背側肌的力量減弱。
Froment徵:陽性說明拇收肌力量減弱。
Wartenburg試驗(小指外展試驗):證明骨間掌側肌的力量減弱,其表現為小指伸肌失去對抗而呈現尺偏。
肘部X線檢查可以發現骨結構及其異常改變:佔位、侵蝕、關節炎以及陳舊性損傷。通過軸位攝片可以觀察肘管的結構(圖4)。
正常的電生理檢查結果(如:神經傳導和肌電圖)不代表可以排除肘管症候群。神經卡壓可能存在但並不嚴重。
使用短節段式誘發神經傳導速度的方法能提高檢查的敏感度,確定神經卡壓的部位。
有幾種陽性的肌電學表現以幫助診斷尺神經卡壓:
一肘關節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50m/s。
一肘關節局部性神經傳導速度減慢。
一纖顫電位和陽性波說明軸索變性,說明病變完全恢復的可能性較低。
MRI和CT作為輔助的影像學檢查手段,有時能幫助診斷肘關節軟組織或局部骨結構異常如肘管內骨贅等。
影響到C8和T1的頸椎病變
肩部創傷引起的低位臂叢卡壓
肺上溝瘤
胸廓出口症候群
尺神經在腕部Guyon管中卡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