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位,如何手法復位?

2022-01-29 悅讀中醫

小編導讀

男人的肩膀,是女人的依靠,而女人的香肩,又是吸引男人目光的一個焦點。肩膀,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倘若肩關節脫位,對於男人而言,給不了女人依靠,對女人而言,也會失去一個引人注意的焦點。肩關節脫位,如何用手法復位呢?且看正文!

肩關節脫位好發於20~50歲的男性成年人,發病率略次於肘關節脫位,以肩關節前脫位常見,多為外傷性。根據脫位後肱骨頭所在的部位,分為盂下脫位、喙突下脫位、鎖骨下脫位及罕見的胸腔內脫位,以前二者多見。肩關節脫位多由間接暴力所致。當病人向一側跌倒,手掌著地,肱骨幹呈高度外展外旋位,由手掌傳至肱骨頭的外力使之衝破關節囊前壁,向前脫出至喙突下空隙部,造成喙突下脫位。另一種為槓桿作用的外力,當上肢過度外旋、過伸、外展,肱骨頸受到肩峰衝擊成為槓桿的支點,使肱骨頭向前下部滑脫,先為盂下脫位,後滑至前部成為喙突下脫位。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由肱骨頭後部傳來,致肱骨頭向前脫位,但臨床少見。

損傷主要變化為關節囊撕裂及肱骨頭移位,關節囊破裂多在關節盂的前下緣或下緣,有時也可有關節囊附近處撕裂,甚至關節盂唇或骨性盂緣一側撕裂,伴肱骨頭後外側發生壓縮性骨折。當關節囊靠近肱骨頭撕脫,由於肩袖、肩胛下肌腱及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與關節囊相連,這些肌腱有時可與關節囊一起撕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因與關節囊密切相關,有時可由結節間溝向外滑至肱骨頭後側,妨礙肱骨頭復位,這是手法復位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肩關節脫位常合併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腋神經或臂叢神經的內束有時被牽拉或被肱骨頭壓迫,有時合併肱骨外科頸骨折,伴血管損傷者較少見。

根據外傷史,局部呈方肩畸形,彈性固定及搭肩試驗陽性即可診斷。X線片檢查可確診有無脫位、脫位類型及有無合併骨折。

絕大多數新鮮肩關節脫位可手法復位,有條件者可在麻醉下進行。常以拔伸、旋轉、鉤託法復位。①準備:患者取坐位,助手甲從腋下抱住患者胸臂,助手乙握住肘關節近端,將患肢向上外展、屈肘,術者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託住肱骨頭,兩拇指按住肩關節。②復位:甲、乙兩助手持續拔伸牽引1~2分鐘,在保持牽引的同時,助手乙先將患肢內旋,再外旋,術者感到肱骨頭在指下轉動,此時,術者兩手用力將肱骨頭上託,助手乙持續牽引,並將患肢極度外旋,術者即有肱骨頭滑動入穴的感覺,有時可聞及回納聲。方肩畸形消失,患者疼痛感明顯減輕,彈性固定解除,提示脫位已復位。③將患肘屈肘90°綁帶懸吊外固定4~6周,同時以中藥內服,膏藥外貼。

手法復位的要點:一是患者要取低坐位,患肢勢必向上、向外展,肱骨頭不易被卡住,利於復位。二是拔伸、牽引必須持續、均勻,不能忽大忽小,時有時無;患肢在持續牽引下先外旋再內旋,外旋是為了松解關節囊,取「欲擒故縱」之意。三是術者鉤託要與助手的牽拉、旋轉同時發力。

本文選自《中醫骨傷特色流派叢書:顧氏傷科經驗與特色》(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沈欽榮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來源於網絡。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如有內容合作,請後臺留言。(歡迎原創投稿!)

