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治療
輕度的肘管症候群經常能通過保守治療治癒。對於輕度的肘管症候群的患者有一定的緩解趨勢,但是避免長時間屈肘動作。當患者有持續性症狀和出現肌肉萎縮時,需要手術治療。最常用的保守治療是制動,夾板阻止肘關節的最大程度和反覆的屈曲,以及物理治療。Svernlov等比較了夜間支具治療、尺神經滑動鍛鍊和限制性活動教育的三種治療,將患者分為三組。第1組患者保守治療肘管症候群,夜間戴支具3個月,限制肘關節於屈曲45°體位;第2組是指導尺神經的滑動鍛鍊;第3組是接受肘管症候群的限制性活動的教育。在此研究中89.5%患者症狀改善。結果顯示輕度或中度的肘管症候群的患者能通過保守治療得到好轉。組間沒有統計學差異,顯示教育患者也是有效的治療。
手術治療
目前治療肘管症候群的手術方法有許多,但最佳的治療方法仍然存在爭議。最常用的手術方法包括:原位松解、皮下尺神經前置、肌內尺神經前置和肌下尺神經前置、肱骨內上髁切除,以及通過內窺鏡技術原位尺神經減壓手術。
原位松解術 尺神經原位松解術是通過一個6~10cm的切口沿著尺神經的走行路線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之間切開,將連接尺側腕屈肌淺、深筋膜之間的Osbourne's韌帶切斷,尺側屈腕肌筋膜打開,尺神經不前置。Rinkel等的薈萃分析研究顯示,原位松解手術和尺神經前置具有同樣的手術效果。
Seyfettinoglu等報導一組13例肘管症候群患者,其中6例行原位松解手術,7例行皮下前置術,術後肌電圖和超聲檢查發現尺神前置組尺神經的血供和神經傳導速度明顯低於原位松解組,提示尺神經原位松解術是肘管症候群手術的首選方法。肖萬安等的薈萃分析研究顯示,尺神經原位松解術和前置術對術後肌電圖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術後優良率的影響沒有差異,原位松解術能降低術後併發症。Jeon等報導採用小切口治療66例肘管症候群的患者,其中McGrown分級Ⅰ級患者17例,Ⅱ級47例和Ⅲ級2例,於局麻下在內側髁處做1.5~2.0長度的切口,手術時間平均12min,術後滿意率80%,和文獻報導的尺神經前置術的手術效果相當,僅有2例術後出現切口血腫,該研究表明尺神經原位鬆懈術可以取得與尺神經前置術相似的療效,且具有創傷小、住院時間短、手術瘢痕小、併發症少等優點。
尺神經皮下前置術 尺神經皮下前置術是另一種常用的治療肘管症候群的手術方法。隨著肘關節的屈曲,尺神經的張力逐漸增大,同時伴隨肘管的容積減小,這二個因素導致神經血運的減少。尺神經前置的目的在於移動尺神經到肘關節屈曲軸的前方,減少尺神經的張力;同時,消除由於肘管容積變小對尺神經造成的壓迫。陳克俊等報導尺神經前移時連同尺神經周圍伴行血管(尺側上副、尺側下副及尺側返血管)一起游離並前移,對促進尺神經松解前移後的早期肌力恢復有明顯意義。Guinet等報導一組73例患者行皮下前置術,平均5年以上的隨訪,術前的麻木症狀平均時間是16.7個月,術後平均經過4.7個月麻木症狀消失,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提示尺神經皮下前置術是治療肘管症候群的一種有效方法。
肌內前置術 肌內尺神經前置是另外一種尺神經前置的技術,該術式是將前臂屈肌、旋前圓肌部分切開,把尺神經游離後前置於肌肉間隙內,表淺縫合數針。支持者相信,尺神經在這個位置能以一條直線通過肘關節;反對者認為肌肉內前置術因出血多、黏連重,在肌肉內的神經床可能形成廣泛瘢痕,尤其肌內新神經溝的兩端仍可能形成卡壓。目前,該術式在臨床使用較少。
尺神經肌下前置術 肌下尺神經前置術是將前臂屈肌、旋前圓肌起點做「Z」字形切開,把游離的尺神經完全放置在屈腕肌和旋前圓肌深面,位於正中神經附近,再將切斷的肌肉延長縫合,術中注意保護前臂內側皮神經。Keiner等對肌下尺神經前置和原位尺神經松解進行比較研究,通過評估患者主觀症狀,認為二組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
肱骨內上髁切除術 King首先應用肱骨內上髁切除術來治療肘管症候群的患者。內上髁切除術是在骨膜下暴露肱骨內上髁,切開屈肌總腱和旋前圓肌肌腱起點,用骨鑿切除部分內上髁,將骨膜與屈肌總腱和旋前圓肌起點縫合。Cirpar等報導採用肱骨內上髁遠側部分切除術,能明顯緩解尺神經屈肘時的張力,能明顯緩解患者感覺和運動障礙。Hahn等研究顯示應用微創內上髁切除術和尺神經皮下前置術治療肘管症候群的患者,術後療效沒有統計學差異。Osei等報導一組27例肘管症候群的患者行改良保留肘關節內側副韌帶的斜行內上髁切除減壓術,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但是由於內側髁切除的大小很難控制,除非內上髁有增生肥大採用切除外,目前臨床應用較少。
內鏡下減壓術 肘管症候群的內鏡下尺神經減壓手術是1995年Tsai首先提出的,隨後,不同的內鏡下減壓技術術式被逐漸報導。該術式具有顯露範圍小、減壓徹底和瘢痕少的優點。楊明傑等報導11例伴尺神經滑脫的肘管症候群患者行內窺鏡下尺神經松解聯合內上髁微小切除術,術後1個月11例患者感覺基本恢復正常,術後3個月7例肌力恢復至4級以上,複查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有顯著改善。Dützmann等報導了一組114例患者,其中59例患者行原位開放原位松解手術,55例患者行內鏡下尺神經原位松解術。內鏡手術和開放手術後疼痛持續時間比較,1~3d,3~10d,分別是45.8%比67.3%,42.5%比25.4%。術後早期康復肘關節完全活動範圍,內鏡組優於開放手術組,術後2年的手術效果相似,沒有統計學差異。由於內鏡下減壓技術具有顯露範圍小,減壓徹底和瘢痕少的優點,逐漸得到大家的關注,臨床應用有增多的趨勢
併發症
前臂內側皮神經後支在肘管手術切口中可遇到,損傷後會導致神經瘤的形成,前臂出現感覺異常和疼痛異常,痛性瘢痕的形成。另外,單純的原位松解可能會造成尺神經的滑脫,術中需評估尺神經的活動度,避免發生尺神經半脫位的併發症。
大量的比較研究證實,不同的手術方法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目前的研究顯示,尺神經的原位松解手術有逐步增加的趨勢。Soltani等報導了美國肘管症候群門診手術調查,尺神經前置手術比重從1990年的49%下降到目前的37%,尺神經原位松解手術的比重逐漸加大,在女性患者中達到70%。而未來最簡單的技術可能是內鏡下減壓松解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但是對於有尺神經滑脫、肘關節創傷後肘關節僵硬、屈曲受限、伴隨有尺神經症狀的患者,投擲運動員有外翻不穩定和遲發性的尺神經損害情況者,宜選用尺神經前置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