新媒體編輯:王丹

相關焦點

  • 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匯總!
    絕大多數的肩關節脫位(97%)是前脫位。典型的損傷機制是上肢強力外展和外旋。另外,肱骨近端受到從後向前的暴力也會造成肩關節前脫位。   肩關節前脫位可以進一步分為喙突下脫位和盂下脫位,而喙突下脫位是最為常見的脫位。   肩關節前脫位的患者通常前臂固定,輕度內旋和外展。
  • 簡單聊聊肩關節前脫位手法復位...
    肩關節脫位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以前脫位多見。前脫位中以喙突下脫位最為多見。其損傷機制為上肢受外展外旋後伸外力,肱骨頭造成前關節囊、韌帶和盂唇的損傷,外力繼續作用可使肱骨頭脫向前方。治療方法大多採用手法復位的辦法。在國內復位時大多未進行麻醉。如果進行麻醉,首選關節內麻醉,對於難復性脫位可以選用全身麻醉。
  • 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
    廣義的肩關節包括肱盂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胸關節,但以肱盂關節最為重要,臨床上習慣將肱盂關節脫位稱為肩關節脫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脫位
  • 肩關節脫位的原因有哪些? 肩關節脫位應該如何復位?
    原標題:肩關節脫位的原因有哪些? 肩關節脫位應該如何復位?   肩關節脫位應該如何復位?   1、在單純肩關節脫位的早期,局部無明顯腫脹,可摸到脫位之骨端,救護者可試行手法對其復位。但如果對骨骼組織不大熟悉,就不可隨意地自己整復脫位部位,以免引起血管或神經的損傷。   2、牽引推拿法是肩關節脫位急救方法。這種辦法需3個人配合操作。
  •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肱盂關節由肱骨頭和肩胛盂構成,肩胛盂關節面小而淺,肱骨頭被包容性差,肩胛盂關節面面積僅為肱骨頭面積的1/3~1/4,關節囊和韌帶鬆弛薄弱,由此,肩關節有較大的活動度,但同時又不夠穩定而易於脫位,由於肩關節前下方結構更為薄弱,故肩關節脫位以前脫位最為常見,約佔所有肩關節脫位的95%以上。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的病因為創傷,多為間接暴力所致。
  • 專題教程:肩關節前脫位手法復位大集合!
    林曉毅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福建省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青年委員,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分會足踝組青年委員,福建省海峽腫瘤防治科技交流協會委員肩關節脫位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以前脫位多見。前脫位中以喙突下脫位最為多見。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很多人誤以為脫臼後手法復位就完事了。其實,肩關節脫位(脫臼)比你想像中的複雜,雖然手法復位也能恢復肩關節功能,脫臼很可能伴有關節囊、軟骨損傷、輕微骨折等等。反覆脫位,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最後甚至發展為嚴重的骨關節炎,落下殘疾。
  • 專題教程:肩關節前脫位手法復位大集合!(附:復位新技巧)
    林曉毅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福建省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青年委員,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分會足踝組青年委員,福建省海峽腫瘤防治科技交流協會委員肩關節脫位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以前脫位多見。前脫位中以喙突下脫位最為多見。
  • 匯總:肩關節脫位急診復位方法
    肩關節是全身關節裡活動度最大的關節,也是最容易出現脫位的關節。詳細了解肩關節的解剖、脫位的類型,掌握麻醉技術和復位方法對於處理肩關節脫位非常關鍵。對於肩關節脫位目前存在許多復位方法,但是由於缺少對照比較,選擇哪種復位方法往往取決於醫師的偏好。
  • 手法復位治好肩關節脫位,患者感動送錦旗
    「神術無聲除疾、良醫有情解病」,昨日下午,高城鎮澤仁擁中將錦旗、潔白哈達獻給理塘縣藏醫院骨科門診唐光輝(新都區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她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感謝唐光輝醫生之前通過手法復位治好阿婆肩關節脫位。
  • 肩關節脫位後會造成腋神經損傷嗎?肩關節脫位復位後表現有哪些?
    這種損傷多是由於間接的暴力引起的,也有的是因為一些疾病引起肌肉萎縮進而出現了肩關節脫位的現象。患者肩關節脫位的程度不同,症狀的嚴重程度也是不一樣的。臨床上需要結合檢查的結果,再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緩解症狀,減輕患者的痛苦,爭取更好更快地康復。那關於肩關節脫位後會造成腋神經損傷嗎?肩關節脫位復位後表現有哪些?肩關節脫位後會造成腋神經損傷嗎?肩關節脫位以後有可能會造成腋神經損傷,但是不多見,患者需要去醫院檢查確認。
  • 肩關節脫位的復位方法大全(附視頻)
    本文詳細了解肩關節的解剖、脫位的類型,掌握麻醉技術和復位方法對於處理肩關節脫位非常關鍵。骨科醫生必須掌握多種復位方法,針對特定的患者選擇最佳的復位方案,來自美國紐約的 Thomas Youm 醫生在 JAAOS 上發表了一篇綜述,對肩關節脫位的分類、影像學評估、急診處理、全面的復位方法進行了詳細闡述,分享給大家。
  • 七大關節脫位手法復位方法大全(附視頻)
    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其他方法可點擊《專題教程:肩關節前脫位手法復位大集合!(附:復位新技巧)》查看。絕大多數的肩關節脫位(97%)是前脫位。典型的損傷機制是上肢強力外展和外旋。另外,肱骨近端受到從後向前的暴力也會造成肩關節前脫位。肩關節前脫位可以進一步分為喙突下脫位和盂下脫位,而喙突下脫位是最為常見的脫位。
  • 經典 | 肩關節脫位的復位方法大全(附視頻)
    本文詳細了解肩關節的解剖、脫位的類型,掌握麻醉技術和復位方法對於處理肩關節脫位非常關鍵。骨科醫生必須掌握多種復位方法,針對特定的患者選擇最佳的復位方案,來自美國紐約的 Thomas Youm 醫生在 JAAOS 上發表了一篇綜述,對肩關節脫位的分類、影像學評估、急診處理、全面的復位方法進行了詳細闡述,分享給大家。
  • 肩關節脫位有哪些表現?該如何治療?
    原標題:肩關節脫位有哪些表現?該如何治療?   肩關節是由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是典型的球窩關節。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是最常見的一種,因為肩關節活動範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它可分為前脫位於後脫位兩種,常見的時前脫位。青壯年男性為易患人群。
  • 【科普】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它在多個方向上都能運動,如向前、向上、外展、內收、以及後伸等。關節脫位如果不及時處理,會使人感到很痛苦。什麼情況下容易造成肩關節脫位、脫位了有哪些症狀、如何處理等問題想必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些關於肩關節脫位的一些知識。
  • 肩關節脫位
    手法復位術後局部症狀受傷後患者臨床表現為肩部疼痛、腫脹、畸形、肩關節活動障礙,當患者肩部受力時疼痛加重。檢查時可發現患肩呈方肩畸形,患肩失去正常飽滿圓鈍的外形呈「方肩」樣形態,肩峰到肱骨的距離多增加。肩關節空虛關節盂空虛,除方肩畸形外,觸診發現肩峰下空虛,可在腋窩、喙突或鎖骨下觸到脫位的肱骨頭。
  • 老人跌倒手掌撐地,致肩關節脫位!骨科醫生一招即復位
    根據這些症狀,曹斌醫生很快就確定了劉奶奶是右肩關節脫位,在吳向陽副主任醫師的指導下,為其進行了手法復位,復位後劉奶奶立即感覺疼痛消失,劉奶奶直呼真是「神奇」。手法復位後X光片 吳向陽副主任醫師介紹,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也是全身最不穩定的關節,跌倒等間接暴力容易導致肱骨頭脫離肩胛骨的關節盂而引起肩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1/2。
  • 正骨寶典(124)肩關節脫位手牽足蹬復位法(姚欣傑正骨)
    急診就醫,照片提示右肩關節前脫位。給予手牽足蹬手法復位,外敷傷藥,屈肘胸前懸吊固定三周。給予手牽足蹬手法復位,外敷傷藥,屈肘胸前懸吊固定三周。在復位前令患者仰臥位,患肢順應彈性固定位輕度外展並內旋,在上臂後方一定程度的墊高,可以防止因重力作用被動後伸,能使肩關節周圍肌肉儘可能的放鬆,有利於手法復位的完成。
  • 鄭文濟教授談:肩關節脫位相關知識
    這些韌帶過分牽拉,允許肩關節脫位或半脫位,這些增加的活動度導致反覆的小創傷,嚴重時造成盂唇的撕裂或肩袖的撕裂。  MDI病人經常還有其它關節韌帶的松馳,過伸膝、肘等較為常見。這些病人常患雙側肩關節MDI。  肩關節脫位 如何復位?  主持人:肩關節脫位 如何復位?